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 性阶段.从一次繁荣(或萧条)开始到另一次繁荣(或萧条)之间的 时间,叫做一个周期。如图 12-1 所示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0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件第十九章经济周期理论11

(一)古典周期(Classical Cycle)
也称传统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 有规律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和循环。 在古典周期的扩张阶段,国民经济主要的总量 指标表现为正增长,在收缩阶段,国民经济主 要的总量指标表现为负增长。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二战前的西方工业国家。
(二)现代周期
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iai D.Kondratief) 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书中,根据美国、英国、 法国100多年内的批发物价指数、利息率、工资率、对 外贸易量、铁、煤炭、棉花等产量的动向推算出50年 至60年周期的长期波动。这种50年左右的长周期被称 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又称为“长周期”。 通常认为技术变革及其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导致 这种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康德拉季耶夫指出的第一 次长期波动(1790~1844/51)正逢产业革命;第二次长 期波动(1850~1890/96)正逢广泛进行铁路建设;第三 次周期(1890/96~1930)是电力普及、汽车工业发达的 阶段。这三个周期各自与技术革新的浪潮相适应。
二战后,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总量经济指标 (如GDP)虽然在增长速度上存在高低的变换(而 不是古典经济周期中的正增长与负增长的变 换),但是总体上却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而没 有出现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的经济衰退。 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定义也产生 了改变,提出了“增长周期”的概念。 增长周期(Growth Cycle),也称现代周期,是 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 与下降的交替和循环。
Yt Yt Yt 1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与重置投资之和: 第t期的总投资=a(Yt-Yt-1)+第t期的折旧 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生产技术不变;加速系数a固定不变。
《真实经济周期》课件

存货的作用:
• 工商企业持有存货是作为生产和销售战略 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求的一次未预期的增 加由未预期的产出增加和存货未预期的减 少来满足。相反,需求紧缩那么造成生产 下降和存货增加。因为企业一般要保持一 定的存货-产量比率,在一次未预期的冲击 下,对于存货意味的增加和减少,企业将 调整生产。
• 考虑一个没有政府部门的简单模型,产量 由消费者的销售、存货和非存货投资构成:
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忆
• 在凯恩斯之前,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此之间 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主要是贸易周期理论。
• 以凯恩斯为根底的乘数-加速模型; •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周期理论; •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认识到经济周期的这种特殊性后,经济学家对经济
周期的研究开始转到对随机扰动的分析上来,提出 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理论假说,可以说是 众说纷纭。这些理论假说对扰动因素的解释可归纳 为三个方面。
•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 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 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的形 式和持续时间是不规那么的。没有 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 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样的精确公式 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 持续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 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这就增加了 人们对经济周期认识上的复杂性。
• 一是供给冲击,即直接影响经济的生产方面的冲击, 如技术进步、自然气候的变化、新的资源的开发等。 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有太阳黑子理论和熊彼特的技术 创新理论。太阳黑子假说把产出波动的原因主要归 结为农业的波动,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 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 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而 熊彼特的周期理论是一种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 期的理论,他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来解释经济的繁 荣和衰退的交替现象。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和组 织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 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会增加 对资本品的需求,使银行信用扩大,从而引起经济 繁荣。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厂商的盈利时机减少, 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 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才再次繁荣。
第十章 经济的周期波动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

缩
谷底
谷底
谷底
时间
•西方经济学家还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把经 济周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短周期(短波)、 中周期(中波)和长周期(长波)。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认为, 平均每一周期的长度为9-10年,这便是所谓 的“朱格拉周期”又称中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itchen)提 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 。这种小周期也可称为短周期,又称“基钦 周期”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如弗里德曼)和新古典经济学 家(如卢卡斯)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重大干 扰来自政府,尤其是政府的货币政策
卢卡斯强调预期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 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卢卡斯不但强调预期与否,还强调时期长 短,即认为未被预期的政策变动虽能引起 经济波动,但经过一定时期,经济总会回 到自然率水平,用不着政府干预,相反, 政府干预反而会引起经济波动。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 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 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 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 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 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例: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 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 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 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 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 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 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 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
总之,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实际支出而使 收入减少。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消费引起的移动 • 投资引起的移动 • 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 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谷底
谷底
谷底
时间
•西方经济学家还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把经 济周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短周期(短波)、 中周期(中波)和长周期(长波)。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认为, 平均每一周期的长度为9-10年,这便是所谓 的“朱格拉周期”又称中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itchen)提 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 。这种小周期也可称为短周期,又称“基钦 周期”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如弗里德曼)和新古典经济学 家(如卢卡斯)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重大干 扰来自政府,尤其是政府的货币政策
卢卡斯强调预期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 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卢卡斯不但强调预期与否,还强调时期长 短,即认为未被预期的政策变动虽能引起 经济波动,但经过一定时期,经济总会回 到自然率水平,用不着政府干预,相反, 政府干预反而会引起经济波动。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 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 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 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 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 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例: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 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 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 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 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 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 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 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
总之,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实际支出而使 收入减少。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消费引起的移动 • 投资引起的移动 • 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 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第七章经济周期教材PPT课件

其中,Ii为引致投资,Ii (Ct Ct1)
4. 熊彼特的解释
创新 超额利润 仿效、创新浪潮 信用扩张、投资品需求增加 经济繁荣 创新被普及 超额利润消失 信用、 投资品需求下降 经济收缩、衰退。
5、心理预期
经济高涨时,投资预期过度乐观 过 度投资 过度繁荣;
当投资过度被察觉后,又转化为过度悲观 过度紧缩投资 经济萧条。
加速数(β)
加速数(加速系数):资本增量(投资)与产 量增量之比
K I
Y Y
可变形为: I Y
结论:
1. 投资的变动取决于年产量的增量的变动,而不 是取决于年产量的绝对变动
2. 由于资本-产量比大于1,因此净投资的变动 量倍数于产量的变动,这就是加速原理的作用。 加速原理既可以正方向起作用,也可以反方向起 作用
E
N
D B
C
T 0
t1 t2 t3 t4 t5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美国实际GDP的周期性波动
美国的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GDP的 周期波动
美国的实际投资与实际GDP的周期 波动
对其趋势值的偏离 1952 1960 1968 1976 1984 1992 2000 2008
0.8 0.6 0.4 0.2
5、熊彼特周期
综合,一个长周期(48~60年)包括6个中 周期(9~10年),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 期(40个月)
五、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
(一)二战以前的相关理论
1. 纯货币理论 信用扩张导致经济繁荣,出于黄金储备
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信用不得不转向 收缩,于是经济走向萧条。萧条时,资金 流回银行,逐渐进入下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3、政治周期理论(诺德豪斯)
4. 熊彼特的解释
创新 超额利润 仿效、创新浪潮 信用扩张、投资品需求增加 经济繁荣 创新被普及 超额利润消失 信用、 投资品需求下降 经济收缩、衰退。
5、心理预期
经济高涨时,投资预期过度乐观 过 度投资 过度繁荣;
当投资过度被察觉后,又转化为过度悲观 过度紧缩投资 经济萧条。
加速数(β)
加速数(加速系数):资本增量(投资)与产 量增量之比
K I
Y Y
可变形为: I Y
结论:
1. 投资的变动取决于年产量的增量的变动,而不 是取决于年产量的绝对变动
2. 由于资本-产量比大于1,因此净投资的变动 量倍数于产量的变动,这就是加速原理的作用。 加速原理既可以正方向起作用,也可以反方向起 作用
E
N
D B
C
T 0
t1 t2 t3 t4 t5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美国实际GDP的周期性波动
美国的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GDP的 周期波动
美国的实际投资与实际GDP的周期 波动
对其趋势值的偏离 1952 1960 1968 1976 1984 1992 2000 2008
0.8 0.6 0.4 0.2
5、熊彼特周期
综合,一个长周期(48~60年)包括6个中 周期(9~10年),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 期(40个月)
五、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
(一)二战以前的相关理论
1. 纯货币理论 信用扩张导致经济繁荣,出于黄金储备
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信用不得不转向 收缩,于是经济走向萧条。萧条时,资金 流回银行,逐渐进入下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3、政治周期理论(诺德豪斯)
第一节 认识经济增长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高鸿业)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 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 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 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 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 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 其程度用增长率表示。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前途是光明的。国民收入在周期性波 动中呈现向上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成为令世人 瞩目的焦点。为什么会这样? 经济增长到底好不好?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增长,不是分配。 经济增长研究的主要是产出,而不是 消费。 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第一节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概述
2、二者关系
(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2)一个是基础,一 个是结果;(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20000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 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 职业教育入学比例。 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每千人中毒保人数。 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气等的百 分比。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 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 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G=△Y/Y。 (即一国 GDP的增加或人均GDP的增加)。它包括两个方 面的含义:
1、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 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 2、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 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 经济增长的中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技术进步是 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是经济 增长的充分条件。
ch3 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PPT幻灯片课件

10
什么决定了长期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
每个工人或者每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数量
每小时劳动资本数量增加
资本
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资料,例如计算机、 厂房、机器工具、仓库和卡车。
人力资本
工人从教育和培训以及个人经历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变革
11
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物质资本
从这一规则看,如果甲国经济增长率为1%,它的 GDP翻一番需要70年,而乙国经济增长率为3%,翻 一番时间仅为70/3或23年。也就是说,即便甲乙两 国人均收入起点水平大体相同,2个百分点增长率 差别在100年后会导致3-4倍的巨大收入差别。复利 式增长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导致极为惊人的结果。
4
我国历年经济增长率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持续的必要条件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 经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 出现停滞,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
16
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制度因素
哪些政府政策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制度的中心问题
可以把制度因素理解为有关经济体制和政策安排的 总和,它所涉及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合理界定市场 与政府的边界。
物质资本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技术设 备及其附属物的存量,又简称资本。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常识告诉我们,工具,专业化设备等资本条件,
能够极大地提高一个社会的生产率。
物质资本的积累
资本存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今天资本存量是昨天投 资的结果,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
因而,增加资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取 某种克制态度,把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 用于积累和投资,形成新的资本。
什么决定了长期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
每个工人或者每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数量
每小时劳动资本数量增加
资本
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资料,例如计算机、 厂房、机器工具、仓库和卡车。
人力资本
工人从教育和培训以及个人经历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变革
11
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物质资本
从这一规则看,如果甲国经济增长率为1%,它的 GDP翻一番需要70年,而乙国经济增长率为3%,翻 一番时间仅为70/3或23年。也就是说,即便甲乙两 国人均收入起点水平大体相同,2个百分点增长率 差别在100年后会导致3-4倍的巨大收入差别。复利 式增长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导致极为惊人的结果。
4
我国历年经济增长率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持续的必要条件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 经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 出现停滞,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
16
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制度因素
哪些政府政策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制度的中心问题
可以把制度因素理解为有关经济体制和政策安排的 总和,它所涉及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合理界定市场 与政府的边界。
物质资本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技术设 备及其附属物的存量,又简称资本。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常识告诉我们,工具,专业化设备等资本条件,
能够极大地提高一个社会的生产率。
物质资本的积累
资本存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今天资本存量是昨天投 资的结果,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
因而,增加资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取 某种克制态度,把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 用于积累和投资,形成新的资本。
PEST分析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4
政治/法律环境
法律 法规
主要外部环境影响
经济环境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利率/汇率 投资就业
企业
社会/自然环境
人口/地理 教育
生活方式 社会价值 可生编态辑保课护件PPT
技术环境
技术变革速度 产品生命周期
新技术
5
二、PEST工具的使用
(一)PEST工具的具体考察 政治法律环境(P)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大多是与国外知 名汽车品牌合资的企业,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奇瑞公司是一个致力于中国 自主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请你分析奇瑞公司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2章:PEST分析
什么是PEST分析? 如何使用PEST分析工具?
可编辑课件PPT
➢ 新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新技术 意味着企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新技术也意味着是一 种“破坏”,因为一种新技术的兴起会促进一些新行业的 兴起,同时也会伤害乃至消灭另外一些行业。
➢ 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状况与其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费 用成正相关关系。
可编辑课件PPT
11
技术环境评价要关注的问题
战略分析
第2章:PEST分析 第3章: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第4章: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5章:竞争者分析 第6章:价值链分析 第7章:企业能力分析
可编辑课件PPT
1
讨论题
1959年,日本本田公司到美国洛杉矶成立美国分公司,他们本来要销售 250CC和350CC的大型摩托车给美国的摩托车迷,而不是日本人常用的50CC 的车型,因为他们认为美国一切都比日本大,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销售情况不 好。一天,本田的经理起着自己的50CC的摩托车出去办事,引来众多围观者, 不久就接到某公司的电话,要求要的摩托车,后来证明,这种车型在美 国市场很大,到1970年代后,在美国所出售的摩托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是本 田摩托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 利
1974.5-1975.8
15
1970=100
126.0
联邦 德国
1974.5-1975.7
14
1970=100
111
法国 1974.7-1975.5 9 1970=100 129
97.8 -22.4 - 101 -11.4 -4.4 108 -16.3 -5.4
➢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加拿大、日本以及英国先后 发生危机;1952年初,法国、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 此期间,欧洲的其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大战期间急剧膨胀起来的生 产能力与相对较小的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导致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3
59.6
2.1
法 国 1958年3月 1959年2月
-5.0
11
17.9
-
联邦德国 1958年2月 1958年5月
-1.4
4
113.2
6.3
意 大 利 1957年10月 1958年8月
-3.4
8
176.6
-
➢ 这次危机标志着战后第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二个 周期的开始;
➢ 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时间 最长,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13个月,下降幅度达到 13.5%;
美国 1973.12-1975.4 18 1967=100 127.5 109.9 -15.3 -5.7
英国 1973.10-1975.8 22 1970=100 111.4
98.5 -11.0 -5.4
日本 1973.1-1975.1 12 1970=100 132.9 105.2 -20.0 -3.4
在现代宏微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 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者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 候。
A点:经济萧条,它是经济周期的底部。 B点:经济进入复苏阶段。 C点:经济繁荣。 D点:经济衰退。 E点:经济萧条。
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周期的形式是不规则的。没有两 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 样的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 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
危机爆发的背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 日益恶化;物价上涨愈趋严重,以美元为支柱 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石油危机。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这次危机的数据。
表2 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概况
国别
危机起讫 年月
危机
持续 月数
工业生产指数
基期
危机前 危机期 最高点 最低点
下降 幅度
GNP
下降幅 度
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 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的循环,要经过 消沉、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 危机和停滞等阶段。
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 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 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 时间通常为2~10年。
表1 1957-1958年世界经济危机概况
国
别
危机前的 最高点
危机时的 最低点
工业生产 下降幅度
(%)
下降 失业人数 失业率 月数 (万人) (%)
美 国 1957年4月 1958年4月 -13.5
13
508
7.5
日 本 1957年6月 1958年6月 -10.4
13
92
-
英 国 1957年10月 1958年10月 -3.7
➢ 这次危机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 乎同时进入危机;
➢ 危机在深度和规模上超过了第机
20世纪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战后 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60年代后期,各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都进一步采取刺激投资的措施,工业生产增 长较快。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税的降低导 致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于是各国经济又出现了周期性 高涨,这次高涨不过两三年就紧接着爆发了第三次世 界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1、太阳黑子理论 2、创新理论 3、政治性周期理论 (二)内因论 1、纯货币理论 2、投资过度理论 3、消费不足理论
4、心理理论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概况
二战后近60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 发生过6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6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分别是: • 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 1969-1971年的经济危机 •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 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 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随着各国经济普遍完成了恢复并进 入迅速发展时期,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期性开始趋于一 致。从1955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以大量 固定资本投资为标志的周期性经济高涨。同时,资本 主义的生产与市场的矛盾也日趋激化,终于在1957年 爆发了战后的第二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这次危机的数据。
一、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他国 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随后分批进入危机。对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次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危 机在各国延续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 美国首先进入这次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战后初期 美国经济内部各种矛盾加速激化的结果。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阶段和扩张 阶段。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 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 这次危机结束了战后第二个经济周期,标志着第三个 经济周期的开始;
➢ 危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呈现出同步性; ➢ 危机由加拿大拉开序幕,但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最大; ➢ 危机发生在越战期间,在美国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四、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大多进入了周期性的短暂高涨阶段。从1973年第四 季度起,各国又一次接连陷入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