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风光和牧羊姑娘的勤劳身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集体合作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范唱、分组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范唱、分组练习、集体合唱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范唱和练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草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3.范唱:教师进行范唱,讲解歌曲的声乐技巧,引导学生跟唱。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5.集体合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合唱,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6.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这首歌曲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音部分:—节奏处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歌曲演唱效果、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注重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素养。
《第2课 草原:草原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草原上》教案课程标题:《草原上》——走进草原的音乐之旅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草原上》,掌握其旋律线条与节奏特点,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结构。
- 认识并理解本课涉及的音乐元素,如长音、跳音的应用,以及二拍子的律动特点。
- 学习并实践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赏、模仿、创编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表现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运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具,直观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与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理解音乐与自然、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草原上》,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 通过歌曲学习,认识草原音乐的特点,体验其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以及身体语言,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 将草原文化元素融入到歌曲表演中,使学生能够全面、生动地展现草原的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草原之声”体验-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背景音乐为悠扬的马头琴演奏,画面中展现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壮美。
- 问题引导:观看后,请学生用词语或短句描述视频中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入本课主题《草原上》。
二、新课讲授1. 初步感知- 聆听歌曲:首次播放《草原上》音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尝试跟随音乐轻轻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速度、情绪,以及歌词描绘的画面,初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 歌曲学习- 节奏练习:先通过拍手、拍腿等身体打击方式,练习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二拍子的稳定律动。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上《演唱 草原上》教案3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上《演唱草原上》教案3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上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和牧羊姑娘的勤劳。
这首歌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让他们了解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唱歌技巧。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草原文化和牧羊生活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草原上》,感受歌曲的美感。
2.了解草原文化和牧羊生活,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掌握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草原牧羊的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唱歌、舞蹈等表演,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草原牧羊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歌曲《草原上》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草原的美景和牧羊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让他们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指导。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单独演唱歌曲,老师进行点评,纠正发音和姿势等方面的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草原的歌曲,如《天边》、《敖包相会》等,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歌曲的特点。
演唱 草原上-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草原上-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是演唱《草原上-人音版》。
通过学生的合唱演唱,让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底蕴•学习歌曲《草原上-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表现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感染力•声音的节奏和节制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歌曲让学生表达和体验情感四、教学方案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以及蒙古族的文化特点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部分:学唱歌曲(25分钟)1.让学生听歌曲录音,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2.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强调歌曲中的重点表达词语和情感,带领学生一起体验歌曲的表现力第三部分:合唱演唱(20分钟)1.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制2.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表现意识3.借助合唱演唱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集体荣誉感第四部分:总结(5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展示合唱演唱的成果3.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体会集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口头评价和表现评价两种方式。
通过发散性提问和学生听唱表现的观察,评价学生对草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歌曲情感表达的准确度。
同时对学生合唱演唱的表现进行分组点评,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努力表现,提高水平。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演唱《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对歌曲《草原上》的学唱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民族的赞美热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3.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草原上》课后评价标准。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案一、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舒展、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草原上》。
2.能够能过舞蹈创编活动感受蒙古族歌舞的音乐风格。
3.能够识读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能够时值准确地视唱旋律。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识读四分音符、二分音符。
难点:理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够拍击44×××–︱×××–‖节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微视频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启程吧。
教师播放草原风光音乐视频,并带领同学们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的身体律动。
师:愉快的旅程我们暂告一段落,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这节课来到了祖国的哪个美丽的地方?生:大草原。
师:是的,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蓝天白云下有奔驰的骏马、吃草的羊群,放牧的牧民,还有美丽的蒙古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草原上》,一起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吧。
2.新授(1)初听歌曲师:就让我们再次乘上歌声的翅膀,一起来聆听歌曲《草原上》,听一听,歌曲中演唱出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哪些风光?聆听歌曲后师生讨论:歌曲中唱出了草原上的蓝天、阳光、骏马、羊群。
(2)复听歌曲师:歌曲唱出了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我们再来聆听歌曲,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呢?聆听歌曲后师生讨论:我们应该用自豪、舒展、甜美的声音表达草原上的人们对家乡的赞美。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

小學三年級音樂《草原上》教案一、教學內容:《草原上》︱二、教學目標:1)情感價值觀:通過對歌曲《草原上》の學習和表演,能讓學生感受草原大自然の美引申出對草原の贊美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歌唱教學模唱,模仿3)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課の學習能有感情の演唱出《草原上》三、教學重點感受歌曲甜美抒情の情緒:四、教學難點把握歌曲演唱の連貫性,五、教材分析: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の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の8小節樂段。
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の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の遼闊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の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の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の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の熱愛和贊美の情感。
六、教學准備鋼琴一:導入:1.播放蒙古大草原圖片創設教學情景今天老師呢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の地方,去看看那の景色那の人們の生活(出示草原圖片伴奏音樂草原上)(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跟著《草原上》の伴奏音樂,欣賞內蒙古大草原の風景,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之美)【設計意圖】本歌曲本身就是個非常動聽成功の歌曲,讓學生第一時間來感受歌曲の美感,環節設計2:1)學生先聆聽第一次,然後要求學生聽完歌曲後講述畫面,2)播放畫面蒙古大草原,比較學生所講出の畫面情景創設情景。
(可以多聽一次)二.點題同學們剛剛播放の視頻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對大草原、牛羊蒙古包…………大家覺の那裏の景色美嗎?/很美。
今天我們學習の就是和草原有關の歌曲,請同學們打開書の第六頁今天學習《草原上》三、新歌教學1、聆聽歌曲(感受情緒)剛剛我們已經聽了一次歌曲の旋律,現在再來聽一次聽完後請你說出你の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請說說你の感受,你聽完了感覺怎麼樣?很美,很好聽我仿佛看到了…………2、讀歌詞(了解歌曲中是怎樣描寫草原風景の)1)老師有感情の帶讀歌詞,(效果是在讀歌詞過程中去感染學生)2)學生模仿跟著老師再讀一遍歌詞、有感情の讀3)再一次聆聽歌曲(進一不感受歌曲の情緒)在過門笛子吹響の時刻像學生們述說:一個美麗の草原,藍天是那麼の高,太陽照耀著一望無際の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兒馬兒在奔跑,…………請聽(說の過程中注意要繪聲繪色の,有感情の說故事以便符合曲子過門音樂の音樂氣氛)4)學唱歌曲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們剛剛已經聽了幾次都已經很熟悉了現在我們來學唱歌曲5)帶著學生跟著老師の鋼琴演唱,注意唱の時候不要大聲,大家要唱出對草原の贊美之情6)針對演唱過程中出現の問題加以提示和改正。
三年级上人音版第三课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人音版第三课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听、唱、看、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歌舞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力;3、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唱准“3、5、6”这三个音高,并掌握二、四分音符;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蒙古筷子舞,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个音高,并在听、唱、看、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讲授新课:1、导入语:老师今天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和日丽、绿草如茵,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同学们想去吗?好!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走那美丽的地方。
(媒体播放蒙古风景图,并播放所学歌曲伴奏)2、简短讨论: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1)我们刚才看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民族!是勇敢自信的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同时也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你瞧!蒙古族小朋友已经列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唱着他们特有的《迎宾曲》,我们也要有礼貌的拍手问好哟!你们听!她们来了!(出示媒体)3、教师舞蹈展示: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民族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民族,有幸和他们学跳了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筷子舞,同学们想看吗?好!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一段筷子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羽调式,音乐语言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
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
电钢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平时咱们上体育课都是整齐划一的,今天想用音乐的方式加入进来。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音乐节拍。
听:齐步走、跑步走。
齐步走运用的是音乐节拍中的四分音符。
跑步走用的是八分音符。
二、学习歌曲:
1、老师把齐步走的节奏加入到一条旋律中,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来
想像一下这是来自哪里的音乐?
2、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让我们画着旋律线来感受一下草原的起伏。
从旋律线上来看,哪里是相同的?听后面发生了变化。
(唱旋律)
3、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听一听草原上都有哪些美丽景色。
4、复听音乐,让我们打着节奏,有节奏的读着歌词,再来感受一下大草原上美景,(这首歌曲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我们拍手,拍腿,打响指,拍腿,打着节拍有节奏的读歌词。
5、加入歌词来演唱。
跟琴(老师唱,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现在我们仿佛站在内蒙古草原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美丽景色,感到心旷神怡,伸出手来,就是一名草原上的小歌手,模仿一下歌手唱歌时的动作。
用你们连贯优美的声音来把歌曲完整演唱一遍
三、创编歌曲
1、大草原上除了拥有美丽的景色,蒙古族人民好特别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老师想把这段旋律改编一下,让音乐跳动起来、欢快起来,谁有好的注意?
2、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咱们跟随音乐把骑马的动作加进来。
加上动作表演歌曲。
不同的节奏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四分音符节奏舒缓我们展现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八分音符节奏紧凑,能让音乐欢快起来。
音乐中的这些要素多么神奇。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蒙古草原,学习了蒙古族歌曲,还学跳了蒙古族舞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蒙古族有了很深的理解,这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让我们再次唱起来、跳起来吧!
《草原上》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是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
可以进行简单的视唱训练,但在表现音乐方面却萌生一丝羞涩。
《草原上》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通过走和跑节奏的对比,分辨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差别,并且对歌曲进行创编。
最后完成作品,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草原上》教材分析
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
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这首歌曲是近期内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视唱教学的内容。
它可以让学生们再学习中综合运用以往学习的乐理知识及音高概念,在发展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过渡作用。
《草原上》评测练习
今天我们感受到四分音符给我们带来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也体会了八分音符带来的欢快的舞蹈,感受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蒙古族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草原上领略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蒙古兄弟姐妹的热情。
《草原上》课后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音乐来源于生活,同学们从走和跑中很容易的找到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把握的很到位.感受到音乐旋律优美,接着逐步深入,画着旋律线感受音乐,模唱旋律,观看图片,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从而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打着节奏读歌词体会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在师生合作中非常默契,在创编环节加入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压腕,甩鞭的动作,体会蒙古族骑马的欢快和音乐的舞动。
最后加入打击乐器生成作品。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展示与评价阶段缺少了学生的自评,整堂课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状态不够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勤于思考,多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学习!
《草原上》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学生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和跑节奏的对比,分辨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差别,并且对歌曲进行创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生活、自然的热爱。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音乐中带来的不同感受,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景色的美,进行创编,体会音乐情绪得不同。
再加入打击乐器,最后呈现一幅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