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周水静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过许多常态课之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 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过程繁琐,花里胡哨,刻意追求热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启发性等。我们认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十分陈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探寻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州正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教

学策略。因此,做好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

二、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本人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有效教学。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既能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又能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1)有效导入策略

(2)有效提问策略

(3)有效训练策略

(4)有效拓展策略

(5)有效组织策略

(6)有效课型设计策略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1)有效课堂评价策略

(2)有效作业评价策略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课题研究的思路:

首先,在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其次,运用文献法进行系统学习,以确保本研究建立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实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技术描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并分析相关策略的理论依据。最后,运用行动研究法,组织实验校语文教师研究相关的子课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寻找支撑理论,了解和借鉴在小学语文领域内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及时了解实验之后的学习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与学的

有效策略研究,探讨研究重点和方向

(4)经验总结法:选择两所实验学校,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不断提炼总结,形成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组织一线教师运用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等方法记载总结研究成果。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1.9 ——2011.11 )

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撰写《小学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4、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表;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邀请专家作开题的论证工作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1.12 ——2012.12 )

1、设计制定课题实验方案,举行课题开题论证。 ( 2011.12 )

2、学习并借鉴名师的宝贵经验,研究制定有效解读教材的策略、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 2012.1 ——2012.2 ))

3、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研究有效导入策略、有效提问策略和有效训练策略,撰写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2012.3 ——2012.6 ))

4、组织教师听取讲座,外出学习观摩,研究有效拓展策略、有效教学组织策略、有效课型设计策略。总结经验,撰写反思、案例。(2012.7 ——2012.9 )

5、立足课堂,认真实践,设计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撰写论文、案例。(2012.10 ——2012.12 )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 ——2013.7 )

1、收集整理各项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组织专家结题,推广经验等。

七、成员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周水静

成员:姜仁炳王亚君张丽霞李其南李白兰吴玉环向仙珍彭延保梁海霞田红梅彭加贝田小倩田燕凌

2 、人员分工:

(1)周水静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施、总结。

(2)姜仁炳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3)王亚君负责课题的过程管理。

(4)张丽霞负责筹措课题经费和经费管理。

(5)李其南负责课题的宣传。

(6)课题组的其他成员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