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 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x a=b ax=b x÷a=b等方程的解法,并会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理解方程的解法,会列简单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面积是960平方米,长40米,求试验田的宽。
对于这个题目你会怎么计算,能不能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讨论交流,引出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列方程解与直接列算式计算不同,我们可以把未知量设为x,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式方程,再解方程。
列方程求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探究出示例7图示1.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吗?能列出方程进行解吗?同桌交流2.找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等量关系。
由“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得出:去年的体重+2.5=现在的体重现在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3.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解设呢?通常我们直接把题目的问难设为未知量,在这道题中让我们求的是“去年的体重是多少?”所以我们就把去年的体重设为未知数。
板书“解:设她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等量关系,你能根据它列出方程么?自己动手试一试。
并求出方程的解。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2)集体核对,讲解,板书过程。
5.我们刚刚列出了两个等量关系,那能不能根据第二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呢?集体回答思考: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见的有什么不同?你会解出这个方程么?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得出:对于这种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我们可以先两边同时加上未知数化简之后变成我们常见的形式再对它进行求解。
6.答案求出来了,我们还要做什么?(检验)你知道该怎样检验么?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3.模型构建: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出来,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4.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problem-solving素养。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讲解知识点时,有时过于急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其次,我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的作业难度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过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并检验解的正确性。
重点:
1.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页例7的内容。
教学目的: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获得获取数量关系的方法,能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并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思维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一、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⑴出示下题。
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面积是960平方米,如果长是40米,那么宽是多少米?⑵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解决问题。
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960÷40=24米;40x=960,x=24;960÷x=40,x=24等等。
揭示课题——解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以例题为载体,展开新课。
⑴出示例7。
让学生介绍获得的数学信息,目的理解图中的意思。
⑵自主列方程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同时有同学板演。
⑶介绍解决方法,明确思路。
交流列方程的思路。
适时小结:抓住关键句获得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关键句是:小刚的跳高成绩比第一名少0.06米;数量关系有: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相应的方程是:x-1.39=0.06,x-0.06=1.39,1.39+0.06=x。
⑷师生评价,选择解法。
以问题“你喜欢哪个方程?为什么?”为载体,展开交流活动,形成共识:一般选择1~2两种方程。
⑸学习解题格式。
自学例7,明确解题格式。
一般分为“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三大步。
⑹小结,完成试一试。
小结: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将已知量和未知量放在一起思考。
完成试一试。
三、完成课堂作业,内化列方程的思考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学会列方程、解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程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他们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并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列方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2.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并能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并能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通过生活情境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方程解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买书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方程的意义,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并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逐步理解并掌握方程解题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五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五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和基本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知识,对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不能正确找出等量关系而导致列方程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他问同学铅笔的单价,同学告诉他铅笔的单价是1元。
请问,小明买了多少支铅笔?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实际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50元以上的商品可以打8折。
小华在超市购买了一些商品,总共花费了80元。
请问,小华购买的商品原价是多少?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板书等量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包括:认识方程、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
2. 如何指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 如何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找出等量关系。
4. 案例演示: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教师演示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等量关系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方程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程知识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列出方程解决,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并理解方程的运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逐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然后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 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方程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能够列出一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方式,增强对线性方程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交互,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意识。
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探究、创新和勇于发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学生掌握列出一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进行线性方程的变形;•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抽象与模型的建立。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教学内容1.线性方程的概念和形式;2.一次方程的解法;3.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2 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线性方程的概念和形式;•第二课时: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三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互动法五、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多媒体课件3.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六、考核与评价6.1 考核要求1.能够准确地列出一次方程,并进行变形和解答;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发言和表达。
6.2 评价标准1.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2.能够展示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该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模型建立,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进而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尝试学习和理解线性方程解决方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片面追求结果,而应该强化对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方案的思考。
同时,教师需要有效组织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练习三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