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艺术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

文字艺术知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日本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各种传统艺术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艺术品不仅美轮美奂,更是日本文化特色的代表。
虽然日本的诸多传统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都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但它们却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延续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风格。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并探究它们的创新之处,希望能展示出日本传统艺术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漆器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之一,它以天然漆青木波纹的最经典的风格而著名。
日本漆器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制作,每个细节都非常讲究,表面通常涂有两至三层天然漆。
此外,日本漆器的制作还需要十分缜密的设计、雕刻、绘画和磨光等工序。
不仅如此,日本漆器也一直在不断创新改进,例如,近年来日本的漆器大师们还出现了一种以活动花盒为特色的“沙崎漆器”,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600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层层审核,开口花盒制成并且由4~5个框架组成,每层框架都能转动,每层框架都有各自的装饰画,展示出了日本漆器艺术品细腻,且异常复杂的制作工艺。
日本和纸也是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品,其以天然美丽的纤维质感、简洁的造型和艺术性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和纸在日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门窗、墙壁、屏风、茶道用具、贺年卡、和服以及各种艺术装置等。
在优质和纸上绘制花鸟或人物等日本岛国的传统元素更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和纸绘画。
如今,和纸绘画在日本社会中已经具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比如被应用在公共场所的不透明隔板、墙壁装饰、装饰画等。
和纸现在已不单单是艺术,同样也是建筑、商业规划、产品设计和广告装饰的重要材料,日本和纸行业的不断创新,也是这个艺术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著名的传统艺术品是日本的陶瓷,著名的瓷器品牌有侯爵和千叶光等。
和其他陶瓷制品不同,日式陶瓷强调了它的纯粹和原始,通常由素色、无花纹和谦虚的形状组成。
在日本,每个陶瓷家族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色,例如Arita、越前、志野、铁釉、信楽、萩等不同风格与特镇的产品,而且在烧制的制作方式上也十分独特,大多数都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烧制和严格控于温度和时间的技术精华。
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何不同?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文化传承形式。
中国和日本是邻国,两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和日本传统艺术的不同之处。
1. 艺术表现方式不同中国和日本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意蕴”,注重精神和内涵的表达。
而日本传统艺术则更偏重于形式和外表的表现。
以绘画为例,中国山水画通常采取写意手法,不拘泥于细节,大小适当、构图有趣,画面寓意深远。
而日本传统画则追求细节和精致度,更加真实细腻。
例如在山水画中,日本谷岛风景画中描绘的是准确的山水,而中国山水画则重在意境和感受,没有太多细节的展现。
2. 艺术风格不同除表现方式不同之外,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风格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神韵和气韵,强调黄老思想的体现,注重内在的思想和灵魂。
而日本的传统艺术则更加注重实现美的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更注重创造性,注重雅致和宁静。
以戏曲为例,中国传统戏曲讲究的是音律、唱腔、声音的细腻,注重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表达。
而日本传统歌舞伎则更加注重化妆、服装和音乐,讲究的是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注重时尚和美学。
3. 艺术流派和发展不同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发展历程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各种学派和流派,如中原、南北、楚辞等,而且每个流派都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受到国家和人民的保护和重视,同时也是国际艺术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而日本传统艺术则是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国、印度等艺术文化。
尽管如此,日本艺术也通过巧妙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在茶道中,日本通过注重和谐、简洁的精神,在简单的茶具布置中展示出了雅致和高雅的气质。
结论总之,在表现方式、风格、流派和发展历程等方面,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然而,两国传统艺术都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文化形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承价值。
日本传统艺术

日本传统艺术
光
三笔 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 《风信帖》,《光定戒牒》,《伊都内亲王愿 文》 三贤(三迹) 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 玉泉帖》 《玉泉帖》 ,《离洛帖》,《白乐天试诗》
戒 牒 《 伊 都 内 亲 王
定
日本传统艺术
桃山,江户时代(1573——1867) 浮世绘: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 浮世绘, 日本的风俗画 浮世绘 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 它是日本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 年间, 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 ~ 年间 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 德川幕府时代 也叫德川幕府时代 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 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 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 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 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 木版画( 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 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日本传统艺术
奈良,平安时代(710——1185) 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局面 全面接受唐朝文明 书法从高峰到鼎盛 假名出现,大和绘
鸟 毛 立 女 屏
日本传统艺术
源 吉物 祥语 天绘 像卷 氏
《释迦灵鹫山说法图》 风 《吉祥天像》 《鸟毛立女图屏风》 《源氏物语绘卷》 《鸟兽人物戏画卷》
日本传统艺术
日本传统艺术
日本传统艺术
—— —— 谢 谢 观 赏
日本传统艺术
绘 画 与 书 法 —— 夏 朋 飞
日本传统艺术
概况 日本作为群岛国家在长达万年的时间内保 持了完整独立的连续性。以1868年明治维新 为界日本受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强烈影响 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形成独特体系, 日本传统艺术注重内在的含蓄甚于外在的 辉煌。它外观简洁,内涵高雅,讲究形式, 程式和技巧。
日本传统表演艺术

• 渊源
• 歌舞伎三个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 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 异的动作,后来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 :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 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 • 剧目可分四种: • “义大夫”狂言 • “时代物”狂言:借古喻今的历史剧 • “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 事
日本传统表演艺术
• • • •
歌舞伎 能剧 狂言 艺妓
歌舞伎
• 简介
•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 于十七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成熟为 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400年来与能 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 复杂,演员的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为 清一色男性。
• “所作事”狂言:舞蹈剧,内容多为忠孝 仁义等道义,对一般市民进行勤俭、善良 、惩恶的道德教育。
• •
能剧
能剧
日本的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 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 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今天 ,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 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 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 蹈组成。
• 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并且 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 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 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 型的平民艺术形式。
艺妓
• 艺妓日本传统职业,产于17世纪的东京和 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在妓院和 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 。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所取 代,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狂言
• 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 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是猿乐 能与田乐能的派生物。狂言与能一样,同 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 是能剧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 剧放在一起合称“能乐”。因为狂言属于 喜剧型科白剧,所以相对于典型的悲剧型 歌舞剧----能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在 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用幽默的方 式给
日本的文化和艺术

日本的文化和艺术日本是一个文化艺术非常丰富的国家,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和艺术不仅在日本本土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而且经过传播和影响,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日本的文化和艺术。
一、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日本人心灵和精神的世界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和风和茶道。
和风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和风的形成,早在一千年前,日本与唐朝进行交往时便开始了。
和风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建筑、服饰、绘画和花艺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打造了日本的美学气质。
和风的建筑设计,如寺庙和城堡的造型和装饰精致考究;和服的制作和穿着;传统油画笔法美学等都是和风的代表性表现。
茶道,则是日本文化的另一个代表性表现。
它强调的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达到心灵和心境上的高质量。
茶道主张在喝茶的过程中,借着泡茶、品茗、赏景等环节,表达出了心中的感悟和认知,以达到美、和、雅的境界。
二、日本传统艺术日本传统艺术精彩纷呈,包括了绘画、雕刻、花艺、书法、茶道等一系列艺术表现形式。
其中,日本的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动物画等为主要类型,形式多姿多彩。
日本山水画注重表现“意境”,画家通过静态、空灵、朦胧的手法,施展其真情实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人物画则更加注重神态和动态的表现,常常将人物与动植物甚至天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日本的雕刻艺术以木雕和陶瓷雕刻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简洁和清新的表现,尤以雕刻能手高度崇尚自然主义和简洁实用的精神理念。
他们用自然的木材或陶器作为材料,雕刻出流畅的线条和流动的形态,展现出想象和创造的美感。
花艺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茶道和花道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
花艺不仅仅是一种花卉装饰的艺术,更是表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谐和美好的认识,他们通过花艺的秉承,表达对生命的敬重和对自然的感恩。
三、现代日本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日本传统雕刻艺术

日本传统雕刻艺术日本传统雕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日本传统雕刻艺术的历史、技术和影响。
历史背景日本传统雕刻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弥生时代。
当时,日本的原住民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进行雕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刻技术逐渐发展,从简单的装饰品到复杂的佛像,日本的雕刻艺术逐渐繁荣起来。
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和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佛教的传入对日本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寺庙需要大量的佛像和供奉物品,这促进了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雕刻艺术开始形成独特的风格,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技术特点日本传统雕刻艺术有许多独特的技术特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刀法”和“线刻”。
刀法是指雕刻师使用刀具的技巧和方法。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刀具,如刻刀、刨刀和平刀,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来雕刻出各种细节。
线刻是指通过刻刀在木材上刻出细腻的线条和纹理。
这种技术要求雕刻师具备极高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
除了刀法和线刻,日本传统雕刻艺术还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雕刻师通常使用优质的木材,如樱木、梧桐木和柏木。
他们会仔细挑选木材,确保它们没有瑕疵,并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稳定性。
在雕刻过程中,他们还会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处理木材,使其达到最佳的雕刻效果。
影响与发展日本传统雕刻艺术对日本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佛教寺庙的建筑和装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传统的绘画、陶瓷和工艺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日本的浮世绘中,雕刻技术被用来制作木版画。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浮世绘得以大规模生产,并且在日本和国际上享有盛誉。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日本传统雕刻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一些雕刻师开始使用电动工具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加快雕刻过程,并且尝试将传统的技术与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这种创新为日本传统雕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日本传统文化

茶道的发展史
• 一奈良、平安时代:幻灯片 2 • 日本人饮茶于奈良时代,然而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中可提及嵯峨天皇因酷爱喝 茶,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 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 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 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 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 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 式并茶典七部。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 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 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 本茶文化的主流。 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 雄中最强一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统。群雄争战,社会动乱 ,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 的瞩目 。
花道
插花的艺术形式
• 立花(たちばな):是书院壁龛的装饰花,它起源于佛 教的供花。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态。 • 生花: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0~1868年),整个日本 国泰民安,经济稳步发展。曾经仅仅限于佛教弟子、贵 族和王室成员中流传的日本花道艺术,逐渐地在日本武 士、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妇女在内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 投入花: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 和放在壁龛下面。 盛花:盛花是将花材用一个针状的架子(剑山)排列在 一个浅盆中,粗壮的枝干要呈对角线斜着剪下,使枝干 的末端纵向分裂,这样便可很容易地插入到针状支撑物 中。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

日本传统艺术总结1. 日本传统艺术的概述日本传统艺术是日本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日本人民的热爱和推崇。
这些艺术形式包括绘画、花艺、茶道、剪纸、和服等,它们不仅体现了日本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2. 日本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水墨画(Sumi-e)和浮世绘(Ukiyo-e)。
•水墨画(Sumi-e):水墨画是使用墨汁和水绘制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追求简洁、流畅和自然的笔触。
它强调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运用,可以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渐变的灰调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浮世绘(Ukiyo-e):浮世绘是一种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艺术,主题包括风景、历史和戏剧。
浮世绘以生动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描绘了日本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对时尚和娱乐的追求。
3. 日本传统花艺日本花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哲学理念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道(Kado)和生花(Ikebana)。
•華道(Kado):華道是一种追求自然、简约和平静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创造一种富有意境和静谧的空间。
華道追求山水的美和虚实相生的原则,通过花材的选择、形状切割和摆放来表现自然之美。
•生花(Ikebana):生花是一种注重花材摆放和姿态的花艺形式。
它强调平衡和对比,追求一种简单而精致的美。
生花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通过选择合适的花材、使用不同的容器和加入其他元素来创造独特的作品。
4. 日本茶道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内外的和谐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茶道追求简约、自然和平静,通过礼仪、艺术和心灵交流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茶道的过程:茶道的过程分为数个步骤,包括烧水、泡茶、奉茶和拜茶等。
茶道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礼仪和规范,这些规范代表了对尊重和谦逊的追求。
•茶道的精神:茶道注重仪式的过程和心灵的交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传统艺术
14
落语
落语是日本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 落语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 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落语都 与中国的传统单口相声相似。据说, 落语的不少段子和中国渊源甚深, 有的直接取自中国明末作家冯梦龙 所编的《笑府》。后来又受到《宫 廷野史》和《聊斋志异》等文学作 品的影响,经过不断发展,才变成 落语今天的这个样子。
其从宗教仪式拓展为民间艺术。
当时每年的“七夕”节都要举
行花展,女人们相互比赛插花
技巧。明治维新以后,花道作
为一种文化得到官方的承认和
支持,逐渐成为妇女进行品德
艺术修养的手段。即使在今天,
许多日本姑娘出嫁前到“家政
学校”学习时,花道和茶道一
样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日本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
展览,并且有不少研究插花的
最初由巫女(游女)来跳,后来 也有男性(游男)跳的。原始社会 的这种舞蹈根据祭祀活动分为定期 和不定期的两种。定期的与狩猎、 农耕等有关,根据季节和时令而定; 不定期的因人间的生死、灾病、婚 姻、战争而举行。封建时代,宫廷 制定御神乐,巫女的职务由男性神 官所代替。
流传在民间的神乐称乡神乐或
里神乐。至今犹存的“翁”和“三 番叟”等祈祷舞,都保留了古代神 乐的传统。
日本传统艺术
12
日本传统绘画艺术
日本传统艺术
13
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
“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 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 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 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 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传统艺术
9
花道
日本的花道也叫插花,是
将鲜花经过剪裁之后,按照一
定的意念构思,加以精巧的组
合摆放在器皿中的一种艺术。
日本的花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
佛教传入日本,佛教仪式中在
佛像前供花的习俗也随之传入。
一直到15世纪,花道还只是宫
廷寺庙的“专利”;但是,到
16世纪,好美的日本人逐渐将
日本传统艺术
——
日本四大古典民族艺术
雅乐 能乐 人偶净琉璃 歌舞伎
日本传统艺术
2
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
歌舞艺术 花道 茶道 武士道 落语(大众文艺)
日本传统艺术
3
人偶净琉璃
人偶净琉璃是指人偶与净琉 璃(用三弦琴伴唱的日本说唱 曲艺)两种艺术的结合。使用 人偶进行表演的民间艺术不限 人偶净琉璃一种,但是在表演 人偶的同时,使用净琉璃说唱 的,只有人偶净琉璃一家。自 古以来日本民族就习惯使用人 偶代替人身参加民间祭祀、神 事活动。每逢新年,日本人从 神社领到的护身符中就有用纸 制的能消病除灾的人偶。以日 本东北地区的青森、秋田、岩 手三县为中心流传的民间信仰 就是用布包住一根约30厘米的 木棍,做成一对朴素的神化人 偶。通过人偶向人们传达神的 旨意。人偶除了被当作替身或 神的化身参加宗教、祭祀活动 以外,还被一些民间艺人用来 表演民间传说、故事。
更注重用滑稽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
来表现生活,为了让演出更出彩儿,
许多落语师还会再拿出折扇和手帕
来当道具。
日本传统艺术
15
谢谢观看!
再见
雅乐(ががく)意指中文"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传统音乐, 也是以大规模合奏型态演奏的音乐。乐曲以器乐曲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宫 廷音乐,是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 雅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及朝 鲜传入日本,随后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日本雅乐
日本传统艺术
6
神乐
原始的日本舞蹈是用于祭祀活动的, 称神乐,以招魂、镇魂和祈祷动作 为基础。它是根据名著《古事记》 和《日本书纪》所描写的天岩屋户 和天钿女命“神灵附体”的祈祷舞 发展而来的(见民俗艺能)。
现在岛根县隐岐岛烧火山神社
还有巫女舞,舞蹈时巫女2人戴天冠,
着白衣绯,执扇而舞,以请神祗降
临。伴奏乐器有大鼓、铜钹子等。
神乐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也包括日本传统艺术
7
在民俗艺能之中。
歌舞伎
日本传统艺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歌舞伎简介
歌舞伎是日本舞台艺术的奇葩,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据传说17世纪初一个名叫阿国的女巫 为了筹钱建造寺院,到全国各地献舞,其动人的舞 姿使国人为之倾倒,所跳的舞蹈被称为“歌舞踊” 这便是歌舞伎的由来。后来“阿国歌舞伎”传到日 本各地,歌人游女纷纷模仿,载歌载舞以展现女性 魅力吸引看客。不久,这种“女歌舞伎”逐渐被由 美少年担纲的“若众歌舞伎”所取代。由于这两种 歌舞伎多具有强烈的情色意味,层屡次遭到幕府的 禁止。在这种情况下,歌舞伎角色开始全部由男子 扮演被称为“野狼歌舞伎”,并吸收了科白剧和能 乐的艺术特征,其中的色情因素大大降低,而艺术 品质有了很大进步,由此奠定了歌舞伎的艺术地位。
集中表演落语的小剧场被称之为
“寄席”。落语一般表演的场地并
不大,在剧场前方的小舞台上摆着
一个小软垫子,落语师就跪坐在上
面表演。虽说落语师表演时都会穿
上非常正式的和服,可他们说的却
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大白话。如果
说和中国单口相声有什么不同的话,
落语可能更像独角戏或者是单人小
品,因为落语除了嘴皮子的功夫,
专门机构。
日本传统艺术
10
日本建筑
日本传统艺术
11
武士道
“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 “忠”和“勇”,禅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 信仰中杂糅重造而成。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 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 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 “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 “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 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 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 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毫不犹豫的死”!
日本传统艺术
4
能乐
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 平安时代中叶(782-1185)直至江 户时代(1603-1868),这种艺能 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猿乐之 能”。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界, 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 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
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
日本传统艺术
5
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