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疫苗接种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为了指导公众正确接种新冠疫苗,以下是新冠疫苗接种的指南。

第一部分:新冠疫苗的种类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新冠疫苗供应。

其中,重要的疫苗类型包括:1. mRNA疫苗:如辉瑞-BioNTech 疫苗和莫德纳疫苗。

这类疫苗通过注射mRNA,使人体产生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蛋白,并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2. 腺病毒载体疫苗:如阿斯利康疫苗。

这类疫苗将新冠病毒的基因片段植入禽腺病毒,注射后触发免疫反应。

第二部分:接种对象和接种顺序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接种对象和接种顺序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以下人群应作为优先接种对象:1. 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工作者,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优先接种。

2. 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疾病的人群,因其易受感染和病情严重化。

3. 公共服务从业人员:警察、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等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人员。

第三部分:接种前准备在接种疫苗之前,接种者应做好以下准备:1. 咨询医生:接种疫苗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适宜的疫苗类型。

2. 评估禁忌症:一些人群可能存在禁忌症,如严重过敏反应等。

在接种前要评估是否存在禁忌症。

3. 确认疫苗类型:在接种时,需确认所接种的疫苗类型,以免发生混淆。

第四部分:接种操作注意事项在接种新冠疫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接种点选择: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疫苗接种点或者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接种,确保接种的安全和合法性。

2. 健康告知:接受疫苗接种前,需向医务人员告知个人的健康状况,如过敏史等。

3. 接种记录:接种者应保留接种记录,包括接种的疫苗类型、接种批号等信息,以备查证。

第五部分:接种后注意事项在接种新冠疫苗后,需注意以下事项:1. 观察不良反应:接种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已接种的疫苗类型。

2. 保留接种记录:接种者应妥善保留接种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和追踪。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第一版)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第一版)

一、疫苗种类主要分为三种:灭活疫苗(Vero)、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

二、推荐免疫程序1. 适用18 周岁及以上人群。

2. 接种剂次和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 细胞)接种2 剂;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 3 周,第2剂在8 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 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接种3 剂;相邻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 4 周。

第 2 剂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8 周内完成,第 3 剂尽量在接种第 1 剂次后 6 个月内完成。

3.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三、其他接种有关事项1. 迟种补种对2 剂或3 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

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2.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 天。

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3.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4. 疫苗接种前后,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

5.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四、特定人群接种建议1. 疫苗对60 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暂不推荐18 岁以下人群接种。

2.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一、预约登记:1.政府官方机构或指定机构发布疫苗接种通知,公布预约时间和接种地点。

2.居民根据通知要求,通过线上或线下预约渠道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和预约。

二、前期准备:1.接种者需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资讯,包括接种的疫苗种类、疫苗安全性等。

三、接种现场:1.接种者按照预约时间前往接种点,接种点会进行核验身份信息。

3.接种者需要验证预约登记信息,并领取接种相关资料,如接种卡。

四、接种疫苗:1.接种者进入接种区域,接种医生或工作人员会核对接种者信息和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

2.接种者需暴露上臂,医生或工作人员进行皮肤消毒,然后注射疫苗。

3.接种完成后,接种者会收到接种证明,包括接种日期、接种疫苗种类等。

4.接种者离开接种区域后,工作人员将接种现场进行清洁和消毒,为下一位接种者做准备。

五、观察和后续监测:1.接种完成后,接种者需在规定的观察区域进行观察一段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2.在观察期间,接种者需要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等。

3.接种者将被告知如何处理常见的接种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

4.接种完成后,接种者需遵守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活动或就医需要妥善保管接种证明。

六、后续程序:1.政府或健康部门会进行接种数据信息录入和统计,确保接种数据准确。

2.接种者在预约接种时会被告知接种第二剂疫苗的时间和地点,接种者需要按时接种第二剂疫苗,并保存二次接种的相关证明。

3.接种者需将接种信息及接种后的不适反应等情况进行反馈,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

防疫接种操作方法

防疫接种操作方法

防疫接种操作方法
1. 手部消毒:在接种前,接种者应该先用洗手液对双手进行彻底的清洁,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对双手进行消毒。

2. 定位注射部位:接种者需要在接种部位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是上臂肌肉区域。

接种者应该在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区域,以确保注射部位的卫生。

3. 技术操作:接种者在确认注射部位后,需要使用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操作,包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且按照标准的接种程序进行注射操作。

4. 观察观察:接种完成后,接种者需要观察接种者的身体反应,包括是否有异常的反应,例如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接种者应该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一段时间,以备必要时的应对。

5. 记录信息:接种者需要在接种完成后记录接种的相关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接种时间等信息。

以上是防疫接种的一般操作方法,具体操作应该遵循相关的医疗标准和规范,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根据卫生部的指导方针,以下是新冠疫苗接种的基本流程:1. 登记预约- 在接种点提前预约接种时间。

可以通过公众号、APP或拨打热线进行预约。

- 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

- 根据疫苗供应情况,预约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2. 到达接种点- 按照预约时间前往接种点。

- 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预约二维码等必要的文件。

- 注意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3. 咨询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接种点,你将接受医生或其他医疗工作人员的咨询。

- 他们会向你解释关于新冠疫苗的信息,包括接种过程、可能的副作用等。

- 在确认理解并同意接种后,你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接种疫苗- 一名接种工作人员会注射新冠疫苗。

- 接种通常在上臂进行,可以选择左臂或右臂。

- 接种过程可能稍有不适或出现一些局部反应,如轻微疼痛或肿胀。

5. 观察和登记- 接种后,你将在接种点进行一段观察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 这是为了监测任何可能的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 接种点会将你的接种信息记录下来,包括接种日期、接种的疫苗种类等。

6. 接种证明和后续注意事项- 在完成接种后,接种点会提供给你一份接种证明。

- 接种证明是个人接种疫苗的凭证,可作为出行、就业或其他需要接种证明的场合使用。

- 接种后,你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常见反应,并在有需要时咨询医生或接种点。

请注意,具体的接种流程可能因地区、接种点和疫苗供应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接种前,及时向接种点或卫生部门了解最新的接种流程和要求。

> 注意:本文档为一般性指南,具体接种流程以所在地区的官方要求为准。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一)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越来越紧迫。

现在,多种新冠疫苗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开始接种。

所有的疫苗都需要通过注射到身体内来提供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简单介绍新冠疫苗的接种技术。

1. 接种位置新冠疫苗应该注射到上臂的肌肉组织。

注射部位应该在上臂的三角肌中部。

接种人和接种者都应该确保注射位置干净无菌。

2. 接种剂量新冠疫苗的剂量与接受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目前,疫苗生产商建议成人每次接种0.5毫升的剂量。

一些疫苗需要进行两次接种,间隔时间通常为3至4周。

如果您对自己的接种剂量有疑问,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健康专家。

3. 接种流程在接种之前,接种者将会向您询问关于您的健康历史和任何药物和过敏反应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您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

请确保您提前做好预约,并在接种当天准时到达接种地点。

接种者将为您解释及演示注射过程。

接种着必须带着手套操作,以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如果您感到不适或紧张,接种者将会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安慰,在注射过程中您可能会感受到轻微的疼痛。

注射后,请留在接种点10至15分钟以确保您没有任何不适感。

以上即是新冠疫苗的接种技术指南。

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发生。

如果您在接种后出现任何呼吸急促、喉咙闭塞、头昏、胸部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二)新冠疫苗是帮助我们安全度过这场大疫情的关键工具。

确保接种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介绍新冠疫苗的接种技术指南。

4. 接种时机新冠疫苗的接种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感染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您正在接受治疗,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应该和您的医生一起商定最佳的接种时机。

在接种之前,一定要告诉接种者关于您的健康状况和任何药物或补充剂等信息。

如果您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在接种时已经感染了其他的疾病,那么接种可能需要推迟。

5.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在接种后,您可能会感到一些轻微的不适。

这些不适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肌肉疼痛、疲劳、头痛甚至是发烧。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1.接种点准备接种点应该具备合适的硬件设施,包括宽敞的候诊区、洗手间和注射区域。

接种点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消毒措施,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医务人员培训接种点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疫苗的储存和管理、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医务人员还应学习与接种者沟通的技巧,以便能够正确解答他们的问题和提供必要的信息。

3.疫苗储存和管理疫苗的储存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疫苗应存放在指定的冷链设备中,遵循制定的储存温度要求。

接种点还应定期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接种者接种的是有效的疫苗。

5.接种程序接种程序主要包括准备、注射和观察三个步骤。

在准备阶段,医务人员应核对接种者的身份,确认疫苗的品种和剂量。

接种时,医务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将疫苗注射到接种者的上臂肌肉中。

注射后,接种者应在接种现场进行观察,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6.不良反应处理如果接种者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

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和观察;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迅速进行紧急处理,并将接种者转送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

7.接种数据记录和报告接种点应建立完善的接种数据记录和报告系统,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品种和剂量等内容。

接种点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疫苗接种的情况,以便统计和分析接种工作的效果。

8.疫苗接种措施宣传为了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接种点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包括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宣传。

接种点还应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使接种者能够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就是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接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根据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疫苗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科学的技术指南的指导,将能够有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为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做出贡献。

接种新冠疫苗注射操作方法

接种新冠疫苗注射操作方法

接种新冠疫苗注射操作方法
接种新冠疫苗是由医务人员进行注射的。

以下是一般的接种操作方法:
1. 检查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身体状况,确认是否适合接种。

2. 准备接种所需的疫苗和接种器具,确保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3.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将疫苗制剂充分摇匀。

4. 预先选择接种部位:一般在上臂的三角肌肌肉外侧头部注射。

5. 在接种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可能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液。

6. 使用一个注射器,将疫苗抽入管道中,并调整剂量。

7. 将注射器插入皮肤中,注射器垂直或略带角度,确保进入肌肉层。

8. 缓慢注射疫苗,通常需要几秒钟时间。

9. 注射完成后,轻轻拔出注射器,并使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10. 建议接种者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11. 记录接种时间和批号,供后续追踪和管理。

以上是一般的接种操作方法,具体操作还需遵循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引。

请务必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接种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指南
一、疫苗种类
目前获批附条件上市和紧急使用的13种新冠病毒疫苗均可使用,目标人群、接种剂次和
间隔、接种途径参见免疫程序。

二、免疫程序
(一)18岁及以上人群。

1.基础免疫。

(1)疫苗选择:
所有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2)接种剂次和间隔: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

2剂次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次在8周内尽早完成;
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次;
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次。

相邻2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次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
次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加强免疫。

(1)第1剂次加强免疫。

所有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康希诺肌注式或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第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18-59岁一般健康人群:推荐该人群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后进行第1剂次加强免疫。

≥60岁人群或有基础疾病人群:推荐该人群完成基础免疫3个月后进行第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智飞龙科马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完成基础免疫者,应间隔6个月及以上实施第1剂次加强免疫。

(2)第2剂次加强免疫。

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2剂次加强免疫。

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2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有关组合如下: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3剂灭活疫苗+1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3剂灭活疫苗+1剂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
2剂康希诺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3剂灭活疫苗+1剂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
3剂灭活疫苗+1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3剂灭活疫苗+1剂浙江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3剂灭活疫苗+1剂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2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

针对已完成第1剂次加强免疫的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在完成第1剂次加强免疫6个月后,开展第2剂次加强免疫。

(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雾化后经口吸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经鼻腔接种,其余均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二)3-17岁人群。

1.基础免疫。

(1)疫苗选择:北京所、武汉所和科兴中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以及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CHO细胞)。

(2)接种剂次和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

2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次在8周内尽早完成;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次,相邻2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次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3)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使用上述疫苗均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加强免疫。

暂不推荐。

(Ξ)3岁及以下儿童。

暂不推荐。

三、注意事项
(一)做好知情告知和健康询问。

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感染后6个月后接种1剂次。

受种者及其监护人在进入接种点前,无需出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结果,但接种前需做好受种者健康询问,科学把握接种禁忌。

(二)受种者和接种人员防护。

组织接种时,避免受种者聚集,减少人员陪同,并要求其佩戴口罩,降低人群聚集感染风险。

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N95/KN95口罩或相等防护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处置。

保障疫苗接种安全,受种者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接种单位要配备急救医务人员,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后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发现疑似接种后异常反应,要及时进行调查和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