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 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智取生辰纲》的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勇气;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智取生辰纲》,培养学生对于集体荣誉感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解读《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2.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和勇气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2. 教材准备:《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相关人物形象介绍等;3.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智取生辰纲》的封面图片或相关影视剧剧照,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智取生辰纲》有了解吗?"Step 2 了解背景(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以及历史背景等。
引导学生了解背景信息,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
Step 3 故事情节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教材准备的故事梗概,结合多媒体演示,将《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解,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发展的关键点。
Step 4 人物形象解读(25分钟)教师将主要人物形象分别进行介绍,并在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心理特点和行为举止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动机。
Step 5 智慧与勇气的价值(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中主要人物展现的智慧与勇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
Step 6 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提供《智取生辰纲》中的典型语句或片段,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感受进行品味与赏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Step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前面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能够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相似情节和不同之处;(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习作品中的人物智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艺术等。
2.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智取生辰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色;(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相似情节和不同之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本内容,总结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选择一部古代白话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智取生辰纲》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书目:有关《智取生辰纲》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对小说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2.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思考相应的主题问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挖掘小说深层的意义和思想。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体现的文化因素,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和人生启示。
3.帮助学生对小说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智取生辰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小说蕴含的主题思想和哲学意蕴。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文化背景、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组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7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教学步骤: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10分钟)。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黄易(10分钟)。
3.讲解《智取生辰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5分钟)。
4.分发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自学并做笔记,做好口头解释准备(20分钟)。
第二课时(75分钟)教学内容:1.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2.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1.讲解《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发展(15分钟)。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20分钟)3.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就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讨论(40分钟)。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篇一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赏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及试题分类汇编下载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arr; 杂文参考rarr; 作品赏析手机版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体裁】:七言律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编辑本段]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编辑本段]注释1.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2. 谪宦:贬官。
3. 栖迟:淹留。
4. 楚客: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5. 汉文:指汉文帝。
[编辑本段]背景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编辑本段]赏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象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
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
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
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
“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
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
智取生辰纲教案10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资料。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
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
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
之后,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
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
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
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
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
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
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
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
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
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
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最后诱其入了圈套。
搞笑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
”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述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
写法也多变:有透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透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透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透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
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
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
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
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
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等奖_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7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等奖_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7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篇一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本人物形象,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品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3.感受文本“白话”语言特征,简要了解《水浒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北宋年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凉之地黄泥冈,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特大抢劫诈骗事件。
当时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了给远在首都东京的岳父大人蔡太师送生日礼物,派杨志带领一批训练有素的“特警”护送十万生辰纲,结果却被以晁盖、吴用等为首的一批犯罪分子中途劫走!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八九百年过去了,人们不仅不痛恨这伙“诈骗抢劫团伙”,反而对他们十分崇拜,津津乐道,尊称他们为英雄!这是为什么呢?欲知晓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与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本名彦端,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闭门著述,最终写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是否只是施耐庵一人,学界尚有争议。
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因此,也有人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合著。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呈示
活动目的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介绍《水浒》: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二智用地利;三智用矛盾;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小结人物形象:杨志——精明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横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分化。吴用——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团结。4.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作者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二、探讨艺术手法
明确主要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
四、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起止时辰变更;催逼赶路;斥虞侯;顶都管;追问枣客;警惕贩酒客……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因素。
齐读幻灯片1
学生默读课文
指定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发言
质疑、提问
学生讨论
学生分析
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让学生找到生动的描写
学生细致分析文中生动的人物描写语句
展示幻灯1
板书主要人物
教师总结
板书
展示幻灯片3
展示幻灯片4
板书
教师纠正、总结
展示幻灯片4
展示幻灯片4
教师总结
板书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教师点拨
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五、练习
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浏览全文,思考: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4.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三、研习课文: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复述故事,感知故事情节,明确矛盾
主要情节:第一部分:杨志智送生辰纲——杨志鞭打军士,双方产生矛盾—虞候进谗言,加深矛盾——军士强行休息,矛盾激化;第二部分:吴用智取生辰纲——卖酒汉子唱歌,吸引军士——枣客喝酒,麻痹杨志——众军士渴求,杨志放酒权——枣客下毒,众军士被骗——军士被麻倒,生辰纲被智取。
《水浒传》文笔精工、描写生动,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借景写意的构思美
节选部分借助对自然环境——天气的“热”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了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构思精美。
2.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性格
本文塑造杨志的形象,从描写的角度看,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间接描写,一方面借助侧面衬托,即通过对吴用等人的描写进行衬托;一方面借助反面衬托,即通过对老都管、军健等人的描写来衬托。
语文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授课班级:
课题
16.《智取生辰纲》
课时
第1、2课时,共课时
课型
自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智”之所在
(2)学会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
熟悉内容
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文章的线索、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学会如何分析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多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
让学生明确各人物的特点
让学生欣赏精彩的描写语段
板书设计
杨志吴用
↘智↙
押取
失钢劫钢
明线暗线
内部分化内部统一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学案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