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发展教案完整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纸币的出现、经济中心的南移教学难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城市的兴起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现代都市生活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
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农业的发展学习与探究: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与探究: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自然条件变化,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
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作物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__占城稻____。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作物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乡村四月》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手工业的兴盛前后六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相互设计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
5.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实物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如政治稳定、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
2.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如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具的改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2.强调宋代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避免空泛论述。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4.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讲课【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二、导入新课使用《北宋情势图》,对这一期间总的情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汗青进入了—个新的期间,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增强、封建经济的连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一)农业的发展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北方向拓展。
2.两宋时期,水稻在南方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引人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茶树普遍种植;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教师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种植区域扩展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二)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最新完整版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4节课,上承金与南宋的对峙,下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对宋代社会经济的整体介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个部分关系密切,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共同推动了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因此教材每个子目都着重介绍南方经济的发展,并将经济重心南移为其线索贯穿全课。
同时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与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密切相关,在彼此不断经济往来过程中,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加深。
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经济史范畴,相对而言内容枯燥乏味,而且知识点多而杂乱,初一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初一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史料的补充,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其有效、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史的兴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史料、图片、视频等)和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宋代手工业、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宋代商业繁荣初一历史组张作柱【最新】4月。
《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教学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型新学习目标知道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在宋朝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课程标准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1(史料导向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领先南方的,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才最后完成。
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粮食: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1.图片展示。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反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成就,并分析总结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讨论,解答疑问。
3)课堂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三课堂探究】总结宋代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反馈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宋代经济集中发展的区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并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答疑问。
3.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意义,并回顾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不断提升历史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发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区域集中在中国的南方。
接着,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总结归纳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根据材料简述,教师总结要点,总结出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生产等原因。
接着,教师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的概念,并通过图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使太湖地区租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南方市场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远远超过了北方。
宋代经济的发展在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这一变化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重视引进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以及对外开放和重视对外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战国到中唐、五代十国到南宋、明清时期。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了解宋代城市和市场的繁荣状况;3.理解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革新。
二、学习重点1.经济形态的变化;2.农业生产力的提高;3.城市和市场的繁荣。
三、学习内容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经济高度繁荣、技术水平高度提高的一个时期。
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经济形态的变化宋代初期,由于前期战争频繁,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
为了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缩小私人土地占有面积,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等。
这些措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代后期,经济主要以手工、农业、商业为主。
其中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商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是一种新型工业生产方式,使得工业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宋代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宋代实行了许多农业改革,比如减轻农民赋税的负担,推行佃租制,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等。
这些改革使得宋代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农业收益。
此外,宋代还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比如推广田间栽种的杂粮作物,提高园艺地区的水稻产量等。
这些改进使得农民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并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3. 城市和市场的繁荣宋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和市场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推动。
宋代时期的城市主要发展在钱塘江下游和京杭大运河两侧。
在这些城市中,商业繁荣,市场昌盛。
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商品的交换机会。
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买卖商品和服务。
四、学习方式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自学。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想象宋代的城市和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在自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五、学习评价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不同阶段内实现经济增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代时期的经济状况,了解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贸易状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认识绍兴市场的兴起与特点。
4.了解宋代时期的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概述。
(2)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绍兴市场的兴起和特点。
(4)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方法:(1)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2)阅读法: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思考、阅读、理解中掌握商业贸易和绍兴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比较法:教师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题。
(1)出谜面:·我是一种发现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中央政府一定数量的钱币。
·人人来使用我,可我有重量、大小、资料等不同。
·我的正面上写着圣贤名言和时代吉祥语,背面上刻着我的价值和当权者姓名。
(2)提示:当然,这不是硬币,而是一种古代货币。
(3)解答:这是古代的纸币。
2.阅读活动:分组阅读《宋朝社会经济概述》。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5人,各小组阅读相应章节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掌握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明确宋代时期商业运作方式和其特点。
3.总结讨论:学生围绕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进行总结和讨论。
(1)教师提问:·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哪些特点?·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学生回答:·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贸易集中在市场,市场商人垄断经济。
②富户经商比例高,使得商人阶层得以壮大。
③商业贸易节节发展,保障了商品的流通。
·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以下重要变化:①货物经营范围扩大,网络较片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
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
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
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
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
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
2.两宋时期,水稻在南方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引人优良品种占
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茶树普遍种植;北宋至南宋
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教师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农业技术提
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种植区域扩大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
(二)手工业的兴盛
1.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
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瓷窑有: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3.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广州、泉州、明州造
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有热闹的
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一-草市。
2.海外贸易的兴盛:①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②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③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曰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④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
贸易。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指导学生在P45《宋代海外贸易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
币的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
行的货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
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
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
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
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
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四、本课小结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占城稻;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发展到
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五、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