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怀疑的华佗_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历史轨迹

合集下载

关于华佗的故事

关于华佗的故事

关于华佗的故事华佗,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以下是华佗的一则故事,详细描述了他的医术和仁心。

相传,在东汉末年,曹操是当时的权臣,他身体虚弱,常常感到头晕目眩,且手脚发冷。

曹操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医生,但无人能够治愈他的病症。

直到有一天,曹操得知了华佗的名字。

他听说华佗医术高超,决定亲自前往拜访。

当曹操见到华佗时,他的面色苍白,双手冰凉,无精打采。

华佗细心地询问曹操的病情,仔细观察他的脉象,然后开出了一副草药方。

曹操按照华佗的指示服药,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症状有所缓解。

曹操对华佗的医术赞不绝口,决定将他留在身边。

华佗知道曹操的用心,并没有答应,他表示自己要回乡治病救人。

华佗回到家乡后,他坚持不收取高昂的医疗费用,无论贫富,只要有病人需要医治,他都竭尽全力去帮助。

他对每一个病人都倾注了无私的关爱和耐心。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因意外事故导致脑部受伤,昏迷不醒。

他的家人绝望地寻求华佗的帮助。

华佗仔细检查了年轻人的情况,发现他的颅骨有裂痕,需要进行手术。

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华佗毫不犹豫地决定亲自动手。

他精心准备手术器械,为年轻人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手术进行了很长时间,华佗全神贯注地进行每一步,终于成功地将年轻人的颅骨修复。

当年轻人醒来时,他的家人无比感激,泪水滚滚而下。

他们将华佗当成亲人般对待,并表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华佗却谦虚地笑了笑,拒绝了他们的回报。

他说:“我只是医生,医者的本分就是救死扶伤。

你们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华佗的医术和仁心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治疗疾病,更以他的仁爱和无私,感化了无数人,并成为古代中国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华佗外科圣手的传奇与医术

华佗外科圣手的传奇与医术

华佗外科圣手的传奇与医术在我国古代医学的璀璨星河中,华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以其卓越的外科医术和传奇的医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被誉为“外科圣手”。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疫病横行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佗目睹了无数百姓的病痛与苦难,激发了他拯救苍生的决心。

华佗的外科医术堪称神奇。

他擅长使用麻沸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先让患者服用麻沸散,使其进入麻醉状态,然后再进行手术操作。

这种方法大大减轻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开创了外科手术麻醉的先河。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麻醉技术的时代,华佗能够想到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是多么令人惊叹!华佗的手术技巧也十分高超。

他能够进行多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如剖腹、开颅等。

据说,他曾为一位患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剖腹手术,成功地去除了病灶,使患者得以康复。

在开颅手术方面,虽然当时的条件极为有限,但华佗的理念和尝试无疑具有开创性。

除了外科手术,华佗在其他医学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精通针灸之术,通过准确地找到穴位,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他对人体穴位的了解达到了极其精准的程度,往往能够一针见效,为患者解除病痛。

华佗还注重预防医学。

他提倡人们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

他创编了一套名为“五禽戏”的健身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使人们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这种预防疾病的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现代医学中,预防疾病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华佗的医术之所以如此高超,离不开他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

他游历四方,广泛地接触各种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善于观察和总结,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然而,华佗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的医学成就引起了当时权贵的嫉妒和猜疑。

曹操患有头痛之疾,华佗建议进行开颅手术治疗,但曹操生性多疑,认为华佗有意加害于他,最终将华佗下狱。

一代医学巨匠就这样含冤而死,令人扼腕叹息。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的简介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的简介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的简介华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外科名医。

其豪放率真的性格和卓越的医术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备受传颂的医生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华佗的生平事迹。

华佗出身于今天的河南省沛县,少年时期即展示出智慧和聪明才智。

据《三国演义》记载,他曾在少年时被派到当地军营为士兵们治疗疾病,展示出非凡的医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华佗的名声迅速传遍了中国各个角落。

华佗以国士无双的医术而著名,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十分先进的。

他深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互相影响,因此治疗疾病要追求整体治疗。

他提出了许多个人观点,例如“不寒而栗者其脾有寒也”,这是对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总结。

据史书记载,华佗曾经为东汉朝廷的皇帝及重要官员们治疗疾病。

其中,他最著名的医疗技术就是在“断臂疗伤”方面。

据说当时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张角因受重伤而遭到了截肢的命运,但华佗在一次会面中将张角的断臂接好,并成功为他恢复了健康。

这些故事使华佗在民众中享有盛誉,被誉为“医仙”。

然而,华佗并不仅仅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他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他生前,他不遗余力地将他丰富的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

他教育学生要懂得病症的治疗,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提倡“医者父母心”的理念。

虽然华佗的医术高超,但是他并没有摆脱生活的困境。

尽管他名扬天下,但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官职和荣誉,一生都过着艰苦的生活。

据说他的财产甚至不够支付他的葬礼费用,在他去世时,他的学生们只能凑钱为他举行一次简朴的葬礼。

华佗的去世标志着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的结束。

华佗的医术和医学思想在后来的医学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他的治疗方法和理念被后世医学大师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后来的医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华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名医。

他的医术高超和治疗方法的创新使他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医生,并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趣谈华佗被杀 我们有多少“传古奇术”从此失传

历史趣谈华佗被杀 我们有多少“传古奇术”从此失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华佗被杀我们有多少“传古奇术”从此失传
导语: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和文臣武将,早已被《三国志》所记载、早已被《三国演义》所演绎、早已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和文臣武将,早已被《三国志》所记载、早已被《三国演义》所演绎、早已被世人所传颂。

千百年来,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三国历史人物,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莫过于为人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瞒,莫过于凭借长江天险独霸江东的孙仲谋,莫过于尽忠报主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莫过于“既生瑜,何生亮”的东吴大都督周瑜等等英雄人物,其实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史料记载和民间演义都非常之多,人们皆非常熟知。

但关于“神医华佗”的记载和演义,相对于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言还是比较少的,人们所了解的“神医华佗”,也无非是从《三国志•华佗传》记载的健身秘笈“五禽戏”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第七十八回为曹操“治风疾而身死”等相关章节了解到华佗的高明医术及华佗被曹操杀死的原因等等。

大家都知道华佗在世的时候,因其医术高明而与董奉、张机并称为“东汉建安三神医”,特别是华佗首创发明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而著称于世,被世人尊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足见其医术和救世济人的本领是何等的高强,只可惜如此的神医也被那疑心太重的大奸之人曹阿瞒所杀。

假如华佗不被杀,想必中国的医药事业更发达。

原因及理由如下:
第一、华佗假如不被杀,外科手术或更发达。

华佗医术全面,但其最为擅长的医术莫过于外科手术,其首创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估计当时在全世界的医学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也由此使人类掌握了“麻醉药”的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

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

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历史名人作为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留下了宝贵的印记。

研究历史名人的轨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名人的生平和成就,还能从中提取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规律。

本文将围绕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展开,通过探讨相关方法与应用,为历史研究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要实现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首先需要采集到完整、准确的数据。

一般来说,数据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发现、遗传基因等多种渠道。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归纳,将其转化为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以便后续分析。

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现代技术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VR)等。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将历史名人的出生地、活动区域、迁移路线等空间信息以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使研究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特征。

通过对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名人在空间上的移动和分布情况。

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原因和因素。

例如,某些历史名人在一定区域内出现频率较高,这可能与该地区的文化、经济或政治优势有关。

而某些历史名人的迁移路线则可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通过对历史名人轨迹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探讨这些名人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

例如,某些名人的出生地或活动区域是否对当地经济、文化产生过积极影响?某些名人的迁徙是否对地域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促进作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空间可视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将历史名人的生平、活动区域、迁移路线等空间信息生动地呈现出来,使研究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名人轨迹的空间特征。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历史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关于华佗与麻沸散的历史故事

关于华佗与麻沸散的历史故事

关于华佗与麻沸散的历史故事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历史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

历史故事中有很多的名人名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故事华佗与麻沸散,欢迎大家阅读!华佗(约公元145~208年),字元化,别名形旉,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市)人。

那个时代,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导致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的爆发,紧接着天下各路诸侯蜂涌而起,都想夺取天下。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

华佗耳闻目睹了这一切,立志“以医济民”,想帮助人们解除痛苦。

他刻苦钻研医学,熟读各种医书,并总结民间医术的经验,集各家之长,掌握了非常广博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学技术。

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后世称他为“外科鼻祖”。

华佗对医学界最重要的发明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种麻醉药品——麻沸散。

而且,他还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医学家。

相比之下,欧洲人发明麻药,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之前,用的是放血的方法。

血放多了,人就晕过去,再进行手术。

这种方法危险性极大,有很多病人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

公元1842年,法国人黑克曼开始用二氧化碳做麻药,但是这只能用来麻醉动物,不能用在人的身上。

公元1844年,美国人柯尔顿用笑气(一氧化二氮)做麻药,效果也不理想。

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才开始用乙酸来做麻药。

由此看来,世界医学界麻药的出现,至少比华佗的麻沸散晚1600年左右。

华佗为了找到这种能令病人暂时感觉不到痛苦的药品,在山间、树林里寻找了好久,亲口尝试了许多有毒的植物,可是始终一无所获,有一次,他找到一种还从未见过的东西,就尝了尝,没想到浑身竟然有麻嗖嗖的感觉,虽然被麻醉的身体没多大知觉,但他还是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

后来,麻沸散就在这位勇敢的医生手底下诞生了。

华佗用麻沸散和外科手术,挽救了不少用别的方法无法治愈的危重病人。

有一回,一个推车的脚夫患了急性阑尾炎,病情很重。

中国古代的医学奇闻野史

中国古代的医学奇闻野史

中国古代的医学奇闻野史中国古代的医学奇闻野史记录了许多令人称奇的医疗事件和医术传奇,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医药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关注和追求。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以展示这些医学奇闻。

一、扁鹊救命金针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生之一扁鹊,以他的卓越医术被世人所称颂。

据传扁鹊年轻时曾在夜晚遇到一位将死的少年,他即兴使用金针刺入患者身体,令其病情突然好转,并最终康复。

这一奇迹般的疗效使得扁鹊声名鹊起,他的针灸疗法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核心之一。

二、华佗断肠救命华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外科医生之一,他的医术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有一次,一位病人因心脏破裂而濒临死亡,华佗立即决定采用肺切开术来拯救他。

然而,手术中断了病人的胸腔,使他的心脏露出体外,华佗决定用自己的手背放在病人的心脏位置来保持血液供应,手术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终,手术成功,病人获救。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对华佗临危不乱、冷静机智的赞美。

三、李时中求生术李时中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博物学家,他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据传,李时中一次遭遇了一名恶鬼的袭击,他一边被恶鬼咬住,一边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取一种草药用舌头含在嘴里。

这种草药具有毒性,李时中与恶鬼共享这种药物,结果恶鬼毒发身亡,而李时中幸存。

这个故事被赞美为李时中机智过人、智慧出众的体现。

四、董永真经治愈董永是唐代著名的中医师,他以真经医术而闻名于世。

相传,董永曾治愈了一位因失恋而导致的抑郁症患者。

患者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且出现失眠等症状。

董永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草药配方,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患者不久后恢复了健康,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这一治愈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中医草药的研究也在此得到了推动。

五、杨延德的翻脸术杨延德是明代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整形手术而闻名。

据说,杨延德曾经对一位因战争而留下严重面部伤痕的士兵进行整形手术。

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

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

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华佗字元化,又名旉,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国名医华佗生平经历。

华佗 (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行医历程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

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以上使人相信 ,《史记 》卷一 ○五《扁鹊仓 公列传 》中记载的上古医人“割皮解肌 ”的手术技 艺是有一定根据的 ,传曰 :
中庶子曰 :“臣闻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 ,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 ,镵石挢引 ,案扤毒熨 。一 拨见病之应 ,因五藏之输 ,乃割皮解肌 ,诀脉 结筋 ,搦髓脑 ,揲荒爪幕 ,湔浣肠胃 ,漱涤五 藏 ,练精易形 。”
这段文字可以代表“睁眼看世界 ”的传统医者面对 西方近现代医学成就时的初期心态 ,较之现代医学 史著作在感受方面更加朴素自然。其要有三 :一则 辩外科手术在中国古已有之 ,二则叹华佗其术不 传 ,三则感慨西人医术之时行 。然华佗神术既然在 世时已为人所称道 ,何故不得流传 ? 华佗之后 ,中 国虽复有解剖人体之举 ,又何故使其不能转化为医 学革命 ,如同安德烈 ·维萨里之于盖仑医学体系一 般 ? 换言之 ,华佗外科术的境遇 ,是历史的偶然还 是必然 ?
目前有关华佗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身世 、医技之 上 ,且多以褒扬为主 ,其“外科鼻祖 ”称号似已成共 识 。然而两千年来国人对华佗的看法并非一成不 变 ,尤其是他的外科手术的声誉可谓一波三折 ,由 其在世期间的巨大成就 ,到身后技艺的失传 ,再到 后世对其事迹的逐渐怀疑 ,及于近代则又备受推 崇 ,可以说有着一个马鞍形的历程 。这个问题一直 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 ,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比研究 华佗本人的医术更能够反映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 全貌 ,并能映射出西学东渐之后中医重新“发现自
此段记载不无夸大 ,但是其程序却颇有章法 (可能 是几种手术的一个概括性综述 ) ,即剖开皮肤肌肉 (割皮解肌 ) ———血管结扎和韧带处理 (诀脉 结 筋 ) ———拉开胸腹膜和大网膜 (揲荒爪幕 ④) 。日本
丹波元简《灵枢识 》:“幕 、膜同 ……全元起注曰 : ‘膜者 ,人皮下肉上筋膜也 。’”⑤病变部位处理 (搦 髓脑 、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 ,与现代手术基本程序 大致吻合 ,应该说没有一定的手术经验是无法做出 如此陈述的 。另外 ,马王堆出土西汉《五十二病 方 》中有疝修补手术和痔疮切除术的记载。⑥ 当 然 ,此时的外科手术并非建立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 知识基础之上 ,很可能还混杂有巫术成分 , ⑦至于 术后感染问题则只能听天由命 ,因此成功率估计很 低 ,可谓是原始性的 、经验性的 ,带有尝试的意味。 无独有偶 ,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 即在尚不具备准确的人体解剖知识的情况下进行 各种外科手术 , ⑧今人总是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 来揣摩古人 ,以为在医学尚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应该 是不敢动刀剖开人体的 ,但是 ,古人有自己的思维 模式 ,有自己的人体观 ,他们并不一定认为自己不 了解人体。他们的手术并不一定找到了病变位在他们的文化观之下被认为是正确的 、必需的 。 古人对待其他自然界问题也有类似的做法 ,例如水 旱 、地震 、日食 ,古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而这些 行为并不建立在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基础 之上 。可以说 ,原始手术是原始医学“初生牛犊不 怕虎 ”的体现。当然 ,其实际效果应该是很有限的。
2009年第 1期 (第 24卷 )
历史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 1 2009 (Vol. 24)
被怀疑的华佗
———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历史轨迹
于赓哲
摘 要 :由其生前的声名隆盛到后世对他的怀疑 , 再到近代西学东渐之后传统医界对他的“重新发现 ”, 华 佗外科术的声誉在一千多年里经历了一个马鞍形历程 。华佗身后不久 ,主流医学已开始逐渐将外科手术排斥在 外 。“残存 ”的外科手术绝大多数是体表型小手术 , 腹腔外科手术付之阙如 , 人们对华佗的事迹感到难以置信 , 甚至有将其归为神怪传说者 。直到接触近代西方外科医学的成就才使国人相信华佗外科术确实可能存在过 。 基于重塑自信的需求 ,部分知识分子以西学中源论为基调对华佗进行褒扬 , 影响深远 。华佗外科术声誉的一波 三折能从侧面反映中国传统医学外科术发展的脉络和近代西学东渐后国人的微妙心态 。
④ “揲 ”为整理 、折叠 ,“荒 ”通“肓 ”,爪通“抓 ”,幕即膜 ,“幕 ,覆也 ”。《方言校笺 》,周祖谟校笺 ,北京 :中华书局 , 1993年 ,第
73页 。
⑤ 河北医学院校释 :《灵枢经校释 》上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年 ,第 271页 。
色以及私相传授的教育模式 (所谓“线 ”) ,还要考 虑这项技术是否得到发扬光大 ,并且转化成公共技 术 ,从而对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所谓“面 ”) ,并非所有的医学成就都经历过点 — 线 —面的历程 ,有时“点 ”永远是“点 ”,并没有对中 国传统医学和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探索此类现 象的原因可能更有助于历史真相的发掘 。本文仅 以华佗外科术近两千年来的声誉变化为例 ,对这个 问题进行探索 。
·82·
于赓哲 :被怀疑的华佗
己 ”的心理轨迹。 华佗并非世界及中国最早实施外科手术之人 ,
而且其技术又后继乏人 ,以致于细节已经漫漶不 清 ,现代国人对华佗外科手术的推崇 ,应该说是西 方近代医学在外科方面的巨大成就对中国传统医 学界的刺激所致 ,“华佗 ”在这里已然是一个符号 , 对其外科术的推崇包含着近现代中医界和民众重 压之下激发出的民族情感 ,同时还包含着些许惋 惜 ,即对外科手术在中国未能持之以恒的惋惜 :
① 参见徐永庆 、何惠琴 :《中国古尸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1996年 ,第 23—24页 。
② 林梅村 :《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 》,见《学术集林 》卷一 ○,上海 :远东出版社 , 1997年 ,第 241页 。
③ “华佗外科术外来说 ”渊源已久 ,陈寅恪的《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认为华佗外科术事迹来自于印度佛教故事 ,林
关键词 : 华佗 ; 外科手术 ; 马鞍形历程 ; 西学 基金项目 : 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 - 07 - 0530) ;陕西师范大学 211工程建设项目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子项目 作者简介 :于赓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西安 710062)
特 :《剑桥医学史 》,张大庆 等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第 323页 。
·83·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干尸 ,腹部有刀口 ,以粗毛线缝合 , ①很有可能是腹 腔手术 ,但是显然没有能挽救其生命。林梅村先生 认为这表明“华佗之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古代医师已 经开始实施外科手术 ”, ②并以此为“华佗外科术西 域外来说 ”之例证 ,但是既然比剖腹手术还要复杂 的古代开颅手术案例在内地屡有发现 ,我们就没有 理由认定腹腔外科手术必然要由西部传入。③ 新 疆能发现腹腔外科手术实例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特 有的干燥气候保留了更多的古代干尸 ,从而拥有了 更大的发现概率 ,内地环境只适于骨骼之保存而不 利于软组织保存 ,因此内地留下的开颅术证据较 多 ,而腹腔手术实例的发现则尚待时日。
梅村《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 》支持此观点 ,日本松木明知《麻醉科學史研究最近 の知見 (10) ———漢 の名医華佗 は
實は
人 だった》(日本《麻醉 》1980年第 5期 ,第 946—948页 )认为华佗之名及其医术来源于波斯 ,以上论断的依
据多为语音上的对音 (主要是华佗和麻沸散的名字 )及华佗事迹与外国传说之接近 。证据应该说是比较单薄的 。目前已

毫无疑问 ,“疾病、医疗社会史 ”这一跨学科的 史学新领域 (外史 )必须从专业医学史领域 (内史 ) 汲取营养。在此过程中 ,有必要辨清各种外因对于 “内史 ”研究的影响。面对西方医学的传入和民国 以来数次有关中医本质和前途的质疑风波 ,中医学 界及内史学界在对西学的侵压进行反弹的同时 ,又 往往不自觉地受到了西学话语权的影响 ,在某些问 题上反倒陷入了“西学镜像 ”的怪圈 ,研究者们不 自觉地将中医成就与西医加以比对 ,尤其喜于发掘 其中与现代医学理念相契合的个案 ,并以此作为中 国传统医学成就的象征 。看待这种现象必须以陈 寅恪所倡导之“了解之同情 ”为研究方法 ,辨清外 来影响 ,追根溯源。笔者认为 ,看待中国传统医学 发展史上的各种成就必须坚持“点、线 、面结合 ”的 原则 ,要明了传统医学曾经达到过的高度 (所谓各 个“点 ”) ,又要顾及中国传统医学“经验科学 ”的特
在特定情况下 ,人体其他部位的手术案例亦有 发现 ,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县苏贝希村 发掘距今约 2 500年的古代墓葬时发现一具男性
① 邵之棠 :《皇朝经世文统编 》卷九九《中西医学异同考 》,上海宝善斋光绪辛丑年 (1901)石印本 ,第 7页 。 ② 陈寅恪 :《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见《寒柳堂集 》,北京 :三联书店 , 2001年 ,第 179页 。 ③ 参见韩康信 、谭婧泽 、何传坤 :《中国远古开颅术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第 65页 。 ④ 韩康信 等 :《山东大汶口开颅手术鉴定意见 》,见《中国远古开颅术 》,第 1页 。 ⑤ 参见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 2册 ,《中国科学技术史 》翻译小组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75年 ,第 451页 ;罗伊 ·波
乃知今日西医所长 ,中国自古有之 。如 《列子 》言扁鹊之治鲁公扈 、赵齐婴也 ,饮以 毒酒 ,两人迷死 ,乃剖胸探心 ,互为易置 ,投以 神药 ,既悟如初矣 。《抱朴子 》言张仲景之为 医也 ,则尝探胸而纳赤饼矣 。《后汉书 》言华 佗精于方药 ,病结在内 ,针药所不及者先与以 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 ,因刳破腹背 ,抽割 积聚 ,若在肠胃 ,则断截湔洗 ,除去疾秽 ,既而 缝合 ,傅以神膏 ,四五日疮愈 ,一月之中平复 矣 。他若太仓公解颅而理脑 、《抱朴子 》言之 徐子才剖跟而得蛤 、《北齐书 》载之 ,如此之 类 ,指不胜屈 ,所可惜者 ,华佗为曹操所杀 ,其 书付之一炬 ,至今刳割之法华人不传 ,而西人 航海东来 ,乃以医术甚行于时 。①
展开论述之前 ,笔者要强调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是以华佗外科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外科手术 的历史境遇 ,并非华佗本人医术的全部 ,因此所谓 “被怀疑 ”也仅仅指他的外科术本身而言 ,华佗本 身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