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许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对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研究人员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传统手工艺是指通过手工技艺制作的产品,包括陶瓷、织锦、木雕、金银器等。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并制定了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传统手工艺的教育和培训进行了研究。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和教育项目,培养传统手工艺的后继者。

同时,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以提升传统手工艺的艺术性和时尚感。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技术保护、材料保护、市场发展和教育培训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传承人口流失、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宝贵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节庆、手工艺等非物质形式的传统文化表达。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和实践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的遵循,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因此,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研究1.国家政策与法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

这些政策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地方政策与实践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政策,以保护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实践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研究1.保护措施研究有关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建议和措施,如加强非遗名录的申报与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

2.传承与发展研究学者们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如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非遗项目的推广与传播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如非遗项目的商业化开发问题、非遗制作者的权益保护等。

2.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如非遗项目的传统表达与现代创新的结合问题、年轻一代对非遗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问题等。

《2024年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范文

《2024年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范文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价值与当前面临的挑战,接着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本文旨在为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传统手工艺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系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因此,研究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价值与挑战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技艺失传、市场萎缩、知识产权侵权等挑战。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亟需加强研究和应对。

三、知识产权保护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是传统手工艺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可以确保传统手工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得到认可和尊重,防止恶意侵权行为,维护手工艺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还能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四、现有保护措施的不足及改进建议尽管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针对性。

其次,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侵权行为频发。

再次,宣传教育不足,手艺人及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明确保护范围、权利主体、侵权行为及处罚措施等。

二、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提高违法成本,维护手工艺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

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品生产的发展,一些老字号传统工艺品企业,很多都是在那时建立的。

“文革”中后期,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看到停止贸易多年的中国工艺品,“胃口大开”,各地工艺品外贸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来华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满载中国工艺品而归。

传统手工艺保护及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手工艺保护及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手工艺保护及传承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重视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传统手工艺保护及传承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传统手工艺现状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已经被淘汰或者濒临灭绝。

同时,一些不当的商业行为也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影响。

比如,一些商家利用传统手工艺的名义做出仿冒品,误导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产生了影响。

二、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现状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扶持和监管,鼓励传统手工艺工人从事手工艺的研究和创新,增强传统手工艺的活力和发展性。

社会各界也积极发起各种活动,通过展览、比赛等形式,宣传和传承传统手工艺。

三、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更好的方法。

1.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工艺,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

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工艺,对于传承传统手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这些技艺和工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所在,更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创作过程。

通过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我们可以将它们传承下去。

2.通过传统手工艺培养艺术氛围,推动手艺文化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培养人们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推广传统手工艺,培养人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推动手艺文化的传承。

3.通过传统手工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传统手工艺可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途径。

挖掘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资源,通过推广和营销,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

同时,也可以为当地手工艺工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传承的各种非物质形式的文化,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宗教信仰、传统手工艺等各种活动和表达方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国内文化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受到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失传的危险。

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龄偏大,年轻一代缺乏传承意愿,这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为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国内相关部门和学术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学者们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与法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法律依据。

该法通过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措施等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系统的法律规范。

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国内许多学者和相关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与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习俗、知识和实践技能等。

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备受重视,本文将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代表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旅游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保护和发展备受关注。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分布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等多种类型。

比如中国的非遗名录中就包括了京剧、黄梅戏、布依织锦等多种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政策随着中国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比如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保障;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则更加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传统技艺、习俗、表演艺术的保护计划,比如“非遗周末”、“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中国也通过建立传统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加强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和保护。

《2024年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范文

《2024年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范文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篇一一、引言传统手工艺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 法律保护体系逐步完善为保护传统手工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这些法律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企业或组织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其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维护。

2. 保护意识逐渐提高随着社会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方力量纷纷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1. 侵权行为频发尽管有法律保障,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仍频发。

一些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传统手工艺的成果进行商业活动,严重侵害了原创者的权益。

2. 传承人权益保障不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主体之一,然而,目前对于传承人的权益保障尚不完善。

部分地区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

四、解决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范围、侵权责任等内容,为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2.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为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执法支持。

3. 提高公众法律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
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
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

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
品生产的发展,一些老字号传统工艺品企业,很多都是在那时建立的。

“文革”中后期,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看到停止贸易多年的中国工艺品,“胃口大开”,各地工艺品外贸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来华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满载中国工艺品而归。

由此,当时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也随之迅猛扩展。

上规模的工艺美术企业, 大部分都是在那时发展形成的。

尤其在上世纪 70年代初至 80年代末的 10多年间,其发展达到巅峰, 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工艺瑰宝, 成为国家贸易出口的拳头产品。

但是此后, 便进入了又一轮衰退期,而且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许多企业倒闭或转产,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种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人亡艺绝。

(二国内市场重视不够创新能力急需提高
王培波在《传统与时尚——关于当代美术工艺的思考》中提到,上世纪 80年代后期,海外市场对中国工艺品需求明显减少,受其影响,国内工艺美术生产形势也陡然而变。

主要原因是在设计、生产方面考虑最多的还是外国人对中国工艺品的审美情趣和需求。

现在国内人们的吃、穿、住、行、用,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物质生活提高了, 人们必然要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

可是为什么具有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等精神功能的工艺美术产品,却在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呢?最主要的症结,就是我们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生产方面的创新理念,太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

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尤其是青年人,追求的是个性美、简练美、快捷美。

而长久以来存
在于一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是多年不变的单调品种、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和繁琐堆砌的技艺,早已很难引起多数现代人的审美共鸣了。

转变传统的观念,更正落伍的市场定位已经迫在眉睫。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张立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提到,现在 , 不少传统技艺已经失传。

如漆艺方面 , 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 , 至今很多已失传 , 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 , 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上曾有的高度 , 缺失了传统工艺那种在技艺层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态度 , 更不要说达到精致以后的
超逸和神韵了。

在李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中也有提到,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 , 一方面是技艺失传 , 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

过去子承父业 , 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 就业渠道拓宽 , 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 , 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 , 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 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 , 确实视为畏途。

三、发展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策略
(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走多层次创新之路
1、符合市场消费的多层次、多样性创新
陆晔、文洁成在《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中提及,工艺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创新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又是一个产业,因而每一项产品(作品的创新,都
应该有正确的前瞻性市场定位。

2、重视材料和技术创新
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中有对工艺美术与纯艺术如绘画、书法等进行了比较, 一个显著区别是,形态载体及其生产制作过程有突出的物质属性,即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是通过对各种物质材料进行专门的技术加工而加以实现的。

3、重视时尚化产品的创新
陆晔、文洁成在《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中不仅提到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定位,还对这一定位进行了分析、比较,他觉得:以往多数工艺品品种在国内市场的定位,
可能是以中老年人群和集体消费为主,而对年轻人和家庭消费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有失偏颇的定位是不符合产业化市场要求的。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法律手段保护产业发展。

张立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中提到:由于目前法制环境的不够完善和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前工艺美术产业内仿制和侵权现象
较为严重,长而久之造成市场混乱,行业声誉受损,严重挫伤了业内人士创新的主动性,以至有些新创作、开发的作品都不敢及时投产入市,而是束之高阁,连参加展览也只选取作品(产品的局部。

因此,增强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倡有序竞争,加快完善法制环境,以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呼唤。

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才有活力,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要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 , 抓学校教育是关键。

李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写到:长
期以来, 教育部门对于工艺美术很少涉及,偏重于理论和规范,照本宣科的多,横向综合的少, 德育和美育不搭界, 早些年一直将工艺美术的某些内容和文化现象一概排斥为封建迷信的糟糠。

旧式徒弟制度的工艺制作,即是工艺技术日就退步的一个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技术人才,再及于一般制作者的培养不可。

因此我们应将工艺美术教育贯
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应加大工艺美术的教育内容,高等教育中要设立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并重视在全民中普及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

(四从他国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得到启示
柳宗悦在《日本手工艺》中写到,日本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承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丰富国民生活;二是整合地域资源、包括技术资源,
以形成产业链,在历史的发展延续中,保持日本民俗风情,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三是在经济产业省的支持下,不仅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层面上的技艺保护、保存,而且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持续和发展。

四、总结
通过对工艺美术产业的认识和了解, 可从中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能够体会出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一些
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使我们在创造更多更好的新工艺美术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从而为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良镛 . 谈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 [J].装饰 ,1997(1
[2]张立 . 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 [J].探索与争鸣 ,2001(8
[3]卞宗舜,周旭 . 中国工艺美术史 [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4]柳宗悦 . 日本の手工芸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李滋新 . 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3
[6]杜夫海纳 . 美学与哲学 [M]. 孙非,译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7]王培波 . 传统与时尚——关于当代美术工艺的思考 [J].装饰 ,2000(4
[8]陆晔,文洁成 . 创新发展工艺美术 [N].上海工艺美术报 ,2007-2-1
[9]李明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J].艺术设
计 ,2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