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分析
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对早产儿仅在6月龄和1岁进行随访,且采用基础干预模式,实验组则对早产儿采用早期干预模式,且在前6个月每月随访一次,第6个月至第12个月每两月随访一次,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干预模式下的体能发育和智商发育情况。
结果两组早产儿实施不同干预模式和随访管理后,实验组的体能发育和智商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有利于减轻早产儿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减少未来成本,有利于提高婴幼儿的体能发育和智商发育水平,保障婴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有广泛运用的价值性。
【关键词】早产儿;随访管理;早期干预;生长发育;影响早产儿是指妊娠期未满37足周就分娩的婴幼儿,早产儿出生越早,体重越轻,生长发育就越不成熟,为婴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有近期或者远期的不良影响。
而早期干预则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可提高孩童智能水平的教育活动[1]。
所以,对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就尤为重要。
在此,笔者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采用基础干预和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各为150例。
其中对照组男87例,女63例,平均胎龄(35.15±1.26)周;实验组男92例,女58例,平均胎龄(34.81±1.18)周。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s)是指在妊娠28周至妊娠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
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早产儿常常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性脑损伤、感染等。
在出院后,早产儿的家庭需要进行随访管理,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本文将探讨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访管理是指醫療工作者對早產兒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跟踪觀察、評估和干預。
随访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早产儿出现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随访管理应包括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认知和运动发育、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早期干预是指在早产儿出院后,通过合理的营养、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手段进行干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早期干预应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合理的营养补充、生活习惯的培养、发育训练等。
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定期的随访管理可及时发现早产儿出现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合理的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认知和运动发育,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从而促进早产儿的全面发展。
针对早产儿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和干预。
家长也应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早产儿的生活和学习,积极参与早产儿的康复训练。
研究表明,早产儿在出院后接受定期随访管理和合理的早期干预后,其生长发育状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早产儿在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目前一些地区的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水平仍然较低,部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较差。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
章晓婷,龚华,钟晓云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目的: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研究,探讨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对1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出院后个体化营养强化方式(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分为两组,监测纠正周龄40周、52周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14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纠正周龄40周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分别为35.25%、32.43%、14.41%;纠正周龄52周时分别为9.52%、10.81%、2.7%;半量强化母乳组与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组生长发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纠正周龄40周、52周、56周时,分别有18.67%、56.0%和68.75%的病例停用强化营养,改为普通配方奶或纯母乳喂养。
•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强化管理能更快实现追赶生长,半量强化母乳与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体格发育影响无差异。
原文参见: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24(5):299-302.。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其生长发育特点和需求与足月婴儿不同。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至关重要,包括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措施。
本文通过探讨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措施、早期干预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营养支持、体格和神经发育监测以及生长发育评估方法,揭示了这些措施对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观察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对早产儿的管理和干预,注重营养支持和发育监测,对于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进一步优化早产儿管理和干预策略,以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和长期健康状况。
【关键词】关键词:早产儿、随访管理、早期干预、生长发育、营养支持、监测、评估、神经发育、积极影响、未来研究。
1. 引言1.1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1. 生理特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通常较正常足月儿慢,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足月儿的发育水平。
2. 体重增长延迟:早产儿在出生后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容易出现体重不足的情况,需通过特殊的营养支持措施来促进体重的增长和恢复。
3. 神经发育问题: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晚,容易出现发育延迟、运动协调能力差、认知能力受损等问题,需要在早期进行干预和随访管理。
4. 免疫功能差: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影响,特别需要加强保健和预防措施。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可以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1.2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重要性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接受持续的随访管理,包括定期体格检查、营养指导、发育评估等,并根据情况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早产儿是新生儿的高危管理人群之一,早产儿住院治疗结束出院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仍有很大的生长发育不良及发育障碍的风险,有很高的罹患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一套综合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涵盖体格发育监测、定期医院随访、营养管理、早期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1. 体格发育的家庭监测:每周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将这些数据与早产儿生长曲线图(Fenton曲线)进行比较,若此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小于15.0g/kg·d,身长增长小于1cm/周,头围小于0.5cm/周,或对照生长曲线在低于原来的生长发育趋势时需要警惕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的营养指导。
2. 定期医院随访计划:初次随访(出院后1周至2周内):主要评估早产儿疾病恢复情况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医生将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各项体格发育参数的测量、心肺听诊以及腹部触诊等。
对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时可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发育内容进行评估。
2个月随访:在此次随访中,医生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检查、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此期间后,可以开展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3个月随访:继续之前的检查,同时评估宝宝有无追赶性生长以及其他需要干预的神经发育异常。
6个月随访:通过全面评估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干预,并且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
3. 营养管理指导: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吸吮。
母乳强化剂:一部分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或宫外发育迟缓,体重或身长在校正同月龄儿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可能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出院配方奶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添加,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孕周37周以前的婴儿,由于其出生前未能完全发育,因此在出生后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
早产儿在出生后可能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其中生长发育延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对早产儿进行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既关乎其生理健康,也关系到其后的智力和心理发育。
本文将讨论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早产儿在出生后需要接受医疗机构的细心照料和观察,出院后随访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出院后的早产儿需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出现生长迟缓或其他健康问题。
医生还需要监测早产儿的营养摄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和营养补充方案。
随访管理还包括对早产儿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和疾病进行预防和及时治疗,例如呼吸道感染、贫血、视力问题等。
通过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早产儿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础,为未来的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早期干预是指在早产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年内,针对早产儿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发育延迟进行的专门干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理治疗、康复训练、行为干预、心理辅导等。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其可能面对的后遗症和发育迟缓。
早期干预主要针对早产儿可能出现的生理和行为问题,例如营养不良、运动发育滞后、认知能力低下等。
在营养方面,早期干预可通过饮食调整、营养补充等手段提高早产儿的营养水平,促进其身体生长。
在运动和认知方面,早期干预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游戏活动、启发式教育等手段提高早产儿的动作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其智力和心理发育。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降低其可能面对的健康问题和后遗症的风险。
早期干预不仅有利于早产儿本身的健康和发育,也有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和社会的成本,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分析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分析目的:探究强化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
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纯母乳喂养,治疗组则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矫正胎龄后1岁时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神经行为差别、生长参数等指标。
结果:1岁时,治疗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PDI和M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追赶性生长,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值得应用。
早产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的早产儿,其占到全球早产儿的10%左右,关注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一项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2]。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生后立即被转入到NICU治疗,早期进行母婴分离[3],这使得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存在较多问题,而母乳作为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对于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4],但是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而言,母乳依然无法满足患儿对蛋白质、营养素等的需求,这就使得早产儿的生长速度较慢[5-6]。
而近些年来不少研究指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强化母乳喂养能使得患儿摄取更多蛋白质、营养物质,促进患儿的成长,而且强化母乳喂养并不会对正常的母乳喂养产生影响[7]。
而母乳强化剂是近两年才被引入到國内,关于其喂养的效果研究不多,为探索强化母乳喂养对于低出生体重儿的积极意义,特开展本次对照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体重1500~2000 g;(2)胎龄为32~37周;(3)无影响发育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先天性心脏疾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疾病等;(4)出院时在室温中基本生命体征和体温正常,可经口喂养。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每个早产儿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包括合理的营养补充、生长促进措施等。
通过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随访管理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探究更加有效的随访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
2.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干预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早产儿出生时由于未完全发育,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早期干预包括一系列针对早产儿的专门设计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旨在提供早期的有效干预,以预防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发育延迟或其他健康问题。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提高他们的生长和认知能力。早期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营养支持,监测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提供心理支持等。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早产儿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促进其身体和认知功能的发展,减少发育延迟的风险。
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他们通常体重增长更快,身高增长更好,认知能力更强。在长期观察中,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更有可能达到正常发育的水平,避免了一些可能由于发育延迟引起的健康问题。
随访管理主要包括定期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膳食指导、疫苗接种等方面。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可以及时观察早产儿的生长曲线,判断生长发育的情况是否符合正常范围。生长发育评估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早产儿的发育水平,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发育延迟的情况。膳食指导则可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定期接种疫苗也可以保护早产儿免受传染病的侵害,保障他们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分析目的:探究强化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
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纯母乳喂养,治疗组则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矫正胎龄后1岁时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神经行为差别、生长参数等指标。
结果:1岁时,治疗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PDI和M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追赶性生长,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值得应用。
早产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的早产儿,其占到全球早产儿的10%左右,关注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一项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2]。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生后立即被转入到NICU治疗,早期进行母婴分离[3],这使得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存在较多问题,而母乳作为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对于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4],但是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而言,母乳依然无法满足患儿对蛋白质、营养素等的需求,这就使得早产儿的生长速度较慢[5-6]。
而近些年来不少研究指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强化母乳喂养能使得患儿摄取更多蛋白质、营养物质,促进患儿的成长,而且强化母乳喂养并不会对正常的母乳喂养产生影响[7]。
而母乳强化剂是近两年才被引入到國内,关于其喂养的效果研究不多,为探索强化母乳喂养对于低出生体重儿的积极意义,特开展本次对照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体重1500~2000 g;(2)胎龄为32~37周;(3)无影响发育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先天性心脏疾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疾病等;(4)出院时在室温中基本生命体征和体温正常,可经口喂养。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12例,胎龄33~36周,平均(34.7±0.5)周,出生時体重(1785±230)g,出院时体重(1943±129)g。
对照组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0例,胎龄32~36周,平均(34.4±0.6)周,出生时体重(1798±234)g,出院时体重(1965±135)g。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在出院后给予纯母乳喂养,每个月回院复诊一次。
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后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当患儿的乳量达到80~100 mL/(kg·d)时,开始给患儿添加母乳强化剂,选用雀巢FM85,初次将0.5 g母乳强化剂添加到20 mL母乳中给予患儿喂养,在24 h后发现患儿无不耐受情况后,改为添加1.0 g母乳强化剂到20 mL母乳中,尽量在3~5 d内实现1.0 g母乳强化剂添加到20 mL母乳中,每次给患儿喂养前先根据配置要求将定量的母乳强化剂添加到定量的母乳中,摇匀后给患儿喂养。
当患儿的生长参数即头围、身高、体重均达到相当龄生长曲线第25百分位时即停止母乳强化剂的喂养,继续单纯采用母乳喂养,在4~6个月龄时常规添加辅食。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出生时、矫正胎龄1岁时的生长参数(头围、身高、体重)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结果(该量表包括智力量表、运动量表、行为记录),智力量表主要评估婴幼儿认知、语言、社会能力等,用智力发展指数MDI来表示;运动量表则主要为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用精细运动发展指数PDI来表示;行为记录IBR则是定性评估,为进行前两者的测试后,由测试者提供婴幼儿的表现;PDI和MDI指数为79分以下的为发育异常,80~119分为发育正常,120分以上的为发育优秀。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的生长参数对比出院时,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指标值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治疗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指标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贝利婴幼儿发展指数对比出院时,两组患儿的MDI和PDI 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治疗组患儿的MDI指数和PDI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吮吸能力低,且各个器官结构和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对早期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8]。
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促进其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部分,但是人们却往往很重视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却忽视了出院后的喂养,这对于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成长不利[9]。
追赶性成长指的是因病理因素导致的生长迟缓婴幼儿在消除病理因素后出现的生长加速现象[10-11],早产儿追赶性成长最佳时期为出生后的1年,尤其是出生后的6个月。
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内,脑功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弹性,也更容易遭受损伤,此时给予及时且有效的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脑功能的发育,避免产生永久性损伤。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多存在脑发育不良或脑损伤情况,而人脑的大多数神经细胞增殖是从妊娠早期到出生后2岁,因此早产儿出生后的2岁内进行早期的干预、追赶性生长十分重要,促进早产儿的正常发育,预防脑瘫等后遗症。
母乳是婴儿成长最佳的营养素,其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感染、抗炎、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在近期疗效上,母乳喂养具有促进婴儿成长,促进脑和智力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的效果;而从远期疗效上来看,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的发生率,预防过敏性疾病[12]。
虽然说母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具有营养、免疫等方面疗效,但是却依然无法满足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纯物质,若早产儿在出院后给予纯母乳喂养,那么可能会出现生长落后现象[13-15]。
另外,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还会遭受到母亲身体状况、饮食等的影响,如:重度子痫前期的产妇存在大量蛋白尿、严重低蛋白血症,那么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较低,这样就会对早产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锌对婴幼儿的生长、大脑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院后采用纯母乳喂养可能出现血清锌浓度低现象,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16]。
而且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虽然在早期使用培育箱、机械通气等方法来降低了能量消耗,但是很多早产儿会因为呼吸窘迫、肺炎、颅内出血等而需要显著液体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营养的摄入,无法获得预期的营养和能量。
有研究指出:<30周的早产儿在生命早期很难达到推荐的营养摄入量。
因而在早产儿出院后,纯母乳喂养会无法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并且有部分早产儿在出院后采用纯母乳喂养会出现钙磷代谢失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过高、血磷水果过低现象,进而出现代谢性骨病。
在出院后的追赶性生长中采用母乳强化喂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促进其生长的矫正和追趕。
母乳强化剂也就是母乳中不足营养素的组合,一般来自于牛乳,能提高母乳5%~10%的营养量[17]。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给予强化母乳喂养,将适量的母乳强化剂添加到母乳中,能使早产儿摄入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促进早产儿在出院后的追赶性生长,而且在采用母乳強化剂的同时不会对母乳喂养造成影响,因此使用母乳强化剂是可行的[18-19]。
孙东明等[20]研究指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追赶性生长方面,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助于促进追赶性生长,而采用母乳喂养者添加适量的母乳强化剂有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早产儿在1岁时的头围、身高、体重、MDI 指数、P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出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促进早产儿出院后的追赶性生长。
综上所述,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早产儿智力、运动的健康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杨凤娥,佃东春,唐凤姣,等.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影响随访[J].广东医学,2016,37(7):1026-1027.[2]桑田,王颖,胡秀丽,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6,31(3):161-167.[3]田越,吴海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骨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动态变化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288-1290.[4]蹇涵,邵红梅,叶丽霞,等.66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9):1468-1470.[5]马立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36例生长状况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5):97-99.[6]张蓓.低出生体重儿合理营养及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5):431-434.[7]魏红霞,丁彦丽.低出生体重早產儿追赶性生长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3):2144-2147.[8]匡晓妮,张梅,钱红艳,等.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格生长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47-549.[9]袁欣,郝素媛,韩炳娟,等.早期早产儿和/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4):296-299.[10]匡晓妮,张梅.85例早产儿早期追赶生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30(2):199-202.[11]王丽,罗佳美,魏晟,等.低出生体质量儿婴幼儿时期生长追赶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11-2813.[12]谭小华,崔其亮,张慧,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1574-1578.[13]阙生顺,孙夫强,李戈.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3):316-318,335.[14]邹红梅,吴玫瑰,黄志坚,等.两种不同配方早产儿配方奶的影响在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性跟踪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781-2783.[15]郭艳,林青梅,刘少兰,等.不同干预方式对佛山市某医院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J].醫学与社会,2015,28(4):87-89,98.[16]陈玉瑛,刘顺英.早产儿配方奶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77-79.[17]袁欣,王少峰,李霞,等.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及护理支持[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4):333-336.[18]肖旭文.早产儿宫外生长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1):9-11.[19]乔瑞君.早产儿配方奶粉对76例早产儿和(或)低出生体重儿实现早期追赶成长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43-545.[20]孙东明,程亚颖,杨小巍,等.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