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册)
2019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8套试卷附答案解析】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2019-2020苏教版5五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答案《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计算题(共29分)1.直接写出得数。
(8分)4200÷600= 800-600= 310-250= 2250=76÷38= 9×60= 360÷90= 72÷12=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14×26-650÷26 571+81+21947×29+47 25×(4×40)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9分)二、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1.填一填。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能拼成一个(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高是( )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80平方厘米,底也是16厘米,高是( )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I2厘米和4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9厘米,另一条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6. 一个梯形上底是5分米,下底7分米,高10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9.用一块边长9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 )面。
【新】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试卷(8套)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答案《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计算题(共29分)1.直接写出得数。
(8分)4200÷600= 800-600= 310-250= 2250=76÷38= 9×60= 360÷90= 72÷12=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14×26-650÷26 571+81+21947×29+47 25×(4×40)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9分)二、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1.填一填。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能拼成一个(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高是( )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80平方厘米,底也是16厘米,高是( )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I2厘米和4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9厘米,另一条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6. 一个梯形上底是5分米,下底7分米,高10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9.用一块边长9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 )面。
2019-2020苏教版5五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答案《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计算题(共29分)1.直接写出得数。
(8分)4200÷600= 800-600= 310-250= 2250=76÷38= 9×60= 360÷90= 72÷12=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14×26-650÷26 571+81+21947×29+47 25×(4×40)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9分)二、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1.填一填。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能拼成一个(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高是( )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80平方厘米,底也是16厘米,高是( )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I2厘米和4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9厘米,另一条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6. 一个梯形上底是5分米,下底7分米,高10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9.用一块边长9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 )面。
2019年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测试卷【全套8套试卷附答案解析】

3.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
1.能正确认读这9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回顾
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买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雕了一只盒子.又用各种方法,把盒子装饰得很美观,使盒子散发出香味,然后把宝珠装进盒子。有个郑国人,看到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就出高价买了去.把盒子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五年级数学报试卷答案

五年级数学报试卷答案五年级数学报试卷答案篇一:2015-2016新苏教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小学生数学报)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使用2. 第二单元使用3. 第三单元使用4. 第四单元使用5. 第五单元使用6. 第六、七单元使用7. 第八单元使用8. 期末测试卷1234五年级数学报试卷答案篇二:小学数学报5年级试题五年级数学报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 6.28。
这个小数最小是( 6.275 ),最大是( 6.284 )。
(第1242期第3版)2. 小虎参加数学竞赛,共1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小虎一共得了22分,小虎答对了(6 )题.(1237期3版)3.小虫从某点0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向右爬为正数,向左爬为负数:+5厘米,-3厘米,+8厘米,-10厘米,-6厘米,+14厘米,-11厘米。
小虫现在在出发点0的(左)边(3)厘米。
(1237期3版)4.小马虎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把2.5看成了5.2。
得到错误的答案40.56,那么正确的积应该是(19.5)。
(1246期3版)5. 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了7个自然数,让同学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李明的答案是10.45,马老师说:“最后一个数字错啦,其他数字都对。
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10.43 )。
(1246期3版)二、简便计算:1. 0.25×32×1.252. 12.8÷12.5÷0.8=(0.25×4)×(8×1.25)=12.8÷(12.5×0.8)=1×10 =12.8÷10=10 =1.28三、分析题:小明和小力的身高大约都是1.5米,而小明说他比小力高9厘米。
最新2019-2020苏教版5五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册)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答案《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计算题(共29分)1.直接写出得数。
(8分)4200÷600= 800-600= 310-250= 2250=76÷38= 9×60= 360÷90= 72÷12=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分)14×26-650÷26 571+81+21947×29+47 25×(4×40)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9分)二、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1.填一填。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能拼成一个( )。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高是( )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80平方厘米,底也是16厘米,高是( )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I2厘米和4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9厘米,另一条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6. 一个梯形上底是5分米,下底7分米,高10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9.用一块边长9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 )面。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能力调研卷2022年五上苏教答案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能力调研卷2022年五上苏教答案一、填空题1. 数学报数是指用数字表示语言,用数字表达意思的一种语言技能。
2. 数学报数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增强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联想力。
3. 数学报数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字表示、数字比较、数字推断、数字排序、数字计算、数学绘图等。
4. 数学报数的步骤包括:观察、提问、思考、解决、检验。
5. 数学报数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
二、选择题1. 数学报数的目的是()A. 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B.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C. 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D. 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答案:ABCD2. 数学报数的基本内容包括()A. 数字表示B. 数学绘图C. 数字比较D. 数学计算答案:ABCD3. 数学报数的步骤不包括()A. 检验B. 提问C. 听写D. 思考答案:C三、解答题1. 请描述数学报数的重要性。
答:数学报数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孩子能够用数字表达意思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二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能够在数学报数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四是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让孩子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握数学规律,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
2. 请描述数学报数的步骤。
答:数学报数的步骤包括:观察、提问、思考、解决、检验。
观察是指首先要观察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特点,把握问题的规律;提问是指在观察完问题之后,要提出问题,把问题明确化;思考是指在提出问题之后,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