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叙文的线索

合集下载

记叙文的线索及其展开技巧

记叙文的线索及其展开技巧

记叙文的线索及其展开技巧一、线索的类型及应用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时间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空间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空线索,如《故乡》;人物线索,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事情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事物线索,如《记一辆纺车》;景物线索,如《白杨礼赞》;情感线索,如《荔枝蜜》;问题线索,如《驿路梨花》;等等。

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文章,称为单线;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称为复线。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

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明线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同时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请看例文:牛肉馅饼李骏伯早上母亲因事忙,叫我到巷口买几个馅饼充作早餐,我来到那馅饼摊前,只见各式的馅饼琳琅满目,但我猛然一瞥,看到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馅饼;我毫不犹豫,立即付钱买了它。

我细细咀嚼着里面还温热的馅饼,肉香顿时笼罩全室,让那火烫的肉汁刺激我的味觉,也触动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馅饼是外婆的拿手名菜,从馅儿到皮儿、汁儿,无一不细嫩鲜美,尤其是牛肉馅饼,只要闻到这馅饼的香味,没有人不垂涎三尺,吃完后,还有齿间留香的感觉。

在那段甜美的日子里,牛肉馅饼成为我餐餐必吃的佳肴。

甜美的日子?是的!它就是我美丽又快乐的童年。

在我三五岁时,我是寄居在外婆家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每个礼拜只能来看我一次,那时因为我不常和父母见面,也不习惯离开父母那么久,于是我日夜哭闹不休。

有一次正当我又在嚎啕大哭时,外婆着急地说:“哭猫儿,我就是你妈妈,别怕我呀!”那时外婆的眼眶上已有两个疲倦的黑眼圈,那是因为我闹得她日夜不宁的缘故。

但我还是过了好一阵子才能适应在外婆家的生活,无形中,“哭猫儿”便逐渐成为外婆叫我的小名了。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

5.以事件为线索。

如《散步》这篇文章就以散步这一事件作为线索,文章仅仅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事情的起因(母亲身体不好,要母亲多走走)、经过(散步中发生走大路或走小路的分歧)、结果(母亲顺从孙儿,走小路);又如《陈太丘与友期》。

6.以地点为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当然,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以随便作为叙述线索的,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或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可以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一:一、以实物为线索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如果把这个人所做的事随意选入材料中,往往会犯材料堆积、凌乱的毛病。

如果确定一个实物为线索,尤其是人物珍爱的实物,围绕这样的线索组织材料,全文就会中心突出、布局紧凑。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是一篇作者怀念奶奶的文章,讲述的是祖孙两人的回忆和爱。

奶奶所有的活动都在海棠树下,海棠树不仅是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抒发感情的媒介,是将生活片段有机串联起来的“彩线”。

写事的记叙文,尤其是写几件事的时候,用确定的实物为线索,可以将人和事都集中在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以事件为线索我们写记叙文,通常是写较为简单的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要写的人物、事件、情节串联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是某一事件的见证者或者参与者,这就突出了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以儿时母亲对“我”的教育为线索行文的,请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4记叙文之线索(知识+题目)

4记叙文之线索(知识+题目)

记叙文之线索一、知识结构一、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文章的纲,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推进文章内容发展,通过线索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分类有的文章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有二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或二条以上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贯穿全文。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社戏》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

⑤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荔枝蜜》三、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1.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请简要分析。

(2)分析本文以“XXX”为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内容。

2.答题方法(1)本文以“XXX”为线索,先写……再写……最后……,贯穿全文,把文中的……和……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

• 线索的作用:
•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 (二)选择线索的标准 • 1.与主题密切相关。 • 2.与材料密切相关。 • 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
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 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 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 (三)答题套路:
心里有点亮。
于是禁不住轻轻地抚摸起小痘痘,忽然 就一激灵,想想,这小痘痘莫非是青春的礼 物!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意是,青春季节是欢畅迷人而又烦躁不安的季 节,如果你的心思扑在求知上进上,你的青春将 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如果你沉湎在烦恼中不能自 拔,你的青春将苦涩而乏味。
心里有点喜。
• 2.以人物为线索。
• (注意:线索人物并不一定是叙述的主要 人物,他常常只是个目击者而已,通过线 索人物的观察叙述,将零碎的材料贯串起 来)
•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 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 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 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 的原委。
• 3.以事件为线索。
心里有点急。
于是狠狠心,站到大衣镜前,用手挤痘痘, 誓把它们一扫光。挤痘痘正疼,随着两指使 劲一夹,我的泪水都快疼得滚出来;鼓鼓的 痘痘被挤瘪了,但一张脸上,左一块指甲印, 右一块血印;忙用清水洗,再用热毛巾敷, 印痕没有了,但痘痕依旧新鲜,模样实在不 雅观。
心里有点气。
于是不再理睬小痘痘们,反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了我的“侵略战 争”,小痘痘们又快快活活地蹦蹦跳跳,自 由自在,像快活的小天使。而我一旦摆脱了 对小痘痘的纠缠,心中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隐约之间,觉得小痘痘们也是怪可爱的。

二、记叙文写作:记叙的线索 (3)

二、记叙文写作:记叙的线索 (3)

二、记叙文写作:记叙的线索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1、导入: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

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2、指导(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2)记叙文线索的分类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词《
语 为 线
风 景 谈 》



点《
变看
化 为
海 》
线




变《
化三
为 线 索
峡 之 秋 》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 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此外,还 要注意到文章中的议论、抒情的语句,以及 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3、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 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年 画 出 丑
溪 村 “ 尝 秋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专题二 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专题二  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专题二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一、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文章的纲,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推进文章内容发展,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分类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线①人线: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②物线: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③事线: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时线: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地线: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三条线索,“爸爸的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这两条线索也是文章的明线;“爸爸爱我”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是暗线。

三、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
“记叙的线索”教学设计
精彩开篇词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

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是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和掌握记叙文的线索。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请根据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记叙文,但需注意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题目自理,不少于600字。

二、写作导航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反之,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一、线索的主要类别
1.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线索的标准
1.与主题密切相关。

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

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应把握好线索的藏与露的程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三、例文引路
梦,遗落在童年的操场
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

那是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的操场,那个操场上的一草一木,在记忆的底片上永远挥之不去。

三四岁时的我,喜欢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

飒飒的秋风吹拂着草丛,蚱蜢在草丛里唱着嘹亮的歌儿,欢快地彼此应和着,在青草的掩盖下并未发觉我已盯上它!我悄悄地挪
动着步子,慢慢地靠近它。

此刻,它一定是觉察到了危险的逼近,嘹亮的歌儿停止了,小小的身躯掩藏在了过膝的草丛里,两只眼睛警觉地打量着周围的情况。

它在我的双手扑来之时狡黠地躲开,张开双翅飞起来,落在了几米外,歌儿唱得更悠扬。

稍稍长大后的我,喜欢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

我每天站在树下,仰起头,盯着那棵几米高的合欢树,盼望着,盼望着,好希望风拂过的时候能够带来一朵像小伞似的合欢花。

不是因为胆小怕跳起来会摔跤,而是那时个头矮小的我无论怎样跳都抓不到那最矮的树枝。

或许再过一年,两年,我就能摘到它了,毕竟我已能嗅到那淡淡的芬芳了呢。

现在,路旁种满了合欢树,微风拂过,给外出乘凉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缕缕的馨香。

我伸出手,很轻巧地在某个枝头摘下一朵合欢花,望着它仿佛看到了童年操场边的那朵。

那属于我童年的合欢树上一定又开满了合欢花吧?不知那满树的合欢花是否仍像当初那样艳丽。

那朵合欢花仍傲立在枝头等待着那个小女孩的归来,还是已化为泥土滋养着树木,抑或被另一位带着梦的小女孩摘走了呢?
童年的梦渐渐地褪色了,我也不再是那个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的傻傻的小女孩了。

成熟代替了幼稚,但心灵的城堡却难以忘却。

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在心田里化作满园馨香。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操场”为线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表达了对童真童趣难以忘却的怀念。

文章开篇用“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简洁入题,接下来围绕“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和“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再现了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结尾用“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与篇首照应,再次深化了主题。

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那个追赶着蝴蝶的小女孩,又仿佛回到了自己天真烂漫的金色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