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_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下载

读图,完成1一3题。
A 1.这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23.5°N B.23.5°S
C.0°
D.66.5°N
2.此时肇庆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B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不确定
D 3.这时候的澳大利亚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4.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B
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
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B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C 9.当北京夜长大于昼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赤道以北地区 B.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小结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影响因素
对降水影响的表现
纬度位置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暖流起增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多 洋 流 寒流起减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少 地 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A 5.地球上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的地方是( )
A. 南北极圈内
B. 赤道附近
C. 本初子午线附近 D. 南北回归线附近
D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 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4、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5、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6、跨经度最多、纬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7最大的大洲:亚洲。

8、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9、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10、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人:魏格纳三、板块构造学说内容:(1)、地表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2)、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稳定。

2、应用:(1)、海洋和山脉的形成。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形成):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形成、四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2)、火山地震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一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一、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二、世界的气温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寒极)三、世界的降水空间分布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美国夏威夷)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利境内)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

1、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橇)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一、三大人种: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世界人口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的中亚、西亚、非洲的北部及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美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知识梳理一、热带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量更加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少草原一片枯黄,湿季降水多,草原一片葱绿。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区,全年高温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小,而且年际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四季分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三、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

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降水量比较均匀。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少。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量多少不同,自然景观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的变化。

四、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南极大陆,长冬无夏或终年严寒,降水量少,蒸发弱,地面常被冰雪覆盖,植物难以存活,只有少部分地区有苔藓、地衣和小灌木生长。

五、高原、高山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一些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和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10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10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10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知识梳理规模由小变大聚落的衰落或消失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哪类聚落形态()A.乡村B.集镇C.城市D.渔村【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人口较稀疏,土地面积广大,农田广布,风景秀丽;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乡村聚落形态。

故选:A。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A.因纽特人的冰屋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C.东南亚的高脚屋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分析】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适宜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在内蒙古高原,因为游牧的关系,人们就居住于容易搭建,也容易拆迁、搬运的蒙古包中。

【解答】解: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

故选:C。

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D.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中图版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地方时)。

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年4.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重点图:P6E图的二分二至日)节气日期直射纬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四季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直射南半球时:昼短夜长;直射赤道时:昼夜平分。

(4)影子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夏季最大(影子最短),冬季最长(影子最长)。

第二节海陆分布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概括地说:三分陆地七海洋)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3.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重点图:P13图G)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没有定居居民和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南极洲。

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和北美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是亚洲和大洋洲;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非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2.分界线(1)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5)非、欧两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三、四大洋(重点图:P13图G)1.四大洋(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2 海陆分布(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2 海陆分布(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2 海陆分布知识梳理一、大洲和大洋1.大洲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面积仅占球表面积的29%。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地球可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

陆半球的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水半球的中心位于经度180°,南纬38°。

在任一个半球上,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大陆与附近岛屿合称为洲。

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与欧洲陆地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乌里大黑土】。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亚洲是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中部赤道穿过。

北美洲最南部临近赤道,最北部在北极圈之内。

南美洲北部有赤道横穿,最南部接近南极圈。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也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环海,像一个大的半岛,边缘破碎曲折,多港湾。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2.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叫做洋,边缘部分称为海。

地球表面海洋由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大印北冰】太平洋是面积最大、平均深度最深的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

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11034米。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南北方向近似“S”,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4。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封闭,南部敞开。

北冰洋是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也是纬度最高,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常年覆盖3至4米的冰层。

二、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6 气候与人类活动(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6 气候与人类活动(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6 气候与人类活动知识梳理一、气候对生产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光照的多少和气温的变化,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样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2.对工业、城镇和交通建设影响建筑物的朝向、门窗大小、地基的深浅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春节期间哈尔滨市民制作和观赏冰灯,而广州市民则流连于花市。

欧洲人喜欢马铃薯,因为欧洲的气候很适宜马铃薯的生长,而且产量特别高。

印度人离不开咖喱,这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以咖喱佐餐可以刺激味觉增加食欲,并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大量砍伐森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造成气候气候异常变化。

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有害的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产生臭氧层空洞和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

【氧层空洞的危险:人类大量使用氯氟化合物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使得大气中的臭氧层逐年变薄,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邻近南极的智利,羊群多患有白内障疾病甚至全盲,人们皮肤就会被晒成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现象。

】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热量难以散发,使得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局部气候恶化,必须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地面水系来改善城市的局部气候。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作出解释【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8 语言和宗教(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8 语言和宗教(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8 语言和宗教知识梳理一、主要语言联合国使用的6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分布:汉语——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等(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非洲中部和西部俄语——俄罗斯及其临近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美国以南的一些美洲国家阿拉伯语——阿拉伯人聚居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二、三大宗教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中国名著《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A.阿拉伯半岛、基督教B.西亚、伊斯兰教C.耶路撒冷、犹太教D.古印度、佛教【分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解答】解:《西游记》讲述的是佛教故事,“西天”就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经”就是佛教经典。

故选:D。

2.大洋洲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分析】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解答】解:大洋洲人主要是白色人种,讲英语,信仰基督教。

故选:A。

3.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俄语B.西班牙语C.印地语D.阿拉伯语【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解答】解: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印地语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国际经济合作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1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运动 旋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①昼夜交替 ②地方时差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年
①四季的变化 ②五带的形成 ③昼夜长短的 变化
练习: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现象?
N
• A 昼夜现象 ×
• B 昼夜更替现象√ • C 时差现象 √

平①
G

南美洲
④北冰洋
欧E洲
A 亚洲
D
非洲

印度洋 C
B南极洲
更多练习
B南B 极洲
本节知识小结
地 壳

动 由海变陆




由陆变海
平 面 的

变 化
海陆循环变 化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大板


陆 漂










说学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更多练习
南极洲板块
期末复习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
第1章 地球的运 动与海陆分布
第2章 世界气候
1.1 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2.1 世界的气温和 降水
1.2 海陆分布
2.2 世界气候类型
1.3 海陆变迁
2.3 气候与人类活 动
第3章 居民与聚 落 3.1人种和人口
3.2语言和宗教
3.3聚落
第4章 地域发展 差异
4.1国家与地区
C • 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0.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C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
长夜短
•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 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2.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是_____低__温____(高温、低温)中心。
(2)如果根据气温判断地形,A点的地形应该是(B)
A.盆地 B.山顶
C.高原 D.平原
(3)B地区等温线密集,
说明气温差异__大___;
C地区等温线稀疏,
说明气温差异__小___。
3.去年寒假,小敏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勇则去了海南岛领略 海岛风情。下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 最主要因素是( )
读图,完成1一3题。
A 1.这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23.5°N B.23.5°S
C.0°
D.66.5°N
2.此时肇庆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B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不确定
D 3.这时候的澳大利亚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4.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小结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影响因素
对降水影响的表现
纬度位置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暖流起增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多 洋 流 寒流起减湿作用,所经地区降水较少 地 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本节知识小结
世气 界温 的 气 温 和 降降 水水
空间分 布的影 响因素
随时间变化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的 空间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
小结
更多练习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影响因素
对气温影响的表现(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位置 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相反
•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B
• 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
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B
•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C 9.当北京夜长大于昼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 A.赤道以北地区 B.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C
A.地形类型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高低
4.阅读下面的邮票:山下森林茂盛,山顶白雪皑皑。此图反映 了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0米,气温约下降( )
B A.0.6 ℃ B.6 ℃
C.10 ℃ D.0.1 ℃
•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A 5.地球上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的地方是( )
A. 南北极圈内
B. 赤道附近
C. 本初子午线附近 D. 南北回归线附近
D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 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书本35页图D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2_0_℃__以上,南极地 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1_0_℃__以下,全球气
温分布的总趋势是__从__低_纬__度__向__高__纬_度_。逐渐降低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 D.洋流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 ___陆__地__气温高,冬季___海_洋___气温高。 (4)南半球20 ℃等温线大致与_南__回_归__线_平行,穿过 ___非__洲、__大_洋__洲和_南__美__洲。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的情况
1、昼夜平分
N
2、昼长夜短
3、昼短夜长 4、极昼
5、极夜
S
本节知识小结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更多练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产生地方时差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五带的形成 昼夜长短变化
1.2 海陆分布
本节知识小结
大陆

岛屿


半岛


群岛









海峡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七
大 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分布
面积大小顺序 分布特点 轮廓特点 相邻洲的界限
面积大小顺序 分布特点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及相对位置
第二节 海陆分布
K北冰洋
亚洲
北F美洲 ②
洋 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高,寒流经过的 地区气温比较低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 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1.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
D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
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