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4章 声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B.利用声纳探测海深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D.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3.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A.B超成像B.声波测距C.防生蝙蝠飞行器的飞行D.分贝仪4.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5.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声音太小C.声音太大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多选题8.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声音9.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B.敲打鼓面纸屑会跳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剪短,音调会变低D.用“土电话”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12.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13.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测试卷-北师大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测试卷-北师大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1所示,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是为了()图1A.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B.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说明声音在水中传播更慢D.探究音叉发声时音调的高低2.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
将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 m/sD.不能传递能量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B.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C.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4.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图2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5.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比第一次()A.速度大B.音色好C.时间长D.振幅大7.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通过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的()A.在人耳处B.在噪声的发源地C.在传输路径上D.在人耳处和噪声的发源地8.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图3所示的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图39.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 Robertson和Viet 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4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声现象》章节测试卷(附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 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2.如右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重敲音调高B. 轻敲响度大C.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D. 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波具有能量C.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真空中能传声B. 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5.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A. 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 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6.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 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 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C. 都能感觉到D. 都不能感觉到7.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 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 在教室周围植树C. 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常用撞钟报时,人们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 大钟的回音B. 大钟在继续振动C. 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缘故D.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9.人能分辨出分别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 响度不同B. 音色不同C. 音调不同D. 节奏不同10.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 减弱声波反射B. 增强声波反射C. 增加声音响度D. 使墙壁更美丽11.1994年,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A. 彗星的碎片太小,没分量B.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听不见C. 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传声D. 木星离地球太远,听不到二、填空题12.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14.某城市街头电子显示牌子上有“62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15.如图所示,去掉罐头盒的盖子,给它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把开孔的底端对着烛焰,敲橡皮膜,观察到烛焰 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摇晃甚至熄灭,这说明 ________16.“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三、解答题1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四、实验探究题18.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五、综合题20.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两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C.两者音色相同D.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4.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人到鞋盒距离,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5.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5mmB.正常人能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C.正常人洗澡水的温度约70℃D.正常人的心跳一分钟约为70次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第四章声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学校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如图4-1所示的四种乐器中,依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是()图4-1A.鼓B.琵琶C.笛子D.小号2.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A.频率B.振幅C.音色D.响度4.码头边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这是因为()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6.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7.小明去过天坛公园,在回音壁的圆心处有一铺在地上的石块,站在它上面拍手或喊一声,可以听到三次回声,如图4-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站在天坛回音壁偏离圆心O的位置也能听到三次回音B.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C.听到的回声一次比一次强D.回声的声速比原声小图4-2 图4-38.如图4-3所示,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响度增大9.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这说明()A.响度与振幅有关B.音调与振幅有关C.响度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D.音色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10.如图4-4所示,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机关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铁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治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图4-4 图4-5 图4-611.如图4-5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重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2. 如图4-6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在操场上齐声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深情表白伟大祖国。
演唱中涉及到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中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C.“齐声高歌”指的是音调高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3.当学校广播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的女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韩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歌手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4.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各,它可以发出高150分贝的高能波。使用时将该设各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②④⑤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图,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丁图,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7.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8.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9.下列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⑤将钢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比较两次的不同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④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11.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秒,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A.12.29秒B.12.00秒C.12.58秒D.13秒1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城铁轨道两侧安装隔音板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考场附近禁止鸣笛二、填空题13.业余时间,小丽同学在家练习架子鼓表演,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______发出声音,鼓声通过______传入坐在旁边的妈妈的耳中。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
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3.用如图所示的电动牙刷刷牙时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下列关于此牙刷发出超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传递信息C.能在空气中传播D.音调很高,人听不到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碎石是声传递信息的应用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手指在不同位置按住笛孔,主要是为了改变响度7.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甲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B.乙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C.丙图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D.丁图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声音变大8.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甲:用相同的力按压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乙: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贱丙:蝙蝠能够顺利躲避障碍物丁:用手指摩擦装有不同水量的酒杯杯口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9.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B.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熔化成雾状小液滴C.在北方深冬时节,开有空调的房间,会在玻璃外侧出现冰晶,这是凝华现象D.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
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B.控制速度C.阻断噪声的传播D.美化环境3.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5.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D.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图,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丁图,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7.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8.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10.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秒,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A.12.29秒B.12.00秒C.12.58秒D.13秒11.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清洗机12.生活中我们很少随身携带测量工具,因此估测是我们的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第四章声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如图4-1所示的四种乐器中,依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是()
图4-1
A.鼓
B.琵琶
C.笛子
D.小号
2.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4.码头边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这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
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6.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7.小明去过天坛公园,在回音壁的圆心处有一铺在地上的石块,站在它上面拍手或喊一声,可以听到三次回声,如图4-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站在天坛回音壁偏离圆心O的位置也能听到三次回音
B.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C.听到的回声一次比一次强
D.回声的声速比原声小
图4-2 图4-3
8.如图4-3所示,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响度增大
9.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这说明()
A.响度与振幅有关
B.音调与振幅有关
C.响度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D.音色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10.如图4-4所示,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机关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铁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治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图4-4 图4-5 图4-6
11.如图4-5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重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12. 如图4-6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
下列解释可能正确的是()
A.这只狗能够听懂人的语言
B.这只狗会做算术
C.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超声波哨声
D.狗听不见超声波,但听得见人声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
14.比较老黄牛的“哞哞”叫声和小老鼠的“吱吱”叫声;老黄牛叫的音调,响度
;小老鼠叫的音调,响度.
15.如图4-7所示的是唐诗《枫桥夜泊》的诗意图,其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图4-7 图4-8 图4-9 16.如图4-8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无线电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17.图4-9是甲乙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波形图,则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______,音调______;乙振动次数多,频率______,音调______。
18.2007年1月,马来西亚一架载有10人的直升机30日在该国沙捞越州附近海域坠毁,机上9人获救,一人下落不明。
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这是利用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可以传声。
19.噪声的来源很多,如图4-10所示,属于交通噪声的是,属于生活噪声的是。
(选填序号)
图4-10
20.某校操场外有一幢高楼,高楼距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
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21、23题每题6分,22题4分,共16分)
21.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1);
(2);
(3).
22. 小明课余时间利用钢锯片、桌子、硬纸片、自行车等器材,探究音调高低跟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1)如图4-11所示,将一把薄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使其伸出桌边少许;
(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3)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一样); (4)将硬纸片接触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先慢慢转再快快转,听一听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
请你根据上述帮他进行分析论证:
①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
②自行车辐条转得越快,频率,音调。
图4-11
23. 噪声控制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一般降低噪声常用吸声处理,即在声传播途径上使用吸声隔音材料,以减少工厂、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在设计时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诸多问题.
现有一厂房,内部面积为800m2,未经处理时,平均吸声系数为0.05(即噪声每反射一次被吸收的能量与入射的能量的比值),则总吸声面积(平均吸声系数×内部面积)为 40 m2.
材料平均吸声系数总吸声面积(m2)噪声等级(dB)
0.05 40 100
0.2 160 94
0.35 280 91.5
0.5 400 90
测得该厂房的噪声等级为100dB.如果对这间厂房进行吸声处理,情况如上表.
(1)这间厂房的噪声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选填“已经”或“没有”);(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四、应用与创新题(24、25题每题5分,26题6分,共16分)
24.如图4-12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你可能看到什么现象?解释其中的原因.
图4-12 25.如果你在看见闪电后15秒才听到第一声惊雷,如图4-13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有时在第一声惊雷之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怎么产生的?
图4-13 26.小华家所在的大院里正在进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图4-14所示。
这种活动对小华完成家庭作业有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有,如何去减弱或消除这种影响?
图4-14
参考答案
1.B(点拨:鼓依靠鼓面振动发声,笛子和小号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
2.D(点拨:次声波可以传入人耳,只是人耳无法听见。
)
3.A(点拨: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
4.C(点拨:声速与响度大小无关。
)
5.B(点拨:不同人的音色一般不同。
)
6.C(点拨:不讲话或戴耳罩都无法上课。
)
7.B(点拨:听到的回声一次比一次弱,回声的声速与原声一样。
)
8.D(点拨:听诊器无法改变心跳声音的特性。
)
9.C(点拨:响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
10.B(点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11.A(点拨: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12.C(点拨:使用排除法,选择合理的选项.)
13.空气大
14.低大高小
15.振动音色
16.能不能
17.小低大高
18.超声波液体
19.乙甲、丙、丁
20. 340 1s
21.(1)声音传播速度跟介质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传播速度(3)铁棒中传播速度最大,为5200m·s-1
22.越慢越低越大越高
23.(1)已经(2)增加吸声面积有利于降低噪声等级
24. 泡沫塑料屑上下跳动.敲动盆子发声,盆底振动使空气振动导致塑料屑上下跳动。
25. 云层有340m/s×15s=5100m远,后一阵隆隆的雷声是由于空气摩擦振动而产生的。
26.有影响。
可以戴上耳罩,关上门窗,或远离噪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