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如人生》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题-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题-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花脸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亲友塞到手心里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

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

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

后边拴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

这花脸是依脸型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

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儿,挤在人群里好费力。

终于,我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

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

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

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孩儿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条红缨子。

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

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版 有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版 有答案)

单元检测卷(五)[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运用(36分)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戏剧表演家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轰轰烈烈或平静如水,或波lán()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色。

人生中有许多角色是约定俗成的,充当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规蹈jǔ(),也不能太灵活、违背规则,这样才能演得好,使戏剧熠.()熠生辉。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4分)()A.鬼谲国殇伫立小提大做B.忌讳捣蛋凄惨雕梁画栋C.踌躇蓦然掸子囫囵吞枣D.眼馋侍候冤枉翘首远望3.下面是张云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请按要求进行修改。

(6分)(A)黄梅戏形成于湖北黄梅,广济一带。

清道光年间,(B)黄梅采茶戏流入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成为今天黄梅戏的前身。

早期黄梅戏以演出小戏为主。

由于安庆从清康熙元年到1937年,一直是安徽省省府所在地,(C)黄梅采茶戏在该地区演出并流入安庆,对黄梅戏在安徽的发展直至成为安徽省第一大戏曲剧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1)A句中的逗号应改为。

(2分)(2)请适当添改字词,把B句改成一个长句。

(2分)(3)C句语序不当,请进行修改。

(2分)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4分)()A.我不知道“想要生活过得去,必须自己加点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吗?B.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就能够生还。

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C.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D.“我留任!”三年期满,颜亮亮再次主动申请,“再干三年,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村里发展再上新台阶。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4分)()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

2021年济南市育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济南市育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济南市育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张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

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

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

较之世界其他民族,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完备,地位独特,是其他民族家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家训是中华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也称家诫、家规,族规、族训等等,主要是父祖长辈对家人和子孙的训示教诲。

家训的基本载体有两类:一是由族长或家长撰写、制定,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和规范作用的族训或家教文献;二是对家人子弟进行的家庭教化、训诫活动。

前者是文本,后者是教化活动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为用。

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只不过有些以文本传承,有些则是言传身教的。

家训既是居家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

中国家训教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文王临终前给武王的《保训》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此后经过历代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更是卷帙浩繁。

从家训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达官显宦、硕儒士绅,也有农夫商贾、普通百姓。

从家训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家长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之谈;既有历代先贤大儒教导语录的汇编,也有名人模范事迹、美德懿行的辑录。

家训包括家训文献、家训教化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样态等,其中每个组成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

仅就文献形式的家训文化而言,按照内容就可以分为家训专篇、诗词歌诀、家训书札、谱牒家训,家礼家仪等;物质形态的家训文化就有民居建筑、庭院设计、雕塑石刻、楹联匾额等。

虽然传统家训内容极其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为人处世、教子立身展开。

就睦亲治家而言,既有父子、夫妇、兄弟谨守礼法的居家之道,也有持家谨严、勤俭睦邻的治家之法。

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1.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8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12.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13. 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14. 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

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5. 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答案】12. 示例:是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的执着追求,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13. 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14. 放在文中【B】处处更恰当。

因为第③段主要写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题中的这则材料,中心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④段中心贴近。

15. 作为全文总结;点题(呼应题目);【解析】1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第8段的“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作为答案。

【名师讲题】阎秀丽《下跪何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阎秀丽《下跪何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下跪何人阎秀丽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

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

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

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

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

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

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

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

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

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

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

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哼的啥?不知道。

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

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

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哼”戏,便也跟着“哼哼”。

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

《戏如人生》阅读附答案

《戏如人生》阅读附答案

阅读《戏如人生》,完成1~4题。

戏如人生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来找我。

我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惟特准许他在散场后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的眼里缩小了。

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

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

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

我问道:“是哪三项?”“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

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大小便的密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借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问道:“您看到什么?”“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欷歔、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

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头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人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

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他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粉墨人生韩静霆①那些天,画戏曲人物,着了魔。

白天,执笔如同使剑,左右开弓,有时候,咿咿呀呀地边画边唱,管他有调无调,吼得出汗便好。

到了夜里,蘸满色彩的笔放下了,人虽然像僵尸一般在床上睡着,白天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却全来了。

咱不知从哪儿弄了个“令箭”,举着,喊叫着,在戏曲人物队列中间穿行。

最后的结果是“扑通”一声,我摔下了床,眼眶磕青了,牙床磕破了,流着血,原来是梦。

戏曲人物画就是这么让你美,美个死。

伤你也伤得狠,让你流了血、挂着彩。

②我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了。

小小的戏园子是摄魂夺魄的地方。

我经常趴在那个后台的小窗户往里面瞧,看那些化完装的和没化完装的红脸、白脸、黑脸、花脸来来去去。

最让我醉心的就是他们那个扑脸的香粉。

演员们画好了眉眼,定装时拿粉去扑。

香粉在后台飘起来,让眼前一切真实的人和道具变得虚幻,都飘到了半空。

③在后台看到了同班一个姓郝的同学,他的父亲在地方戏院门口检票,我就想办法去巴结这个同学。

有时候他父亲不在那儿检票,我就往里闯。

有一次帽子被人家抓去了,但是人却留到戏园子那个最黑的角落里,足足看了半场戏,过了半场瘾。

④我绝对是那些二人转演员的铁杆粉丝。

他们的唱功、他们的绝活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包括和观众密不可分的插科打诨,都让我倾倒。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

他们的名字,像姓李的三姐妹——梦霞、彩霞、晓霞,我永远不会忘记。

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音乐是非常复杂的,具有现代戏剧的最前卫的观念和特色,要观众和舞台有一种间离感。

两个演员在台上,说说笑笑,忽然那边一说“去拿弦子吧”,这就开始动弦子了,开始唱了,唱一段又说上了。

演员在说书人和角色中间转换,那种观剧的亲切感是让人迷醉的。

⑤后来,我和郝同学决心拥有自己的乐器,我们便一起到成人干活的工地上去做小工,挖土方啊,挑土啊,干了整整七天,弄得灰头土脸,每人挣了六块四毛四。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此这般“巨大”数目的人民币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们一人买了一个龙头的破二胡,一人买了一支笛子,迫不及待地在街边上吱扭吱扭地拉起二胡,开始了我们的音乐之旅!⑥等我学会拉琴之后,地方戏院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去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戏如人生》,完成1~4题。

戏如人生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来找我。

我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惟特准许他在散场后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的眼里缩小了。

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

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

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

我问道:“是哪三项?”
“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

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大小便的密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借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问道:“您看到什么?”
“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欷歔、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

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头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人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

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他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
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1.老人为什么自称是个“缺德鬼”?这表现了老人什么性格?
(1)老人自称“缺德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这表现了老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2.老人说“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1)他感到“非常过瘾”的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8个字)
(2)他“感慨万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0个字)
3.通观全文,作者写“他的形象在我的眼里缩小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如戏”表现了中国人乐观开朗的一面。

B.本文表现了希望民族奋进,渴望民族振兴的拳拳之心。

C.“随地大小便的密集区”表现了日本民族的劣根性的一面。

D.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中国与日本的对比,“我”与老人的对比,“我”对老人前后感觉的对比等。

参考答案:
1.(1)不看表面看内里,往往使人难堪
(2)实事求是、认真执著(意对即可)
2.(1)了解了日本民族认真、执著的民族素质
(2)看到了两个民族的优劣长短。

日本人不管做什么都认真执著,所以进步快,发展快。

中国人却“人生如戏”,随便敷衍,所以落后,发展慢(意对即可)
3.欲扬先抑,形成跌宕,为后面形象逐层放大作铺垫。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