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提高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语感。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文学作品的朗诵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朗诵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朗诵是什么?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如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

2. 讲解朗诵时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3. 示范朗诵一段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技巧。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声音和表情传达情感。

3. 学生再次进行分组练习,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

三、课堂展示(15分钟)1. 学生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学生进行即兴朗诵,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朗诵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训练二、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 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1. 朗诵基础知识2. 朗诵技巧训练3. 诗歌朗诵4. 散文朗诵5. 故事朗诵6. 小说朗诵7. 朗诵作品鉴赏四、教学课时:共8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诵基础知识1. 课堂导入:介绍朗诵的定义、作用及重要性。

2. 讲解朗诵的基本要素: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3. 朗诵姿势与表情的训练。

第二课时:朗诵技巧训练1. 气息控制训练: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气息下沉法等。

2. 声音训练:共鸣、音色、音调等。

3. 停顿与重音的训练。

第三课时:诗歌朗诵1.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节奏、运用情感等。

2. 诗歌朗诵作品赏析:《再别康桥》、《雨巷》等。

3.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

第四课时:散文朗诵1. 散文朗诵的基本技巧:把握散文的意境、情感、节奏等。

2. 散文朗诵作品赏析:《荷塘月色》、《背影》等。

3. 学生进行散文朗诵练习。

第五课时:故事朗诵1. 故事朗诵的基本技巧:塑造角色、把握故事情节、运用情感等。

2. 故事朗诵作品赏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3. 学生进行故事朗诵练习。

第六课时:小说朗诵1. 小说朗诵的基本技巧:把握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等。

2. 小说朗诵作品赏析:《骆驼祥子》、《红楼梦》等。

3. 学生进行小说朗诵练习。

第七课时:朗诵作品鉴赏1. 邀请专家进行朗诵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朗诵作品,进行鉴赏与交流。

第八课时:总结与考核1. 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朗诵作品展示,进行自评与互评。

3. 考核学生的朗诵水平,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朗诵技巧等。

2. 朗诵作品展示:学生的朗诵水平、情感表达、技巧运用等。

朗诵训练口才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训练口才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朗诵训练口才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 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2. 诗歌朗诵3. 文学作品朗诵4. 朗诵中的情感表达5. 朗诵比赛与表演6. 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四、教学时间共10课时,每周1课时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课时:朗诵的基本技巧1. 介绍朗诵的定义和作用2.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3. 声音的运用和调节4. 语速、语调的控制5. 朗诵时的眼神、手势、表情第2课时:诗歌朗诵1. 分析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习诗歌朗诵的节奏和韵律3. 情感表达在诗歌朗诵中的重要性4. 诗歌朗诵实例欣赏与模仿第3课时:文学作品朗诵1.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2. 学习文学作品朗诵的技巧3. 文学作品朗诵实例欣赏与模仿4. 学生自主朗诵练习第4课时:朗诵中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把握情感,传达情感3. 情感表达的技巧4. 学生情感表达练习第5课时:朗诵比赛与表演1. 朗诵比赛的组织与规则2. 比赛前的准备与心态调整3. 朗诵表演的技巧4. 学生朗诵比赛与表演第6课时: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1. 口才训练的基本方法2.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3. 沟通技巧的运用4. 学生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练习第7课时:朗诵中的语言表达1. 语言表达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运用语言表达3. 语言表达的技巧4. 学生语言表达练习第8课时:朗诵中的节奏与韵律1. 节奏与韵律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把握节奏与韵律3. 节奏与韵律的技巧4. 学生节奏与韵律练习第9课时:朗诵中的声音运用1. 声音运用在朗诵中的重要性2. 如何运用声音3. 声音运用的技巧4. 学生声音运用练习第10课时:总结与展示1. 总结朗诵训练口才课程内容2. 学生朗诵作品展示3. 教师点评与总结4. 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朗诵技巧、口才训练等理论知识。

朗诵情境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情境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方面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

2.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如何得到提升。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2. 提问:你们认为朗诵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提高朗诵水平?(二)朗诵技巧讲解与示范1. 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停顿等。

2. 示范朗诵技巧,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三)朗诵作品选择与分组1. 学生自主选择朗诵作品,可从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中选择。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朗诵作品,进行排练。

(四)小组排练与指导1. 小组成员根据所选作品进行角色分配,明确各自的任务。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模拟朗诵比赛1. 每个小组进行模拟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朗诵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诵技巧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模拟比赛,评价学生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舞台表现力:通过模拟比赛,评价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朗诵习惯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通过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朗诵。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幼儿的朗诵材料,如儿歌、诗歌等。

2. 准备音乐播放器和音乐。

3.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面具、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对朗诵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选择适当的朗诵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诗歌等材料,让幼儿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朗诵。

3. 演示朗诵技巧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演示一遍,让他们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等。

4.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朗诵,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 老师点评老师可以在幼儿朗诵完之后,给予一些指导和点评,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朗诵水平。

6. 表演展示安排幼儿进行朗诵表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增强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朗诵。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勇敢地朗诵出来。

朗诵口才训练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

幼儿口才诗歌朗诵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3.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形式的诗歌,包括儿歌、童谣、诗词等。

2.准备音响设备。

3.准备小道具,如花束、玩偶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进入愉悦的氛围中。

然后,老师可以用一句诗句或者用一段小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学习诗歌(1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可以先朗读一遍,然后让幼儿跟读。

接着,老师可以逐句解释诗歌内容,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思。

3.朗诵训练(20分钟)。

老师可以分组让幼儿进行朗诵训练,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

4.表演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幼儿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鼓励。

5.总结(5分钟)。

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鼓励幼儿继续努力,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诗歌朗诵训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同时,老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进步。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诵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诵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准备好朗诵的文本和音乐。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喜欢的朗诵文本,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朗诵的氛围。

2. 教师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到朗诵的魅力和美感。

3. 讲解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如语调、语速、停顿等。

4.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

5. 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6.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朗诵习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朗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朗诵表情和语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交流会,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朗诵的水平。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朗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朗诵表情和语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很大,但是在朗诵的表情和语感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九、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朗诵课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流畅朗读。

2. 教学难点:情感的准确表达,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美的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提问学生对朗诵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 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

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模仿示范,进行初步的朗读练习。

3. 课文朗读练习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的处理。

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错误,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情感表达与表演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转换等技巧来表达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各自的朗诵成果,相互评价和学习。

5. 课堂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诵,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朗诵作品。

布置相关朗诵作业,如录制朗诵音频、准备下一节课的朗诵表演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正确的朗诵技巧。

2.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和表演,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3. 评价激励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分段朗读和集体朗读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录制一段朗诵音频,并准备下一节课的朗诵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训练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朗诵及朗诵的重要性;2、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与方法;3、通过朗诵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味汉语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朗诵训练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朗诵训练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训练为主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什么是朗诵?朗诵就是把书面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用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言语表达出来,以期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

朗诵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基本功。

能够成功地朗诵作品,可以说是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表现。

二、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诵必须有文字为依据,这和朗读相同。

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供欣赏的表演,因此,朗诵除了必须脱离文字稿用口替作者说话以外,还须有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相配合来帮助表情达意。

这样,朗诵就不仅令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而且有诉诸视觉的艺术造型,因此它和戏剧表演很相近。

而这些,恰恰是朗读不必多加考虑的。

当然,朗读可以从朗诵中吸取大量的营养,甚至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朗诵,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朗诵的作用1、朗诵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2、朗诵是普通话正音训练的重要方式;3、朗诵是由说到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4、朗诵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途径。

四、朗诵的基本要求:1、用准确的普通话读。

要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准确地读,这是严格的基本训练,是朗诵的基础;2、发音要响亮清楚。

响亮清楚不仅仅是音量的问题,也是语言基本功的问题,应该练一练吐字归音,提高字音的清晰度;3、忠于原作,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吃字(即不把字音含糊不清地带过去);4、读得流利,就是说要读得流畅自然,快慢适当,不破词,不破句,不重复字句;5、有感情地读。

有感情地读是朗诵的高要求。

只有发自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朗读,才能引起听众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情感,获得听众的共鸣。

五、朗诵技能训练:(一)吐字归音吐字归音是语言艺术中的咬字发音的方法。

吐字是对声母的发音要求,归音是对韵腹、韵尾的要求。

要掌握好发音部位,吐字有力,韵腹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尾音归音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训练:读下列绕口令——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2、八百标兵奔北坡,北边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

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二)调节气息,科学发音1、运气发声口语表达中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都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

主要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胸腔、肺和腹肌,呼气和吸气时其主要运动状况如下:胸腔: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

胸腔外部是胸廓,胸廓的活动是由胸部多组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

胸腔的底部是膈肌(横膈膜),把胸腔和腹腔隔开。

肺:在胸腔的内部,肺组织呈海绵状,吸气时胀起,呼气时瘪缩。

腹肌:是腹部肌肉的总称。

我们把使胸腔扩大以完成吸气的肌肉统称为吸气肌肉群,把使胸腔缩小以完成呼气的肌肉统称为呼气肌肉。

发音时,声带先闭拢,由肺送来的气流在一定压力下冲开声门,这时,声带又因本身的弹性而重新闭合。

由肺送来的气流又因压力增大而再度冲开声门。

这一开一闭称为一个周期。

气流通过声门以后,再经过咽腔、口腔或鼻腔等各共鸣腔体,从唇部或鼻孔发出声音。

呼吸方式主要有:(1)胸式呼吸(浅呼吸),主要是通过提起胸骨扩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完成,吸入量小,声音虚而不实,且喉头负担过重,声音不能持久。

(2)腹式呼吸(单纯横膈膜式呼吸),主要是靠降下隔肌扩大胸腔的上下径来吸气。

呼气时腹部放松、外突是采用这种呼吸方式的标志。

容易造成声音闷、暗、空的特点。

(3)胸腹联合呼吸(深呼吸),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

吸入量大,有一定的厚度,但吸进得快,排出得也快。

(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吸入量大,呼气时,两肋逐渐放松,同时小腹自然内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稳劲。

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它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2、吸气训练通过训练,掌握急吸缓呼、深吸缓出的科学发声方法。

训练要领:扩展两肋,小腹微收,将气吸收肺底。

一般感觉左右展开的幅度大于前后,后腰部大于腹部。

训练方法:(1)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2)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入体内。

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3)闻花香——站立,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小腹微收,从容地如闻花香一样地吸气。

觉两肋渐开,气吸进八成满;控制一两秒钟,再缓缓呼出,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4)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的。

这样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5)“半打”哈欠。

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3、呼气训练通过训练,锻炼控制气息流速和压力的能力。

做到稳劲、持久。

训练要领:呼气要平稳、有控制,根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快慢、强弱。

训练方法:(1)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25-30秒);(2)数数1-30(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1、2、3、4……声音要规整、圆润,不感到挤压、力竭);(3)数葫芦。

清晰地发:“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4)齿缝放气:“丝——”4、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通过训练,学会控制,从而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

训练方法:长句练习——鲁迅|| 是| 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适当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技巧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1、停顿:停顿就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恰当地处理停顿,语言会变得参差错落,间歇有序,语音层次分明。

如:①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停顿有“结构停顿”、“生理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之分。

(1)结构停顿:结构停顿的时值长短大致是“题目>段落>自然段>层次>句子”。

(2)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能割裂语法结构。

训练: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政府/ 就怕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3)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指有明显的语法标志的停顿。

语法标志主要是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大致是:“。

”> “;”> “,”> “、”。

另外,诗歌中的“音步”停顿也属于语法停顿。

训练:①这晨曲融合了老少几代人的意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跳荡着亢奋的节律。

这晨曲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深深呼唤着勤奋、进取、毅力,面向光明,面向未来,自强不息!(杨子敏《黎明的脚步》)②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感情停顿为强调某一特定的意义或感情,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这叫感情停顿,又称强调停顿。

训练:①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说明:“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

“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②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鲁迅《“友邦惊诧”论》)2、重音:朗读或说话时,根据结构和表达的需要,会有意识地把一些词语乃至于句子读或者说得重一些,这就是重音。

重音分为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1)词重音:单音词单念时没有词重音的讲究,在多音节词里,有几种不同的音量格式。

多音节词中的词重音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格式:①中重式:国旗、电话、百姓、汽车、春天②重轻式:眼睛、桌子、麻烦、好处、木匠③中次轻重式:世界杯、研究生、展览馆、奥运会④中次轻中重式:武汉大学、东方时空、二氧化碳⑤重轻中轻式:讨论讨论、打听打听、学习学习(2)语句重音语句重音有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之分。

①一般重音,也叫自然重音、语法重音,是由语言本身的自然节奏所决定的,不因说话人或朗读者的不同而改变。

A、定语、状语、补语比它们的中心词读得重些。

如:a、“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

”b、“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c、“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B、谓语中心词常重读。

如:a、“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C、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常重读。

如:“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D、用作比喻的词一般重读。

如:“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向前去。

”E、人名、地名的最后一个字常重读。

如:“北京、济南”。

②逻辑重音,也叫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根据文句所表现的意图和情感来决定重读部分。

如:“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你并未离开或原来你已经来了。

“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你并不在别的什么地方。

“原来你在这儿。

”——原来是你不是别人。

3、语调:我们把一个汉字音高的升降变化称为声调,一句话的调子的高低升降变化称为语调。

语调分为平调、升调、降调、曲调四种。

(1)平调:语调平稳,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同一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介绍等语气。

例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用舒缓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带给人的愉悦)(2)升调:语调前平后高,或句末上升,常用来表示怀疑、反问、惊讶、号召、呼唤、口令等。

如:①“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②“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③“立正,向前看!”④“让我们团结起来,去奋斗、去开拓、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3)降调:语调先平后降。

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例如: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