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一)
幼儿园安全防范与突发事件处理

幼儿园安全防范与突发事件处理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步社交环境,也是学习和游戏的场所。
然而,对于幼儿园来说,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幼儿园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幼儿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幼儿园安全防范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幼儿园是孩子们在父母不在身旁的地方,所以安全问题必须是首要考虑的。
此外,幼儿园中往往有各种活动和器材,如果没有实施良好的安全措施,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受伤的风险。
因此,幼儿园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二、幼儿园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1. 规范管理制度:幼儿园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入园规定、交通安全规定和器材使用规定等,以确保幼儿园的日常运作高效有序。
2. 安全培训和教育: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受到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如何应对突发事故和灾害,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并能正确地指导和照顾孩子们。
3. 安全设施和器材:幼儿园应配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和器材,包括防护栏、安全门、灭火器等,以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三、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突发事件是无法预测的,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安全和未来。
处理突发事件既需要及时、果断的反应,又需要冷静、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风险。
四、突发事件处理的具体步骤1. 通知相关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例如派出所、消防部门或急救中心,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2. 疏导人群:确保所有幼儿和工作人员有序、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远离危险区域。
3. 急救和治疗: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和止血等。
同时,及时将受伤的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提升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是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关键。
为了做到这一点,幼儿园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1. 举办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处理演练,让工作人员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技巧。
幼儿园突发事故处理:安全第一处理方案

幼儿园突发事故处理:安全第一处理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突发事故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孩子们的安全是其首要任务。
然而,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幼儿园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幼儿园突发事故的处理,探讨安全第一的处理方案。
1. 警惕潜在危险在幼儿园管理中,警惕潜在危险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一环。
工作人员应该对幼儿园内外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设施、用具、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等,确保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存在。
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工作人员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和意识。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要做到具体、操作性强,针对性强,让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并且确保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还要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明确好各种紧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3. 重视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应该将安全教育作为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会孩子们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重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幼儿园还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孩子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4. 保障安全设施幼儿园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紧急逃生通道、医疗急救箱等,这些设施的配备和保养对于处理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和保养这些安全设施,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总结回顾对于幼儿园突发事故处理,安全第一的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警惕潜在危险,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重视安全教育,保障安全设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幼儿的安全。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一环,安全第一处理方案需要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训练和演习,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惠州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异物入体)

(1)常见消化道异物幼儿有时会玩弄棋子、纽扣、回形针、骨头等物,还可能含在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食道,这些异物有时会卡在食道里,有时会顺利进入胃里。
食道有异物,表现为疼痛,吞咽困难。
大的异物会引起呛咳和呼吸困难,并发食道炎症,可有发热等其他症状。
案例:某个4岁的孩子有一个习惯,老爱咬自己的衣服纽扣。
这天在离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衣服纽扣少了一颗,一问才知道,孩子吞了一个纽扣到肚子里。
(2)急救方法①如果幼儿吞食的异物是光滑的,幼儿无明显症状,可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
可密切观察幼儿大便,直到异物排出体外。
假设长时间未排出,应去医院治疗。
②假设幼儿吞食的是尖利的异物,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为呼吸道异物。
(1)常见呼吸道异物小儿的咳嗽反射差,玩耍、嬉戏时口内含有异物,一不小心,可能让异物进入呼吸道;或进食时大声叫喊、哭闹,也可能将食物呛人呼吸道。
吸人的异物,以蚕豆、花生、瓜子为多见。
异物进入喉、气管,刺激黏膜引起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继而出现喉鸣、吸气困难、声嘶等症状。
案例:妈妈催促正在吃果冻的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一着急,果冻一下吸入了气管,顿时,面色憋得通红,呼吸困难。
(2)急救方法①抓住小儿双脚使其倒置,并大力拍击其背部,使异物从喉部落出,如果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②让小儿坐在抢救者的腿上,面朝外,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垫”,按在患儿的上腹部,快而轻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后放松,使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中的异物冲出,如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1)常见鼻腔异物幼儿玩耍中,无意间将小物件塞入鼻孔。
以花生米、豆子、果核为多见。
幼儿鼻腔异物可能引起长时间鼻堵,鼻涕带血丝。
案例:午睡的时候,某幼儿发现一颗豆子,就塞到鼻孔里玩,结果取不出来了。
(2)急救方法①不可用镊子去夹异物,特别是圆形的异物,可能使异物深陷,落人气管,非常危险。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幼儿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稳定,还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中安全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使幼儿能够认识与掌握安全常识与基本安全技能,实现自我保护,让其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一、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虽然,许多幼儿园平时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但调查和访谈发现,许多幼儿园在安全教育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内容不全面目前,幼儿教师对幼儿所进行的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让幼儿懂得哪些事物是危险的,哪些事物是安全的。
比如,不要携带小玩具及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要按秩序玩玩具,不要争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
然而,仅仅学会远离危险是不够的。
对于幼儿来说,还应该学会当陷入危险时采取何种方法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而现有的幼儿安全教育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二)安全教育形式太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和反复叮咛来实现。
下楼时,教师会提醒“要按秩序下楼,不要跑,不要打闹”;做游戏时,教师会提醒“不要拥挤,按游戏规则进行”;午休起床时,教师会提醒“注意小心下床,不要摔倒,不要踩到下铺的小朋友”等。
单调的重复提醒对幼儿的刺激会越来越小,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安全教育效果欠理想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单调的说教上,更为严重的是形式单一的说教造成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反感。
例如,老师一再强调幼儿上学时不许带任何和学习无关的小玩具等,但很多幼儿偷偷地带了来,甚至以此为荣。
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效果欠佳。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策略(一)营造安全教育环境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有限,其安全保护有大部分取决于所在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是保证幼儿安全的物质基础。
许多幼儿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布置。
第一,装修规划存在潜在的危险。
例如,有的幼儿园为了修饰护栏,在上面添加了一些小花、小动物等装饰物,这无疑为孩子的攀爬造成了方便。
幼儿园安全事故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安全不是别的,安全就是生命。
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指明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近年来,幼儿园里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己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泛博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本人就针对这些问题,浅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这种情况普通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幼儿园如果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没有过错的。
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幼儿园如未及时更换已经陈旧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隐患,而教师又未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幼儿园园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教室、楼道、走廊、上下楼梯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因设施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刮伤、摔伤、死亡。
幼儿园的围墙、门窗、楼梯及室外大型玩具(滑梯、攀登架、秋千、转转车等),因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幼儿园如未及时修理、更换已经破损老化的设备,就容易发生事故。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伤其(幼儿) 皮肤,重则危及生命。
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在户外滑滑梯时,因木制滑梯上有一突起的生锈铁钉,而导致一个孩子的臀部、大腿处形成一条整齐的裂口,血流不止。
又如某乡村中心幼儿园围墙(泥墙),因年久失修浮现裂缝、墙体剥落等安全隐患,一天蓦地崩塌,当场压死两名正在危墙边顽耍的幼儿。
教师及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指教师及保育员在教育保育过程中的行为失误(如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体罚) ,对幼儿身体及其心理造成的伤害。
1、儿童走失.儿童走失属幼儿园严重事故。
儿童走失是幼儿园管理的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
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指幼儿从踏入幼儿园门到离开幼儿园这段时间),教师应该像家长一样看管幼儿。
幼儿园健康安全教育讲座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健康安全教育讲座,旨在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此,我要感谢各位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讲座主题:幼儿园健康安全教育二、讲座内容:1.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1)饮食安全饮食安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幼儿园,我们要确保食品卫生,杜绝“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让孩子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2)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追逐打闹,不横穿马路。
(3)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让孩子们掌握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防拐骗安全拐骗事件时有发生,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提高警惕,不跟陌生人走,不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危险时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求助。
2. 常见疾病预防(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勤洗手、多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2)流感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
3. 应急处理方法(1)烫伤、烧伤当孩子们不慎烫伤、烧伤时,首先要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涂抹烫伤膏或烧伤膏,并及时就医。
(2)摔伤、扭伤当孩子们摔伤、扭伤时,要及时进行冷敷,避免肿胀,严重时需就医。
(3)异物入眼当异物进入眼睛时,要用清水冲洗,切勿揉搓,严重时需就医。
三、家园共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2)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整改

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整改1.背景介绍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地方,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整改显得尤为重要。
2.问题分析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场地设施存在隐患,例如滑梯、秋千等设备安全性不高;二是饮食安全问题,食品卫生、营养搭配等方面存在风险;三是防护措施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紧急处理措施。
3.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首先,对场地设施进行彻底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更新老化设备,确保孩子们在游戏中安全无忧。
其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把关食品来源、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孩子们的饮食健康。
再次,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4.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后,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场地设施更加安全可靠,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安全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家长们也更加放心将孩子们托付给幼儿园。
5.未来展望幼儿园安全工作仍需不断加强,不能有丝毫松懈。
未来,幼儿园应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注重人员培训,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问题,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园安全检查问题整改是一项长期而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以确保孩子们在以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希望幼儿园安全问题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1.骨折:注意观察受伤部位,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幼儿。
如不能站立行走,应尽量保持原样,送到医院,防止二次受伤。
同时,应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此称为制动、固定。
2.脱臼:尽可能保持原状,迅速送医院,切不可贸然试行复位。
3.晕厥:让病儿平躺,松开衣领、腰带,头部略低。
病儿清醒后,可喝些热饮料。
4.抽风: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入气管。
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防止幼儿从床上摔下;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
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注意幼儿发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惊厥。
5.异物入体(1)眼内异物:沙粒粘在眼结膜表面和角膜时,教师清洁双手后,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
若嵌入眼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能拭去。
(2)口腔异物:不要用吃大口饭或喝口醋等方法强行咽下,这样会划伤食道,引起其他疾患。
仔细观察,了解情况,用镊子将卡在咽部的刺或异物取出。
不易取出的,则应请医生处理。
(3)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幼儿口含食物或小物件,哭闹、嬉笑时最易发生气管异物。
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
若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可将其倒提起来,拍背。
若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幼儿身上,可让其趴卧在成人腿上,头部向下倾斜,成人轻拍其后背,或成人站在患者身后,用两手紧抱幼儿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勒挤。
若仍不能取出,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
6.中暑: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喝些清凉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等。
7.触电: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或关电源的方法,争分夺秒让幼儿脱离电源,速送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一)
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
(一)小外伤
1.切割伤
常见切割伤:幼儿玩耍小刀、剪刀等锋利物品造成的皮肤断裂、出血。
案例:某幼儿拿着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处开始渗出血珠。
急救方法:
(1)对于较小、较浅的切割伤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洁伤口周围,用冷开水冲洗伤口处.特别是将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双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红药水或紫药水。
(2)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将伤处抬高,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2.刺伤
常见刺伤:常见于玻璃、竹刺、铁钉、木屑等锐利物刺入皮肤,伤口深而狭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儿在自由活动后告诉老师手指疼痛,老师检查发现,该幼儿食指尖有竹刺刺入,伤处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按压疼痛。
急救方法:
(1)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3)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伤口周围,伤口涂红药水。
3.扭伤
常见扭伤:多发生在幼儿运动、游戏等活动中,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伤处肿痛,运动不灵活,颜色发青。
案例:某幼儿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帮都较高,该幼儿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脚扭了,孩子感到剧烈疼痛,脚的活动不方便,老师发现幼儿的脚踝又肿又青。
ﻫﻫ
急救方法:
(1)检查是否骨折。
(2)如果没有骨折,立即对伤处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
(3)一天之后,对伤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
(1)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2)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3)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4)教育幼儿不打架、不拥挤,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守秩序的习惯。
(二)骨折
1.常见骨折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为骨折。
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不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
幼儿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骨折:重物打击,可能导致骨折;手被弹簧门挤压,可能导致骨折;伸手玩弄电扇,可能因扭转而发生骨折;车挤压、跌倒等。
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骨折的症状
(1)剧烈疼痛,特别是活动伤肢或按压骨折的部位时。
疼痛更明显:
(2)骨折的肢体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现变形。
小儿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较,有机物相对比无机物多,所以小儿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
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伤肢还可以做动作,因此,小儿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伤肢将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所以,小儿一旦发生肢体伤害,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轻易移动伤者。
如果轻易移动,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经损伤,甚至由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加重伤势。
(2)止血。
幼儿发生骨折后,观察幼儿全身状况,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包扎止血。
再处理骨折。
(3)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这种急救方法叫“固定”。
ﻫ
①四肢骨折:幼儿四肢骨折后,观察骨折处是否有皮肤破损及断骨暴露,如果有断骨暴露在外,不要强行还纳回去。
可盖上干净纱布,简单固定,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骨折处没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夹板固定。
夹板一般选用薄木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棒、硬纸板、竹片等代替,甚至还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
固定时,给伤肢垫上棉花或布,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露出幼儿手指或脚趾。
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松紧以手指和脚趾尖不出现苍白、发凉、青紫为度;
②颈椎骨折:将患儿平放,头部垫高。
为避免震动,可在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使头部固定。
③肋骨骨折:判断断骨是否伤及肺部,如果断骨刺伤肺,患儿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救。
反之,可让患儿深呼吸,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肋处,减少胸廓运动:
④腰椎骨折:处理这种骨折,稍有不慎,即可产生严重后果。
患儿发生腰椎骨折以后,应严禁腰部有活动,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伤。
不能让患儿走动、弯腰,救护者也不能搀扶、抱持患儿。
不可用软担架抬患儿,可用木板、门板等作为搬运工具,多个救护者动作一致地将患儿抬到硬担架上,让患儿俯卧,用宽布将身体固定在担架上.尽量平稳地将患儿送到医院.
(4)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4.预防
(1)保教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引起骨折。
(2)幼儿进出的门不安装弹簧,以免夹伤幼儿,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三)出血
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
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ﻫ
2.急救方法
(1)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
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急送医院处理。
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
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
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
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人掌内,成握拳状;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
⑥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2)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3)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可用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
(对小伤口和较大伤口出血,还可将陈艾叶搓成艾绒点燃,用以炙伤口,止血效果很好。
)
3.预防
(1)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3)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