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发表文章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简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in Operations Research
摘要
本 文 是 中 国 科 学 院 学 位 论 文 的 LATEX 模 板。 除 了 介 绍 LATEX 文 档 类 CASthesis 的用法外,本文还是一个简要的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关键词: 中科院,学位论文,LATEX 模板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thesis templa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sides that the usage of the LATEX document class CASthesis, a brief guideline for writing the thesis is also included.
附录 A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A.1 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A.1.1 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A.1.2 博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9篇)论文题目作者单位复杂疾病的分子网络模型研究王吉光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平均曲率流的奇点分析及其应用孙俊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拓扑绝缘体系统和一种新的Z2拓余睿物理研究所扑数的计算方法几种层状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和超郭建刚物理研究所导电性研究受限系统中量子相干传输和特殊石弢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体的光学性质纳米润湿中力电耦合的拓扑界面袁泉子力学研究所动力学冕洞内矢量磁场的分布和演化杨书红国家天文台新型混合工质的汽液和汽液液相董学强理化技术研究所平衡研究高性能有机单晶光电材料与器件江浪化学研究所的研究苯及苯酚绿色高效加氢反应的研刘会贞化学研究所究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冯旭利化学研究所成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界面合成Janus纳米结构材料梁福鑫化学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的Triton X-114调刘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控构建和转移方法及环境污染物分离检测应用研究基于多糖的新型纳微药物载体:设魏炜过程工程研究所计、构建和应用基于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特征空唐荣林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间的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研究新疆北山镁铁-超镁铁岩的成岩过苏本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程、成矿作用及对东天山-北山构造演化与早二叠世地幔柱的制约基于COSMIC星群掩星观测的电何茂盛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层若干结构研究热带印度洋对西北太平洋和东亚胡开明大气物理研究所夏季气候的影响及其年代际变化内蒙古草原植物化学计量生态学庾强植物研究所研究密度制约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陈磊植物研究所维持重要性研究胚胎干细胞与iPSC 的多能性研赵小阳动物研究所究局部生物运动信息的加工特异性王莉心理研究所及其功能Tudor结构域识别和结合甲基化刘海萍生物物理研究所精氨酸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拟南芥中组蛋白甲基化动态调控陆发隆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分子机理研究稻属基因组多位点同源区域的比鲁非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较分析数字集成电路时序偏差的在线检鄢贵海计算技术研究所测和容忍基于学习的视觉显著计算李甲计算技术研究所单模大功率低发散角光子晶体刘安金半导体研究所VCSEL研究星载TOPSAR模式研究徐伟电子学研究所视频中行为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张天柱自动化研究所生物自发荧光三维断层成像方法刘凯自动化研究所研究新型铁基超导体探索及其线带材齐彦鹏电工研究所制备研究大气压空气中重复频率纳秒脉冲章程电工研究所气体放电特性的研究太阳定日镜的误差分析和聚光性郭明焕电工研究所能评价方法研究耦合化学间冷的化学链燃烧与甲张筱松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醇重整氢电联产系统研究行星际扰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李晖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响研究磁层-电离层大尺度电流体系研究唐斌斌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型国防战略设张兆垠中国科学院大学计与实现路径研究仿生智能单纳米通道的非对称设侯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计及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覃俊杰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学研究方法和应用基于集成优化模型的软件成本估吴登生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算及其风险分析整体柱和同位素标记技术在蛋白王方军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质组分析中的应用石墨烯的化学剥离法可控制备与吴忠帅金属研究所应用探索划伤对690TT合金腐蚀和应力腐孟凡江金属研究所蚀行为的影响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生物丁家旺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传感中的应用四极子DNA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在李涛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传感分析和分子逻辑中应用功能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组装郭少军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及相关的电催化和传感应用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生长机理与舒海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离子加速与吉亮亮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极端光场产生纳米光电氧化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吕旭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太阳能应用研究新型有机小分子调控自吞噬的机夏宏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制及其与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关系硫肽类抗生素Thiostrepton生物廖日晶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机制的研究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始性李滨忠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DNA甲基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胆固醇吸收过程中新蛋白的鉴定葛亮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作用机制研究β-Arrestin1与G蛋白偶联受体在岳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血液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的胡文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爆发和传播机制Th2细胞高量表达分子ECM1和李振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Dec2的功能研究果蝇嗅觉环路中兴奋性中间神经黄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元的功能研究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鉴定和黄学辉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在胚李翔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胎干细胞和胚胎中功能及机制的研究神经网络电活动长期增强调控突彭懿蓉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触稳态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基于聚磷酸酯的脑靶向给药系统张鹏程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新颖无机碘酸盐二阶非线性光学孙传福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过渡金属催化的脱羧交叉偶联反胡鹏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应和烯烃交叉偶联反应构建苯环的研究基于细胞膜表面电势的土壤重金汪鹏南京土壤研究所属生物有效性/毒性预测模型及其适用性研究等离子体技术合成碱性阴离子交胡觉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换膜及机理研究多夹层盐矿油气储库水溶造腔夹施锡林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层垮塌机理与控制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阈上电离的康会鹏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实验研究基于朊蛋白自组装的多功能纳米门冬武汉病毒研究所线及超灵敏生物传感乌桕抵御昆虫策略研究黄伟武汉植物园南海低频内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谢晓辉南海海洋研究所作用华南尾叶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动吴建平华南植物园态和碳汇功能研究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李刚广州能源研究所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几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王洪根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学研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金属结徐挺光电技术研究所构的纳米光学器件及光刻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因组时代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吴东东昆明动物研究所探讨适应性进化机制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谭正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碳平衡汞矿区陆地生态系统硒对汞的生张华地球化学研究所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与制约聚星和星团中相接双星的观测与刘亮云南天文台研究物参共路干涉显微理论和实验研究郜鹏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王云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HIRFL-CSR上A=2Z-1短寿命核质量测量涂小林近代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及其东北缘晚第四纪环境演化:年代学与驱动机制隆浩青海盐湖研究所脉冲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研制及应用荣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远程量子通信的实验研究金贤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经验赝势计算龚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活动星系核窄铁Ka发射线和类星体吸收线系统中类银河系尘埃姜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纤维宏观组装体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梁海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新导向基拓展的Pd催化C-H键官能团化肖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稳态垂直无碰撞激波中的粒子加速杨忠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中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成刘盛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及高温镁同位素分馏的地球化学研究鱼腥蓝细菌异形细胞分化调控关赵梦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键蛋白质的结构与调节机制研究二维流场中板状柔性体与流体相贾来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互作用的研究基于激光干涉技术的微纳结构制黄金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造研究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热发李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系统的数值优化及实验研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搜索重排序研究田新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决策理论的多智能体系统规吴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划问题研究原位XAFS新方法及其功能材料姚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学的研究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强化生物与刘贤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催化。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庆军 姜汉卿 王在华 田煜 陈元春 胡茑庆 程成 曹安源 高发明 刘宣勇 罗剑峰 程军 何雅玲 贾宏杰 张盛东 程敏 于剑 秦晓懿 王国宏 邹红星 刘树堂 宋继强 单军 陈湘生 黄虎 袁运斌 孙长宇 代世峰 陈建宏 李明忠 陈强 范军 刘建湖 黄玉辉 陈亚洲 高喆 王清文 刘景富 童善保 颜泽洪 王永章 钟国华 曾晓坤 李楠 李雁 戴克胜
许再富 黄克智 胡海岩 温诗铸 艾兴 温熙森 何赛灵 吴德海 李东春 丁传贤 谈和平 曹欣玉 陈钟颀 余贻鑫 韩汝琦 唐天同 汤定元 曾烈光 毛士艺 李衍达 刘永清 蔡士杰 吴良镛 濮家骝 周锡礽 欧吉坤 郭天民 任德贻 古德生 严灏景 黄胜 汤渭霖 吴有生 王振国 刘尚合 刘广均 李坚 江桂斌 朱贻盛 郑有良 张大鹏 赵善欢 王宪 曹雪涛 汤钊猷 阮长耿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生物学
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的研究 力学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断裂和大变形的研究 高维时滞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电流变机理及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粉末表面涂层陶瓷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转子碰摩非线性行为与故障辨识的研究 气体激光动力学研究及大功率激光器优化设计 定向生长碳纳米管薄膜的研究 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硅灰石涂层研究 镜漫反射下多层吸收散射性介质内的瞬态耦合换热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 炉内高温燃烧两段脱硫的机理研究 理 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及脉管制冷机性能改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的研究 新型自对准背栅、双栅MOS晶体管和三维CMOS技术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 无束腰的磁浸没电子透镜和微分代数用于电子光学系统像差分 析中的研究 低维结构铁电材料光电性能和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物 理研究 接入系统中复用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 分布式检测、跟踪及异类传感器数据关联与引导研究 参数化时频信号表示研究 2–D离散动力系统混沌控制与同步 逐步简化的扫描工程图矢量化模型及图形识别方法的研究 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 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 弱非线性水波和海流在非平整海底上的传播及其混沌动力学 基于GPS的电离层监测及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水合物法分离气体混合物相关基础研究 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 多孔丝素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中心制造船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船舶与海洋工程 水下复杂目标回声特性研究 舰船非接触水下爆炸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作物学 农学 园艺学 植物保护 基础医学 雷电电磁脉冲场理论计算及对电引信的辐照效应实验 高比压等离子体中的微观漂移不稳定性 新型木材阻燃剂FRW 膜萃取和流动注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脑电信号的非广度熵分析及其在心脏停搏脑损伤监测中的应用 研究 山羊草物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 苹果果实糖代谢的酶学研究:着重于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的细 胞生理学机制 黄杜鹃花杀虫成分、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人单核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MCP-1 和IL-8及其机制 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 新分子PHDP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转移机理探讨 医学 临床医学 血栓性疾病及抗栓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学习年限分析

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学习年限分析作者:袁胡骏彭莉君古继宝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26;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收稿日期:2012-06-20作者简介:袁胡骏(1978—),男,江苏启东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古继宝(1969—),男,安徽繁昌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摘要:对1999年至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学习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硕博连读获奖者的学习年限均值为5�10年,单独攻读博士学位获奖者的学习年限为3.27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获奖者,年龄小的其学习年限也相对较短;对于不同学科获奖者,工学硕博连读获奖者学习年限最短,而单独攻读博士学位的最长,医学硕博连读获奖者的学习年限最长,而单独攻读博士学位的最短。
关键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习年限;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为了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5月启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如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已经经历了十三个年头,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80篇,这些获奖的论文代表着我国各个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本文试图对全国优博获奖者的学习年限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点,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获奖者的学习年限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希望能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订差异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归纳法,通过对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的学习年限进行描述统计,归纳总结其在不同的年龄段间、学科间的共性与差异,并辅助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学习年限在这些影响因素间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搜集,包括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各高校网站、教师主页等;并辅助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获奖者,询问其相关的学习履历资料。
2019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doc

中国科学院2007 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及优秀导师奖荣誉名册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15 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50 篇)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获奖名单(50 名)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220 名)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奖名单(20 名)刘永龄奖学金获奖名单(80 名)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获奖名单(50 名)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奖名单(15 名)地奥奖学金获奖名单(90 名)宝钢优秀教师奖、学生奖获奖名单(20 名)大恒光学奖学金获奖名单(20 名)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15 篇)论文题目动力学方程 (组 )的全局古典解基于 TEI@I 方法论框架下外汇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预测研究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喻洪俊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余乐安汪寿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量子绝热过程与非绝热跃迁的若干理张芃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论问题研究Si(111)衬底上 Pb 薄膜的低温生长、电子结构张艳锋薛其坤物理研究所和量子效应研究分子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肖恺朱道本化学研究所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春季气候及沙尘的关范可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系研究分子水平上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张志刚段振豪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率失真优化的视频编码研究马思伟高文计算技术研究所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化学合成和自组装纳米结程文龙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构TRPC 离子通道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李艳蒲慕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神经元轴突转向过程中的作用有机 -金属手性自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王兴旺丁奎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其在某些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铁电单晶 PMN-PT 电光性能和结构本质的研万新明罗豪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究姜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王英强陈忠毅华南植物园东亚人群线粒体 DNA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孔庆鹏张亚平昆明动物研究所究扫描隧道显微术在特殊纳米体系中的应用与王克东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50 篇)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几类弥散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研究非阶化 Witt 型和 Block 型李代数的不可约表示J/K + K- 0的分波振幅分析基于超导量子电路的量子态操控镁基大块非晶的合成、形成能力、塑性流变及断裂行为的研究双势垒磁性隧道结的微制备和磁电性质的研究岩石的细观非均匀性对其宏观变形、损伤和灾变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及其器件的性质研究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微纳米结构的仿生研究生物系统多尺度热学响应问题的研究和应用一个高分辨率热带太平洋模式及其与全球大气模式的耦合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湖滨带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多边形微腔激光器和微腔滤波器的研究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的研究果蝇视觉学习记忆功能定位与解析AtCaMRLK 和 AtGRP 在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分析成瘾药物渴求与自然奖赏物渴求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外侧下丘脑与伏隔核NMDA及MCH受体的作用W波段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研究数字电路测试压缩方法研究郝成春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赵玉凤徐晓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庄胥爱金山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颖丹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郗学奎汪卫华物理研究所曾中明韩秀峰物理研究所许向红白以龙力学研究所付磊刘云圻化学研究所高雪峰江雷化学研究所吕永钢刘静理化技术研究所符伟伟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洪君尹澄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沁黄永箴半导体研究所李文东张树义动物研究所刘刚刘力生物物理研究所丁永和杨维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勇辉隋南心理研究所来国军刘濮鲲电子学研究所韩银和李晓维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与内容相关性研究纳米材料的湿化学合成及新颖结构的自组装构建两相法合成半导体量子点及其发光性能研究PEMFC 甲醇自热重整制氢体系关键过程优化Mg-Cu-RE 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复合材料螺旋藻基因组结构分析和藻胆蛋白的适应性进化TRPC 通道促进小脑颗粒细胞存活并参与 BDNF 介导的神经元轴突导向阿片镇痛的调控机制研究: Delta 型阿片肽受体转运的调控机理及功能海马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及其可塑性的研究油菜素内酯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促进双子叶植物向性建成及根分化的机理研究水稻耐盐相关 QTL , SKC1 的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程学旗李国杰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旭平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潘道成姬相玲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胜王树东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麻晗卢柯金属研究所赵方庆秦松海洋研究所贾怡昌王以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管吉松张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戈鹉平段树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李薛红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林鸿宣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Arrestin 调控 Toll 样受体 -白介素 1 受王娅娅裴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体的信号转导Nudel 在内膜系统运输及有丝分裂中的功能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SGOI、 SODI 新结构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分子折叠体的组装及其在分子识别研究中的应用有机磷农药的定量结构 -性质 /活性相关研究冻土路基传热过程及调控新技术研究时变重力信号的小波分析郁伟朱学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康熙景益鹏上海天文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狄增峰张苗究所侯军利黎占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颜冬云蒋新南京土壤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俞祁浩程国栋所胡小刚柳林涛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直接Aldol 反应HT-7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湍流与输运的研究贵州省典型汞矿地区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非线性波动方程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多光子纠缠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分子尺度量子态探测与调控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量子保密通信体系的研究类星体宽吸收线区的共振与电子散射偏振纳米材料的理论研究及线性标度电子结构方法的发展胶东地块变质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表面特性的研究CDMA 系统中的盲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多用户检测与天线阵列波束形成唐卓龚流柱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徐国盛万宝年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仇广乐冯新斌地球化学研究所徐岩舒其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强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爱迪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慧元王挺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红军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俊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盛国平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坚奚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获奖名单(50 人)姓名单位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徐晓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金山高能物理研究所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汪卫华物理研究所韩秀峰物理研究所白以龙力学研究所刘云圻化学研究所江雷化学研究所刘静理化技术研究所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尹澄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永箴半导体研究所张树义动物研究所刘力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维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隋南心理研究所刘濮鲲电子学研究所李晓维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计算技术研究所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姬相玲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树东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柯金属研究所秦松海洋研究所王以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段树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薛红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林鸿宣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朱学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景益鹏上海天文台张苗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黎占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新南京土壤研究所程国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柳林涛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龚流柱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万宝年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冯新斌地球化学研究所舒其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挺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奚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220 人)性攻读姓名培养单位导师别学位赵延龙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张纪峰张毅男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胡红波全海涛男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孙昌璞柳延辉男物理研究所博士汪卫华汤庆鑫男化学研究所博士胡文平冯文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王圩陈兴女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崔大付王坤男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蒋田仔李奚女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曲晓刚段洪涛男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张柏孙军明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包信和郭占勇男海洋研究所博士李鹏程管沉冰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袁小兵杨秀娟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段树民张健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蒋华良顾振华男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麻生明段国韬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蔡伟平张国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叶向东薛向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窦贤康周荣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田志刚姓名性别培养单位攻读学位李健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包莹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刘志新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王益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曹阿静男力学研究所博士陈艳艳女力学研究所博士滕宏辉男力学研究所博士王华奎男声学研究所博士张贺男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宋伟女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奚婷婷女物理研究所博士邢燕霞女物理研究所博士赵丽明女物理研究所博士王陈男国家天文台博士陈德华男声学研究所博士潘复平男声学研究所博士张鹏远男声学研究所博士王鹏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杨文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王树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谷战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孙艳明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唐艳丽女化学研究所博士徐新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杨曙光男化学研究所博士杨志勇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洪霞女化学研究所博士周二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马俊鹤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靳胜英女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雷泽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申淑锋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范霞女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鲍超男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方海燕男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丁瑞强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冯立成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鑫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毛世德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严德天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袁玉松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张金海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M.N.S.Qureshi男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解妍琼女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毛克彪男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柯润辉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梁敏敏女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王强男动物研究所博士姜立云女动物研究所博士王晓华男植物研究所博士吴凤女植物研究所博士张林斌男植物研究所博士周志勇男植物研究所博士褚福亮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刘磊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裴华东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卜鹏程男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刘光慧男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孙红女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刘乃友男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赵民涛男心理研究所博士高召顺男电工研究所博士张现平男电工研究所博士曹芳女电子学研究所博士李超男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刘长宁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付岩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谭光明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熊瑞勤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杨超男软件研究所博士周辉男软件研究所博士朱红斌男软件研究所博士毕津顺男微电子研究所博士何晓光男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冰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赵庆军男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梁巧梅女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黄冲男研究生院 ( 本部 )硕士李娇女研究生院 ( 本部 )硕士祁晓廷男研究生院 ( 本部 )博士温晓东男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康向东男金属研究所博士梁兆新男金属研究所博士崔宝凯男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李琪女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刘金国男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开周男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刚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任泽峰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张智平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梁成伟女海洋研究所博士韩秋蕾女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安源男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魏志鹏男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钱磊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施伟东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叶祥贵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张继琳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张袁健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白丽华女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职亚楠男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唐志祥男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仝华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杨志勇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胡伟达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吕衍秋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苏伟涛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张鹏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吕伟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陈芳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黄伟华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杨巍维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叶兴旺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李小川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庞涛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吴庆文男上海天文台博士戴扬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顾磊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庄贵生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颜廷志男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张炯男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李亚男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张静男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舒军武男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侯涛男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杨磊男紫金山天文台博士王转子女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郭志光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王立平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何志斌男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张明义男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李玉林男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蔡秋芳女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陈立武男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马莉萍女国家授时中心博士李松海男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龚迎春女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闻德保男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任武则男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熊宏伟男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唐颖女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刘亚群男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王周玉女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谢建武男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李超宏男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张希仁男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陈长伦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刘颖女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盛志高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赵邦传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杨泽玉女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孟祥周男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张玉修男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洪义国男华南植物园博士孙龙涛男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徐学清男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黄胜雄男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邸迎彤男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高江云男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闭向阳男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赵凡男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硕士黄青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许皓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肖云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丁桂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周桃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一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包小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文旭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杨超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徐振礼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余彦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吴长征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刘光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诸致远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李法宝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徐宏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宋全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杨威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蔡世民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毅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陈凯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凌震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陈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缪正宇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吴建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郑志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少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熊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罗昊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端珊珊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琚雄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吴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陈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蔡以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符义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五、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获奖名单(20 名)姓名单位张纪峰胡红波孙昌璞汪卫华胡文平王圩崔大付蒋田仔曲晓刚张柏包信和李鹏程袁小兵段树民蒋华良麻生明蔡伟平叶向东窦贤康田志刚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获奖名单(80 名)(一)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 30 名)姓名培养单位攻读学位郭向前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王红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张志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龙锋利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张杰力学研究所博士高丽声学研究所博士贺晓蓉化学研究所博士元文芳化学研究所博士郭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李建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田兰香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王嘉平计算研究所博士胡振宇软件研究所博士邹安民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王铁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王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唐永炳金属研究所博士阳庆国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徐浩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黄宏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周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鲍晓光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郑君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刘广臻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祁得林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艳梅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李锐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侯溪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杨丹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张志彬云南天文台博士(二)刘永龄奖学金优秀奖( 50 名)姓名培养单位攻读学位陈大广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肖睿娟物理研究所博士张强物理研究所博士郭建刚力学研究所博士吴冬霞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昊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晓艳化学研究所博士孙峙过程工程研究所硕士袁晓亮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苏明峰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唐伯惠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杨亮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硕士杨燕初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硕士曲静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Youssef动物研究所博士M.M.Omar张连军动物研究所硕士赵莉蔺动物研究所博士钱伟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李雪冰心理研究所博士常素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周晓峰电工研究所硕士高建良计算研究所硕士赵秀荣计算研究所硕士张文亚自动化研究所硕士马艳遥感卫星地面站硕士温晓东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林崔昆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任慧敏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李培楠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士。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附件1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省市代码:80 省市名称:中国科学院
注:①自主设置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须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时一致。
②“代表性成果”限填所有各年度作者攻博期间及获博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
并能反映学位论文水平的成果。
可填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奖励等,但总数不得超过5项。
请准确填写各项成果的查询信息,确保按此查询信息能查询到该成果,以便于专家评议时核查。
③“成果名称”栏,可填写论文题目、专著名称、专利名称、奖励名称等。
④“成果出处”栏,可填写刊物名称、出版机构、奖励发放单位等。
⑤“成果查询信息”栏,应填写论文检索号、国际标准书号(ISBN)、专利号、获奖证书号等。
填写“检索号”时,若论文被SCI、SSCI、EI、A&HCI检索,则填写论文检索号;否则填写刊物的出版年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研究生学位申请

负载型碳酸钾吸收剂低温清除封闭空间低浓度 CO2 反应特性与机理研究
固体吸收剂脱除封闭空间 CO2
程桦 程桦
卢平 张和平
孙金华 孙金华
宋卫国 宋卫国
王昌建 胡源 5/0
2017 年 5 月 27 日
论文答辩结果 (通过票数/不通过票数)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摘 要 近年来,燃煤烟气 CO2 大规模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备受关注。相比之下,诸如潜艇和空 间站等典型封闭空间内低浓度 CO2 累积造成的微环境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通风 受限,封闭空间内人员呼吸代谢、机械设备运转和材料氧化分解释放的 CO2 累积至一定浓度,威胁人 员健康与安全且影响长期任务执行度。因此,低温条件下从封闭空间连续不断清除 CO2,使其浓度维持 在较低水平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适用于封闭空间低浓度 CO2 清除的技术需满足 CO2 清除效率高、再生性能好、能耗低、循环稳定 性强、抗湿性能好、系统体积小、质量轻且安全可靠等要求。目前,封闭空间低温低浓度 CO2 清除的 主流技术包括基于 LiOH、碱石灰、液态胺和固态胺的化学吸附和分子筛的物理吸附。尽管这些主流技 术在封闭空间低温低浓度 CO2 清除方面各具优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缺陷,如:LiOH 不可再生循环利用,碱石灰脱碳性能易受湿气影响,液态胺具有腐蚀设备、能耗高、系统质量和体积大 等缺陷,固态胺在循环脱碳过程中易损耗,分子筛吸附效率易受空间湿度影响。 近年来,负载型碳酸钾吸收剂因具有脱碳和再生能力强、能耗低、成本低、循环稳定性好、对设备 无腐蚀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视作低温烟气 CO2 捕集极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迄今为止,其在封闭 空间低温低浓度 CO2 清除方面的应用鲜见报道。相比而言,封闭空间与电厂烟气环境存在差异,其低 温低浓度 CO2 清除目标与系统需求不尽相同。负载型碳酸钾吸收剂对封闭空间环境低浓度 CO2 清除的 适用性有待论证,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噬待解决。 本文以活性炭(AC)、Al2O3、5A 分子筛、13X 分子筛和硅胶(SG)为载体制备不同负载型碳酸钾吸收 剂。 利用热重和固定床系统结合正交实验方法考察吸收剂在模拟封闭空间环境下的脱碳与再生性能, 优 选性能最佳样品并优化反应条件。结合 N2 吸附-脱附、XRD、FESEM 和 FT-IR 等表征手段剖析其脱碳 反应机理。基于优选样品,深入分析其脱碳性能、再生性能、循环稳定性、抗磨损性能及动力学特性。 揭示其在含 SO2/NO2 杂质气氛下失活反应机理与特性,并提出抑制其在杂质气氛下失活的改性方法。
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

论文题目
六方氮化硼及其与石墨烯异质结构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新体制星载 SAR 成像模型与二维多通道技术研究 深度学习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多模态跨平台社会事件分析技术研究 高能量密度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热化学互补高效利用系统集成与方法 石墨烯限域 3d 过渡金属的催化性能研究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 高质量二维 Mo2C 晶体及其与石墨烯垂直异质结构的化学气相沉积法 制备与电学性质研究 极小晶粒尺寸纳米晶 Ni-Mo 合金的制备、结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研究
异质性地表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以地表反照率为例
作者
马楚鹏 李云明 申世鹏 马均章 杨涛 刘鹏 王九令 赵延兴 姚惠峰 何秀兰 宾海军 肖凯 吕来 刘凯 李晓彬 王悦 朱弘明 吴小丹
研究所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物理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力学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国家天文台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作者
袁玲玲 马宁 孟凡栋 王婷婷 姚帅磊 丁金枝 周稳 张连君 张歌 魏雪鹏 华甜 刘本宇 王童 肖文 徐帆 杨糠 马秀雯 王文亭 吴江滨
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近百年以来热带海温的多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 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碳库的大小、动态和温度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垂直 TEC 转换方法组合的误差分析中, 发现 F&K 模型和质心法等效高度更适合用于低轨卫星, 而薄层 模型和积分中值法则适合用于地基接收机。 (2)提高硬件偏差估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GNSS 卫星和接收机的硬件偏差(DCB)是 TEC 获取过程中的重要误差源之一。由于低轨卫星 TEC 比 地基观测 TEC 要少, 且低轨卫星处于快速运动的状态中, 需要更准确地估算低轨卫星 DCB 才能获取高精 确度的 TEC。利用低轨卫星在夜间或经过高纬度时 TEC 很小甚至接近于零的假设,以及充分考虑低轨卫 星的轨道周期特性,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零值估算法。 该方法首先获取一天内所有轨道周期的最小观测 TEC 中的下四分值,再进一步修正补偿该值作为 DCB 结果。结果表明改进零值法比一般零值法更加稳定 和可靠。本文同时详细讨论了在最小二乘法中,设定不同垂直 TEC 和仰角限制对 DCB 估算的影响。理论 上, 较高的截止仰角和较小的最大垂直 TEC 限制应该可以更加符合区域电离层球对称假设。 但分析表明, 由于低轨卫星观测数据的总数量有限,选取最大垂直 TEC 为 3 TECU 以及截止仰角为 10 度时,可以得到 较为稳定的低轨卫星 DCB 结果。当低轨卫星数据质量不高时,可选用最小二乘法来估算低轨卫星 DCB, 而改进零值法一般也能给出较为稳定的 DCB 结果。 (3)阐明硬件偏差长期变化趋势的新结果 GPS 卫星 DCB 在 2002 至 2013 年期间显示出与太阳 F10.7 指数相似的长期变化趋势。 过去研究认为 GPS 卫星 DCB 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电离层的变化有关。本文利用低轨卫星的观测数据直接获取 GPS 卫星 DCB, 并与国际 GNSS 服务组织(IGS)提供的利用地基观测数据得到的 GPS 卫星 DCB 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长 期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由于较高的轨道高度使得低轨卫星观测数据受到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应较少, 所以 GPS 卫星 DCB 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是由电离层受到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引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所有 GPS 卫星 DCB 均值为零的约束条件下,GPS 卫星不断更新,新一代型号的 GPS 卫星的 DCB 值与旧一代的 不同,不同型号 GPS 卫星的更替的长期累积造成了 GPS 卫星 DCB 的长期变化趋势。另外,以 CHAMP 卫星 为例探讨了低轨卫星 DCB 的变化, 初步结果表明 CHAMP 卫星 DCB 的长期变化趋势与 GPS 卫星的更替有关, 而周期性的变化与接收机硬件热状态有关。 二、顶部电离层变化特性的新发现 (1)揭示顶部电离层的经度变化特性 通过利用两颗低轨卫星从 2008 至 2015 年的 TEC 数据系统分析了顶部电离层在不同高度、 纬度、 地 方时、 季节和太阳活动程度下的经度变化特性。 研究结果发现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在低纬度有着显 著的经度变化。在 6 月至点期间,在中西太平洋出现 TEC 极大值,在南美洲和大西洋出现 TEC 极小值。 在 12 月至点期间,TEC 极值出现与 6 月至点相反的经度分布,此时 TEC 极大值出现在南美洲,而太平 洋区域的 TEC 值相对较小。 在至点期间, 磁赤道区域的 TEC 相对于纬向平均的经度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地 方时和太阳活动依赖性。 冬季半球的 TEC 随着太阳活动程度的增强却出现减小, 特别是在较高高度以及 在夜间,且具有经度依赖性。低轨卫星 TEC 的经度结构与所在轨道高度附近以及电离层 F2 区电子浓度 的经度结构基本上是不同的。结果表明顶部电离层的经度结构应是受到在顶部的重要物理过程的影响, 而不只是反映在较低高度或在电离层 F2 区附近电子浓度的结构。 (2)首次发现磁暴恢复相期间顶部电离层的长时间负相响应 通过利用多个低轨卫星的 TEC 数据研究了 2015 年 3 月 17 日强磁暴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顶部电离层的 响应变化特性。 结果首次发现在磁暴恢复期间, 中低纬度的顶部电离层 TEC 在除太平洋区域外大部分经 度上都出现持续时间超过 3 天的负相响应。 由于在顶部电离层高度以上, 磁力线是向下连接于较高纬度 的电离层 F2 区的,等离子体沿着磁力线的扩散作用与较高纬度上长时间低 O/N2 水平或是造成顶部电离 层长时间负相响应的主要原因。结果同时表明顶部电离层暴时响应具有地方时、高度和经度依赖性。在 高度依赖性方面,MetOp-A 卫星(832 公里)得到的顶部电离层 TEC 与其它较低高度低轨卫星的观测结 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磁暴主相期间以及在磁暴恢复相初期。MetOp-A 与其它低轨卫星的 TEC 差 异应主要是由于在较高高度上, 沿着磁力线的等离子体扩散作用比电离层的抬升以及热层中性成分的变 化更重要。 本文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低轨卫星顶部电离层 TEC 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加深对顶部电离层变 化特性及暴时响应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总之, 使用低轨卫星 TEC 研究顶部电离层的变化特性及其主导物 理机制,对加深认识电离层/热层与顶部电离层之间的耦合过程、揭示不同高度区域之间的能量和物质 交换关系、加强对电离层 F2 区现象未知机制的物理解释、改进现有模式的不足、提高空间天气领域预 报能力等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作者姓名 院系名称 指导教师 一级学科名称 本科毕业院校 承担主要社会工作
2013 年 11 月 2013 年 12 月 2014 年 9 月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11 月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3 月 2017 年 4 月
钟嘉豪 地空学院 雷久侯
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研究方向 学位论文评阅专家 学位论文答辩专家 论文答辩日期
基于低轨卫星 TEC 数据的顶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层变化特性研究 电离层物理 吕建永 吕建永 崔峻 崔峻 乐新安 乐新安 倪彬彬 黄开明 薛向辉 陆高鹏 5 / 0
2017 年 5 月 25 日
论文答辩结果 (通过票数/不通过票数)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学号 联系 电话
BA14007011
1343021655 5
出生年月 毕业去向
1989.08
民族
汉族
中国科大博士后 本次申请 空间物理学 硕博连读
获博士学位日期 二级学科名称 硕士毕业院校
地球物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 无
获 奖 情 况
第三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特等奖 第九届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优秀毕业生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