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试题4
毛概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 )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 )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C )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 )A、国家资本主义B、和平赎买C、合作化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8、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D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 A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1、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A )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毛概4

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标准答案:对2.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人民民主专政。
()标准答案:错3.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30年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标准答案:对4.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多次犯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说明毛泽东不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标准答案:错5. 中共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标准答案:对6. 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标准答案:错7.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广大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标准答案:对8.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标准答案:错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对抗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10. 《论十大关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0.0)11.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标准答案:DA.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B. 照搬苏联模式C. 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D. 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2.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标准答案:DA. 敌我之间的矛盾B. 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C.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3.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标准答案:BA.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四个现代化是指( )()标准答案:DA. 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业B. 工业、农业、商业和科学技术C.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D. 工业、农业、国防和交通业1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标准答案:B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 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C. 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 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16.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BA. 1956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B.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 中共八大的召开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1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标准答案:BA. 对抗性的B. 非对抗性C. 不可调和的D. 针锋相对的18.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标准答案:C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19. 毛泽东创造性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标准答案:A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 《论十大关系》C. 《矛盾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20.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重点发展( )()标准答案:BA. 农业B. 重工业C. 轻工业D. 国防工业三. 多选题注:每题2分。
毛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单项选择题1、⽑泽东第⼀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个⼗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个落后的农业国的⼯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C、⼯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B、⼯⼈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C、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民民主专政D、坚持⼈民代表⼤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化三改C、三化⼀D、⼀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商业实⾏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民共和国建⽴B、全国⼤陆的解放与统⼀C、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地改⾰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 ( )A、⼯⼈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盾C、⼈民⽇益增长的物质⽂化⽣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由化之间的⽭盾⼆、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业进⾏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愿互利B、典型⽰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场伟⼤的社会变⾰,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偏差,遗留了⼀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到整个社会经济⽣活C.在⼀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阶级领导的⼈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C.⼯⼈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试卷四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题)一、单项选择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实现现代化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D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国建设成为( B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现代化国家D.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是在( C )A.十二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五大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C )A.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特定阶段D.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6.四项基本原则(D )A.强国之路B.政治需要C.组织保证D.立国之本7.改革开放是(C )A.组织保证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D.权宜之计8. 毛泽东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 B )总方针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9. ( B )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经济建设B.实现工业化C.文化发展D.环境保护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 B )A.实行公有制B.发展生产力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的高度发达11.改革是发展的( B )A.目的B.动力C.前提D.方向12.发展是改革的( D )A.动力B.方向C.前提D.目的13.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B )A.动力B.前提C.目的D.方向14.当前我国改革的性质是(D )A.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完善C.经济模式的自我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 B )A.党的思想路线B.党的基本路线C.党的基本纲领D.党的组织路线.1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 B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毛概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毛概模拟试题四及答案模拟试题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D )。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份宣言书是(C)。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B )。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的特征D.社会主义的目标5.党的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这是指( D )。
A.文化建设B.经济建设C.政治体制改革D.党的建设6.下列关于“发展”的表述哪一个是小平同志的观点(C )。
A.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科学发展观C. 发展才是硬道理D.可持续发展战略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关于(C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B.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 A)A.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C.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辅助作用D.计划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C.国有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10.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B )。
A.有益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C.毫无关系D.补充成分1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D )。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国家资本主义B、和平赎买C、合作化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8、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1、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化三改2、和平赎买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195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8、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毛概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毛概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2.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A. 中国革命和建设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C. 世界革命D. 世界和平与发展答案:A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哲学思想B. 政治思想C. 军事思想D. 以上都是答案:D5.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D. 以上都是答案:D6.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上确立的。
A. 中共一大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8.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9.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A. 中国革命和建设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C. 世界革命D. 世界和平与发展答案:A10.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哲学思想B. 政治思想C. 军事思想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D. 党的建设理论答案:ABCD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批评与自我批评答案:ABCD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
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答案:ABCD4.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上确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一化三改C、三化一D、一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答案:1.C 2.B 3.C 4.B 5.C 6.A 7.A 8.B 9.B 10.B 11.B 12.D 13.D 14.C 15.C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答案:1.ABCD 2.ABC 3.ABCDE 4.ABCD 5.ABCDE 6.ABCD 7.ABCDE 8.AB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3、什么是和平赎买?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5、我国实现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有哪些?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有哪些?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三个步骤?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哪些?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10、我国为什么能够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三大改造坚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针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有什么启发?5、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同学们怎么看?6、当年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异同?五、材料分析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第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首先是重工业,使我们的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
第二,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不但有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
因此,为了改造旧经济,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需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逐步进行,需要时间。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206页。
请回答:(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材料2:辉煌的成就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和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全面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人口众多,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始了她新的航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和同期国外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造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1.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表1 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1949年466 326 1401952年810 461 3491957年1241 537 7041978年5634 1567 4067(参见柳随年、吴群敢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页)从上表中可见:第一,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农业增长速度。
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02%,1978年比1957年增长477%;而农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6.5%,1978年比1957年增长192%。
第二,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工农业总产值的30%,农业为70%,1952年分别为43%和57%, 1957年为57%和43%,1978年为72%和28%。
表2 主要产品产量年份粮食/亿斤棉花/亿斤油料/亿斤原煤/亿斤发电量/亿度钢/万吨水泥/万吨1949年2263.6 888.8 5127.0 0.32 43 15.8 661952年3278.3 2607.4 8386.3 0.66 73 135 2861957年3900.9 3280.0 8391.9 1.31 193 535 6861978年6095.3 4334.0 10435.8 6.18 2566 3178 6524从上表中可见:1952~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1.86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24倍;煤产量增长9.36倍;发电量增长35.2倍;钢产量增长23.6倍;水泥产量增长22.8倍。
2.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同印度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
中国“一五”期间工农业增长见表1。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印度1951~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1.8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6倍,煤产量增长2.5倍,发电量增长16倍,钢产量增长4.5倍,水泥产量增长6倍。
中国情况见表2。
(2)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49~1989年中国为7.37%,印度为4.0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印度为1.73%(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同发达国家相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
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中国为18%,美国为2.8%,英国为4.1%。
(2)1949~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为7.37%,美国为3.17%,日本为6.9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美国为1.87%,日本为5.95%。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请回答:(1)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习题答案三、简答题参考答案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