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

合集下载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努力追求的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观念。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家庭价值观受到挑战,传统文化逐渐减弱,弘扬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风家训的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唤起人们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一、家风家训的概念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即家庭的风俗习惯和规范。

家风家训是父辈对子孙的家庭规范和行为规定,是由家族长者口口相传、世代传承的家庭传统。

它承载着家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家族传统等,在家族传承、教育子孙、维系家庭生活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家风家训包含了对人生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遵循,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约束和规范,通过家风家训的传承,可以保持家族的传统风貌,使后人继承先人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家风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家风家训融入每个家庭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泉。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出有独特的民族气质和风格的新一代。

有一句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母亲痴心地托付于孩子的一点信任,父亲几乎要半夜才能走动的重教励,日月面前是如此渺小,可是生命之光为母亲带来无限的欣慰,为父亲带来无限的骄傲。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做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弘扬者倡议书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做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弘扬者倡议书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弘扬者倡议书近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家庭是人们最重要的归宿,而家教和家风则是家庭的灵魂。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为了进一步弘扬特色家庭家教家风,呼吁行动起来,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弘扬者。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摇篮。

传统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和品格养成,这是我们美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挑战,父母的时间有限,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与子女相处。

我们呼吁每个家庭把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放在首位,升自身修养,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守住家庭的家园,让孩子们在家庭的熏陶下,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培养美好的人生追求。

家庭是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价值导向,也是特色的支柱。

倡导家庭教育要注重与核心价值观的相结合,教育孩子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成为新时代事业的坚实基石。

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家庭教育的功效不仅仅只能在家庭内部发挥作用,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学校、社会组织等都应当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父母高家庭教育水平。

媒体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供更多有益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弘扬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当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行动起来,为家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在每个家庭中扎根,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让我们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引领者,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化著作,如《论语》、《大学》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经典著作中的智慧言论,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之学也,正其身也”等,都是我们可以遵循和学习的道德准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技能,如书法、绘画、剪纸等,使自己与传统文化更加亲近和融合。

此外,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家风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可以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家训则是对家风的总结和归纳,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准则。

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我们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5篇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5篇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5篇“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1全县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个家庭不断壮大的基石,而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则是教育子女成人成才的起点和关键。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弘扬家庭美德,推动全县“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现向全县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家庭倡议:一、争做“优质家风家训”的制订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教育、规范、帮助子孙后代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习惯的人,是最受欢迎,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人。

全县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家庭,要带头立家规,立高品质家规,为“美好家庭、幸福洪泽”的创建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争做“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者。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内形成的世代传承的特色文化,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钱氏家训》等,影响深远,国外著名的《哈佛家训》意义非凡。

传承和发扬优秀家风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祖辈遗留下来的“金玉良言”,言传身教的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努力促进社会幸福和谐。

三、争做“优良家风家训”的践行者。

家风家训是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和道德修养。

家风家训更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

让我们携手同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家风正、品德好、书香浓、环境美、邻里和的“最美家庭”。

倡议人: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2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廉洁是一把琴,可以弹奏一生的幸福;家风是一首歌,可以唱出和谐的快乐;自律是一杯茶,可以品味一世的清香。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

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倡议书篇一: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全体检察干警:家,是亲情洋溢的温暖港湾;家,是美德正气的传递起点;家, 是社会和谐的坚定基石。

音律和谐,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家庭和谐,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兴民安的大事,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因此,每个家庭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结合全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我院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活动,院党组决定在全院开展“传承好家风〃征文评选活动,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家庭,一桩桩感动你我的故事将被发现、被传颂,这些家庭和故事不在远处,正在身边。

为此,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体检察干警家庭发出倡议: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争做最美家庭,共享幸福生活。

弘扬传统美德,做和谐家庭的带动者。

孝老爱亲、崇学向善、文明诚信、和谐邻里、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爱护环境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努力影响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身边每一个人,让家庭文明促社会风清气正,以家庭和美促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教育后代,做文明家庭的传承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

为人父母要认识到道德培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文明的家教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用你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培养孩子从小追求善良美好的品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形成快乐感恩的心性,为弘扬文明风尚、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树立良好家风,做幸福家庭的守护者。

要带头践行屮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一一勤俭持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廉洁立家,“以贪为害,以廉修德〃;平安保家,“不拒小善,勿为小恶〃;文化兴家,"学以增智,读书养气〃。

主动参与到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等活动,厚养家风正气,传递示范力量,使家庭成为每个人安享幸福生活的宁静港湾。

《家风家训》心得体会(8篇)

《家风家训》心得体会(8篇)

《家风家训》心得体会(8篇)《家风家训》心得体会篇1家风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为人处世之精神风貌的总和,它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也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家风的世代传承通常要依凭良好的家教。

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开的对其成员的涵养、教化,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导与培育。

家风、家教为社会文明发展铺路打桥,什么是好的家风家教,人们各抒己见,我以为是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是正确的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是崇高的社会道德规范。

家风家教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石。

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有着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子不教父之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小我们就在这种耳闻目濡的家风中健康成长,懂得了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道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圭臬,而把五常八德、耕读传世、俭朴持家、睦邻友善等美德作为家风传承的内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勤俭、节约、好学、上进”已成为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主流“家风”的代表。

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家风,历史上的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和曾国藩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治家八字口诀都是良好家教的范例,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把家风的重要之处尽显于世人面前。

家族家风家训及文化传承

家族家风家训及文化传承

家族家风家训及文化传承1. 家族的根基家族,这个词听上去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说到家族,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人。

家风家训,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家族的“规矩”和“风气”。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承,这些就像一颗颗珍珠,串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

比如,咱们家有个老规矩,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饭要吃干净。

这是我奶奶从小就教我们的,她说:“饭要一粒不剩,才是好孩子!”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尊重粮食的道理。

1.1 文化的传承说到文化传承,得提到家族聚会。

每到过年,亲戚们齐聚一堂,桌上摆满了美食。

我们会围坐在一起,听长辈们讲过去的故事。

有时候,这些故事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候又让人感动落泪。

比如,我的外公总爱讲他年轻时候的事,如何在乡间跑腿,帮人家送信,路上还遇到过各种奇葩的事情。

他每讲一次,我们都像听故事一样,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这样的交流,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家族的历史,也让我们的情感更紧密。

2. 家训的力量说到家训,我家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那就是“诚实守信”。

这是我爸从小就教给我的,他总是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别人才能信任你。

”这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试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诚实,那社会会变得多美好啊!这句家训也让我在学校和朋友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都知道我说话算数,朋友们也愿意和我分享心事。

2.1 家风的影响家风则是更为宽泛的概念。

我们家一直倡导“团结友爱”,这让我在生活中学会了珍惜和朋友的情谊。

无论是开心还是烦恼,家里总是鼓励我们互相倾诉。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回家后心情特别差。

妈妈看到我这副模样,立刻把我拉到沙发上,端了一杯热茶,轻声问我:“怎么了,跟妈说说。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支持和温暖。

这就是家风的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有了依靠。

3. 传承的意义家族的文化传承,不仅是讲述故事,更是用行动去影响下一代。

我们的孩子,未来也会将这些传统发扬光大。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弘扬家教家风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弘扬家教家风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弘扬家教家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风家教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家教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教呢?家风家教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家教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中国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风家教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风家教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教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风家教,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且我们起初的发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风家教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家教。

“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家风家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家风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而好的家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并且在上述意义上保证了好的家风持续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家风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为人处世之精神风貌的总和,它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也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家风的世代传承通常要依凭良好的家教。

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开的对其成员的涵养、教化,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导与培育。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

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

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然而,时至今日,在历经各种运动的风雨洗礼后,家风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工具理性一次又一次地“拷问”,它不
是被笼统地当作“反动的传统”,就是被片面地看成“害人的枷锁”,被很多人否弃、淡忘了。

作为传承家风的重要方式,家教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在智识教育兴盛而价值教育式微的背景下,家教从注重德行教育而忽视知识教育的一端滑向了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行教育的另一端。

应该如何传承优良家风、重视传统家教,从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理当深思的问题。

家风家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和家教是紧密相连的,家风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耳濡目染式的家教;家教既是家风的传承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家风。

在传统中国,家风家教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并且在长期的岁月延传中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

从文化角度看,家风家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如果放眼整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像中国传统文化那样把家风家教提升到国家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如果纵览整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我们则会发现:关于家风家教的各种名言、典故、佳话以及家训、家规等文献记载不仅多如繁星,而且大多数内容质量上乘,以至今天依然具有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关于家风家教的文献记载似乎从未中断过,每一个历史时期我们都能举出关于家风家教较具代表性的
文化内容。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关于家教家风的记载史。

从教育角度看,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教育有两层内涵,一是对现代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认知,二是中国古代或者传统中国的教育。

不管基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哪一层内涵,家风家教似乎都是绕不开的内容。

从对现代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认知来看,家风家教是其重要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德行教育;主要养成的方式和路径是“家教—看官(以吏为师)—习典(见贤思齐或学习前人典章)”;基本维度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目的是养成德行以“成己成物成人”。

中国古代教育把家风和家教放在了安邦治国的基础性位置,把家族成员的个人得失与民族社稷之兴衰联系起来。

因此,无论是基于文化视角还是教育之维,家风家教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家教家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
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风家教也有好坏之分。

所谓“好的家风家教”就是那些既保持先辈优秀遗风又能根据时代要求做出适当调整的家风家教。

而“坏”的家教家风虽然也包括那些贻误子弟或者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家庭风气和教育,但更多地指向那些未能因时而动最终失去传延生命力的家教家风,这种家教家风贻害后人,长期延
传无疑自毁家族、家庭的根基。

好的家风家教是家族子弟养成良好德行、素质的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

家风作为既有的家庭文化传统和精神氛围,既是先辈生活智慧与生存经验的结晶,也是前人对后人的人生期许。

家风尽管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或以诗书传家、或以勤俭持家……但都潜藏着某种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并且或隐或显地指向了某一种理想的人格,正是这种理想人格为家族后来子弟树立起了成长的标杆。

家风不仅为家庭成员确立了理想的人格范型,而且以日浸月染的方式为其达致理想人格提供了担保。

当然,好的家风也不是凭空传承的,需要良好的家教。

家教是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家教可以使家风代代相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优良的家风本身就包含了家教,把良好的家教作为家风予以传承。

因此,好的家风与好的家教通常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特征,二者共同为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

好的家风家教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纵向的代与代的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横向的辐射与熏染中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对其家庭或家族成员而言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规约,而且是一种潜在的人生信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

因此,好的家风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而好的家教本身就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并且在上述意义上保证了好的家风持续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好的家风家教需要教育有所作为
家庭是个体的第一学校,个人良好的德行、优秀的素质主要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好的家风家教既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结果。

只有有了好的家风家教,其他层面的教育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因此,家风家教对于其他层面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塑造良好的家风家教过程中教育理当有所作为。

首先,通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有正确的认知。

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家风家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何历经千年的发展之后,在近现代被人们否弃、淡忘,国人对家风家教缺乏正确的认知或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在现代化浪潮迅猛推进的时代境况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效率”“时尚”等象征“现代”与“进步”的新事物,而家风家教则被当作“传统”“封建”或者“落后”的代名词,还没来得及仔细反思就被时代抛弃了。

然而,流逝的时间和生活的实践证明,我们在抛弃、遗忘家风家教的同时,也毁掉了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传的根基,丢掉了安身立命的财富。

因此,我们要“找回”被遗忘、
被忽视的家风家教。

在此过程中,教育所要发挥的首要作用就是唤醒国人,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有正确的认知,既要看到其时代局限性,也要看到其价值和作用。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关于家风家教的认知贯穿并融合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深谙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关于家风家教的悠久历史。

其次,通过教育,矫正当前家教重智识教育而轻德行涵育的偏差。

当下中国的家教几乎完全蜕变成了智识教育,德育已成为了家教的辅助。

不可否认,知识的教授理应成为家教的重要内容,但德行教育乃家教之本,没有良好的德行,即便懂得再多的科学知识也难以“成己成物”。

因此,古代只重视德行教育而缺乏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家教对现代社会而言具有片面性,同样,现代社会只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家教亦不可取。

当下,教育需要矫正重智识教育而轻德行涵育的家教偏差。

再其次,通过教育,把塑造好的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我国古代把家风家教建立在家国一体的封建制度之上,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也要看到其借鉴价值。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亡国之家何谈家风。

虽然,时代在变,制度在变,但家与国、与天下的联系不会改变。

因此,良好家风家教的塑造理当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

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实际,塑造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疑与好的家风家教的内容有相契合的地方。

当然,这要靠国家的引导和人们的自主选择,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的整体推进。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与国家、民族的血肉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