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管理对消费者安全用药重要性

合集下载

药品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药品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药品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一、药品分类的意义药品分类是根据药品的性质、功效和安全性等因素,将药品分为不同等级进行管理。

药品分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便于管理和监管。

药品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管理和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促进合理使用。

将药品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管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医生和患者合理使用药品。

3. 促进产业发展。

药品分类可以促进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医药科技进步,提高行业水平。

二、药品分类的标准药品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的性质。

根据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特点,将药品分为不同的类别。

2. 药品的功效。

根据药品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将药品分为不同的等级。

3. 药品的安全性。

根据药品的毒性、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因素,将药品分为不同的等级。

4. 药品的原产地。

根据药品的原产地、生产工艺等因素,对药品进行分类。

5. 药品的剂型。

根据药品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进行分类。

三、药品分类的级别及管理要求根据药品的性质、功效和安全性等标准,将药品分为普通药品、处方药品、特殊管理药品和管制药品等几个级别。

不同级别的药品在管理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1. 普通药品普通药品是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疾病治疗效果较弱,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自行选用的药品。

普通药品可以在普通药品专柜、药店等销售,不需要医生处方。

管理要求:(1)严格遵守药品质量标准,保障药品质量;(2)明码标价,标识清晰,准确宣传药品功效和适应症;(3)定期进行药品检验和监测,确保药品安全;(4)规范销售行为,不得虚假宣传,不得销售假冒伪劣药品;(5)配备专业药师或药士,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2. 处方药品处方药品是指药品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功效较强,需要医生处方后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品只能在医院或药店凭医生处方购买,不能自行选用。

管理要求:(1)医生合理开具处方,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药品配备药学专业人员,对处方药品进行审核和发药;(3)建立处方药品使用记录,确保处方合理使用;(4)加强对处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滥用和过量用药。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赵妮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赵妮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赵妮发表时间:2015-07-24T09:26:13.89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妮[导读] 现在用药安全属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赵妮广西来宾市金秀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 545700【摘要】现在用药安全属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在进行药品使用的过程中,消费者意识不到保护健康的关键性,对于各类药品不是非常熟悉,出现药品搭配失误,甚至一些人会使用假冒药品,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本文分析现在药品分类管理的问题,找到解决对策,做到安全用药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安全用药;身体健康【中图分类号】R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24-01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提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我们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增强药品的效果,在使用药品的途中加强监督,防止不良反应药品和假冒药的配合使用。

1 非处方药与处方药针对标签管理现有的不足之处对于处方药品标签的管理中,我们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不要求在包装以及标签中将处方标识标记的非常明显,但是对于非处方药品的标签中,需要厂家必须在包装以及标签上将非处方标识标记明显,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OTC 标识[1]。

我们国家的所有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需要按照非处方药以及处方药摆放要求实施,现在将OTC看作药品的分类标记,倘若药品标识为OTC,那么属于非处方药品,倘若药品没有标识OTC,属于处方药品,例如曲美或者是赛尼可等通常在药店被摆放在门口,为人们实施促销,但是很多人会将其认定属于OTC 标识的药品,不过药店将其归纳为处方药品,是因为没有出现OTC 标识。

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价值探讨

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价值探讨

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价值探讨作者:司佳磊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患者实行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包括分类方法、现状分析等措施,同时要进行药品的分类管理,分别进行现状探讨、对药品分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着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结果:经过实行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药品的分类管理,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的隐患。

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或药品滥用而造成的用药危害及资源浪费,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结论:通过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可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且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分类管理;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55-02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等等,均可导致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本文力图从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来谈安全用药的问题。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1概念理解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即使是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也是如此,它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有不利于人体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分为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1.2 分类方法药品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和B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程度的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药物管理对于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其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尤为重要。

它们在药品使用、销售和监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正确分类管理可以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和药品管理的科学性。

本文将探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公众用药安全1. 提高用药准确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生、药师和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

通过向处方药规定了处方权和购买限制,确保了这一类药品只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开具,从而减少了患者自行用药的潜在风险。

而对于非处方药,由于其无需处方即可购买,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标签和说明的提示,让患者了解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防范滥用和误用:某些药物具有潜在的滥用和误用风险,例如含有麻醉剂和成瘾性药物的处方药。

以美国为例,对于这类药物,其使用、购买和处方都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以防止药物被滥用。

而对于非处方药,也需要强调其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正确使用药物。

分类管理能够帮助减少滥用和误用药物造成的患者伤害和社会问题。

3. 保护特殊人群的利益:分类管理可以帮助保护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确保他们在使用药物时不受伤害。

对于处方药,医生需要根据特殊人群的情况进行准确的用药指导,确保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安全合理。

而对于非处方药,也需要在使用上给予相应的提示和警告,避免特殊人群因错误使用药物而受到伤害。

二、药品管理的科学性1. 保证药物质量: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

处方药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更为严格的规范,从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而对于非处方药,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分类管理有助于推动药品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2. 促进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分类管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准确的统计信息。

通过准确分类和记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使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不同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如何做好药房药品分类管理与识别工作

如何做好药房药品分类管理与识别工作

如何做好药房药品分类管理与识别工作面对药品库房管理的难题,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以及在实际的操作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此问题,也希望通过这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是建议来进一步推进药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药品用品的安全。

标签:药房;管理;识别随着市场经济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药房的工作已由传统的、单一的供应型向多元化的技术服务型转化,这就向广大的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做好药房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呢?1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第一方面,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问题,否则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还会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有的还会产生机体耐药性或耐受性而导致以后治疗的困难。

第二方面,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为医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第三方面,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2药房硬件设备管理2.1合理的药房设计药房最传统、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供应药品,包括向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所需药品。

整洁、统一、充足的药柜及合理的布局既方便药剂人员的调剂,又对树立药房良好的形象起到一定的作用。

摆放药品要分类定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分类标识要清晰醒目。

在实际工作中将药柜分配到每人,实施专人负责,以明确每个人对药品管理的责任。

2.2科学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药品管理中应用的优点主要有:2.2.1计价准確无误。

药品价格及价格变化统一由计算机输入、修改,实行网络共享,保证计价的准确性。

2.2.2堵塞管理漏洞。

基本上杜绝他人随意拿药、换药、借药的现象,增强了药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2.2.3提高用药透明度。

使用网络技术后,患者在药房取药的同时可得到该患者所取药品的清单,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比较清楚,增加了透明度。

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75浅析安全用药问题高淑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摘 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

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1]。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高淑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内科。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2]。

那么药品的安全性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下面,笔者主要从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来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1 药品分类管理发展进程世界上最早实行otc 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工会于1951年通过一项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otc 的分类标准,创建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凡是处方药,都必须由生产厂家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同时也方便对处方药加强管理[3]。

相对于非处方药,管理则较为宽松。

2000年1月1日,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到了2005年年底,药品分类更加规范。

全部药店销售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

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药品分类管理意义重大,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药疗意识。

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将产生重要意义[4]。

2 对处方药监管尚未到位,尤其是抗生素用药执行不到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是否凭医生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抗生素凭处方销售不到位,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性,而老百姓也几乎视抗生素为“万能药”,不管什么疾病症状,就连小小的普通感冒也会用上抗生素而安心,症状严重一些的疾病更是联合使用抗生素,正是如此的滥用抗生素,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产生了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确保安全用药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确保安全用药
暖眶强
.。
实施药 品分 类管理 确保 安全用药
管 理 与 教 育
郭照元 (长春市公交医院 吉林长春 1 30021)
l摘要 】实施 药品分 类 ,确 保人 民群众 用药安 全是 药事管理工作 中的重要 内容 。 药 学工作者要 积极参 与临床 实践 ,加 强 与临床 患者 的
沟通 。由被 动服 务转 向主动服 务 ,从注 重 “药品 ”的管理转 向注重对 “病人 ”的合 理 用药管理上 。具体来说 医院 药剂科不 仅仅是对 药
1.1.2 处 方书 写规定 处方 按规 定格式 用钢 笔、 圆珠 笔填 写 , 要 求字迹 清楚 ,不得 涂改 。处 方如有 改动 ,应 由医师在 修改处 另行 签 字 或盖章 始有 效 ;药 品名称 应以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规 定的 中外 名书写 ,也可用 其通 用名或 商 品名书 写 ,不得任 意简 写、缩 写或以 化 学 分子式 书写 ;更不 得 自造 简化 字 ,不 得字迹 潦草 ,形成误 解 。
t.1.3 非处方药管理规则 非处方药是指一类不需医9币或其它 专 业人 员开写 处方 的药品 。具 备以下 特征 的药 品 ,可列为 非处方 药: 药品成分 及其 含量在 确保 安全性 、有 效性 的范 围内 ,作用缓 和 ,毒 副 作 用小 、药 品的适 应证为 预 防或治疗 轻微病 症 ,或维 持和增进 健康 、 药 品适 用于 公众凭 自我判 断作 出诊断的病症 ,用药者能 清楚地感觉 到 症 状好转 ,能减 轻轻微 病症 的初始 症状 或防止 恶化 、药物不 会在体 内 蓄 积 ,不掩 盖其 它疾病 ,不 良反 应发生 率低 。 1.2 药 品分类 管理方 法 .
有剂量依 赖性的毒性 反应 。在收 集的药 品不 良反应病 例报告 中涉 及的 主要药 物有:硫酸 阿米卡星 注射 液 、硫酸 奈替米星 注射液 、硫 酸庆大 霉素 片等 。临床 主要表现 有 :耳鸣 、头晕 、心悸 、肝功 能异常 、胃肠 胀气 、皮疹等 。建议 医疗机 构积极 采取 有效措 施以防 止氯基 糖苷类抗 生素 的不 良反应 ,使 用期 间 ,患者 要 作有关肝 、肾 、耳毒性观 察及检 查 ,并要在血 药浓 度监 测下使 用 。(3)三 类药不 良反应 :抗抑郁 药是 消除病 理情绪 低落 、提 高情 绪 ,用 以治疗 抑郁症 性疾病 的精神 药物 。 根据我 们掌握 资料 ,发现 有患者 服用 米氮 平片导致 水肿 的 ,之后 ,我 们及时 向用此 药患者 提示 ;抗 结核 药物 具 有肝脏毒 性 ,处理 不当 ,可 危及病 人的生 命 ,如利福 平片 、吡嗪 酰胺 片 、异烟 肼导致 肝功 能异常 患者可 以慎用 ;抗 肿瘤类 药物 甲氨喋呤 片 、氟尿 嘧啶注 射液 、注 射用 顺铂导 致骨髓 抑制 ,此类 药长 期使用 可引起 肝 、肾损害 等 ,建议 患者 用药期 间应监 测血象 。(4)解 热镇痛 药是 日常使 用最 多的止 痛 药 ,但 是也有 许多不 良反应 。临床 主要表 现为 :对 胃肠道 的不 良反应 、荨麻 疹 、恶 心 、呕 吐 、头 晕 、心律失常 、腹 泻 、眶 周水 肿等 。(5)降压 药对 人体有 不 同的不 良反应 ,可能 出现 皮疹 、咳 嗽 、痛 、头晕 、面部潮 红 、 踝部水肿 等现 象 。 2 结果

《药事管理学》课程笔记 (2)

《药事管理学》课程笔记 (2)

《药事管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药事管理概述及发展历程1. 药事管理的概念药事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一种活动。

它包括药品的研制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使用管理、价格管理、广告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2. 药事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通过严格的药品监管,防止伪劣药品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提高药品质量:通过制定和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

(3)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维护国家药品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 药事管理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药品监管体系,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药事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药品监管力度加大,成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药事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药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强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二、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方法(1)归纳法:通过对具体药事管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理论规律。

(2)演绎法:从已有的药事管理理论出发,推导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3)比较法: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药事管理的制度、政策、实践,为我国药事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实证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2)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事管理事件或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通过实验室或现场实验,验证药事管理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分类管理对消费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

这样,消费者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对药物的不了解而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甚至于生命。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落实对药品的分类管理,通过结合中国国情,按照“积极稳妥,分布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这十六字方针,来逐步加强处方药的监督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购买过程,改善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从而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关键词:药品;消费者;药品管理;安全用药
引言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
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1 药品的分类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1.1 药品的性质分类
按药品性质不同可分为新药、特药和普药。

新药是指我国从未生产过的药品或已生产的药品但其增加了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或改变了剂型。

特药指因药品本身副作用较大由国家实施特殊管理的药品,如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普药即普通药品,是指除新药、特药以外的一般性临床用药。

1.2 药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分类
按药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可分为传统药与现代药传统药一般指各国历史上淬下来的民族用药。

现代药泛指汉代各国广泛使用的非传统药物。

1.3 药品的功能分类
按药品功能可分为预防性药品、治疗性药品和诊断性药品。

预防性药品是指明和于预防某些疾病发生所使用的药品,如各种疫苗等。

治疗性药品是指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使用的药品,治疗性药品在现阶段是药品的主导部分。

诊断性药品是指明和于诊断各种疾病而使用的药品,如化验用试剂等。

1.4 药品的使用部位分类
按药品的使用部位可分为外用、内服和注射药。

外用药指皮肤表面用药。

内服药指各种口服药。

注射用药指各种直接输(注)入人体血液的药品。

2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

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
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2.1 药品分类管理的起源
现代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源于美国。

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一位药师参议员提出的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修正案(杜哈姆修正案)。

该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药品的制度诞生。

此后,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都相继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1]。

2.2 我国药品分类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实行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戒毒药品的分类管理,目前正在进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遴选并批准的。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简称OTC)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

为了使群众更为方便,又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普通商业企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销售乙类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无需医生诊治即可进行防治,方便及时;②防止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
③促进目前医疗条件尚不发达地区的卫生保健事业,为落实“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创造良好条件;④推动医疗制度的改革,为加速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奠定基础;⑤有利于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意识,减少医院压力;⑥有利于提高上市药品的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2]。

2.3 医疗机构药房药品分类不统一
药品按剂型分,按专科疾病分,按类型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这是由于非处方药几乎都是临床使用必备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助消化药、感冒药、皮肤科用药等,尤其是维生素与矿物质更是住院病人的常用药,门诊病人用得也不少,故此,医院将继续使用非处方药。

其实,医生诊断病情后开处方,并不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

2.4 药品分类管理的重点和目的在认识上有误区
谈起药品分类管理,人们津津乐道的总是OTC(非处方药),似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其实,在没有实行药品分类管理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殊药品外,都是按OTC 管理的。

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极不利于人们用药安全有效,我国才根据国际惯例,提出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改革目标。

因此,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是要严格规范对处方药的监管。

而社会上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2.5 药店处方不规范
在检查中发现,零售药店收集的处方不规范,如患者基本信息不全,缺少处方医师签字,没有日期,医师字迹不清晰等,有的甚至连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都没有。

患者凭如此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其用药安全实难保障,并且执业医师的资格无从查找,处方的真伪没办法鉴别。

3 药品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

就其中的处方药来说,由于老百姓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有任何风热头痛,就习惯性地去药店购买抗生素。

抗生素“日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使人们在服用后不良反应增多,使治疗失败。

如:B-内酰胺类抗生素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诺酮类药物会产生中枢神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低血糖等;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会造成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引起心肌抑制、呼吸衰竭、尿量减少或
增多,口服这类药物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其它不良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进行药品的分类管理就是为了抑制人们滥买抗生素。

另外,有些药品含有一定量的成瘾性物质,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愈酚待因口服溶液这一药物,它能缓解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痰、鼻塞、喘息、喷嚏,发热等症状。

对于治疗咳嗽效果则更佳,但在它的成份中,每1ml就含有磷酸可待因1.0mg,可待因长期服用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依赖性,从而使人成瘾。

而且这种药物由于口感颇佳,一般都给小儿服用,这就更需要慎之又慎,引起高度重视。

所以,依据药品的管理法规,这种药品2岁以下的儿童及新生儿一般不推荐使用,并且如果购买一定要当场仔细的检验处方,否则有可能会影响病人的一生,导致他们一辈子的痛苦。

正因为药物的滥用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性,所以药品的分类管理是安全用药的基础,是消费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因此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是必须的。

4 总结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问题。

消费者不了解药品的药性机理,配伍禁忌等,盲目的进行购买,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有的还会产生机体耐药性或耐受性,而导致以后治疗的困难。

进行分类管理后,就可以使消费者对药品的性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的缺陷,减少由于不了解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悲剧。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

因此,我们期待药品分类管理能早日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药品的分类管理与消费者的安全用药有着密切关系。

致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
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牢记你们的教导,学以致用,为医药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nnanTA,Leape LL,laird N,et al.Incind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e Harw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 I[J].N Engl Med,1991,324:370~376.
【2】彭磷基.JCI hospital standards practical cuidelines.[J]人民卫生.2008.406~410
【3】王迪处方药销售绕过医生[N] 医学经济报2007. 1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