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学知识.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班主任资料:《初中生国学知识竞赛决赛》ppt课件(44页)

A?朝花夕拾? B?呐喊? C?野草? D?故土?
第三页,共45页。
•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 〕 A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 ) A 是 BB不是
A林家 B王家 C刘家 D赵家
2、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武松所为? 〔 〕 C
A、倒拔垂杨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D、智取生辰纲
返回
第十一页,共45页。
第三轮 〔抢答题〕
第十二页,共45页。
第一题
1、“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这副对联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 〔B 〕
A?水浒?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第十三页,共45页。
第二题
2、以下哪部作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 〔 D〕
A?自治通鉴? B?世说新语?
C?诗经? D?史记?
第十四页,共45页。
第三题
3、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 A周邦彦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第十五页,共45页。
第四题
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
返回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第四题
• 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
几点? 〔C 〕
A 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
返回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第一题
• 1、?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 A)
A?诗经? B?陌上桑? •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整理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1.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10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初中国学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中国学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体现了什么道理?A. 规矩的重要性B. 圆和方的区别C. 形状的多样性D. 形状的不变性答案:A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树下自然形成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很美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很甜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很酸答案:A4.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复习旧知识B. 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复习旧知识C. 学习新知识时不需要复习旧知识D. 学习旧知识时不需要学习新知识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重要性B. 诚实的重要性C. 学习的态度D. 学习的方法答案:B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答案:A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道德经》C. 《庄子》D. 《论语》答案:A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学习需要自我激励B. 学习需要外部激励C. 学习需要自我反思D. 学习需要外部反思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体现了什么道理?A.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B. 君子与小人的相似之处C. 君子与小人的矛盾D. 君子与小人的和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出自《诫子书》。
答案:夫君子之行2. “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一、国学经典相关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常有考生在中考中遇到“成语为题”的作文,因此熟悉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四、历史知识相关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考中,有时也会出现关于古代建筑的考题,要求学生对其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盂、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我们唯有阅读、传诵国学经典,才能更好地秉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置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的心灵家园。
适合初中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1.《龙文鞭影》《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
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
《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
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
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国学经典2.《声律启蒙》《声律启蒙》为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诗词和对联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国学经典3.《菜根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似随笔,似训诫,又似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初中经典国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经典国学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哪四部著作?答案: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论语·颜渊》。
3. 以下哪个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相关?A. 画蛇添足B. 孟母三迁C. 刻舟求剑D. 守株待兔答案:B. 孟母三迁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个部分?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答案:出自《论语·述而》。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孔子。
7.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的故事相关?A. 卧薪尝胆B. 画饼充饥C. 杯弓蛇影D. 破釜沉舟答案:A. 卧薪尝胆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教育理念。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周易·乾卦》。
10. 以下哪个成语与“负荆请罪”的故事相关?A. 负荆请罪B. 纸上谈兵C. 掩耳盗铃D. 指鹿为马答案:A. 负荆请罪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学习态度?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实事求是、不自欺欺人的学习态度。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孟子·离娄上》。
1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孔子。
14. 以下哪个成语与“指鹿为马”的故事相关?A. 指鹿为马B. 滥竽充数C. 画龙点睛D. 狐假虎威答案:A. 指鹿为马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终身学习、乐于教诲的教育理念。
离骚初中国学

离骚初中国学一、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C)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 A)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A)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7.“豆蔻”是指女子(A )岁,“弱冠”是指男子()岁:A.13岁、20岁B.13岁、16岁C.15岁、20岁D.16岁、13岁8.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奸诈阴险D.卑鄙无耻9.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B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C )A.新婚大喜B.乔迁新居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这里“规矩”的意思是(C )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D.道德准则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C.10米D.30米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是指(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A )季节的景象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D )A.宣纸B.湖笔C.徽墨D.河砚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D.向人发誓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B )A.历史研究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A.男角B.女角C.儿童D.男女均可22.“文武二圣”指的是( D)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23.“小李杜”指(C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 A)篇A.130B.120C.140D.16025.下面(A )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戊B.戍C.戌D.术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 B)A.4月5日~6日B.5月5日~6日C.5月7日~8日D.4月7日~8日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 B)的典型表现A.虚短实长B.虚实相生C.心物对应D.虚实相抑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D.重视材料的运用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 C)A.诗经B.元曲C.乐府诗集D.唐诗三百首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B)A.谦虚B.捧起C.生动D.弯腰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 B)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2.中国民间的“冬九九”是从( B)开始的A.立冬B.冬至C.大寒D.小寒33.“变脸”是(C )的绝活A.京剧B.豫剧C.川剧D.粤剧34.我国古迹龙门石窟位于(A)A.河南洛阳B.河南开封C.甘肃天水D.陕西咸阳35.古汉语中,关于“阴”、“阳”的说法正确的是(C)A.山南为阳,水北为阳B.山南为阴,水北为阳C.山南为阳,水北为阴D.山南为阴,水北为阴36.黄梅戏是( B)省的地方戏A.河南B.安徽C.四川D.河北37.按我国传统风俗,在农历(B )喝“腊八粥”A.二月初八B.十二月初八C.正月初八D.三月初八3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B )A.令爱B.令正C.令尊D.令弟39.古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B )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40.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 A)风景区A.庐山B.华山C.泰山D.峨眉山41.毛笔中“狼毫”的原料取自(C )A.狼B.狈C.黄鼠狼D.山羊42.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B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43.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B )A.三月B.六月C.八月D.九月44.“蜀犬吠日”的意思是( B)A.见异思迁B.少见多怪C.狗仗人势D.云开雾散45.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B)A.教育界B.医学界C.文艺界D.桃园46.古人对“六十岁”年龄的人的称呼是(D )A.而立B.不惑C.知天命D.花甲47.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 A)节有关A.中秋B.重阳C.清明D.端午4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是(C )A.陈子昂B.盂浩然C.杜甫D.杜牧4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B )A.一个人B.一只鸟C.一只猴子D.一条龙50.“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 A)的人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51.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是(B )城市A.西安B.成都C.重庆D.南京52.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C )追逐太阳的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5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作品,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B )A.木兰诗B.木兰辞C.琵琶行D.陌上桑5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 A)的景象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55.( B)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56.“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D )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57.民间故事《梁祝》的精神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 C)基本制度相一致A.男女平等B.一夫一妻C.婚姻自由58.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D )A.下棋B.种花C.武术D.驾车59.“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A )的判词A.晴雯B.袭人C.黛玉D.宝钗60.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A )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61.中国古代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B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62.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B)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63.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D )的标准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64.“泾渭分明”指的是(A )A.泾水混,渭水清B.泾水清,渭水浊C.泾水宽,渭水窄D.泾水宽,渭水窄65.“执牛耳”最初是指( A)A.结盟仪式B.订婚仪式C.结婚仪式D.赔礼道歉66.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变化,下列(D )不符合中医的说法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67.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 C)不在“三乐”之列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6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下列习俗不属于春节习俗的是( C)A.贴春联B.燃放爆竹C.悬艾蒿D.包饺子69.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100岁被称为(A )A.期颐之年B.耄耋之年C.不惑之年D.杖朝之年70.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以下(A )历史故事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梁山伯与祝英台D.昭君出塞7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 D)A.朋友B.孩子C.病人D.学生72.下列四个成语中与项羽有关的是(D)A.隔岸观火B.暗渡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73.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A.杏林B.悬壶C.黄芪D.歧黄74.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A.20岁B.30岁C.40岁D.50岁75.下列传统节日中,( D)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76.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
古时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的是(A )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77.李白的诗风是( B)A.沉郁、雄浑B.豪迈、奔放C.通俗、易懂D.狂傲、桀骜不驯78.以下成语典故不是出于《庄子》的是( C)A.东施效颦B.爱屋及乌C.庖丁解牛D.螳臂当车79.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8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的皮匠其实是“裨将”的谐音,请问裨将指( A)A.副将B.制鞋匠C.主将D.军师加试题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校训是(A )A.励志明德攻术践行B.财富济世经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