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1)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裂缝控制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裂缝控制【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除了必须满足强度、整体性、抗渗等要求外,还必须解决控制因变形而产生裂缝的技术难题。
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内容和降低温度的措施,并针对因温度而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砼;温度裂缝;防范措施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砼施工,它的特点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lm。
由于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使砼内外形成较大温差,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控制因变形而产生裂缝的技术难题,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控制内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在施工中宜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方法,温度监测的数据要及时反馈,以进行温度控制。
采取温度控制的措施后,又要根据温度监测的数据判断温度控制的效果。
工程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的相关人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注意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具体的要求有:1.1 大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至少每2h应测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期间应进行温度监测,同时应测环境温度,第一次测温时间宜在浇筑后12h进行。
1.1.1 测温点的布置应事先经过监理人员审查,测温点的布置必须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所有测温点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
1.1.2 测温工具的选用:为了及时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梯度,随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宜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电子测温仪及其配套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
也可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工业用水银温度计、玻璃酒精温度计等测温工具。
采用电子测温仪时,还应用水银温度计或玻璃酒精温度计进行校核。
1.1.3 为了确保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封装(可用环氧树脂)。
封装后将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到预定的测温点处的钢筋上。
砼施工温度与裂缝论文

砼施工的温度与裂缝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
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
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原因之一。
关键词:裂缝;温度应力;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x104。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混凝土自身承担。
二、温度应力的分析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论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的控制

薄壁结构 , 寒 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 在 改 善 约 束 条 件 的 措 施 有 :) 理 的 分 缝 分 块 : ) 理 的 1合 2合 安排施工工序 , 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 避 此外 , 善混凝土 的性能 , 高抗 裂能力 , 强 养护 , 改 提 加 防
止 表 面 干 缩 ,特 别 是 保 证 混 凝 土 的 质 量 对 防 止 裂 缝 十 分 重 要 , 特 别 注 意 避 免 产 生 贯 通 裂 缝 。在 混 凝 土 的施 工 中 , 应 为
期: 自浇 筑 混 凝 土 开 始 至 水 泥 放 热 基 本 结 束 , 般 约 3 一 0天 。
这 个 阶 段 的 两 个 特 征 : 是 水 泥 放 出 大 量 的 水 化 热 , 是 混 一 一 - 凝 土 弹性 模 量 的 急 剧 变 化 。由于 弹 性 模 量 的变 化 , 一 时 期 这
没有 任何 约束 或 完 全 静 止 的 结 构 , 果 内 部 温 度 是 非 线 性 分 如
布的 , 由于 结 构 本 身 互 相 约束 而 出 现 的 温 度 应 力 。 ) 束 应 2约
力 : 构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边 界 受 到 外 界 的 约 束 , 能 自 由 变 形 结 不 而 引 起 的应 力 。这 两 种 温 度 应 力 往 往 和 混 凝 土 的干 缩 所 引
表 面 裂 缝 ; ) 止 混 凝 土 超 冷 , 该 尽 量 设 法 使 混 凝 土 的施 2防 应 工 工期 最 低 温度 不 低于 混凝 土使 用期 的稳定 温 度 ;) 止 老混 3防 凝 土过 冷. 以 少 新 老 混 凝 土 间 的 约束 。 凝 土 的 早 期 养 护 , 混
在现 代 工 程 建 设 中, 凝 土 的 裂 缝 较 为 普 遍 。尽 管 我 们 混 在 施 工 中采 取 各 种 措 施 , 心 谨 慎 , 裂 缝 仍 然 时 有 出现 。 小 但
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探论文

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探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
它荷载繁重,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体混凝土;温度:裂缝;测温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厚大的桩基承台、基础底板或转换层等,其上有巨大的荷载,整体性要求较高。
若其产生裂缝,将对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其施工方法要求特别严格。
下面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的原因入手,结合工程实例,逐步探讨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的原因水泥在浇筑后,水化热量大,加上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便显著升高。
与此同时,表面散热较快。
由此便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温差过大时,对于混凝土表面而言,则易于产生裂纹;对于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已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与约束接触处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块体。
因此,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应设法防止产生上述两种裂缝。
2结合实例介绍混凝土测温技术测温技术和保温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重要施工办法,也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检控的重要措施。
某工程其中五楼是面积为2560m2的长方形转换层,面板厚为500mm,主梁最大截面尺寸为2600mmx2000mm。
该转换层混凝土用量约为3200m3,钢筋用量约为610t,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为了掌握混凝土内温度动态,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ºc以内,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该项目采用了测温技术和保温方法。
2.1测温设备的选用(1)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设备。
选用上海生产的xdd302自动记录仪一台(能同时测六点温厦),xmza一112型数字显示仪一台,xlviza一102型数字显示仪四台 (xmza型每台每次只能测一点)。
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论文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初探摘要: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从裂缝形成的成因入手,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引起裂缝的原因,全面掌握应对裂缝和预防裂缝产生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预防措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形成,从而使裂缝的产生具有了不确定性和不规律性。
特别是在初期施工中,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必将给混凝土的后续施工带来难题,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而且也影响正常使用,随着裂缝的深入和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工程的安全性,这是施工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好面对的问题。
因此,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就必须从裂缝形成的成因入手,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 裂缝的成因分析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很多,因素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促使其内温不断上升,从而引起表面拉应力。
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老混凝土的约束,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表面应力发生剧烈,就会出现裂缝。
总而言之,温度应力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
应严格控制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以达到从根本上控制和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
1.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配料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若水泥的产地不知名,交货验收不严格,工地贮藏受潮。
砂石质量不符合要求,石、砂表面含泥量超标,粗细砂使用不合理,石料大小没有严格把关,砂粒径控制不严,集料级配不良,结构不合理,都可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
因水泥存放受潮或过久后,质地不佳,都将降低混凝土强度,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
砂的粒径越细,用水量用灰量增多,收缩增大,水灰比不稳定。
砂石表面含泥量过多,粘结力下降,尤其是包裹型的泥土更为严重,泥遇水成浆,胶结在砂石表面,不易分离,容易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处理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处理探析【摘要】本文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1.1 水泥水化热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7d左右,大量的水泥水华热使混凝土内部升高,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表面已经凝固的混凝土的约束,因降温收缩的砼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引起拉应力,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内外温差巨大的现象更加严重,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1.2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这种自发变形不会产生应力,但在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变形受限,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
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三种。
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1.3 外界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
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
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2.1 从设计方面,对大体积砼进行设计优化2.1.1 改善约束条件,减少由于砼自身原因引起的裂缝,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大体积结构的约束度。
例如: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等;2.1.2 裂缝易发生部位加强构造措施: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及控制措施论文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及控制措施[摘要] 本文将简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技术特点,以及针对裂缝控制的相关混凝土配料以及降温与温度监控措施。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近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以及大型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断面任何一个方向尺寸大于0.8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其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与裂缝开展的混凝土。
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体积庞大、一次连续浇注混凝土立方量大、施工条件复杂和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这也给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
在这些施工难题中,温度裂缝是施工中最为常见且不易控制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岩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因此,控制施工期间的温度应力,延缓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温度骤降所引起的结构裂缝的开展,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只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或者控制温差的措施才能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取合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参数、改善约束和散热条件、选取适当的浇筑方法、对温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机理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内因主要是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大。
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引起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骤升。
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愈大,水泥早期愈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升愈快。
另外还包括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在停止养护后,逐渐失去内部毛细孔水、凝胶孔水及吸附水而发生的不可逆干缩。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包括房屋、桥梁、路面等。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施工,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影响、裂缝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混凝土施工温度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量,这将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当施工温度过高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过程加快,浇筑后的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而当施工温度过低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减慢,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时间延长,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其次,混凝土施工温度对裂缝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膨胀,当温度降低时,混凝土收缩。
而由于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有限,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约束会造成应力的集中,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还会导致内部产生应力,这些应力也可能引起混凝土的裂缝。
那么,如何预防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呢?首先,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和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案。
根据具体环境温度和材料特性,合理控制施工温度,选择合适的水泥和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控制。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施工,减少温度差异的产生。
此外,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护、预应力等,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保养和养护,控制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和温度变化,避免混凝土出现表面开裂。
总的来说,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是密切相关的。
合理控制施工温度,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
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①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②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
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3..1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3..2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
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
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
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
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
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
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5、结束语
本文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提出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良好,在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于金波,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山西建筑, 2007
[2]李福龙,浅谈建筑工程现浇楼板施工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措施,价值工程,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