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地理全国Ⅱ卷-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05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综合(含答案)

2005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综合(含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当抗原刺激体产生细胞免疫反映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解中枢兴奋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B.14C.16D.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 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映的是A. O2B. N2C. F2D. Cl2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g氮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0.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11.以知反应A2(g)+ 2B2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200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5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B.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2.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B.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C.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D.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3.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三角洲平原B.黄土高原面C.大陆架D.沙丘4.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1所示)。

次日,当太阳位于M 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

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A.30°N,90°EB.60°N,150°EC.36°34′N,90°ED.53°26′N,150°E图2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图2 回答5-6题。

5.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A.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C.1:5000和1:20000 D.1:20000和1:50006.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A.350米和200米B.300米和350米C.300米和250米D.200米和300米7.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8.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9.关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叙述正确的是A.“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B.“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2005年高考地理答案及解析

2005年高考地理答案及解析

2005年高考地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地板是指海底地势的一种形式,且位于大陆架的边缘地带。

因此,答案选D。

2.B,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地理现象,可以知道这是典型的热带风暴的特征,因此答案选B。

3.C,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地理现象,可以得知,这是洋流在沿岸由于受到陆地阻挡而形成的地理现象,因此答案选C。

4.A,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山脉的类型特征,可以知道这是太行山的特点,因此答案选A。

5.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这是台风的特征之一,答案选D。

6.C,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河流类型特征,可以知道这是典型的冲积河的特点,答案选C。

7.B,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特点,可以得知这是红土高原的特征,答案选B。

8.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这是全球性旅游景点的类型特征,答案选A。

9.D,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特点,可以得知这是火山的特征之一,答案选D。

10.B,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特点,可以得知这是中国的特产之一,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1. 解答题1.1 冰川的形成和类型冰川是在高山地带或极地地区,由积雪经长时间累积、压实而形成的巨大冰体。

根据冰川的形成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脉地带,包括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帽是覆盖在山顶的巨大冰盖,冰川则是通过山谷向下流动的冰体。

•冰原冰川:分布在极地地区,覆盖着广阔的平原和山脉,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川类型之一。

•冰川冻土:指冻土被冰川覆盖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带,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1.2 造成气候变化的因素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气候模式和统计学的变化。

其形成和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辐射并增加大气温度,从而导致气候变暖。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太阳辐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

2005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

2005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A.O2B.N2C.F2D.Cl29.N 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0.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1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历年高考05江苏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分析doc资料

历年高考05江苏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分析doc资料

. . 。

. .20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分析1.解析:考查的是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其规律是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最高,南半球的又比北半球高,所以答案为C。

答案:C2.解析:考查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如果对世界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在脑中有一个大致轮廓,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D。

答案:D点评:做为整张试卷的第1、2题,该题设计较平衡,难度较小。

通过地图显示信息,做题时要在地图上抓取最有效的信息——环球线路图。

3-4.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地理坐标的和地球地图的熟悉程度,同时将自然景观和世界农业作为考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甲地37ºN、118ºE的具体位置才能判定甲地的自然带。

条件中的有效信息是甲、乙两点是经过地心的直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所以可以得出乙地37ºS,62ºW,依此确定甲地处于中国山东丘陵,乙地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答案:A、C点评:复习中,要做到图在脑中,对世界上的经纬度位置有大致的印象,特别注重一些特殊的地理分界线和城市,如纬线:0º、南北回归线、40ºN;经线:0º与180º、20ºW与160ºE、90ºW与90ºE、60ºW与120ºE、60ºE与20ºW。

城市:北京40ºN、120ºE,埃及30ºN、30ºE,马德里、安卡拉40ºN,圣保罗23º26′S、47ºW,墨西哥城20ºN、100ºW,新奥尔良30ºN、90ºW。

5.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岩石的成因与分类这个知识点,比较容易,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烘烤变质就是指高温高压下石灰岩变质的过程,将变为大理岩。

答案:D点评:在复习中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还要注意书中提到的各种举例。

2005年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江苏省地理试题及答案

台州学习考察心得与体会(学员交流课发言材料十一团姜延付)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十一团十三连党支部书记,姜延付。

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所述观点如有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台州学习、生活这么几天,有以下几点感触:1.这里的人很好,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细心照顾!2.这里的海鲜真的很好吃。

3.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环境很优美。

4.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很让人羡慕。

5感受到了一些台州的人文精神—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

这次来台州学习,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一、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民营主导+政府推动”是最大亮点。

我觉得台州模式很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政府就应该以民为本,经济应该为民本经济。

即是,人民所有、人民经营、人民享受。

我想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好的市场经济不是少数人得益的经济(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也不是权贵主导的经济(例如,利比亚等国家经济由权贵主导),就应该是这种民本经济。

所以,这种模式很值得各地借鉴、效仿。

二、我认为“政府推动”功不可没。

体现出了地方政府的大智慧。

给我们上课的一个老师说在一个不怎么作为的领导在位期间,这里反倒发展最快。

我认为不应该是不作为,而是用力的重点和方向不同而已。

地方政府处于国家政策与民间创新活动中间,正好像我们在座的各位自己所处的位置:既要按照团里的政策办事,不能违背政策,又要解决连队的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时时的权衡,对于各种新问题、新做法既不能违反政策盲目的鼓励,也不能简单的封杀,而是需要我们做出判断,对于合情合理,符合事务发展方向、规律的做法,先庇护起来,看一看再说。

我想台州政府也是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措施,对民间创新持宽容的态度,也许试验各种新做法,不急于封杀,而是先看看再说。

事实也证明了正式采取了这种开明的态度,台州才获得了先发优势。

就像李世民打造的大唐帝国。

2005年高考上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多数属于A.亚洲国家B.欧洲国家C.非洲国家D.北美洲国家2.下列山脉中,位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是A.安第斯山脉B.乌拉尔山脉C.昆仑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3.近年来,我国产值比重逐年降低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牧业C.渔业D.林业4.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考虑利用当地A.洁净的环境B.先进的科技C.水路运输D.铁路运输5.如果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最佳的运输方式应是A.管道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铁路运输6.下列国家中,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最有利的是A.中国B.印度C.俄罗斯D.澳大利亚7.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卫星数量比土星多C.自身能发光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8.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9.当罗马温和多雨季节时A.南京高温多雨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C.北京昼长夜短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10.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A.气候冷湿B.城市集中C.土壤贫瘠D.天然牧场广阔11.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治理环境的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12.黄淮海平原地区适宜发展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13.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14.北半球各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D.太阳趋向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15.下列选项中,反映珠江三角洲农业特点的是A.盛产棉花,商品率高B.天然橡胶产量高C.劳动力集约化程度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16.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7.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的区位(布局)条件是A.交通便利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方便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廉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18.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19.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20.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二)参考答案与分析1.分析:根据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迅速下降,而死亡率基本不变(甚至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会出现迅速降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高龄人口比例就会相对增加。

再结合图1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就判断出对应期间是Ⅲ期。

答案:C2.分析:从图1可判断出:在Ⅰ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所以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答案:D点评:1-2题主要考查学生人中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属于高二(选项修一)的内容,较基础。

这类图表的关键是读懂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本组题只要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再结合图1的曲线,就很容易判断。

3.分析:从九州一帕劳海岭的经纬度位置,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可判断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答案:C4.分析: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应该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海沟附近),这样有可能在①②之间或②③之间。

但因板块挤压主动方是大洋板块,大洋板块的断裂发生在其挤入大陆板块之下以后,亦即地震发生在大陆板块之下。

大陆板块受大洋板块挤压断裂而产生的地震,当然也在大陆板块一侧了。

因此大洋板块相对稳定,地震多发于海沟靠大陆板块一侧。

答案:A5.分析:马荣火山经纬度位置可判断所在的国家是菲律宾。

答案:C6.分析:任何纬度的经度相差1度的长度公式H=111×Cos(纬度),可知11×111cos13°≈1200。

答案:B点评:3-6题主要考查地形剖面(注:地形剖面在复习中是一个重点内容)、板块构造、空间定位、球面上两点距离计算等知识。

解题关键是要读懂图,根据图表提供的剖面图要能判断出:海岸、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海岭等。

同时对板块构造的分布及其规律要相当熟悉,如:板块的生长边界一般在洋脊(海岭)上,而消亡边界一般在海沟附近。

此外,球面上两点距离的计算,这种试题在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地理试题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图1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
2.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1.C
2.D
读图2回答3~6题。

图2
3.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4.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
5.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A.文莱B.越南C.菲律宾D.日本
6.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千米B.1200千米C.1000千米D.800千米
3.C
4.A
5.C
6.B
图3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7~8题。

图3
7.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8.图3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7.B 8.B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图4
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1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1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
9.D 10.C 11.A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图6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图6
(1)填空:图6中的①是______海。

③是______运河。

图7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______图。

(6分)
图7
(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4分)
(3)图6中铁路②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

写出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和东端港口名称,简述该铁路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

(8分)
(4)通过图6中③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8分)
36.(36分)答题要点
(1)(6分)
地中,(2分)苏伊士,(2分)乙。

(2分)
(2)(14分)
特点:冬温(2分)多雨(2分);夏热(2分)干旱(2分)。

分布:南北纬30°~40°(2分)大陆西岸;(2分)及地中海沿岸。

(2分)
(3)(8分)
陇海-兰新线;(2分)连云港(2分)。

意义: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西岸)之间的联系。

(4分)
(4)(8分)
速度慢,(2分)运量大,(2分)投入少,(2分)成本低。

(2分)
39.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图8
(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______,B属于______,C属于______。

(6分)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12分)
39.(18分)答题要点
(1)(6分)
黄土,(2分)渭河(关中),(2分)秦岭。

(2分)
(2)(12分)
B平原地形平坦(在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这片平原更显珍贵);(3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从黄土高原和秦岭冲积下来的深厚、肥沃的土壤);(3分)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3分)水源丰富(有渭河及其支流),便于灌溉。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