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介绍

合集下载

实验二、光纤损耗及断点的检测

实验二、光纤损耗及断点的检测

实验二光纤损耗及断点的检测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纤损耗的检测手段,认识光时域反射计,熟悉使用方法,利用光时域反射计检测光纤的损耗和断点。

二、实验仪器:1.光时域反射计OTDR 一台2.1550 nm波长的单模光纤若干3.打印机Epson5700 一台4.跳线两根5.法兰盘两个三、实验原理:检测光纤损耗的基准方法是剪断法,剪断法的精度较高,但是这种方法属于破坏性测量,不适合现场使用,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提出了两种替代方法插入法、背向散射法,其中背向散射法只需要光纤的一端测试,方法十分简单,很适合现场测量,特别是可用来测光纤的长度及确定故障点位置,所以这种方法应用广泛。

用这种方法测量光纤损耗的仪器称为光时域反射计(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本实验即介绍利用OTDR对光纤损耗及断点的检测。

光时域反射计利用反射测量技术测量光波导(如光纤)特性的一种仪器,光纤中反射光造成光反射的原因有光缆的端部、光纤的断裂处、接头、连接器界面、裂纹、碎裂,或传输媒质的其它各向异性特点和不连续性。

从理论上分析主要是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

1.瑞利散射在光纤中存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是由于光纤自身的缺陷和掺杂成分的不均匀性所产生的。

瑞利散射光的特点是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散射光功率与该点入射光功率成正比。

散射光沿各方向皆有,但只有小部分在光纤数值孔径内的光会沿光纤轴向传播。

如在光纤输入端注入大功率窄脉冲光信号,在光脉冲沿着光纤传播时,各点的散射光部分将被返回到光纤的输入端。

离光纤输入端近的地方散射回来的光较强,而离输入端远的地方散射回来的光较弱。

离光纤输入端近的地方散射回来的光先返回至光脉冲输入端。

2.菲涅耳反射光在传输过程中通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的界面产生的反射称为菲涅耳反射。

根据菲涅耳定理,功率为in P 的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功率T P 与in P 有如下关系:)(1212n n n n P P in T +-=其中21n n 、分别为不连续处两侧折射率。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3.由于光纤表面的随机畸变或粗糙所产生的波导散射损耗;
4.光纤弯曲所产生的辐射损耗;
5.外套损耗。
这些损耗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石英光纤的固有损耗机理,像石英材料的本征吸收和瑞利散射,这些机理限制了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小损耗;二是由于材料和工艺所引起的非固有损耗机理,它可以通过提纯材料或改善工艺而减小甚至消除其影响,如杂质的吸收、波导散射等。
2.接上交流电源线,先开交流开关,再开直流开关K601,K602,五个发光二极管全亮。
3.接通数字基带信号产生模块(K40)、光收发合一模块(K20)的直流电源。
4.将光跳线将1310nm光发机与光功率计连接起来。
(dB)(3)
光纤损耗测试实验测试方案:本实验利用剪断法测量光纤损耗,由于光纤的损耗很小,一般为0.2~0.5dB/km,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则至少需要数千米的光纤,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建议使用小可变衰减器来代替光纤进行实验。在后继实验步骤中我们以小可变衰减器代替光纤进行,实验方框图如图6所示。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则将光纤代替小可变衰减器即可。
8.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光功率P2。
9.拆除小可变衰减器。
10.用光功率计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1。
11.代入(1)式计算即得光纤损耗值。
12.抬起J502,关闭直流电源,拆除导线。
13.光功率计及拆除扰模器上的光纤,将实验箱还原。
B、光纤弯曲损耗测量
1.连接导线:将数字基带信号产生模块T402与光收发合一模块T201连接。
光纤弯曲损耗测试实现方案:因为光纤1550nm的弯曲损耗大于1310nm的弯曲损耗,本实验测试光纤传输此两种波长时的弯曲损耗,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将一段光
纤连接在1310nm的光发机与光功率计之间,向光发机的数字驱动电路送入一伪随机信号(长度为24位),保持注入电流恒定,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1,将光纤按图6-7(a)所示方法在扰模器上缠绕,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2,代入(1)式即可计算出光纤弯曲半径为R1时的光纤损耗。将光纤按图7(b)所示方法在扰模器上缠绕,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 ,代入(1)式即可计算出光纤弯曲半径为R2(R1<R2)时的光纤损耗。将1310nm光收发合一模块改为1550nm,重复上述实验。

损耗实验报告

损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2. 掌握光纤传输损耗的测量方法,包括截断法、插入法等。

3. 熟悉光纤传输损耗的测试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4.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波长下光纤的损耗特性。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损耗是指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光信号能量因各种原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光纤损耗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辐射损耗等。

1. 吸收损耗:光纤材料对光信号的吸收作用,导致光信号能量减弱。

2. 散射损耗: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因光纤材料不均匀而引起的散射现象,导致光信号能量减弱。

3. 辐射损耗: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部分能量通过光纤的芯层与包层界面辐射到周围介质中,导致光信号能量减弱。

光纤传输损耗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截断法、插入法等。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仪2. 光功率计3. 光纤跳线一组4. 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5. 双踪示波器6. 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 将光纤跳线连接到光纤传输损耗测试仪的输入端,并调整光功率计至合适位置。

2. 将光无源器件(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光纤跳线上。

3. 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信号在连接器处的输入功率P1。

4. 将光无源器件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光纤跳线的另一端,并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信号在连接器处的输出功率P2。

5. 计算光纤传输损耗:ΔP = P1 - P2(单位:dB)。

6. 重复步骤3-5,分别测量不同波长下光纤的传输损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波长下光纤的传输损耗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波长下光纤的传输损耗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光纤的传输损耗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2. 光纤损耗的主要原因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光纤损耗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

其中,吸收损耗对光纤传输损耗的影响较大。

六、实验结论1. 光纤传输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的现象,主要由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辐射损耗等引起。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光线损耗测试,研究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信号损耗情况,了解光纤传输的性能及可靠性。

实验设备和材料- 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光纤、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等)- 发光源- 光功率计- 连接线- 计算机实验原理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会发生衰减,这种衰减被称为光纤损耗。

光纤损耗的主要原因包括衰减、散射、弯曲等。

本实验通过使用发光源产生光信号,通过光功率计测量经过不同光纤距离后的光功率,从而计算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

实验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系统:将发光源通过连接线与光纤传输系统相连。

2. 清洁光纤接口:使用纯净的酒精棉球清洁光纤连接器,确保连接器表面干净,没有灰尘或油脂。

3. 设置发光源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发光源的输出功率、光波长等参数。

4. 连接光功率计:使用光纤跳线将光功率计与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相连。

5. 设置光功率计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检测范围等参数。

6. 测量光功率:打开发光源和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计所测量到的光功率值。

7. 更改光纤距离:改变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长度,如增加或减少光纤跳线的长度。

8. 重复步骤6和步骤7,测量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光功率数据,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中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值。

通过计算光功率的差值,即可得到光纤传输中的光线损耗。

实验数据示例:光纤长度(m)光功率(dBm)-10 -3.520 -6.230 -9.040 -12.8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绘制出光功率随光纤长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呈线性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光纤传输系统中存在光线损耗。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在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线损耗。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光纤传输系统的衰减特性,进一步评估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会对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产生影响,因此减少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对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

光纤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光纤损耗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光纤总损耗和损耗系数以及光纤损耗谱的测试的多种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测试仪表。

3、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光纤故障分析并判断。

二、实验仪器1、稳定化光源(λ=1310nm,λ=1550nm)一台2、光功率计一台3、光时域反射仪(OTDR)一台三、实验内容1、插入法测试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传输损耗2、光时域反射仪测试1、连接图2、参数设置折射率:1.4675;范围:0-6km;脉宽:100ns。

3、测试曲线(附图片)4、测试结果并计算答:经OTDR测试得到反射峰AB两点间光纤长度为 1.957km,两点间损耗为1.512dB,取样距离63.80cm四、思考题:1、比较三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答:剪断法测量结果最精确,但具有破坏性;插入法在工程中更加常用,属于非破坏性测量;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比较方便,工程量少,测试结果直观易懂,成本高。

2、对光纤的传输损耗规律进行总结;答:光纤衰耗系数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模和单模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

衰耗系数的定义为: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

其表达式为:a= 10 lg pi/po 单位为db/km其中:pi 为输入光功率值(w 瓦特)po 为输出光功率值(w 瓦特)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吸收衰耗,包括杂质吸收和本征吸收;散射衰耗,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等;其它衰耗,包括微弯曲衰耗等。

3、光时域反射法测试光纤损耗为什么需要连接标准光纤?答:由于光纤中的活动连接器和机械接头等特征点产生反射后引起OTDR 接收端饱合而带来的一系列“盲点”称为盲区。

不仅OTDR 前面板的活动连接器,而且光纤中其它的活动连接器都会引起盲区。

衰减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状态恢复到线性背向散射上0.5dB 点之间的距离。

事件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峰值恢复1.5dB 之间的距离。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光纤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对光纤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光纤测试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光纤测试仪、光源、光功率计、光纤连接器等。

2. 实验方法:(1)传输损耗测试:将光源与光纤连接,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纤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传输损耗。

(2)带宽测试:采用频域反射法(FDR)进行带宽测试,通过测量光纤的频率响应曲线,计算带宽。

(3)衰减测试: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量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输出功率,计算衰减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输损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得到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5 dB/km。

传输损耗越低,表示光纤的质量越好,传输距离越远。

2. 带宽测试结果:通过频域反射法测试,得到光纤的带宽为10 Gbps。

带宽越高,表示光纤的传输速率越快,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需求。

3. 衰减测试结果:在不同长度下进行衰减测试,得到光纤的衰减值为0.2 dB/km。

衰减值越低,表示光纤的信号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远。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次测试的光纤传输损耗较低,说明光纤的质量较好,适合用于长距离传输。

2. 光纤的带宽达到了10 Gbps,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数据传输需求。

3. 光纤的衰减值较小,表明光纤的信号传输效果良好,适用于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为光纤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华侨大学工学院 实验报告学 院: _____________ 工学院专业班级: __________ 13光电姓 名: ______________ 林洋 _____学 号: 1395121026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 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1光纤传输损耗测试指导教师:__________ 王达成____2016年05月日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2)了解截断法、插入法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二、实验仪器20MHz双踪示波器万用表光功率计电话机光纤跳线一组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 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三、实验原理光纤在波长处的衰减系数为(),其含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ITU-T G.650、G.651规定截断法为基准测量方法,背向散射法(OTDR 法)和插入法为替代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 损耗。

(1)截断法:(破坏性测量方法)截断法是一个直接利用衰减系数定义的测量方法。

在不改变注入条件下,分别测出长光纤的输出功率 P 2()和剪断后约2m 长度短光纤的输出图1.1截断法定波长衰减测试系统装置(2)插入法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 纤进行参考测量,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受系统之间(参 考条件)由于插入被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

显然,功率 P 、P 2的测量没有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 法差一些。

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

但由于 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 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

图1.2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 测试原理框图。

10.T lg 器(dB/km) (公式1.1)功率R (),按定义计算出()。

该方法测试精度最高。

参考条件(a)(b)图1.2典型的插入损耗法测试装置图1.2 (a)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R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2,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可由下式给出A 10lg[R()/F2()] C r C i C2(dB)(公式1.2)式中C r、C i、C2分别是在参考条件、实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

《电信传输原理》OTDR光纤断点和光纤损耗测试实验一

《电信传输原理》OTDR光纤断点和光纤损耗测试实验一

《电信传输原理》OTDR光纤断点和光纤损耗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光时域反射仪OTDR仪表使用方法。

2.掌握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判断光缆故障点。

二、实验原理:光时域反射计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简称OTDR是通过测量背向瑞利散射光,测量光纤损耗、故障点、接头损耗、光纤长度的实用化测量仪器。

OTDR的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1 OTDR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激光二极管发出一个窄脉冲光信号,通过光纤耦合器注入到光纤中。

沿光纤各l点上都会产生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光中有一部分传输方向是与入射光相反的,这部分背向瑞利散射光通过光纤耦合器进入光电探测器,经过处理后得到的背向散射测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2 背向散射测量的典型记录曲线三、实验器材/设备:1.光缆长度约6Km /盘 3盘2.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3.光时域反射仪OTDR仪表 3台4.光功率计 3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使用OTDR测量光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用OTDR进行光纤测量可分为三步:参数设置、数据获取和曲线分析。

实验步骤:打开OTDR电源;2.连接光纤:使用酒精棉擦洗尾纤接头,将待测光纤光缆与光插件的光输出适配器相连。

但光纤光缆所用活动连接器应与光插件和光输出适配器相匹配,并注意以下要点:(1)必须确保光连接器无灰尘污染,无任何外部杂物。

(2)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洗光连接器的端面,加上匹配油。

(3)将光输出盒盖板向左移动。

(4)将光纤光缆连接器小心地插入光输出适配器,且适当旋紧。

(5)慢慢松回盖板。

3.OTDR参数设置:根据波长、折射率,设置OTDR的模式选择、波长、距离(先自动设置,再根据距离设置)、脉宽、高分辨率和测试时间;4.启动:启动OTDR后,接不能拔插,眼睛不能看光纤末端活接头;5.数据处理:根据不同的光缆,测试光缆长度、衰减系数、平均损耗、总损耗、任意两点的损耗及衰减系数、活动接头损耗和熔点损耗等,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为减少误差,要求双向测量;6.测试曲线的打印:将测试曲线打印出来,并对曲线进行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大学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
学院:工学院
专业班级:13光电
姓名:林洋
学号:1395121026
指导教师:王达成
2016 年05 月日
预 习 报 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
2)了解截断法、插入法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
二、 实验仪器 20MHz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光功率计 电话机
光纤跳线一组
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
三、 实验原理
光纤在波长λ处的衰减系数为()αλ,其含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
10()
()l g (/)(0)
P L dB km L P αλ=-
(公式1.1) ITU-T G .650、G .651规定截断法为基准测量方法,背向散射法(OTDR 法)和插入法为替代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

(1)截断法:(破坏性测量方法)
截断法是一个直接利用衰减系数定义的测量方法。

在不改变注入条件下,分别测出长光纤的输出功率2()P λ和剪断后约2m 长度短光纤的输出功率1()P λ,按定义计算出()αλ。

该方法测试精度最高。

图1.1 截断法定波长衰减测试系统装置
(2)插入法
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纤进行参考测量,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受系统之间(参考条件)由于插入被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

显然,功率
1
P 、
2
P 的测量没有
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法差一些。

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

但由于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

图1.2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测试原理框图。

(a )
(b )
图1.2 典型的插入损耗法测试装置
图1.2(a )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1P 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2P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 可由下式给出
121
2
10l g [(
)/()]()r A P P C C C d B λλ=+-- (公式1.2)
式中r C 、1C 、2C 分别是在参考条件、实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

图1.2(b )情况下,首先将参考系统连在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1P ,然后如图(a )一样,测出功率2P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可由下式给出
1210lg[()/()]()A P P dB λλ= (公式1.3)
情形(a )中,由于连接器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测试精度;情形(b )中,
采用了光学系统进行精密耦合,代替了连接器的耦合,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当只需要知道光纤的实际衰减时,它比较合适。

当被测光纤段带有连接器而且需要和其它元件串在一起时,情形(a )的测试结果更有意义。

试验平台中我们采用了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试验框图如1.3所示:
(a )
扰模器
(b )
图1.3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3)光时域反射计(OTDR )测试
背向散射法是通过光纤中后向散射光信号来提取光纤衰减及其他信息的,诸如光纤光缆的光学连续性、物理缺陷、接头损耗和光纤长度等。

它是一种间接地测量均匀样品衰减的方法。

下面分析背向散射法的测量原理。

将光功率为0P ,脉冲宽度为0T 的窄带光脉冲注入光纤,由于衰减,在传输距离Z 之后,光功率()P Z 为
(/10
0()10
Z
P Z P α-= (公式1.4)
式中,α是衰减系数。

由于瑞利散射的作用,在Z 处的光功率总有一部分
背向散射回光纤输入端。

Z 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10)2(/10)()()()10(0)()10Z Z bs P Z P Z Z P Z ααγγ--== (公式1.5)
式中,()Z γ是在Z 处光纤的瑞利背向散射系数,定义Z 为
0()(/2)g R Z V T S γα= (公式1.6)
式中,R α是瑞利散射系数;g V 是光在光纤中的群速度;S 代表背向散射功率与瑞利散射总功率之比,它与光纤结构参数(芯径、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设0Z =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0(0)(0)bs P P γ= (公式1.7)
由公式(1.7)和式(1.5),可得0~Z 之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0)5(0)[lg lg ]()()
bs bs P Z P Z Z γαγ=
- (公式1.8) 如果光纤轴向不均匀,α不是常数,则公式(1.8)表示的衰减系数
包含了一项与结构参数有关的待定项,这样,直接从背向散射曲线上求得的α并不能代表实际的衰减系数,这也就是该方法的缺点所在。

假定光纤的结构参数沿轴向均匀时,(0)()Z γγ=,则0~Z 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0)5lg ()
bs bs P Z P Z α= (公式1.9) 这时就可以从背向散射曲线求得实际的平均衰减系数了。

图1.4是一个典型的背向散射法测试系统框图。

这里不再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利用背向散射原理制成的仪表称为光时域反射计,简称OTDR 。

图1.5示出了在对数坐标上的一条典型OTDR 曲线,曲线上A-B 间的衰减是
1
()()2A B A B A V V λ→=- (公式1.10)
式中,A V 、B V 是以对数刻度的背向散射功率电平,平均衰减系数为
()2A B A B
A V V L L λα→-=
=
(公式1.11) 式中,L 是待测光纤的长度。

若光纤轴向不均匀时,取从两端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衰减系数,从而消除了公式(1.8)中的待定项。

背向散射法虽属替代方法,可是它被广泛的用在光纤光缆的研制、生产以及光通信工程的施工维护中。

数据获取系统
图1.4 背向散射法测试曲线
V V 图1.5 典型OTDR 曲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系数,如果配置了光时域反射仪OTDR,则可采用背向散射法。

1)如图1.3(a)所示,选择光发模块A,通过开关KP102选择数字光源驱动电路,KP101选择“数字”。

实验平台加电并复位系统后(复位用来使系统从最初状态开始运行,复位键按下后,液晶屏上将出现提示:“欢迎你”,“请选择”等字样,之后便可输入操作者的选择),从键盘输入方波,此时用光功率计测试S点(即光发送机的FC连接头)的输出功率P1,此值定为光纤的入射功率。

2)按图1.3(b)连接好待测光纤,将S点输出的光信号输入扰模器,经过待测光纤后,测出光功率P2,光纤的总损耗A=P2-P1 (dBm),然后就可粗略的估算出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3)调节RP103,改变光发送模块A数字信号的发送功率,重复步骤1)和2)4次,计算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注:此实验的开设必须具备扰模器和2公里以上的光纤(需另外配置)
实验报告五、实验原始数据
指导老师签名:
时间:
六、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七、实验结论及分析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