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资料

大数÷小数≡倍数
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小数×倍数=大数
题型一:画一画、填一填 1、 画 是 的3倍。
×
=
2、画
的个数是
的5倍。
=
题型二: 解决问题:如书P51例2、P52例3、P53③、P54⑥⑦⑧⑨
易错题: 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混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
∶
∶
以及书P⑨
题型五: 生活中对时间的应用,如书P7⑤⑥P8⑾ P4做一做① 又如:下面有一段“停电预告”: 7月30日 上午 8:10—10:30 和平路一带 8:30—11:00 南岸小区一带 10:00—下午1:20 红荔一区 下午 1:00—下午3:00 红荔二区 (1)( )停电时间最长,有( (2)小欣在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她家住在 ( ),还要( )才能有电 易错题: 1、时、分、秒单位间的进率易和其它单位间的进率混淆。 2、在进行时间比较时,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比大小。 如: 18秒 3分 (方法:一般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 3、三人赛跑,时间最短的谁跑的最快。
1000 10 10 10
如: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吨的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t)作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知道1吨=1000千克 明确: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题型一: 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玻璃厚50( ) 一只大象高3( 床长约2( ) 回形针长约3( ) 又如书P24③、P25⑦、P28⑤、P34①② 题型二: 单位换算: 2千米=( )米 1米-70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100×2 + 500 = 700(米) 答:他到学校一共走700米。
13、小红从家到文具店要走800米,走两个来回是 多少米? 800×4=3200(米) 答:走两个来回是3200米。
8厘米。(√) (11)正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也就是边长
的4倍。(√) (12)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同样长,这时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8、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用两个这样 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4×4 = 16(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 + 4 + 2)×2 = 2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0、8、5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你选 择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求出它 们的和,再求出它们的差。 先想出:最大的数850和最小的数508。 再计算: 850 + 508 = 1358 850 – 508 = 342 答:它们的和是1358,差是342。
4、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坐车去春游,租了5辆车, 且每辆车限乘58人,有4辆车已经坐满,第5辆 车坐多少人?还差几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58×4 = 232(人) 287 – 232 = 55(人) 答:第5辆 车坐55人。 58 – 55 = 3(人) 答:还差3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测量一、填空题:1米-2分米=() 100毫米=()分米38毫米+27毫米=()厘米()毫米 3千米+3千米=()米1吨-200千克=()千克 320千克+680千克=()吨二、硬币厚度一般是1-2(),小红的身高是126(),我家有一棵高5()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的台灯和一个厚约()的文具盒。
万里长城长约6700(),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
一只老虎约重360()。
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
三、解决问题:1、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用去6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2、妈妈买了一块4厘米长的火腿肉,每5毫米切一处,可以切多少片?3、一支粉笔长6厘米,5支粉笔长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厘米 500厘米 550米 1千米 6米5、某城市要修一条长54千米的高速公路,如果每天修6千米,几天可以修完?6、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装有2头牛,每头牛重600千克,货车超重了吗?超了多少?7、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5米,第二根是第一根的4倍,第二根长多少米?两根一共长多少米?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计算:95+97 312+398 56+485 366+439 427-25878+809 546+234 587-579 900-368 507-88二、填上适当的数6 0 () 5() 5 ()67 ()4()- 4 () 8 - 1 6 () + 2 5 () + () 8() 6 2 ()6 27 ()5 1 0 1 6三、填空题:1检验370+230=600是否正确,可以用算式:()来计算,看得数是否等于()。
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最大的三位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四、解决问题:1、一本书900页,小明第一个星期看了308页,第二个星期看了281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2、二三年级开家长会,准备了800张椅子。
三年级数学 上册期末 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测量(一)知识点:长度单位:1、知道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公里)是多长。
2、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1000米=1千米100毫米=1分米 100厘米=1米3、单位互化例:300毫米=( )分米4、简单计算例:3000米—1000米=()千米重量单位:1、知道克、千克、吨是多重。
2、知道他们的进率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易错)3、单位互化同长度单位4、简单计算同长度单位(二)易出错的题:(难题)1、3米=()厘米()毫米=7分米(跨单位之间单位的换算)2、7千米—5千米=()米100毫米+5分米=()分米(既有单位换算也有简单计算)3、()千克= 4吨5000千克+2吨=()吨4、填上合适的单位:(长江、长城、黄河、铁路、公路、汽车火车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都用千米作单位;桥、一般用米作单位。
)例:小明身高135(厘米)一辆卡车载重量约4(吨)一个鸡蛋重50(克)应用题中易出1、小明练习跑步,第一天跑了400米,第二天跑了600米,两天一共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第二问要求合多少千米,这里在第一问求出1000米后,要写一个单位换算1000米=1千米)2、把4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8分,每份多长?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一)知识点:这一单元是笔算内容,孩子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加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2、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笔算减法:1、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笔算2、三位数中间带0的退位减法笔算例507—129=十位是9减2不是10减2,百位是4减1不是5减13、整百数减三位数笔算800—557=加减法的验算(二)易出错的题目笔算下面各题最后两道需要验算527+486= 500—394= 408—57= 708—523= 512+288=验验算算应用题:上车下车的应用题(加减混合)(比多少的,并非见“多”就加,见“少”就减)1、用车上原有的人数加上上的人数减去下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与计算、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面积的认识与计算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整理。
1.整数的认识与计算:(1)认识整数的概念,知道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会用带有正负号的数表示整数。
(2)能够用数轴表示整数,并进行数轴上的整数比较。
(3)掌握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4)了解负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2.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1)认识百位、千位及较大数的读法。
(2)学会用尺寸、磅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
(3)学会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换算,用毫升、升和立方米等单位进行容量的换算,用克和千克等单位进行质量的换算。
(4)掌握较大数的比较大小,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5)进行较大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积的认识与计算:(1)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进行面积的估算。
(2)认识平方米及其换算,能够进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4.其他知识点:(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读写小时和分钟数。
(2)学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换算。
(3)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
(4)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技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时间、几何和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
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