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合集下载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二.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三.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实验报告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班级:姓名:组数:一、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带支架)、刻度尺、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架、光屏,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放在坐标纸的中央刻度处(带M的一面刚好与坐标纸上的横轴实线对齐),在玻璃板的前一侧(贴有M的一面)的A点处立一支蜡烛架1,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架1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若光屏上没有像,则平面成虚像,若光屏上有像,则平面成实像)。

3.将相同的另一个蜡烛架2透过玻璃板观察后,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架2的大小关系。

4.通过刻度尺量出蜡烛架1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相关数据填入表格中。

5.将蜡烛架1分别放在B点和C点处,重复上诉实验,并观察其像的大小步骤五图2平面镜成像数据记录表五、分析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结论 :①像和物的大小 ;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③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 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六、交流评估:1、 实验中使用两支同样的蜡烛架的目的是什么?2、 实验中为什么用能够透光的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去做?3、 实验中用到的平板玻璃是薄点好还是厚点好?4、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达标练习】1.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 m 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远离平面镜B.变大了C.大小不变D.变小了 2.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3.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 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 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 m,像到她的距离是 m.。

平面镜成像和光的反射实验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和光的反射实验完美版

光的反射探究实验考察利用如图12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硬纸板是由A、B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B可绕接缝ON转动。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4)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5)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发射时,。

(6)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7)如图实验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由图像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入射角。

(8)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纸板A B. 绕ON前后转动纸板BC.改变光线E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F与ON之间的夹角小丽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

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

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

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明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明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

当小明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1)请根据光学知识判定:小丽是怎样选取和放置蜡烛的?[选取蜡烛] 使蜡烛A、B满足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确定位置] 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不借助刻度尺如何确定蜡烛B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5.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理实验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物理实验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的规律一、实验目的:找出光反射时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笔,直尺,量角器,笔。

三、实验步骤:①把一个平面镜平放在桌上,在纸板上作一条与底边垂直的虚线ON,然后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②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

将结果填入表格。

④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

将结果填入表格。

三、实验记录:四、实验结论:光的反射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等大的蜡烛两根、平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1)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3)用直线把每次试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他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记录在表格。

(4)用三角板直角量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夹角。

(5)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在玻璃板后方观察白纸上能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的像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

四.记录和结论五、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

5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焦距、(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实验中:(1)我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我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2)用身边的毫米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10.00cm.(3)我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倒立、缩小、实像(填全像的“大小、虚实、倒正”).(4)此时,我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近视眼的原因是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能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说教材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

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

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能正确理解。

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镜中像和放在镜子后与物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合了,来体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同时通过强调人眼对远近的物体大小感觉不同来加深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了解。

其次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现象,通过在像的位置放在一个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来正确认识虚像。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与习惯。

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得答案。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解释问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优秀篇〕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优秀篇〕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各位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平面镜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

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4、教材处理采用”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5、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1)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3)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4)实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人们观察物体,确定物体的位置的依据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如集合站队,对公路进行勘探设计等,
定律的每一句都由“反射”开头.反映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通过对光的反射的研究,人们还揭示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逆着反射光入射,经反射后又逆着入射光反射.
平面镜的应用
(1)用来观察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如自己的笑容、姿势等;
(2)用于间接观察.用潜望镜从水下观察海面上的情况或从战壕里观察地面敌情等;
(3)用来改变光路,以按要求控制光线的走向.如正交的两块平面镜对任意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均改变180。

且产生侧移.而相互平行的两块平面镜对任意入射的光线不改变其传播方向,仅产生侧向平移.
课文解读
1.传播特征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同,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记为c=3×108m /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于c ,而光在水中的速度
3=c 4v 水,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c 3
v 玻. 2.光的反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中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通过对光的反射的研究,人们掌握了它所遵循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从物体上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只要它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经过成像点,为了确定成像位置或作出成像光路图,只需选择两条光路就行了,原则上这两条光路可以任意选取,作图时根据反射规律把图作准即可.但一般情况下都选用了最简单的一务光路,即从物点向平面镜做垂线,这条入射光线通过镜面是垂直反射的,这样简单快速地作出了一条反射光线,同时又将像与物的连线作好了,如图,
再另选一条光路作好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光线是有方向的射线,要用箭头来表示其传播方向.
三种面镜的成像比较
例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2)若小球在竖直平
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思维点拨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留下影,A点的影即为过A 点向MN作垂线的垂足,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虚线轨迹运动时,小球的影子轨迹是一条长度为圆直径的直线.
例2小丽在水平桌面上用薄透明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小丽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
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 是点燃的蜡烛A所在位置,b是蜡烛B所在位置.小丽根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B.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
C.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D.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B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丽解决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后继续实验.她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
和镜面垂直,四是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实验过程中注意代替平面镜的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例3 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
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思维点拨由像点找物点或由物点找像点,应用平面成像的特点都很方便.作法是由物(像)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平面镜另一侧,垂线上与物距(像距)等距的位置即为像(物)点.眼睛能看到C,说明有光进入眼睛,连接眼与C即可,此光线从何而来?从物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而来.
光路可逆,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发出的光线也能从入射光线的反向射出.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从该题中我们认识到了魔术的虚幻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光路可逆
例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A.a B.b C.c D.d
分析与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分别找出n、6、c、d四点的像,若像点在光线的延长线上,则对应的那点就是光线反射经过的点.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