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论机械制造概论机械制造:从毛坯经过一系列过程成为成品机器的过程。

机械制造:从毛坯经过一系列过程成为成品机器的过程。

生产系统: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

生产系统: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

制造系统:原材料变为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原材料变为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毛坯制造、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检测和物料的存 储运输所有的工作。

储运输所有的工作。

储运输所有的工作。

工艺系统:机械加工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作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机械加工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作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生产纲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举例说明:生产类型举例说明:大量生产:汽车、手表、手机、由于其产量大且同一类型的产品一样故为大量生产大量生产:汽车、手表、手机、由于其产量大且同一类型的产品一样故为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笔记本电脑、由于其每一阶段的电脑不同,每种电脑均有一定的数量成批生产:笔记本电脑、由于其每一阶段的电脑不同,每种电脑均有一定的数量单件生产:大型机床、水力发电装置,由于其为重型设备,专用设备所以只能进行单件生产。

第二章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利用切削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从而使工件的几何形状、从而使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 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这样的加工称为金属切削加工。

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这样的加工称为金属切削加工。

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这样的加工称为金属切削加工。

切削运动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切削运动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切削速度Vc(m/s 或m/min) m/min) :主运动为旋转运动,主运动的线速度:主运动为旋转运动,主运动的线速度:主运动为旋转运动,主运动的线速度 601000´=nd V wC p进给运动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主运动已加工表面加工表面进给运动已加工表面主运动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6010002´=rC Ln V2、进给量: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二者沿进给方向相对位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最新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最新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
Δm<0 材料去除原理,如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包括磨料磨削、特种 加工等, 在制造过程中通过逐渐去除材料而获得需要的几何形状。
Δm=0 材料基本不变原理,如铸造、锻造及模具成形(注塑、冲压等) 工艺,在成形前后,材料主要是发生形状变化,而质量基本不变。
Δm>0 材料累加成形原理,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快速原形(Rapid Prototyping)技术,在成形过程中通过材料累加获得所需形状。
第二节 机械加工方法
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方向的相同或相反,又分为顺铣 和逆铣。
顺铣: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 向相同,而工作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又 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 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容易引起打刀。
在顺铣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皮的工件时
二、等材制造技术(Δm=0) 等材制造技术主要是指用模具成形的方法,成形前后,材料质量基本不
变,只是形状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数据表明,机电产品40%~50%的零件是由模具成 形的,因此模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模具可分为注塑模、压铸模、锻模、 冲压模、吹塑模等。在我国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薄弱环节。模具制造 精度一般要求较高,其生产方式往往是单件生产。模具的设计要用到CAD、 CAE等一系列技术,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图1-10 电火花加工原理示意图 1—床身 2—立柱 3—工作台 4—工件电极 5—工具电极 6—进给机构 7—工作液 8—脉冲电源 9—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
第三节 特种加工
电火花加工机床已有系列产品,根据加工方式,可将其分成两种类型: ➢用特殊形状的电极工具加工相应工件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如前所述); ➢用线(一般为钼丝、钨丝或铜丝)电极加工二维轮廓形状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 答案 第一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 答案 第一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车削加工都能成形哪些表面?
答:各种回转表面和平面。如:切端面、内外圆柱
面、内外圆锥面、台阶面、成形表面(车螺纹 滚花)、
内外螺纹面、花纹面。
1-4 镗削与车削有哪些不同?
答:1)主运动不同。车削:工件旋转为主运动,而
镗削的主运动是镗刀随镗杆的一起运动,而工件不动
(在用镗床镗孔的前提下) 2)进给运动不同 车削:刀具纵向进给为进给运动。 而镗削的进给运动为工件纵向进给。 3)加工精度一般情况:车削高于镗削
状“复印”在工件上,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
波加工;激光加工则由激光非接触加工。
1-2简述电解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 波加工的表面成形原理和应用范围。(1)
答:(1)电解加工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
的电化学原理,利用一定形状的负极工具,正极工具;
两极之间保持狭小间隙,流过有一定压力的电解液,随 着工具的不断进给,工件不断溶解,电解产物被电解液 带走,工具型面的形状就被“复制”到工件上,形成加 工表面。 适用:型孔、行腔、复杂表面、小直径深孔、膛线以及 去毛刺、刻印等。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制作:陈喜 编辑:杜奕
1-1特种加工成形工艺方向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
答:(1)切削加工是一种切削运动,一条母线沿一条 导线做一定规律的运动形成轨迹从而形成零件表面。有
三要素:母线、导线、一定规律的运动。
(2)特种加工的成形工艺可以为将工具的轮廓形
1-5简述滚切斜齿轮时的四条传动链?
1 2 uv 3 4 5 6 15 14 uy 13 7 ux 8 B12 B22 9 10 uf B1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4章,重庆大学,刘英)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4章,重庆大学,刘英)
1. 机械零件常用的表面形状
零件的 常用表面
平面 圆柱面
圆锥面 成型表面 特殊表面
图2-1 机器零件上常用的各种典型表面
2. 工件表面的形成
工件表面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沿着另一条 线移动或旋转而形成的。并且我们把这两
条线叫着母线和导线,统称发生线。
例、工件表面的形成
导线 母线
母线 导线
母线 导线 母线
合成切削速度ve:就是切削刃选定点相对
于工件的合成切削运动的瞬时速度。
图2-6 外圆车削时的加工表面、切削用量与切削层
二、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3.切削层参数 切削层:切削过程中,由刀具的一个 单一动作
所切除的工件材料层。 切削层尺寸平面:通过切削刃基点并垂直于该
合件1 组件1
合件2
组件2
合件3 组件3
部件1部件2部源自3机器汽车的组成:
汽车
发动机部件 变速箱部件
驱动桥部件
曲轴组件 连杆活塞组件 凸轮轴组件
转向器部件 车架 车厢 驾驶室
发动机缸体 发动机缸盖 飞轮 机油泵组件
连杆合件 连杆盖 活塞环
连杆体 铜套
活塞销 活塞
机器的组成: 零件
合件1 组件1
合件2
导线 母线
导线 导线
导线
导线 母线
母线
图2-2 组成工件轮廓的几何表面
3.发生线的形成
1) 成型法——利用成形刀具来形成发生 线,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图2-3 形成发生线所需的运动
3.发生线的形成
2) 轨迹法——靠刀尖的运动轨迹来形成 所需要表面形状的方法。
图2-3 形成发生线所需的运动
3.发生线的形成
刨削时,进给运动速度用每一行程多少毫米来表述, 单位为mm / str。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答:1加工是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制约故可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的零件。

2加工时主要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热能等出去多余材料而不是靠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3加工机理不同于一般金属切削加工不产生宏观切削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

4加工能量易于控制和转换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

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

答:1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极为短促具有爆炸性.爆炸力把熔化和企划的金属抛离电极表面被液体介质迅速冷却凝固继而从两极间被冲走。

每次电火花放电后是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凹坑。

在进给机构的控制下工具电极的不断进给脉冲放电将不断进行下去无数个点蚀小坑将重叠在工件上。

最终工作电极的形状相当精确的“复印”在工件上。

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极性和脉冲的长短放点持续时间的长短控制加工过程。

适应性强任何硬度、软韧材料及难切削加工加工的材料只要能导电都可以加工如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出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可加工行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不受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

2电解加工将电镀材料做阳极接电源正极工件作阴极放入电解液并接通直流电源后作为阳极的电镀材料就会逐渐的溶解儿附着到作为阴极的工件上形成镀层。

并由电解液将其溶解物迅速冲走从而达到尺寸加工目的。

应用范围管可加工任何高硬度、高强度。

高韧性的难加工金属材料并能意见单的进给运动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型面或行腔如锻模、叶片3激光加工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成一个高能晾凉的小光斑再次高温下任何坚硬的材料都将瞬间几句熔化和蒸发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是融化的物质爆炸式的喷射去处。

激光束的功率很高几乎对任何难度加工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皋熔点材料、内热合金及陶瓷、宝石、金刚石等脆硬材料都可以加工也可以加工异型孔.4超声波加工工作中超声振动还是悬浮液产生空腔空腔不断的扩大直至破裂或不断压缩至闭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等。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成套生产等。

机械制造的特点:精度、表面质量、强度等。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采用课堂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分类:铸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切削、磨削、抛光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工艺可行性、工艺经济性、工艺稳定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实验法,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机械制造装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机床、工具、夹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重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重点

第一章1.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2.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安装:安装是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4.工位:工位是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5.工步: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6.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7.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等8.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标注设计尺寸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9.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按其用途之不同,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10.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又称原始基准)。

11.定位基准: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12.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尺寸和形位误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1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14.工件装夹:找正装夹(直接找正装夹,划针、千分表,效率低,精度高;划线找正装夹,效率低,误差大,适用于单件小批难直接找正。

);夹具装夹。

15.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6.定位的任务: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占有某一正确的位置;夹紧的任务:保持工件的定位位置不变。

17.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之和成为装夹误差。

18.在设计零件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设计基准;在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工序基准;在加工及测量工件时,应尽量选用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以消除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规程:选用毛坯大小,选 择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确定 加工过程,使用机床,刀具切 削参数和其他工艺信息等系列 问题,完成这些工作就是制定 工艺规程。
工艺路线:仅列出加工顺 序和主要加工单元的工艺 过程只能称之为工艺路线。
一、车削
车削的工艺特点
易保证各加工面 的位置精度
切削过程 比较平稳
三1、.掌本握课金属程切的削任基本务规和律要,按求加工条件选择切削用量,
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和机床、刀
具、夹具及加工参数; 3.熟悉各种机床的构造、用途、工艺范围,具有通用机
床传动链分析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知识; 5.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 6.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问题的能力; 7.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 ➢日本国民总产值的49%由制造业提供 ➢中国的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也占有40%的比例 ➢ 可以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国家真正的繁荣 和富强。
制造业在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位置,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精密加工
1µmm
超精密加工
0.1µmm
2)刀具材料:向超硬,高硬度,耐热方向发展;
3)生产规模:向大批量,变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
4)生产方式:向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
5)提倡绿色制造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资源 等可持续发展因素
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提供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技手 段、国防装备等的手段以及它们进步的依托,是现代化的动力 源,是现代文明的支柱。
制造的原型可作设计评估、投标或展示的样件
看小片
第二节 机械加工方法
零件制造是机器制造过程的基本单元。 零件的制造主要利用材料去除工艺方法(包 括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和材料成形工艺方 法形成零件所需形状,并且适时的将热处理 工艺穿插在其中完成。
绝大部分零件是通过机械加工完成的。
如图所示阶梯轴的工艺路线可以为: 1)下料; 2) 车外圆,留磨量0.3~0.5mm; 3) 铣键槽; 4)热处理,45~48 HRc; 5)磨外圆至图纸尺寸。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第一节 零件的成形方法
1.材料去除工艺(Δm<0)
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毛坯上去除多余材料形成符 合技术
种2要.加材求工料的。成零形件工的艺工(艺Δ方m法=0。)主要包括切削加工和特 利用模型使原材料形成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
法。
常用成形工艺方法有铸造、锻造、冲压、注塑等 。
3.材料累加工艺(Δm>0)先进制造技术之一
同学们大家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宗旨
➢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 机械加工方法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 工艺规程设计 ➢ 先进制造技术
将零件以微元叠加的方式逐渐累加形成的工艺 方法。
光常固用化的法工(艺SL方A)法用有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
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然后 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 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叠层制造法(LOM)、激光选区烧结法(SLS)、熔积法 (FDM)、三维打印法等
二、 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制造业的发展
➢人类从原始社会使用石器到现在应用现代化的机器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 逐步加强了控制自然、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制造业为人类创造着辉煌的物 质文明。
发展趋势
1)设备:向数控技术,精密,超精密,高速,超高
速方向发展;
普通设备加工精度 10 µmm
课程的性质
➢综合性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金属切削机
床概论》 + 《金属工艺学》+ 《机床夹具设计》
+ 《机械制造工艺学》
➢技术基础课

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 工科的公共课

技术性强 实践性强 应用性强
学习方式
➢ 课堂讲授——讲授重点、难点
考核方法
➢ 期末考试——80% ➢ 平时——20%(出勤、作业)
➢ 美国将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列 为制造业。
4.制造技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的总称。 是国民 经济得以发展,也是制造业本身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技 术。
➢ 与大、小制造概念相对应,对于制造技术的理解也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制造技术涉及生产活动的各 个方面和生产的全过程,制造技术被认为是一个从产品 概念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处 理系统。
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 综合性——注意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 实践性——注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践性环节 ➢ 灵活性——掌握基本原理,活学活用
教材 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
[1]陈日曜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工业出版社。 [3]曾志新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5]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产品设 计开发
产品 制造
售后服 务回收
产品 销售
“大制造” 是将社会资源(物料等)转化为产品的全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制造系统 是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 活动所形成的系统,即设计、制造、装配 及市场乃至回收的全过程。
3. 制造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及装配的工业的总称.
绪论
一、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生产定义
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素转 变成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 广义理解:制造 = 生产
2.制造的概念
“小制造” 狭义: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包括生产准备、毛坯制作、零件加工、检验、装配、 包装运输等。
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市场需 求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