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人不苟且》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联合体【栖霞、江宁、雨花】初三第一次(5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联合体【栖霞、江宁、雨花】初三第一次(5月)联考语文试题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面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他面对一些重要的比赛时,总是能够扛住压力,目空一切,所以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他明察暗访,四处打听,然而要在人海茫茫的广州寻找一个行踪不定的人,简直有如大海捞针。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渊搏黝黑荡然无存抑扬顿挫B.追朔慰藉循循善诱恃才放矿C.馈赠怜悯养精蓄锐金碧辉煌D.荒诞琦岖好逸勿劳饶有兴味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更是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
(把“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与“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调换)B.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
(删掉“在”和“后”)C.在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把“抗灾”与“防灾”对调)D.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扩大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
(把“扩大”改为“增加”)4.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5.名篇名句默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八单元测试提优卷 人教版部编 (含答案)

第八单元测试提优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46分)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1)父母从不xiàn zhì()我看课外书,他们坚信我能从那些yīng xióng()人物身上学到zuò rén chù shì()的道理。
(2)jiù jiù()在yī piān()文章中了解到很久以前我们附近山谷里的mǒu gè()地方住着一群原始人。
他绘声绘色地miáo shù()着他们的生活情况,我听得rú zuì rú chī()。
2.选出正确的字,打“√”。
(4分)教(诲悔)(岂凯)旋(缺决)少(扑朴)素盛(哀衰)烦(琐锁)书(刊刑)背(诵颂)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义不一样,比一比,把意思写在括号里。
(4分)(1)敏:①敏.而好学()②身手敏.捷()(2)急:①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②当务之急.()(3)断: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②藕断.丝连()(4)厌:①学而不厌.()②喜新厌.旧()4.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分析每行词语的特点,在每行的“”上再写一个同类的词。
(8分)()()有味()()如生()()不忘牵()挂()天()日()流()溢()5.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
②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
③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
④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
⑤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A.④③①②⑤B.②⑤①④③C. ⑤②③①④D.②⑤①③④以上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6.把下列人物、人物的出处及其人物形象连线。
(4分)武松《西游记》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性格憨厚贾宝玉《水浒传》神机妙算,忠贞爱国,谦虚谨慎猪八戒《三国演义》有才华,有灵气,有叛逆精神诸葛亮《红楼梦》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敢作敢当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陆游.放翁家训》阅读练习二篇

《陆游.放翁家训》阅读练习二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1)生( ) (2)虑(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14.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3分)答案:12.(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2)担心(2分)13.(3分)A14.(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15.(3分)学习、交友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
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生平未尝害人。
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
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
九年级(上)课外阅读训练(附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阅读训练(一)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衣:雨:是:怪:2、将“迎而吠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3、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二)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2.《陈涉世家》中,“”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项氏世世为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
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
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三)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㶚上①秋居马戴㶚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㶚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境。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1)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示例一:重读“空”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滴”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孤”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要抓住“落叶”“寒灯”“夜”等意象,描绘秋夜寂静、凄凉的氛围,叙写人面对此景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羁旅漂泊的孤独、思亲之情,还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的心情。
据此,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这一句时,可重读“空”字,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滴”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孤”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此诗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议论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工作不能都“先易后难”李树杰①有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换了几任领导,拖拖拉拉十多年也完成不了。
每任领导来了,都强调先易后难。
容易做工作的外围住户拆了,可再往里拆就难了。
这样拖下来,群众意见很大。
②后来,新任领导改变策略,变先易后难为先难后易,专门针对反对意见最大的住户做工作。
讲政策,动真情,极个别的走法律程序。
一个月后,全部做通了工作。
那些一直观望的住户,也马上签了拆迁协议。
③先易后难,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从容易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积累经验,摸清事物内在规律,在攻克难事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先易后难也容易前半程热情高涨,而后半程动力逐步减少,阻力日益增大,形成久拖不决的局面。
许多事情半途而废,贻误难题解决的最佳时机,原因大多在此。
史载,北宋在北伐北汉时遇到挫折,制定了所谓“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
可是等到统一南方之后再回过头北伐,北汉身后已站着一个强大的契丹。
错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导致北宋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④很多时候,先难后易则事易,先易后难则事难。
20世纪50年代,山东厉家寨被毛泽东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合作社长厉月举搞小麦丰产试验,偏要先啃硬骨头。
他用自己的一块好地换来一块孬地。
村民说“这块地要是能丰产,厉家寨就没有不收粮食的地了”。
可是经过补苗、浇水、施肥、捉虫,这块地里的麦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先难后易,让厉家寨5 000多亩土地得到了彻底整治,实现了粮食的连年丰收,在当时创造了一个奇迹。
⑤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抓落实总是先易后难,柿子光拣软的捏,把难事放在后面。
这实际也是畏难逃避和缺乏担当的表现。
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且大事难事越来越多;改革进入深水区,其攻坚难度也越来越大。
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难事,需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需要多一些能打“硬仗”、能干“硬事”的干部。
孟祥夫《有趣的人不苟且》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祥夫《有趣的人不苟且》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孟祥夫《有趣的人不苟且》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议论文阅读(10 分)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10 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
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
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
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
清人沈
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
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
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
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
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
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2 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
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解析】此题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
这是篇议论文,重点在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D.在原文的表述是: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完全颠倒。
20.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
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
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
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
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
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
”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
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解析】此题考查论据的运用能力。
论据必须要能应证观点,才是可取的材料,才能做论据用。
此处前三句基本都和“做一个有趣的人”对应上,只有D项不论从两人谁的角度,都在说对爱情的忠贞,所以它不合要求。
21.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举例论证。
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
既具有故事性,又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规题目,不再多做赘述。
2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容。
(4分) 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就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解析】此题考查全文论述内容的概括。
综观全文作者在提出观点之后,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归纳起来即是全文作者认为“不苟且”的生活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