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新进展课件

合集下载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主要依赖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抗高血压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近年来,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内脏抑制素受体拮抗剂)ARNI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和内脏抑制素受体的激活,降低血压。

ARNI具有强效、持久、安全的特点,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二、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能改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三、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但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能增强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胃肠道分泌,减少食欲,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一、合理饮食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腌制食品、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二、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会增加血压,应尽量戒烟限酒。

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53页)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53页)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52021/5/15May 1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
2011年以后 阿齐沙坦40-80mg 非马沙坦 30mg 阿利沙坦 80-240mg
• 国内已批准的沙坦类药248个,替米沙坦达到121个;缬沙坦为 36个;最少的是奥美沙坦酯(5个)。
新型ARB---阿奇沙坦酯
药动学特征
阿奇沙坦酯 2011 年 获 FDA 批准上市
Edarbi label. Package insert: 2011.
阿利沙坦酯,上海艾力斯 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 于2013年在中国上市
• 药效学研究:
临床结果提示,阿利沙坦酯降 压疗效不劣于氯沙坦钾,且起 效早,一致性好,波动小;无 特别的安全性问题
新型ARB---阿利沙坦酯
不良反应研究:阿利沙坦酯使用周期治疗中、低危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Drug Interactions
has no changes in systemic exposure with hydrochlorothiazide or amlodipine, showed large interindividual pharmacokinetic variations
Pharmacodynami cs
改善危险因素等)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心率、节律、心音、杂音、腹部有无血管杂音、四 肢脉搏、眼底
.
9
诊断
诊断方法: 1.诊室血压。 2.家庭自测血压:稍低于诊室血压。 3.动态血压:目前指南推荐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
10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1. 超重和肥胖:导致高血压可能与水钠潴留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醛固酮系统异 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2. 膳食髙钠、低钾:
3. 社会心理精神因素:
.
5
发病机制
遗传:父母均有高血压比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2~3 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素 激活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作用下 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收 缩
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 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清 肌酐)男性>133umol/L,女性>124umol/L, 蛋白尿(>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
视神经病变:出血、渗出,视盘水肿 15
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女 性107-124umol/L,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白蛋白/肌酐比:男性≥22mg/g ,女性≥31mg/g
.
13
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
14
并存的临床情况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

2024血压监测和控制临床研究新进展

2024血压监测和控制临床研究新进展

2024血压监测和控制临床研究新进展高血压是一种血管持续升高的高血压状态。

正常值的范围从收缩压低千120mmHg到舒张压低千80mmHg。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五分之一1。

高血压显著增加成年人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2-4]。

因此对高血压临床诊断、诱发因素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自2024年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已发表了多篇国内和国外有关血压监测和控制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内容对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有较大帮助。

本文简单介绍近期发表的研究内容,以便千对高血压新理念的认识。

1高血压监测和血压控制目前,自动袖带血压计广泛用千血压测量,但袖带血压计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近期一项研究纳入来自31项研究的2013名受试者,以男士(67.5%入中老年人(中位年龄63岁)和超重者(中位体重指数26.3 kg/m2)为主。

研究发现,与有创主动脉内收缩压相比,10岁时,袖带血压计测量的收缩压高12mmHg; 50岁时,袖带血压计高估的收缩压减少到3mmHg;而到80岁时,袖带血压计测量的收缩压则低3mmHg。

在0~29岁的人群中,袖带血压计测量的舒张压与有创主动脉内舒张压没有明显差别。

在30岁的人群中,袖带血压计测量的舒张压比有创主动脉内舒张压高2mmHg,且高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增加,到80岁时高估值高达9mmHg。

在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方面,与心导管测量值相比,10岁时袖带血压计测量值高12mmHg ;,O岁时则低2mmHg, 低估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80岁时低估值增至12mmHg。

分别校正性别(潜在的混杂因素)和身高、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潜在的调节因素)后,得到的结果都是相似的[5]。

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对人一生中的真实(动脉内)血压模式提出质疑。

这可能会影响临床血压流行病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指南闾值、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

例如,在年轻人中,由千袖带血压计高估收缩压,可能导致高血压患病率高千实际患病率。

高血压新进展医学PPT【60页】

高血压新进展医学PPT【60页】
45.4
21.3
12.4
6.2
9.9
7.3
13.9
6.3
22.7
0
10
20
30
40
50
冠心病
卒中
外周动脉疾病
心衰
校正年龄每1000人每2年的患病率(%)
35-64岁患者,随访36年1,2
H123
22
随着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成倍增加*
*人群年龄 40-70 岁, 起始血压 115/75 mm Hg.CV, 心血管; SBP, 收缩压; DBP, 舒张压
心血管死亡危险
SBP/DBP (mm Hg)
0
1
2
3
4
5
6
7
8
115/75
135/85
155/95
175/105
H123
23
致死与非致死性事件
死亡率
死亡率
10
-40
-30
-20
-10
0
-5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卒中
CHD
全因
CV
非CV
CHD
全因
CV
非CV
收缩-舒张期高血压
<0.001
<0.001
<0.001
女性
H123
14
The Treatment Rates of Hypertension in Selected Countries
China: 28%
India: 18%
Turkey:17%
Czech: 32%
Egypt: 9%
Mexico:<10 %
Adapted from the numbers onHypertension 1995 26:886 , Arch Inst Cardiol Mex 1992 62:267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2002 10:394, J Hypertension 2004 22:1479Hypertension 2002 40:920 , BMC Public Health 2003 3;1 Am J Hypertension 1998 11:746Blood Press 2004 13:80, Hypertension 2001 38:827 , WHO MONICA Project.

赵然尊:高血压管理新概念和新进展2015

赵然尊:高血压管理新概念和新进展2015
2004年患病风险研究显示,高血压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贡献高于
其他任何一个疾病(包括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 因素。
中国高血压相关的三大临床研究:
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 ①
降低血管炎症反应
② 改善内皮功能
③ ④
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降压靶目标上调,强调平稳降压和远期获益并重
降压靶目标:无论低危或高危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
<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140/85mmHg。
平稳降压是远期心脑血管事件降低的降压根本原则;降压
事件发生率低等;2)与血压正常人群比较,WCH还具有:诊室外血压较高、更
易发生无症状左心室肥厚和易致新发糖尿病和持续性高血压等。
发生机制:1)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有关;2)存在RAAS激活;3)患者应
激反应与警觉反应有关。
心血管风险: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WCH的心血管风险表现为血糖调节异常、增
重视夜间高血压和血压晨峰: ①

③ ④ ① ②

正常血压呈杓型,夜间血压比白天降低约10%~20%;异常血压模式包括:非 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深杓型(夜间下降>20%)和反杓型(夜间血压 无降低反升高)。 非杓型血压机制:可能与其他临床症状相关,如OAS、失眠、慢性肾衰、糖尿 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综合征等。 风险: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神舟和血管等损害程度; 血压晨峰:与晨起(6-10点)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有关;易诱发心脑血管 事件,即“清晨危险”。 关注整体心血管风险: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根据危险分层,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及靶目标:要求血压逐步达标(至少4 周),概括为“病程长,血管硬,达标时间长;病程短,血管软,达标时间 短”。血压达标是硬指标。 治疗其他合并危险因素同等重要:如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一、难治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1、中重度高血压伴有除以下哪项情况外,应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
A、肋下或腰部持续性杂音
B、低血钾、高尿钾、碱性尿
C、一侧肾脏缩小
D、无法解释或新发生的氮血症
E、自发性低钾血症
正确答案:B、低血钾、高尿钾、碱性尿
2、清晨卧位/立位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时,需考虑()
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肾动脉狭窄
C、嗜铬细胞瘤
D、肾实质性高血压
E、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正确答案: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我国难治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A、27%~34%
B、5%~20%
C、3%~8%
D、18%~27%
E、34%~39%
正确答案:B、5%~20%
4、高血压伴向心性肥胖、削肩、满月脸、闭经等症状时,需考虑()
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库欣综合征
C、嗜铬细胞瘤
D、肾实质性高血压
E、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期 ( 天或 热 天 ) 需 剂 量 也 不 同 。 冷 所 5 2 降 压 治 疗 必 须 长 期 进 行 , 减 少 不 必 . 为 要 的 不 良反 应 , 患者 能 长 期 坚 持 服 用 , 至 终 使 甚
抗药普遍 应用后 已很少应用 。 敏乐 啶作用较强 , 不 良反 应 也 较 多 , 仅 在 顽 固性 高 血 压 的 联 台 故 用 药 中 应 用 它 氯 苯 甲噻 二 嚷 是 高 血 压 急 症 的
于顽 固性 高 血 压 , 多 与 其 他 抗 高 血 压 药 台 用 , 且
单 用时 不 良反 应 也较 多 . 一般 不 用 于 轻 、 度 高 中
药 优 降 宁 , 的不 良反 应鞍 多 , 它 已淘 汰不 用 。 近 年 来 尚有 一 些 降 压机 制 与 上 述 不 同 的 新 药 , 如 血 清 素拈 抗 药 酮 舍林 ( tn ei) 钾 通 道 开 Kea srn 和
降 压药 之一 。 推 荐 应 用 较 小 剂 量 此 外 , 哒 怛 叼【
帕胺 (n a a d ) 属 噻 嗪 类 。 利 碌 作 用 外 , I d p mie 不 除
维普资讯
陕 西 医学 杂 志 1 9 9 4年 4月第 2 3卷 第 4期
指 征 和 理 想 抗 高血 压 药枷 , 高血 压 药 物 的 分 类 以及 目前 应 用 情 况 以及 抗 高血 压 药 抗
物 的 选 择 进 行 探 讨 。 对 复 合 制 剂尤 其 是 我 国 多年 来广 泛应 用 的 小 复 方 制 剂进 行 分 析
评价 , 后 在 治 疗展 望 中提 出 了高血 压 治疗 的 新 概 念 , 高 血压 痛 不 单纯 是 血 流 动 力 i 卵
注射用药 . 用产生快 。 作 4 4 钙 离 子 拮 抗 药 : 1 的代 表性 药物 . 第 代 有 3种 。 维 拉 帕 米 ( 名 异 搏 定 ) 因抑 制心 肌 ① 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因卒中死亡> 1百万, 是因冠心病死亡的3倍!2)
2) Liu M, et al. Lancet Neurol 2007; 6: 456–64
1) Data from: Z Chen. Report of the third national death Xiehe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of China, Beijing 2008.
Circulation 2010;121;2071-2078
高血压新进展
中美心脑血管疾病分布存在差异
在中国,卒中发生率远高于心肌梗死
患病例数(百万)
14
12.6
12
10
8.5
8
6.4
6
4
2
卒中 心梗 2
0
美国
中国
nAHA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高血nR压ep新or进t on展CVD in China 2006
nFourth National Survey on Health Service
包括中国13个人群在内的亚太队列 研究表明:SBp每增加10mmHg
60% 53%
50%
40% 31%
30%
20%
10%
0% 东亚人群
24% 21%
西方人群
脑卒中增加 心肌梗塞风险增加
高血压新进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1) 卒中是冠心病等危症
2) 将卒中列为用于一、二级预防
风险评估的核心指标
Circulation 2010;121;2071-2078
高血压新进展
对某些种族人群,卒中危险高于冠心病
这些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目前指南可能低估 了危险,导致一些本应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患者并未接受这 样的处理。此问题对于某些种族人群更为重要,对他们而言, 卒中的危险与冠心病相同,甚至更高.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
高血压新进展
患者卒中风险随血压升高而增加
2.0
2.0
卒中相对风险
1.0
1.0
0.5
0.5
0.25
75 80 85 90 95
正常人群舒张压 (mmHg)
0.25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
农村 − 优化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to 61.5%
脂肪供能比↑ to 27.5%
脂肪
动物性食物供能比 ↑ 4.5%
供能比
2002 2134 2296 1992 28.4 18.6 2002 35.0 27.5
2208 -- 29.2
城市 – 趋向失衡 碳水化物供能比过低 <50% 脂肪供能比过高 35%
高血压新进展
美国人摄入食品的改变 (1963~1976年)
物品
各种腌制品 奶和奶油 牛油 蛋类 动物脂肪和油 植物脂肪和油
改变量%
减少26.5 减少20.5 减少36.2 减少13.2
减少51.2 增加63.9
(美国农业部统计资料)
高血压新进展
中美两国卒中和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对比
标化死亡率(1/10万)
高血压新进展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 副主任医师 王勇
高血压新进展
2010年5月 特别报道:
卒中是冠心病等危症 Ø10年心梗或冠心病死亡危险>20%, 称为冠心病等危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hamoon基于 大量临床证据提出:
பைடு நூலகம்
Ø文献综述显示,卒中后,10年再发卒 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20%,因此是 冠心病的等危症
高血压新进展
中国是卒中大国
• 人口基数大 12.6亿 • 高血压发病率高近 2亿 • 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运动),危险因素增加 •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新进展
2008: 中国第三次死因调查
恶性肿瘤 %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其他
脑血管病 %
%
死亡原因排序
脑血管病,中国头号杀手
136.64 /100,000/ y
cause
retrospec高ti血ve压in新ve进st展igation.
中国膳食模式变化
已实现食物保障: 热能摄入2,300 千卡/天/人
1992年与2000年膳食结构比较
年份 城市 农村
高收入农村
1982 2450 2509
--
膳食模式的转变: (碳水化物热能比基脂肪热能比)
热能摄 入
1992 2395 2294
正常人群收缩压 (mmHg)
Rodgers, A. et al. BMJ 1996;313:147
N=2435,33个中心, 4年随访
高血压新进展
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率增加
脑卒中死亡率 (绝对危险度和95%CI)
脑卒中死亡率 (绝对危险度和95%CI)
收缩压
危险年龄 (岁)
256
80–89
碳水化 物 供能比
动物性
食盐12克/天/人,比1992年减1.9g; 食物 饮酒大于60克酒精/天的男性成人占 供能比
13-15%。
1992 57.4 71.7
2002 48.5 61.5
1992 15.2 6.2
2002 17.6 10.7
高血压新进展
-- 57.4 -- 13.8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VS.
高血压新进展
卒中危险因素
人群归因风险比(%)
40 34.6
35 30
26.5
28.5
99%CI
24.9
25 20
18.9
18.8
15
10 5
5 3.8 6.7 4.6
0
高血压
吸烟 腰臀饮比食风险评分 体力活动 糖尿病 酒精摄入心源性因素 精脂神蛋紧白张B与A1比值
危险因素
• 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10个高危因素可解释90%的卒中风险 • 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34.6%,为卒中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超重 肥胖 高TC(>5.72mmol/L) 高TG(>1.7mmol/L) 低HDL(<0.91mmol/L)
患病率
18.8%
2.6% 1.90% 22.80% 7.10% 2.90% 11.90% 7.40%
患病人数
>1.6亿
>2000万 2000万
2亿 >6000万
1.6亿
500
400
300
总的心血管疾病
200
100 脑卒中
冠心病
0 1900 1920 1940 1960 1990 1996
150
脑卒中
120
90
60
冠心病
30
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MMWR Weekly August6, 1999 / 48(30);649-6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