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黑板报内容资料
物理学习资料(通用15篇)

物理学习资料(通用15篇)物理学习资料1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分压作用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怎样看懂电路图1、图形符号图形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主体。
图1为无线话筒电路图中,各种图形符号代表了组成无线话筒的各个元器件。
例如小长方形表示电阻器,两道短杠表示电容器,连续的半圆形表示电感器等。
各个元器件图形符号之间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反映出无线话筒的电路结构,即构成了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2、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构成电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强调图形符号的性质,同时也为了分析、理解和阐述电路图的方便,在各个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旁,标注有该元器件的文字符号。
物理小报可用内容

物理小报——第一期:铀人们知道,铀235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材料之一。
但在天然矿石中铀的3种同位素共生,其中铀235的含量非常低,只有约0.7%。
只有把其他同位素分离出去,不断提高铀235的丰度,它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
这一加工过程称为“浓缩”。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获得1公斤武器级铀235需要200吨铀矿石。
如果将获得浓缩铀比作“炼金术”的话,那么低纯度铀235就是些普通金矿石,而离心机则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棒”,能够用它获得浓缩铀,进而从事核武器的研发。
离心机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些国家将是否拥有离心机作为判断是否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标准。
因此不难理解,伊朗核问题各方为何围绕离心机的制造再度出现争执。
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B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娝H,氘)或超重氢(婤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在天然铀里,铀238占99.28%,铀-235只占0.7%。
只有铀-235是易于裂变的核素。
铀-238虽然不易裂变,但吸收中子后变成制作原子弹的另一种核燃料钚-239. 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只有核燃料达到临界质量了才能爆炸(即链式反应),不同的裂变物具有不同的临界质量,在常温下,铀-235的临界质量为48.8公斤,钚-239为16.5公斤,而铀-238要大得多(具体数字未查到)。
所以用作原子弹核燃料,显然太大了。
历史史实:1945年8月6日,由陆军中校蒂贝茨驾驶的B-29“盖伊”号从提尼安岛的美军基地出发,在8时45分01秒向广岛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的铀装药原子弹,造成广岛居民15万的伤亡和86%的建筑被毁。
知识点总结黑板报

第一部分:运动和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运动学中,我们学习了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运动学公式进行运动分析和计算。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定理等。
在学习动力学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学会了如何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在力学中,我们认识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力的概念解决力学问题。
第二部分: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能量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原理,学会了如何计算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2.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在学习动量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如何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动量守恒问题。
第三部分:热力学和热能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在学习热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传递方式,学会了如何计算热量和温度的变化。
2. 热能热能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具有的能量,热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在学习热能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热力学定律和热能转化原理,学会了如何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热能问题。
1.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的学科,包括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和电场势能等内容。
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静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基本规律,学会了如何应用电学知识解决电场问题。
2. 磁学磁学是研究磁场和磁性物质的学科,包括洛伦兹力和安培定律等内容。
在学习磁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磁场的形成和性质,学会了如何应用磁学知识解决磁场问题。
物理科普小报内容

物理科普小报内容
1. 嘿,你知道吗,物理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想想看啊,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引力一样,生活中到处都是物理的奇妙呢!比如你扔出一个球,它为啥会按照一定的轨迹飞出去呀?是不是很神奇!
2. 哇塞,说到物理,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就好比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发现浮力原理,日常里好多现象都藏着物理呢!你想想,为什么气球能飘在空中?这背后就是物理在起作用呀!
3. 嗨呀,物理可太有意思啦!就像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一样,我们身边也有无数的物理趣事儿。
比如电灯泡发光,不就是物理知识的体现嘛,真的超酷的呀!
4. 哎呀呀,物理简直是无处不在!跟光有关的物理现象就超有趣,就像我们能看到美丽的彩虹,那就是光的魔法呀,不是吗?
5. 嘿哟,物理的奥秘可多了去啦!像声音的传播,比如你在山谷大喊能听到回声,这可不就是物理嘛,好奇妙呀!
6. 哇哦,物理啊,那是一个神奇的领域!比如水流的力量能推动水车,这不就是自然中的物理嘛,真让人着迷!
7. 嘿,物理知识多奇妙啊!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这就是磁场在起作用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8. 哎呀,物理的世界丰富多彩!例如影子的形成,不就是光被挡住了嘛,这简简单单的现象背后就是物理呀,很神奇吧!
9. 总之呢,物理真的超级神奇又有趣,它就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呀!从小小的现象到大大的发现,都有它的身影,一定要多多去探索呀!。
第八章物理手抄报内容 初二

第八章物理手抄报内容初二
物理手抄报内容
一、物理的定义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现象与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通过实验和
理论推导来揭示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物理的分支
物理学包括多个分支,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原子
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等。
每个分支研究不同的领域和现象。
三、物理与生活
物理学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
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电器、化学制品、防具、飞机和汽车都是物理
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物理实验的意义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同
时也可以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
然规律,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
五、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
物理学家们作出了许多杰出贡献,比如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等。
这些发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对人
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物理学的未来
物理学将继续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未来,物理
学将继续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如宇宙起源和量子世界的本质等。
物理黑板报

古代光文化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2.立竿见影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玉不琢不成器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山夜月》)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三、光的折射
1/ 2
1.海市蜃楼
2.一滴水可见xx,一件事可见精神。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四、光的色散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2/ 2。
物理力的小报内容

物理力的小报内容
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拉、提、推、压、吸引、排斥、摩擦、碰撞等作用都叫做力的作用,简称为力。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是物体(物质、质量)对物体(物质、质量)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5)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有趣的物理实验手抄报内容文字

有趣的物理实验手抄报内容文字1.云的形成: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原因是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⒉.烧不断的棉线: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3.铜丝灭火:将铜丝绕成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但发现火焰明显变少,甚至熄灭。
原因是铜的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去,使火焰周围温度骤降,当石蜡油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熄灭。
4.这只气球会爆炸吗?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
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
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人们已经把它运用到生产中去了,防爆车胎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黑板报内容资料
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收集了许多关于物理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云的形成: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原因是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2.烧不断的棉线: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3.铜丝灭火:将铜丝绕成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但发现火焰明显变少,甚至熄灭。
原因是铜的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去,使火焰周围温度骤降,当石蜡油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熄灭。
4.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
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
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