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一、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构建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6期.王健.曲鲁平.陶岩.刘昱宏.康鸾.司洪旭.张蕾.[2].199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9期.秦发兰.胡承孝.[3].2013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周文辉.王战军.刘俊起.王铭.韩晓峰.赵清华.[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4期.赵杰刚.杜敢琴.焦丹丹.穆恺.高社干.[5].基于JSP技术的研究生导师聘期量化考核系统的设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4期.卢兆银.杨海君.[6].提升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的对策探讨——基于指导2位以上全国优博论文的161位导师的调查.《研究生教育研究》.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耿有权.狄晶晶.汪琴.[7].全国优秀博士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5期.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9].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对培养质量的贡献.《药学教育》.2004年4期.王威威.崔国辉.赵明.王超.彭师奇.[10].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对管理人员与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0期.贾黎明.赛江涛.王蕾.杨洪国.二、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被引次数:11作者:孟洁.高等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2].近五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栾磊祖.体育教育训练学上海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全国优博导师研究生培养经验研究.作者:汪琴.高等教育学东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4]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带教能力调查.作者:赵小磊.护理学重庆医科大学2014(学位年度)[5].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评估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马朝晖.教育经济与管理重庆大学2006(学位年度)[6].医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被引次数:11作者:吴弘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浙江大学2007(学位年度)[7].基于OAIPMH/OpenURL协议的高校图书馆论文管理服务系统.被引次数:5作者:唐李杏.软件工程四川大学2005(学位年度)[8].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五所高校的实证分析.作者:尹晓东.学生发展与教育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9].“中部崛起”对湖南省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挑战.作者:刘铁中.高等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10]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徐长江.教育经济与管理南京农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从能力培养谈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作用.于彩虹,200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2]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实践——东南大学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及江苏省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实践.姚志彪.邵克勤.罗斌.孔祥沛.张璐,2010全国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3]立体指导多层把关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与水平.季水河,2005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4]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状况的访谈报告. 宋中英.燕丽.李汉邦.张循哲,2010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5]加强博导队伍建设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黄明福,2010全国第八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6]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与思考.贾金忠.段丽萍,2013全国第九届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年会[7]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导师聘期量化考核的几点体会.杨海君.贺建华,2006全国第六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8]天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巩乐.李建明.陈志华,2012第二十六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9]提升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的对策探讨基于指导2位及以上全国优博论文的161位导师的调查分析.耿有权.狄晶晶,201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10]浅谈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史田野.汪宏.周荣莲,2011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
论文指导老师的评价

论文指导老师的评价在进行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相应领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同时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思考,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导师可以被视为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呢?积极好学一个好的导师需要以上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在科研环节中继续去探究深度领域问题,并在教学经验中整合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这样既能增加导师的知识技能,更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新思路。
热情和耐心一个好的导师需要具备热情和耐心,能够尽可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为他们打造成最适合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导师既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实践应用到教学当中。
提供反馈和建议一个好的导师还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文献和论文,以及提供建议和改进方法。
在发现了学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简单粗暴地批判或者斥责学生,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所在,提供深入的分析与解决方案,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夯实基础,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开明和宽容一个好的导师还应该具备开明和宽容的氛围,理解、接纳学生多元化的观点和研究诉求,并时常与学生交流和探讨发展科研前沿。
如果导师只是要求学生一味地听从其指挥,而不去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术发展的长远,也不能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论文导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水平,更需要拥有积极好学、热情和耐心、提供反馈和建议和开明与包容等品质。
一个优秀的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在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中成为胜者。
当然,作为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与导师的资源,及时提出问题和困扰,共同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或者适时换导师。
博士论文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挑战

博士论文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挑战博士学位(PhD degree, Doctorate)通常是高校授予的最高学位,是一种在国际上相互承认、备受学界和社会尊敬的学位。
学位候选人(博士生)在修业年限内需要完成高级课程学习和独立研究,提交一本可发表的、包含原创思想或理论的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才有可能得到学位。
他们必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完成给现有知识带来本质贡献的原创工作,提交满足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博士论文工作具有选题范围窄、知识有广度、研究有深度和带来新知识等四个基本特征。
带来新知识的能力也称为创新能力。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这几个基本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要求,并介绍评价博士论文工作的常见方式,同时讨论目前评价创新能力存在的争议和突破“唯论文论”的必要性与挑战。
科学研究的目的博士论文工作是一种科学研究,因此在介绍基本特征前,应先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目标与从事的工作是纯科学研究还是应用科学研究有关。
前者强调认识世界,后者强调改造世界。
纯科学研究往往会给应用研究带来有用知识,应用科学研究往往会给纯科学研究提供手段。
科学研究的目的纯科学研究是关于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试图理解宇宙是如何运作的科学。
它是关于找出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比解释本身更大的研究目的。
它是哲学的直接后代,哲学家和科学家试图理解存在的基本原则。
虽然没有直接的好处,但纯研究通常有间接的好处,从而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例如,对原子结构的纯研究导致了x射线、核能和硅片(的发明)。
——马丁·舒特尔沃斯(Martyn Shuttleworth) 应用科学研究可能会寻找对人类有帮助的特定问题的答案,例如医学研究或环境研究。
这种研究通常会提出一个特定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个明确而全面的答案。
研究的目的是测试通常由纯科学产生的理论,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情况,解决的不仅仅是抽象的原则。
博士论文导师评语

博士论文导师评语尊敬的评委:我作为导师对这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价,我认为他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表现出了很高的才华和研究潜力。
以下是我对他的研究工作以及整体表现的评价:首先,我要赞扬他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他在开展研究工作上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条理性。
他能够清晰地规划研究目标,并建立合理的实验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阅读,对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了如指掌。
他擅长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够提出创新的研究方案,并娴熟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实验与数据分析。
其次,他在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的论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写作风格简洁明了。
他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能够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解释,同时能够将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他的论文内容全面,涵盖了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实验结果来支持自己的研究观点。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论文内容易于理解和阅读。
此外,他在研究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并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
他对研究领域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能够迅速掌握和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实验操作技术过硬,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并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此外,他在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好的能力。
他能够与导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并能够就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他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他还积极参与学术组织和活动,能够与其他研究者建立起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推动了自己研究工作的进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他是一位有很高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博士研究生。
他的研究工作能够为学术界带来重要的贡献,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编号 论文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 学位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编号论文题目作者 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 2011001 “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 肖清和 孙尚扬北京大学 2011002 《中论颂》与《佛护释》--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叶少勇段 晴 北京大学 2011003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电子与光子器件研究 马仁敏 戴 伦 北京大学 2011004稀土/锆基和稀土/铝基有序介孔结构的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 袁 荃 严纯华 北京大学 2011005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生长方法研究姚亚刚张 锦北京大学 2011006地球磁层能量粒子动力学研究周煦之 濮祖荫 北京大学 2011007LSD1是NuRD 复合体的一个亚基,功能上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王 艳尚永丰北京大学 2011008钙火花调控细胞方向性迁移魏朝亮 程和平 北京大学 2011009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研究碳纳米管的操控和力学电学特性 魏贤龙陈 清北京大学 2011010 合宪性推定论--一种宪法方法王书成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 2011011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卢燕新 傅璇琮中国人民大学 2011012 基于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的传感器阵列研究那 娜张新荣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3 微尺度晶体塑性的离散位错和非局部理论研究柳占立庄 茁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4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组装与性能伍 晖潘 伟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5图上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研究王 飞张长水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6 宏量可控制备碳纳米管阵列 张 强魏 飞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7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李政勇 吴重庆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18原位原子尺度下纳米线室温力学性能与行为的研究 郑 坤 韩晓东 北京工业大学 2011019涂层导体织构镍合金基板及过渡层的研究赵 跃 周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 2011020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型时域人工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赵 密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 2011021 基于虚拟运动中心概念的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裴 旭宗光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22 太赫兹波位相成像 张亮亮 赵跃进 北京理工大学 2011023干旱荒漠绿洲葡萄园水热传输机制与蒸发蒸腾估算方法研究 张宝忠 康绍忠 中国农业大学 2011024水稻米香基因功能分析与米香物质2AP 的代谢机理研究 陈赛华 徐明良 中国农业大学 2011025 青杨派树种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王 君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26 上博简《曹沫之陈》研究 王 青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 2011027 复杂数据统计过程控制的若干研究 邹长亮 王兆军 南开大学 2011028新碳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探索范晓彬 张凤宝 天津大学 2011029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模式及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关系的研究徐苑苑 孙贵范中国医科大学 2011030 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关于社会正义政治条件的规范研究 殷冬水 周光辉吉林大学 2011031 低维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敏感特性的研究 漆 奇张 彤吉林大学 2011032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徐奇渊 刘力臻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33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聚团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淑彦 陆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34广义线性系统的脉冲消除与观测器设计吴爱国 段广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0352H 结构过渡族金属二硫属化物电子结构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 沈大伟 封东来复旦大学 2011036 高密度常染色体SNPs 揭示的现代人群遗传结构 徐书华金 力复旦大学 2011037 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 陈海波 臧斌宇 复旦大学 2011038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波:隐身衣、旋转衣和声子晶体 陈焕阳 马红孺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39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刘 雍俞建勇东华大学 2011040 复方芪麝片及川芎嗪、麝香酮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梁倩倩 王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1041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研究 黄海燕 张 林 上海体育学院 2011042 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侯锡云 刘 林 南京大学 2011043 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刘显东 王汝成南京大学 2011044 超声、磁共振双模式微气泡造影剂的研究杨 芳 顾 宁 东南大学 2011045绳系卫星释放和回收的动力学控制文 浩 胡海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46 光滑球拟酵母中ATP 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周景文陈 坚江南大学 2011047 三种茄科作物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 陈爱群 徐国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8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谭 荣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9 基于生物捕集-化学在线分析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齐炼文李 萍 中国药科大学 2011050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础研究 薄 拯岑可法浙江大学 2011051视频场景的重建与增强处理章国锋 鲍虎军浙江大学2011052生物黄酮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章 宇 张 英 浙江大学 2011053 油菜素内酯调控黄瓜光合作用、抗逆性及农药代谢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夏晓剑 喻景权浙江大学 2011054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许金时 郭光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055环境响应性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葛治伸 刘世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056 深俯冲陆壳地球化学性质与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来自苏鲁造山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样品的研究结果陈仁旭 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057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 倪丙杰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058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交叉效率研究-基于博弈理论的效率评估方法 吴 杰梁 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059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孔祥建 龙腊生 厦门大学 2011060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郭小利 王耀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61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解 垩樊丽明山东大学 2011062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降解机理 屈小辉 王文兴 山东大学 2011063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子机制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张 澄王兴利山东大学 2011064 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随机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史良胜 杨金忠 武汉大学 2011065自动化的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处理及接缝线网络生成方法研究 潘 俊李德仁武汉大学 2011066 Swift 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俞云伟 郑小平华中师范大学 2011067 求解两类 Maxwell 方程组棱元离散系统的快速算法和自适应方法 钟柳强 许进超湘潭大学 2011068 基于区间的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算法 姜 潮 韩 旭 湖南大学 2011069 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既有RC 梁桥时变可靠性研究王 磊张建仁长沙理工大学 2011070《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刘文正 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1濒海生计与王朝秩序——明清闽粤沿海地方社会变迁研究 杨培娜 陈春声 中山大学 2011072地理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刘小平黎 夏中山大学 2011073髓系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邝栋明 郑利民中山大学 2011074 Let-7 microRNA 调控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的研究 于风燕 宋尔卫中山大学 2011075 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 王瑞明 莫 雷 华南师范大学 2011076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付晓玉 张 旭 四川大学 2011077碳氧 (C=O)、碳氮 (C=N) 和碳碳 (C=C) 双键的催化不对称氰基化反应研究 汪 君 冯小明 四川大学 2011078 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植入体稳定性及骨代谢的实高 莺胡 静四川大学验研究2011079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 胡建林 孙才新 重庆大学 2011080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信任与契约的交互作用研究 江 旭李 垣西安交通大学 2011081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理研究及抗条锈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王晓杰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82含二茂铁基小分子有机胶凝剂的设计合成及其胶凝行为研究 刘 静 房 喻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83 铅镉联合对大鼠肾脏的毒性研究 王 林 刘宗平 扬州大学 2011084 油水混合液物性及流动规律研究 王 玮宫 敬中国石油大学 2011085煤层气储层精细定量表征与综合评价模型姚艳斌 刘大锰 中国地质大学 2011086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蛋白LASP-1功能的初步研究 赵 亮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87印度洋-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吴 波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1088c-Fos 调控胸腺细胞分化成熟的分子机制王晓明 刘小龙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11089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刘 岗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11090面向图像标记的随机场模型研究钟 平王润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91 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的流动及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孙明波 王振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92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 和MHC II 类分子对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刘星光 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3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廖 专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4蜂毒素协同TRAIL 诱导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汪 晨凌昌全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5新基因CIAPIN1的功能研究李晓华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 2011096 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混沌反控制研究俞 翔朱石坚 海军工程大学 2011097 超材料隐身套及新型功能器件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马 华屈绍波空军工程大学编号论文题目作者 指导教师学位授予单位 2011001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兴起—以文类形构为视角 张丽华 陈平原 北京大学 2011002 一类非线性项含有导数的色散波方程的Cauchy 问题郭紫华 彭立中 北京大学 2011003QCD 求和规则在奇异态中的应用陈华星 朱世琳北京大学 2011004 中国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影响因子及尺度效应 王志恒 方精云北京大学 2011005基于社区的服务组装技术研究刘譞哲 梅 宏 北京大学 2011006 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模拟-优化"耦合模型研究周 丰 郭怀成北京大学2011007 基于复杂系统方法的基因结构分析--原核基因翻译起始位点预测及基因组比较研究胡钢清 朱怀球 北京大学 2011008 侵权责任分担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数人分担的一般理论王 竹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 2011009 新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秩序重建--以华北米村为例黄家亮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 2011010 控制权转移中的市场反应--基于投资者情绪的分析视角孙 健 王化成 中国人民大学 2011011未竟的转型——中国仲裁机构现状与发展趋势实证研究陈福勇 王亚新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1012 有限密度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相结构和BCS-BEC 过渡的研究 何联毅 庄鹏飞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1013 肿瘤生长和前转移过程中的血管调控研究 黄毓杰 罗永章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1014 X-pinch 及其X 射线辐射特性的研究 刘 锐 王新新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1015 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关键字检索研究 李国良 冯建华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1016RIP3是TNF α-诱导性细胞坏死途径的关键调控蛋白何苏丹 王晓东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2011017 人类γδT 细胞识别应激分子-4型UL16结合蛋白的机制研究孔 燕何 维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2011018 AML1a 在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及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细胞的微小RNA 表达谱分析刘向荣 王建祥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2011019环氧化酶-2遗传变异和吸烟交互作用与胰腺癌—核仁磷酸蛋白的作用赵 丹 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2011020 基于光纤光栅的光纤激光器、滤波器和倾斜光纤光栅的研究 许 鸥 简水生北京交通大学 2011021 基于实时控制的SBR 工艺短程深度脱氮基础研究和中试 杨 庆 彭永臻北京工业大学 2011022噪声激励下耦合神经元网络的随机时空动力学研究孙晓娟 陆启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023 钝体绕流尾迹引起边界层旁路转捩的机理和控制 潘 翀 王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024 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白相志 吴宏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025 不同场景中行人流的模型、行为和特征 郭仁拥 黄海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026航天运载器磁悬浮助推发射技术的悬浮与气动问题研究杨文将 刘 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027 基于统计建模和计算的物体视觉识别问题研究 林 倞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2011028 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强流场发射冷阴极研究廖庆亮 张 跃 北京科技大学 2011029 碳基和氮基无机非金属氧化动力学 侯新梅 周国治 北京科技大学 2011030聚肽类环境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赵 颖 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2011031 基于铌酸锂调制器的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技术与毫米波频段ROF 系统设计李建强 林金桐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2 抽水井附近非达西流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 文 章 黄冠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11033乳铁蛋白成骨活性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研究郭慧媛 任发政中国农业大学 2011034 尿素、生物油-苯酚-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范东斌 常建民北京林业大学 2011035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36 3.0T 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研究 杨 旗 李坤成 首都医科大学 2011037 筛板压力差致视神经损害相关因素研究 任若瑾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 2011038 当代西方教育与国家关系思想研究--基于国家利益观的视角乐先莲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 2011039汉语儿童阅读困难的神经基础研究--跨语言的普遍性和汉语的独特性刘 丽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 2011040 被引内容分析:第二语言教育领域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马晓雷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1041 汉语方言声调分化研究 王莉宁 曹志耘 北京语言大学 2011042 论电视剧的连续性张国涛 张 晶 中国传媒大学 2011043基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拍卖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王明喜 刘树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1044 中间人:流动与交换——临潭旧城回商群体研究 敏俊卿 丁 宏 中央民族大学 2011045 论汤用彤的中国哲学研究--以汤用彤与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为中心赵建永 乔清举 南开大学 2011046 受限空间中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模拟退火研究于 彬 史安昌 南开大学 2011047超短脉冲激光烧蚀固体材料的物理机制及其在激光推进中的应用张 楠 朱晓农南开大学 2011048 锰/镍基功能纳米材料制备表征与储能应用研究 程方益 陈 军 南开大学 2011049 全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放大系统的研究 刘博文 王清月 天津大学 2011050 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方式基础理论研究 郑朝蕾 张惠明 天津大学 2011051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态响应行为与损伤破坏机理师燕超 李忠献 天津大学 2011052 丹参酮IIA 雌激素样效应细胞差异性研究 樊官伟 高秀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1053受体及药物引起的M/KCNQ 钾通道、钙激活氯通道及内向整流钾通道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学意义刘伯一 张海林河北医科大学 2011054 组蛋白H2B 的单泛素化修饰参与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 曹 颖 马力耕河北师范大学 2011055十八世纪前期卫拉特、西藏、清朝关系研究--以"六世达赖喇嘛事件"为中心宝音特 古斯宝音德力根内蒙古大学 2011056 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蛋白质组学研究 乌日娜 张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057纳米晶体材料中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的研究郑勇刚 张洪武大连理工大学2011058 功能性纳米异质结的制备、光电转换能力及其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灭菌的性能 于洪涛 全 燮大连理工大学 2011059 多时段间歇过程统计建模、在线监测及质量预报 赵春晖 王福利 东北大学 2011060 纵向市场结构与买方抗衡势力研究吴绪亮 于 立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1 基于有限混合状态空间的金融随机波动模型及应用研究郑挺国 刘金全 吉林大学 2011062 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崎川隆 吴振武 吉林大学 2011063分子筛膜和金属有机框架膜的合成及应用 郭海玲 裘式纶吉林大学 2011064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研究 韩晓霞 赵 冰 吉林大学 2011065 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羊牲育肥官员那鲁的档案重建王颖杰 吴宇虹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6 语言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王晓阳 张家骅 黑龙江大学 2011067 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纳米晶上转换荧光光谱的设计研究陈冠英 张治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68 磁电弹性声带隙材料结构中的弹性波传播与局部化研究王毅泽 黄文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69 高精度金刚石刀具的机械刃磨技术及其切削性能优化研究宗文俊 程 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70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研究田家宇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71 基于矢量阵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胡 博 杨德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072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叶 晔 陈广宏复旦大学 2011073 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太湖以东的区域结构变迁 谢 湜 葛剑雄 复旦大学 2011074 Bergman 空间上的von Neumann 代数、约化子空间和相关的几何分析 黄寒松 郭坤宇复旦大学 2011075 多元半导体及其合金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陈时友 龚新高 复旦大学 2011076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正向和逆向遥感理论 徐 丰 金亚秋 复旦大学 2011077 功能性论证雌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易感性的关联余科达 邵志敏 复旦大学 2011078 多复变亚纯函数及亚纯映射的唯一性定理 颜启明 陈志华 同济大学 2011079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 王 伟 吴志强 同济大学 2011080 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理论预测及数值模拟 吕玺琳 黄茂松 同济大学 2011081 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群引起地面沉降研究 崔振东 唐益群 同济大学 2011082外压力下超硬材料BC2N 结构与理想强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潘梓诚 孙 弘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3 三氧化二砷与PML 锌指结构蛋白体外相互作用的研究 张小伟 陈 竺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4SUMO 特异性蛋白酶对缺氧信号通路和PcG 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康迅雷 程金科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5 精神分裂症及冠心病风险因子和抗精神病药物基许明清 贺 林上海交通大学因组学研究2011086 微/介观尺度下薄板成形建模分析与实验研究 彭林法 倪 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7 面向再制造的等离子喷涂层结构完整性及寿命预测基础研究张显程 徐滨士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8 微通道内稳定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及沸腾不稳定性研究王国栋 郑 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89 高速集成电路中互连线信号响应与功耗的分析优化李晓春 毛军发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90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导向法合成手性介孔材料靳海英 车顺爱上海交通大学 2011091 Gamma-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 王 莹 徐凌云上海交通大学 2011092 Apollo 蛋白在端粒复制中的保护作用 叶 静 吴云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93 多种方法抑制眼底新生血管的机理研究 谢 冰 廉井财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94 CdSe 量子点高温合成微反应系统及工艺研究 杨洪伟 栾伟玲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95 新型星射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宁志军 田 禾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96 中美理科教师对科学探究及其教学的认识 王晶莹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7 “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 宋丽娟 孙 逊 上海师范大学 2011098 日藏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综合研究 童 岭 张伯伟 南京大学 2011099 智性身体:A.S.拜厄特小说研究 徐 蕾 王守仁 南京大学 2011100准一维碳纳米材料中量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梁奇锋 董锦明 南京大学 2011101 肿瘤细胞及细胞膜表面聚糖的原位电化学检测 丁 霖 鞠熀先 南京大学 2011102典型铝形态水交换反应和水溶液中铝离子水解聚合反应机制的密度泛函研究钱兆生 毕树平南京大学 2011103 NLRC5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崔 隽 沈萍萍 南京大学 2011104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自发极化、热释电效应及铁电体薄膜/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的研究 严文生 张 荣南京大学 2011105 CBA 与NBA 赛制、市场、文化的比较研究 魏 磊 王家宏 苏州大学 2011106 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的MEMS 加工工艺模拟研究 周再发 黄庆安东南大学 2011107 微波段新型人工电磁结构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林先其 崔铁军 东南大学 2011108 若干新型超声电机的研究金家楣 赵淳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09 面向模式表示与模式源的分类器设计方法研究王 喆 陈松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10 微带天线的研究王 昊 方大纲 南京理工大学 2011111 荒漠矿区关键环境要素的监测与采动影响规律研究雷少刚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 2011112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性能优化与氧还原机理研究周 嵬 邵宗平南京工业大学 2011113 有机物定量结构-燃爆特性相关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潘 勇 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 2011114PCC 桩纵向振动响应试验与解析方法研究丁选明 刘汉龙河海大学2011115 区域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研究与应用 杨传国 余钟波 河海大学 2011116 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的研究 黄锋林 魏取福江南大学 2011117 基于SSH 的松材线虫致病相关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 黄 麟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 2011118 全射流喷头理论及精确喷灌关键技术研究朱兴业 袁寿其 江苏大学 2011119 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 赵普光 杨洪承 南京师范大学 2011120 曲线模空间上的霍奇积分徐 浩 刘克峰 浙江大学 2011121 水合钴氧化物的超导相图及掺杂EuFe2As2体系中超导与铁磁共存研究任 之 曹光旱 浙江大学 2011122基于冠醚和穴醚的超分子聚合物研究汪 峰 黄飞鹤浙江大学 2011123 先进光纤激光器技术及其在光传感、光学微波产生的应用 陈达如 何赛灵浙江大学 2011124 氧化物和金属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杜 宁 杨德仁 浙江大学 2011125 集成模块电源拓扑标准化的研究 顾亦磊 吕征宇 浙江大学 2011126 复杂工况过程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葛志强 宋执环 浙江大学 2011127 转基因番茄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谢丽娟 应义斌浙江大学 2011128 大麦镉吸收与运转机制的研究陈 飞 邬飞波 浙江大学 2011129 蝶蛹金小蜂毒液分子特性及其调控寄主分子机理的研究朱家颖 叶恭银 浙江大学 20111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徐承富 厉有名 浙江大学 2011131 肌肽对脑缺血性兴奋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沈 耀陈 忠浙江大学 2011132有理曲线与曲面的μ基理论及应用贾晓红 陈发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133 NaxCoO2体系的电荷有序态和铁基超导体的磁性研究 吴 涛 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134 基于树枝形分子的药物运输系统:从理论到应用 程义云 施蕴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135 基于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Newsvendor 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王圣东 周永务 合肥工业大学 2011136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国家如何发展高科技产业?——来自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理论与实证证据吴超鹏 吴世农厦门大学 2011137 基于PAA-PEG 热固性凝胶电解质的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兰 章 吴季怀华侨大学 2011138 图上有限制条件的几类染色问题的研究 侯建锋 刘桂真 山东大学 2011139强子结构与共线高扭曲度因子化在高能反应中的应用周 剑 梁作堂山东大学 2011140 红藻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和光合膜的超分子结构、功能及生态适应性 刘鲁宁 张玉忠山东大学 2011141 鱼类卵黄蛋白原的免疫功能研究李兆杰 张士璀 中国海洋大学 2011142 新型核壳介孔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生物应用基础研究张 磊 阎子峰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43深水固井关键技术研究王成文 王瑞和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44 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1990年代中国小说房 伟 吴义勤山东师范大学。
从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谈医学院校导师队伍建设

作, 要有领导学术团 队的能力 , 使 一个 学术 团队能够 团结有
效 的运作 , 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三、 结 论 与 建 议
6所院校博士生导师 的选聘标准表明作为合格的博士生
导师应具有高尚的道 德情操 , 热 爱研究 生教育 , 在 本学科 领
格 选 聘 是 对 在 科 学 研 究 做 出 突 出成 绩 的 中 青 年 教 师 的 一 种
6所 院校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统计结果 。
1 . 品德修养 。
激励 , 增强 了博 士生导师岗位 的竞 争性 。
6 . 学术 团 队 。
6所 院校均把博士生导师的 品德修养列为首要标准 。强
调博士生导师具有 良好 的政治思想 水平和职业 道德素质 , 高
尚的师德师风 , 热 爱教育 事业 , 能 够履行 导师 职责 。研 究生
6所院校 中有 4所在选聘条件中要 求申请人有协 助指导 研究生 的学术 队伍 。博士生导师要有一个 结构合理 、 相对稳 定 的学术 队伍分担导师指责 , 协助其完成对博 士生的指导工
教育不仅是知识 的传授 , 还包括学生人 格的培养 。在研究生
培养过程 中 , 导师的思想品德 、 学术 作风 、 人生态度 时刻在潜 移默化地影 响着研究 生… 。 2 . 年龄及 学位 、 职称。 6所 院校对博 士 生导 师年龄 上 限最 低 为 5 5岁 , 最 高 为 6 O岁 ; 具 有教授 或相 当职称 ; 4所 院校要求一 般应具 有博 士
二、 结 果 分 析
优秀博士论 文 指 导教 师 指 导博 士 生 的经 验 基 本 在六 年 左
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则是他们成功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
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出色的指导教师,他的教导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这位优秀的指导教师拥有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经验。
他是学校一位资深的教授,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使他对于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他总是能够给出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他会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够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帮助我克服困难,提高研究的质量。
其次,这位优秀的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鼓励我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他从不给我提供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培养我独立查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还鼓励我参加学术讨论和研讨会,与其他研究者交流思想,拓宽视野。
通过这样的培养,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维方式,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位优秀的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他教会我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撰写论文提纲、如何组织论文结构等。
他总是对我的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改进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他还鼓励我多读一些优秀的学术论文,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进,我的学术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论文的质量也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最后,这位优秀的指导教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还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鼓励。
他经常和我交流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给我提供人生的指导和建议。
他对我的关心和鼓励使我在学业和生活中都感到温暖和支持。
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给予学生帮助,更是在心灵上给予学生关怀和激励。
总之,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拥有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术写作能力,并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女导师特征分析

分析 。
N E DD女 导 师有着 明显 的差异 , 分 布在 “ 9 8 5 ” 高 校 的
基金项 目: 江西 省社会科学 2 0 1 0年度规划 课题 : 国际化 ・ 社会化 ・ 多元 化: 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 的发展趋势研究 ( Z 0 5 2 5 4 ) 。
( 南 昌大学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3 1 )
摘要: 全 国优 秀博士 学位论 文 ( N E DD) 女 导师 是 一 个特殊 的群体 , 她 们 人数 少、 覆 盖 的一 级 学
科数有限。多数 N E D D女导师分布在“ 9 8 5 ” 高校 , 主要聚集在京、 沪两地。7 6 . 6 7 %的 N E D D 女 导师 分布在 理 学、 工 学、 医学三个 学科 门类。N E DD女 导师 的籍贯 主要 为 苏、 浙、 赣 三 省。她 们 大部 分是本 科 学历 , 指 导的论 文获得 N E D D 时的年龄 集 中于 7 0—7 9岁 , 优 秀女 导师 已出现 十 分严 重的人 才 断层 现 象。 关键 词 : 全 国优 秀博 士 学位 论 文 ; 女导 师 ; 特征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3 ) 0 1 — 0 0 5 0 — 0 3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N a t i o n a l E x c e l l e n t D o c
t o r a l Di s s e r t a t i o n s , 以下 简称 N E DD) 是代 表 我 国博 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园地第15期研究生院编 2011年4月18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摘要:对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特征(导师年龄、指导博士生经验、学术身份、学历和海外学术经历)进行了描述统计,重点对各个特征维度进行了纵向比较。
共收集了1999~2008年975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的特征数据,从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看出:导师的年龄呈现下降趋势;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基本都是6年左右;导师的学术身份呈现多样化趋势;导师的学历与出国经历都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导师;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作者简介:张淑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合肥 230026;彭莉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合肥 230026;古继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教授,合肥 230026。
一、导言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就有研究人员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着重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进行研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规律,为博士生培养单位提供借鉴。
关于导师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系,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Yoakum认为导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位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1];Buchheit等认为教学负担、科研经费、任期以及导师的时间分配都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2];潘艺林等认为质量标准、博士生教育体系对个人的作用、导师的影响力度、导师素质、指导频率、指导方式、指导范围、指导周期(修业年限)、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均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影响[3];叶松等认为导师的考核评估指标应包括: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业绩(导师科研成果情况、导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导师的科研支撑条件(导师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导师科研经费)、导师指导博士生的投入和业绩(工作量考核、过程考核、目标考核)[4]。
本项研究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角度选择了导师年龄、指导博士生经验、学术身份、学历、国外交流经历、国外学习经历等维度进行研究。
二、样本与概念测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999~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但由于部分军事学学科领域内导师的数据资料难以收集,而且十年间军事学的获奖者仅10名,所以,本研究的样本为排除军事学后的975名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
本文选择了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包括年龄、指导经验、学术身份、学历、海外学术经历。
各维度的定义和量化方法如下:(1)导师年龄:本文所指的导师年龄为导师开始指导该名全国优博论文作者时的年龄。
(2)导师指导博士生经验:本研究采用导师曾指导博士生年限来评价导师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即:导师开始指导全国优博论文作者的年份与其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年份之差。
(3)导师的学术身份①:本文将导师的学术身份分为4个等级,其划分标准及相应的权重得分如下: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2(曾获得过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级奖励的导师);1(获得其他奖励或较为普通的教授)。
(4)导师学历:导师的最终学历可作为导师自身素质的衡量依据,其划分标准及相应的权重得分为:5(博士学历);4(副博士学历②);3(硕士学历);2(本科学历);1(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
(5)海外学术经历:本文通过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经历两个方面进行衡量:1(出国留学并取得学位、曾在国外高校做过访问学者或进行学术交流);0(没有出国留学、没有海外访问交流的经验)。
三、数据分析1.总体样本的描述统计对样本的五个衡量维度(六个属性)进行描述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
①本研究不考虑导师获得各种荣誉或评为院士的具体年份,如1999年开始指导该获奖学生,但2005年才评为院士,本文认为其科研水平不会因为在指导学生这几年中有大幅提高,所以视其在1999年已具备院士的水平,对其评分为“4”。
②副博士学位(俄制),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等流行俄式学制的欧亚国家的一种颁授给研究生的学位,级别比硕士学位高,低于俄式学制的全博士学位。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获得苏联、东欧国家副博士学位人员回国后待遇的通知》:在中国内地,副博士学位(俄制)被认定相当于欧美国家授予的博士学位。
表1 各变量相关系数及描述统计表2 1999~2008年度导师各衡量维度均值2.导师年龄特征本文统计到939名全国优博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年龄,其年龄均值为60.18岁。
80.7%的导师年龄分布于41~70岁之间,其中,55.4%的导师年龄在61岁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培养出全国优博论文作者的博士生导师其自身年龄都较大,从而可以认为他们均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阅历。
图1描述的是1999~2008年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年龄的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十年之间,这些顶尖博士生导师的年龄有了大幅下降,1999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73岁,2008年导师的年龄均值下降至54.18岁,降幅达13岁之多;从1999年至2002年,导师年龄的下滑速度很快,年均降幅超过2岁,在2002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导师的平均年龄有一定幅度的上升,随后从2004年开始,导师的平均年龄又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通过对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年龄构成与全国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的观察比较(见表3),本文以1999年、2004年和2008年获奖者指导教师的年龄构成为例:1999年全国优博论文导师中,87.6%的导师年龄在61岁之上,而在同期的全国博士生导师队伍中,67.2%的博导年龄在61岁以上;到了2004年,年龄在61岁以上的全国博导和优博论文导师的比例相近,61岁以上的优博论文导师比例稍高于全国博导;但在2008年,优博论文导师中仅有28.4%的导师年龄高于61岁,而全国博导中仍有42.2%的导师年龄在61岁之上。
表3 61岁以上的全国博导与优博论文导师比例单位:%数据来源:1993年、1998年和2002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注:1999年获奖者的读博起始年份为1993年左右,2004年获奖者的读博年份为1998年左右,2008年获奖者的读博起始年份为1999~2003年,所以本文分别以1993年、1998年和2002年全国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年龄数据资料作为参照对象。
根据以上对比可发现: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年轻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博士生导师队伍。
这说明在全国优博论文的初评阶段,导师的经验丰富与否与指导顶尖博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就近几年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创新精神和培养精力可能比拥有丰富的经验更为重要。
优博论文导师平均年龄在这十年间出现如此大幅度的降低,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1999年的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中,75%是从1993年及1993年之前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81年开始批准评选博士生导师,直至1993年,仅批准通过5批博士生导师,而且这些博士生导师的年龄往往都较大,所以首批获奖者的导师年龄整体上偏大。
(2)在1993年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批准部分高校自行批准评选博士生导师;而且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与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涌现大批青年学者;同时,各院校纷纷就博士生导师队伍年轻化提出了很高要求。
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导师队伍的年龄大幅下降。
3.导师指导博士生经验对于该衡量维度,本文统计到860名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曾指导博士生年限,其年限均值为6.30年,其中,51.3%的获奖者指导老师仅有0~5年指导博士生的经验,而拥有10年以上指导博士生经验的导师仅占所有导师的20.4%,可见指导出这些全国优博论文的导师并非都是拥有很丰富指导博士生经验的教授。
这可能说明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经验丰富程度对于培养出顶尖人才来说是存在一个拐点,并不是指导时间越长越好或越短越好,而拥有6年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可能为最佳年限。
从时间维度来看(如图2所示),获奖者导师曾指导过博士生的年限在不同的年份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有轻微的波动,这说明对于导师指导博士生的经验这点要求在这十年间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曾指导博士生的平均年限均在6年左右。
这表明:要培养出优秀博士生,博士生导师需有一定的指导经验(如,6年指导博士生的经验)。
对于导师曾指导博士生的平均年限为6年这一点在十年间没有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 6年的指导经验可能是导师指导出优秀博士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时间不能过短,否则指导经验可能会相对匮乏;②随着导师拥有的指导经验越来越丰富,其自身年龄也相应增大,然而,导师年龄的增大却可能会影响到导师的指导精力。
4.导师的学术身份对于导师学术身份这一维度,其有效样本为893名博导,其中,33.1%的导师为院士,17.6%的导师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6%的导师曾获得过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级奖励,23.6%的导师曾获得其他奖励或是较为普通的教授。
由于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几乎没有博士生导师的学术身份为院士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所以在排除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获奖者导师后,其学术身份的均值由2.60上升至2.80,且其中有40.4%的导师为院士,19.4%的导师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结果可发现,这些培养出顶尖博士生的导师其自身的学术水平均较高,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均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笔者认为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自身有一定科研成就的导师才能培养出优秀博士生。
从1999年至2008年(如图3所示),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学术身份的权重得分均值除了在2006年表现特别突出之外,总体上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如图3中按照虚线的整体走势,即在排除2006年后,整体呈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导师的学术身份呈多样化趋势。
1999年,导师学术身份的权重得分均值为2.88,2008年其得分均值仅为2.41;从1999年到2008年,学术身份为院士的导师越来越少,1999年,其比例为55.68%,到了2008年,该比例下降至16.84%,同时,学术身份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导师也仅占30.53%。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现在有能力指导出顶尖博士生的导师不仅仅是那些已经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取得很高成就的导师,有越来越多的导师能够指导出顶尖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