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工作原理42个知识点

以太网工作原理42个知识点
以太网工作原理42个知识点

1.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一种在共享介质条件下实现多点通讯的方法。其基本规则如下:

(1)若介质空闲,发送数据;否则,转(2);

(2)若介质忙,一直监听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发送数据;(3)若检测到冲突,即线路上电压的摆动值超过正常值一倍,则发出一个短小的干扰(jamming)信号,使得所有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并停止数据的发送;

(4)发完干扰信号,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再次试图传输,回到(1)重新开始。

2.由于CSMA/CD算法的限制,10M半双工以太网帧的帧长不

能小于64字节。

3.从共享式以太网发展到交换式以太网过渡时期,出现了中

继器和集线器两种互连的网络设备。

4.网络范围扩大后,信号在传送的过程中容易失真,导致误

码。中继器的功能是恢复失真信号,并放大信号。

5.集线器(HUB)和中继器都是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6.集线器(HUB)就是这样一种基于CSMA/CD机制工作的以

太网设备,其工作原理很简单:从任何一个接口收到的数据帧(不管是单播还是广播)不加选择地转发给其它的任何端口(除接收的那个端口外)。

CP243-1以太网通讯模块配置说明

CP243-1以太网通讯模块配置说明 必备条件: ?装有STEP 7Micro/WIN32软件的电脑。?PC/PPI 电缆。 首次、配置时必须要用到PC/PPI 电缆,将PC/PPI 电缆一头连接电脑的串口,另一头连接CPU 上的串口; 1、打开STEP 7Micro/WIN32软件,在查看栏选择“设置PC/PG 接口”; 2、为使用的借口分配参数选择:“PC/PPI cable(PPI)”; 3、点击“确定”按钮; 4、 在查看栏选择“通信”; 14 2 3

1、“点击刷新” 2、出现CP243-1后双击选择; 3、点击“确定”按钮; 1、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以太网向导”; 1 3 1

1、点击“下一步”进入指定模块位置; 1、在此处选择模块在PLC中的位置,本次PLC中选择“6”; 2、也可以用“读取模块”按钮搜寻在线的CP243-1模块。 3、搜索到后选中; 4、点击“下一步”按钮。 (在本系统中,CP243-1模块是在6的位置,前方硬件有,CPU226、DO、DI、DI、DI、AI、AI 模块。) 1 1 2 3 4

1 2 34 1、在此处填写IP地址,PLC1为“192.168.147.11”,PLC2为“192.168.147.12”; 2、在此处填写子网掩码,PLC1、PLC2均为“255.255.255.0”; 3、选择模块的通讯类型,选择“自动检测通信”; 4、点击“下一步”按钮。 1 2 3 1、在此处填写模块占用的输出地址,使用“读取模块”功能会出现一个缺省值,建议使用缺省值。 2、配置允许连接CP243-1模块的电脑数量。 3、点击“下一步”按钮。

CP1W-CIF41欧姆龙(CP1H)以太网通信完美操作说明

CP1W-CIF41欧姆龙以太网通信-FINS ——陆 一:连接设置 节点号要正确要不CP1W-CIF41的ERROR灯闪(如CP1W-CIF41 IP为192.168.250.1,节点号即为1,与最后一段相同)。使用插槽1时4开关要置ON,使用插槽2时5开关要置ON,否则ERROR灯常亮。 PLC的串行选件端口插以太网模块时设置要改成115200 7,2,E HOST LINK 若是不知道模块的IP,可以从PLC内存查看: 新建一个USB连接PLC的工程——在线工作——查看存IP地址的数据寄存器 例如放在选件板2的位置,则IP地址在D32300+155=D32455,D32456两个地址查看;注意地址D后面不要带M。

(右键点击空白栏,编辑即可输入并查看) 连接方法1:知道模块IP后。设置电脑IP与模块处于同一个网段即可。FINS节点号即为模块IP的最后一个。 连接方法2:登陆http://192.168.250.1(模块的IP)/c00.htm 注意:有时候模块要与电脑处于同一个网段才能连上(如模块192.168.250.1,电脑要为192.168.250.2)密码:ETHERNET

修改完成以后点击传送,然后点击重启即可。 二:FINS指令: 学习利用网络调试助手发送FINS命令对PLC进行操作,首先要学习FINS的通讯格式; 1、FINS指令格式 手册中的格式如下:

举例说明: 利用FINS/TCP的方式读取PLC的DM1通道的数据,格式解析如下: MR、SR参见FINS命令第5章; 前面的ICF、RSV等为指定一些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的网络号、节点号、单元号及其他固定的格式,后面关于Command code以及TEXT的内容,需要根据上位机实现什么的操作,填写不同的操作数据,就读取DM1通道的数据; DM区的Memory area code为82; 读取存储区的Command code为0101;

迈普MyPower-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手册

目录 第1章交换机管理 (1) 1.1 管理方式 (1) 1.1.1 带外管理 (1) 1.1.2 带内管理 (5) 1.2 CLI界面 (11) 1.2.1 配置模式介绍 (12) 1.2.2 配置语法 (14) 1.2.3 支持快捷键 (15) 1.2.4 帮助功能 (15) 1.2.5 对输入的检查 (16) 1.2.6 支持不完全匹配 (16) 第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 (17) 2.1 基本配置 (17) 2.2 远程管理 (17) 2.2.1 Telnet (17) 2.2.2 SSH (19) 2.3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21) 2.3.1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任务序列 (21) 2.4 SNMP配置 (22) 2.4.1 SNMP介绍 (22) 2.4.2 MIB介绍 (23) 2.4.3 RMON介绍 (24) 2.4.4 SNMP配置 (25) 2.4.5 SNMP典型配置举例 (27) 2.4.6 SNMP排错帮助 (29) 2.5 交换机升级 (29) 2.5.1 交换机系统文件 (29) 2.5.2 BootROM模式升级 (30) 2.5.3 FTP/TFTP升级 (32)

第3章集群网管配置 (41) 3.1 集群网管介绍 (41) 3.2 集群网管基本配置 (41) 3.3 集群网管举例 (44) 3.4 集群网管排错帮助 (45)

第1章交换机管理 1.1 管理方式 用户购买到交换机设备后,需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网络的管理。交换机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管理方式: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 1.1.1 带外管理 带外管理即通过Console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在首次配置交换机或者无法进行带内管理时,用户会使用带外管理方式。例如:用户希望通过远程Telnet来访问交换机时,必须首先通过Console给交换机配置一个IP地址。 用户用Console管理的步骤如下: 第一、搭建环境: 通过串口线连接 图1-1 交换机Console管理配置环境 按照图1-1所示,将PC的串口(RS-232接口)和交换机随机提供的串口线连接,下 设备名称说明 PC机有完好的键盘和RS-232串口,并且安装了终端仿真程序,如 Windows 系统自带超级终端等。 串口线一端与PC机的RS-232串口相连;另一端与交换机的

工业以太网专业术语

工业以太网专业术语 一、拓扑结构 拓扑是网络中电缆的布置。众所周知,EIA-485或CAN 采用总线型拓扑。但在工业以太网中,由于普遍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拓扑结构为星型或分散星型。 二、接线 工业以太网专题">工业以太网使用的电缆有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多模或单模光缆。10Mbps 的速率对双绞线没有过高的要求,而在100Mbps 速率下,推荐使用五类或超五类线。 光纤链接时需要一对,常用的多模光纤波长为62.5/125μm 或50/125μm。与多模光纤的内芯相比,单模光纤的内芯很细,只有10μm 左右。通常,10Mbps 使用多模光纤,100Mbps下,单模、多模光纤都适用。 三、接头和连接 双绞线接头中RJ-45 较常见,共两对线,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收。在媒介相关接口(MDI)的定义中,这四个信号分别标识为RD+,RD-,TD+,TD-。 一条通信链路由DTE(数据终端设备,如工作站)和DCE(数据通讯设备,如中继器或交换机)组成。集线器端口标识为MDI-X 端口表明DTE 和DCE 可以使用直通电缆相连。假如是两个DTE或两个DCE相连?可以采用电缆交叉的方法或直接利用集线器提供的上连端口(电缆不要交叉)。 光纤接头有两种,ST 接头用于10Mbps 或100Mbps;SC接头专用于100Mbps。单模纤通常使用SC接头。DTE 与DCE 之间的连接只需依照端口的TX、RX 标识即可。 四、工业以太网与普通商用以太网产品 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 兼容,但设计和包装兼顾工业和商业应用的要求。工业现场的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以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考虑的是高温、潮湿、震动。第二看是否能方便地安装在工业现场控制柜内。第三是电源要求。许多控制柜内提供的电源都是低压交流或直流。墙装式电源装置有时不能适应。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随工业环境对EMI(工业抗干扰)和ESD (工业抗震)要求的不同而变化。现场的安全标准与办公室的完全不同。有时需要的是恶劣环境的额定值。工厂里采用的可能是工业控制柜标准而楼宇系统采用的往往是烟雾标准。显然低价的商用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五、速度和距离 讨论共享型以太网的距离,不能忽略碰撞域(Collision Domain)的概念。 共享型以太网或半双工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是由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确定的。在半双工的通讯方式下,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否则数据会发生碰撞。站点发送前,首先要看是否有空闲的信道。发送时,站点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收听,确保在这一时间内没有其它站点在进行同步传送,最终本站发送成功。反之,发生碰撞,

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实验1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一、实验内容与目标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 二、实验组网图 三、实验设备 PC:两台有以太网接口和COM口的PC 线缆:普通网线两根,Console线缆一根 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S3100-26C-SI或Quidway S3610-28TP 四、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Console口配置是路由器最基本、最直接的配置方式,当路由器第一次被配置时,console口配置成为配置的唯一手段。因为其它配置方式都必须预先在交换机上进行一些初始化配置。 1、console配置线缆的连接。 ①将配置电缆的DB-9(或DB-25)孔式插头接到要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微机或终端的串口上; ②将配置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路由器的配置口(console)上。 2、运行主机上的终端软件。 ①首先启动超级终端,点击windows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 ②根据提示输入连接描述名称后确定,在选择连接时使用相应的COM口后单击“确

定”按钮,在弹出的COM1属性窗口中单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此时,我们已经成功完成超级终端的启动。如果您已经将线缆按照要求连接好,并且交换机已经启动,此时按Enter 键,将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并出现如下标识符:。否则您将启动交换机,超级终端会自动显示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 实验任务二:交换机的用户界面配置 1、 进入用户视图 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中的标识符为。在该视图下可以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display version ) %May 18 08:04:16:482 2000 AL3SW1 SHELL/4/LOGIN: Console login from aux0 display version H3C Comware Platform Software 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5.20, Release 0001P02 Copyright (c) 2004-2007 Hangzhou H3C 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3C S3610-28TP uptime is 3 weeks, 0 day, 14 hours, 51 minutes …… 从上面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该S3610-28TP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版本号为: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就是基于IEEE 802、3 (Ethernet)得强大得区域与单元网络。利用工业以太网,SIMATIC NET 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到新得多媒体世界得途径。 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部互联网(Ext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提供得广泛应用不但已经进入今天得办公室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生产与过程自动化。继10M波特率以太网成功运行之后,具有交换功能,全双工与自适应得100M波特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符合IEEE 802、3u 得标准)也已成功运行多年。采用何种性能得以太网取决于用户得需要。通用得兼容性允许用户无缝升级到新技术。 为用户带来得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就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得网络。以太网优越得性能,为您得应用带来巨大得利益: 通过简单得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得开发提供了持续得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得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得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与生产应用环境得联网。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得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得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得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得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得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得构成 :一个典型得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 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与光纤 ◆ SIMATIC PLC控制器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 业以太网。 ◆ PG/PC 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为了应用于严酷得工业环境,确保工业应用得安全可靠,SIMATIC NET 为以太网技术补充了不少重要得性能: ?工业以太网技术上与IEEE802、3/802、3u兼容,使用ISO与TCP/IP 通讯协议?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 ?冗余24VDC 供电 ?简单得机柜导轨安装 ?方便得构成星型、线型与环型拓扑结构 ?高速冗余得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 ?用于严酷环境得网络元件,通过EMC 测试 ?通过带有RJ45 技术、工业级得Sub-D 连接技术与安装专用屏蔽电缆得Fast Connect连接技术,确保现场电缆安装工作得快速进行 ?简单高效得信号装置不断地监视网络元件 ?符合SNMP(简单得网络管理协议) ?可使用基于web 得网络管理 ?使用VB/VC 或组态软件即可监控管理网络。 工业以太网冗余原理

以太网数据监听工具使用说明[精选.]

以太网数据监听工具使用说明2015-7-24 现在基于以太网通信越来越多,其中用网关(通信管理机BK-TX3001)来解析其他厂家综保等设备以太网规约较为常用,迫切需要对通信状况(报文)进行检测,而网口之间通讯数据较难捕捉,比如通讯管理机与保护装置之间进行网络通讯的时候,电脑作为第三方无法通过普通交换机捕捉到通讯管理机与保护装置之间通讯数据,因而需要调试通讯管理机与保护装置之间的通讯规约时比较困难。为解决此问题需采用如下方法。 1)具有端口镜像功能的交换机如TP-LINK 型号:TL-SF2005 ,为便宜设备,电脑通过镜像端口可监听3个端口的数据交换,一般交换机没有此功能; 2)使用工具软件如IPTOOL网络抓包工具,通过IP地址简单配置,可监听改IP地址的报文交换。 这样就可通过第三方(比如电脑)监听另外两台设备之间的网络通讯数据,方便现场调试。 TL-SF2005交换机说明:该交换机为不可配置网管型交换机,其中包含三个普通交换接口,一个监控口,一个上联口,端口功能固定不可配置。 交换机接线说明:将需要抓包的通讯装置经网线连接至交换机1-3普通交换接口上面,需要抓包的电脑连接至监控口即可。如需要监视通讯管理机与保护装置之间的网络数据,将通讯管理机与保护装置连接至交换机普通接口,将电脑连接至交换机监控口。 网络抓包软件使用说明:注可参见文件夹中的使用说明文档。 注:使用软件前先将监控电脑IP地址设置为与被监控IP地址在同一网段。 1、打开软件IPAnalyse.exe。如下所示: 2、点击操作->捕包过滤,进行设置 (1)、选择网卡,设置为当前要使用进行抓包的网卡。

工业以太网总述

为用户带来的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的网络。以太网优越的性能,为您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利益: 通过简单的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的开发提供了持续的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的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的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和生产应用环境的联网。 公司之间的通讯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的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的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的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的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 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 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SIMATIC PLC控制器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PG/PC 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

----为了应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确保工业应用的安全可靠,SIMATIC NET 为以太网技术补充了不少重要的性能: 工业以太网技术上与IEEE802.3/802.3u兼容,使用ISO和TCP/IP 通讯协议 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 冗余24VDC 供电 简单的机柜导轨安装 方便的构成星型、线型和环型拓扑结构 高速冗余的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 用于严酷环境的网络元件,通过EMC 测试 通过带有RJ45 技术、工业级的Sub-D 连接技术和安装专用屏蔽电缆的Fast Connect连接技术,确保现场电缆安装工作的快速进行 简单高效的信号装置不断地监视网络元件 符合SNMP(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 可使用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 使用VB/VC 或组态软件即可监控管理网络 工业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如何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一、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9600bp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如图2-2至图2-4所示。 (3)给以太网交换机通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的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二、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 口正确地配置了以太网交换机管理VLAN 接口的IP 地址(在VLAN 接口视图E下使用ip address 命令),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管理VLAN(在VLAN 视图E下使用port 命令),这时可以利用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1)在通过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 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Telnet 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说明:Tel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如果没有配置口令而进行Telnet登录,则系统会提示“password required, but none set.”。可用下面的命令配置用户登录口令。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 是欲设置的Telnet 用户登录口令) (2)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 (3)在微机上运行Telnet 程序,输入与微机相连的以太网口所属VLAN的IP地址。 (4)在终端上显示User Access Verification,并提示用户输入已设置的登录口令,口令输入正确后则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5)使用相应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说明: a. elnet 配置交换机时,不要删除或修改对应本Telnet 连接的交换机上的VLAN 接口的IP 地址,否则会导致Telnet 连接断开。 b. 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访问命令级别为0 级的命令。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它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网卡的不同分类:根据网络技术的不同,网卡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ATM网卡、令牌环网卡和以太网网卡等。据统计,目前约有80%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务器的工作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价格较贵,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网卡而言,目前,网卡一般分为普通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专用网卡。服务器专用网卡是为了适应网络服种类较多,性能也有差异,可按以下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 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几种;根据网卡总线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其中ISA网卡和PCI网卡较常使用。ISA总线网卡的带宽一般为10M,PCI总线网卡的带宽从10M到1000M都有。同样是10M网卡,因为ISA总线为16位,而PCI总线为32位,所以PCI网卡要比ISA网卡快。 网卡的接口类型: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出现了AUI接口(粗缆接口)、BNC接口(细缆接口)和RJ-45接口(双绞线接口)三种接口类型。所以在选用网卡时,应注意网卡所支持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网络。市面上常见的10M网卡主要有单口网卡(RJ-45接口或BNC接口)和双口网卡(RJ-45和BNC两种接口),带有AUI粗缆接口的网卡较少。而100M和1000M网卡一般为单口卡(RJ-45接口)。除网卡的接口外,我们在选用网卡时还常常要注意网卡是否支持无盘启动。必要时还要考虑网卡是否支持光纤连接。 网卡的选购: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而重点以以太网网卡为例,讲一些选购网卡时应注意的问题。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网卡的应用领域----目前,以太网网卡有10M、100M、10M/100M及千兆网卡。对于大数据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种网卡多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响应速率。而10M、100M和 10M/100M网卡则属人们经常购买且常用的网络设备,这三种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谓10M/100M自适应是指网卡可以与远端网络设备(集线器或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目录 物品清单 (4)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5) 1.1 用途 (5) 1.2 约定 (5) 1.3 用户手册概述 (5) 第二章产品概述 (6) 2.1 产品简介 (6) 2.2 产品特性 (6) 2.2.1 主要特性 (6) 2.2.2 规格说明 (7) 第三章安装指南 (8) 3.1 安装 (8) 3.1.1 安装在桌面上的方法 (8) 3.1.2 安装在机架上的方法 (8) 3.1.3 加电 (8) 3.2 交换机的外观 (8) 3.2.1 前面板 (8) 3.2.2 后面板 (10) 3.3 注意事项 (10) 第四章交换机基本概念 (12) 4.1 系统配置 (12) 4.1.1 系统信息 (12) 4.1.2 IP地址参数 (12) 4.1.3 文件传输 (12) 4.1.4 保存与复位 (13) 4.2 端口管理 (13) 4.2.1 端口参数 (13) 4.2.2 端口监控 (14) 4.2.3 端口描述 (14) 4.2.4 端口统计与端口状态 (14) 4.2.5 端口带宽 (15) 4.2.6 端口广播风暴 (15) 4.3 网络配置 (15) 4.3.1 最大老化时间与动态地址表 (15) 4.3.2 静态地址表 (16) 4.3.3 静态安全地址表 (16) 4.3.4 Ping检测 (16)

4.4 虚拟局域网管理 (16) 4.4.1 VLAN模式配置 (17) 4.4.2 Global VID配置 (18) 4.4.3 VLAN配置 (18) VLAN组 (19) 4.4.4 MTU 4.5 Trunk配置 (19) 4.6 优先级管理 (20) 4.6.1 优先级配置 (20) 4.6.2 端口优先级表 (20) 4.6.3 TOS优先级 (20) 4.6.4 802.1p优先级 (20) 4.6.5 802.1p优先级映射表 (21) 第五章 WEB管理 (22) 5.1 概述 (22) 5.2 WEB管理的连接 (22) 5.2.1 准备工作 (22) 5.2.2 连接 (25) 5.3 WEB管理界面及操作方法 (26) 5.3.1 系统配置 (27) 5.3.2 端口管理 (30) 5.3.3 网络配置 (37) 5.3.4 VLAN管理 (41) 5.3.5 Trunk配置 (45) 5.3.6 优先级管理 (46) 第六章带外管理 (52) 6.1 概述 (52) 6.2 带外(out-of-out)的连接方法 (52) 6.3 带外管理的界面及操作方法 (53) 6.4 CLI命令使用说明 (53) 6.4.1 语法帮助 (53) 6.4.2 命令帮助使用说明 (53) 6.4.3 常用命令 (54) 管理 (58) 第七章 Telnet 7.1 概述 (58) 7.2 Telnet的连接方法 (58) 7.3 连接 (60) 附录A RJ-45插座/连接器引脚详细说明 (62)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其实就是协议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应用层协议的区别。 都是以太网通讯,只是每个公司的叫法不一样,西门子用PROFINET、AB用Ethernet IP、施耐德的MODBUS TCP/IP。 取个例子,以太网就像高速公路,Ethernet/IP、Profinet、Modbus TCP/IP分别像高速公路上的宝马、奔驰、奥迪车,都可以从一个城市把物品运送到另一城市。但是每个车上安装的零件无法和另一车上的零件进行更换。 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现场总线系统,EterCAT名称中的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的缩写。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GmbH)研发。EtherCAT为系统的实时性能和拓扑的灵活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的使用成本。EtherCAT的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net/IP是一个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应用层协议。它建立在标准UDP/IP与TCP/IP 协议之上,利用固定的以太网硬件和软件,为配置、访问和控制工业自动化设备定义了一个应用层协议西蒙公司开发 Ethernt/IP属于ODVA组织,Rockwell只是其中一个推广力度比较大的公司而已。施耐德也是ODVA组织的成员,施耐德所有PLC都可以支持Ethernt/IP协议。Ethernt/IP协议是十大总线之一,和Controlnet、Devicenet一起称为CIP总线。可以实现协议间路由,但是需要Rslinx 软件进行配置。通讯时需要设置RPI参数,没有任何客户端的反馈信息,因此不管现场客户端是否收到数据,数据一致由服务器不断的发,缺少相应的检测。 PROFINET由PROFIBUS国际组织(PROFIBUS International,PI)推出,是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技术创新,PROFINET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囊括了诸如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作为跨供应商的技术,可以完全兼容工业以太网和现有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技术,保护现有投资。 PROFINET是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其功能包括8个主要的模块,依次为实时通信、分布式现场设备、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网络安装、IT标准和信息安全、故障安全和过程自动化。 MODBUS/TCP是简单的、中立厂商的用于管理和控制自动化设备的MODBUS系列通讯协议的派生产品。显而易见,它覆盖了使用TCP/IP协议的“Intranet”和“Internet”环境中MODBUS 报文的用途。协议的最通用用途是为诸如PLC’s,I/O模块,以及连接其它简单域总线或I/O 模块的网关服务的。 MODBUS/TCP协议是作为一种(实际的)自动化标准发行的。既然MODBUS已经广为人知,该规范只将别处没有收录的少量信息列入其中。然而,本规范力图阐明MODBUS中哪种功能对于普通自动化设备的互用性有价值,哪些部分是MODBUS作为可编程的协议交替用于PLC’s的“多余部分”。 它通过将配套报文类型“一致性等级”,区别那些普遍适用的和可选的,特别是那些适用于特殊设备如PLC’s的报文。 Modbus TCP/IP由Modbus IDA组织提出,有施耐德旗下的Modicon公司主推,在目前施耐德所有PLC产品中都支持,同时也支持Ethernet/IP协议,Modbus TCP/IP是免费的、全开放协议,可以用VB等高级编程语言调用winsock控件即可实现与PLC的数据通讯,因此,很

S SMART 通讯问题 以太网设置

一:TCP 协议通讯 (一)S7 200 SMART之间的TCP通讯 TCP是一个因特网核心协议。在通过以太网通信的主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之间,TCP 提供了可靠、有序并能够进行错误校验的消息发送功能。TCP 能保证接收和发送的所有字节内容和顺序完全相同。TCP 协议在主动设备(发起连接的设备)和被动设备(接受连接的设备)之间创建连接。一旦连接建立,任一方均可发起数据传送。 TCP协议是一种"流"协议。这意味着消息中不存在结束标志。所有接收到的消息均被认为是数据流的一部分。 S7 200 SMART与之间的TCP通讯可以通过两边调用OUC(开放式用户通讯)指令库中的TCP_CONNECT、TCP_SEND、TCP_RECV、DISCONNECT指令来实现。 图1.开放式用户通讯库 开放式用户通信库需要使用50 个字节的V 存储器。 开放式的用户通讯连接资源包括8个主动连接和8个被动连接。 只可从主程序或中断例程中调用库函数,但不可同时从这两个程序中调用。 所需条件: 1、软件版本:STEP 7-Micro/WIN SMART 2、SMART CPU固件版本: 3、通讯硬件:TP电缆(以太网电缆) 所完成的通讯任务: 将作为客户端的PLC(IP地址为)中VB0-VB3的数据传送到作为服务器端的PLC(IP 地址为)的VB2000-VB2003中。

S7-200 SMART 客户端编程 1、设置本机IP地址 在客户端设置IP地址为 图2.设置IP地址 2、建立TCP连接 调用TCP_CONNECT指令建立TCP连接。设置连接伙伴地址为,远端端口为2001,本地端口为5000,连接标识ID为1。利用使能Active,设置为主动连接。 图3.调用TCP_CONNECT指令 指令的参数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一、单选题(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共10题,每题5分) 1、在交换机中用户权限分为几个级别( ).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2、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 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 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3、网络管理的交换机一般都配有Console口,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 )。 A.通信 B.配置和管理 C.备份 D.二次开发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4、下列不属于以太网络交换设备的是( )。 交换机 B.电话程控交换机集线器集线器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5、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集线器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6、通讯网络交换机通过( )技术可以增加带宽。 A.级联 B.堆叠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错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7、一个VLAN内的用户和其它VLAN内的用户不能直接通信,如果要访问需要通过路由器或( )等设备实现。 A.三层交换机 B.集线器 C. 二层交换机 D.网卡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8、交换式集线器工作在(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 第四层 考生答案:A 具体得分:5 9、( )不是1000Mbps千兆以太网版本。 -SX B.-LX和 C.-CX版本-SX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10、划分VLAN主要作用之一是( )。 A.抑制广播风暴 B.增加网络数量 C.便于扩展 D.管理方便 考生答案:A 具体得分:5 二、多选题(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共3题,每题10分) 1、VLAN的主要作用有( ). A.保证网络安全 B.抑制广播风暴 C.简化网络管理 D.提高网络设计灵活性 E.允许相互访问 考生答案:A、B、C、D、E 具体得分:0 2、以太网交换机的安装应避免的地方有( )。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C.经常振动的地 方 D.灰尘较多的地方 E.通风好的地方。 考生答案:A、B、C、D 具体得分:10 3、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看,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 )。 A.以太网交换机 B.令牌环交换机 C.集线器交换机交换机 考生答案:A、B、D、E 具体得分:10 三、判断题(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共4题,每题5分) 1、以太网交换机是属于物理层的设备。 考生答案:错误 具体得分:5 2、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隔离APR广播帧。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及其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内,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

以太网通讯使用说明

用网线把控制器连接到路由器上。 通过window自带命令窗口,使用IPCONFIG命令可以查看本机电脑ip地址配置,如下图所示: 根据电脑主机的ip地址,例如IP为192.168.2.54。为控制器分配同一个网段内且没有被使用的IP地址192.168.2.2。 在电脑上通过命令窗口的ping命令检测网络是否连通,如下图所示:

问题,系统是否上电。 网络正常后,可以打开通讯软件,设置IP地址,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 选择Com串口传输下载, 选择Net网口传输下载。 [SearchDeviceID]此软件将从设置的设备搜索范围1 to 5(注:此范围可认为修改),搜索到 的CNC设备将以设备号ID在软件坐标列表中列出1 2 …n号设备,选择对应的设备号双击 手标将CNC设备下位机的目录文件以列表方式显示在中间的列表框。通过鼠标操作可直接对 目录文件进行类似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的进入目录文件读取删除等操作。 [ReadNCDeviceDir]:列出当前选定的设备ID号CNC系统的文件目录列表操作。 [ReturnNCDeviceDir]:返回当前选定的设备ID号CNC系统的文件目录上级目录操作。 [SendFileToCNC]:发送本机的NC或其他文件至当前选定的设备ID号CNC系统当前目录中。

[NCDeviceID]:当前选定的设备ID号 [NCDeviceIP]:当前选定设备ID号绑定的IP地址(注:当采用网络通信传输时) [COM]:当前选定设备ID号选择的串口通信端口号(注:当采用串口通信传输时) [BaudRate]: 当前选定设备ID号选择的串口通信波特率 Save As NC File:将读取到右边编辑框的下位机NC设备的文件另存到本地电脑。 [SetIPaddr]:当采用网络通信时,不同CNC设备ID号必需绑定对应的IP地址,否侧无法通信传输,对于无使用的设备ID号其对应的绑定IP地址均设为0,否则通信传输会出错。

MyPower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手册V4.0

MyPower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手册(适用于SM3000-8T-AC(S3008B-AC V2),SM3000-16T-AC(S3016B-AC V2), SM3000-24T-AC(S3024B-AC V2))

本手册著作权属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 侵权必究。 策划:研究院资料服务处 * *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大道16号迈普大厦 技术支持热线:400-886-8669 传真:(+8628)85148948 E-mail:support@https://www.360docs.net/doc/186557045.html,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86557045.html, 邮编:610041 * * * 版本:2010年4月V4.0版 编号:MP/DC-RD-CPSJ-114-B2010-0032

手册简介 本手册由三部分手册组成:《MyPower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安装手册》、《MyPower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册》、《MyPower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命令手册》。 手册内容简介 《MyPower S3000系 列以太网交换机操作手 册》 01_基本管理操作交换机的配置管理方式和对应的基本配置,包括带外管理、 SNMP管理、telnet管理、web管理,软件升级方法,集群网 管配置。 02_端口操作以太网端口、端口隔离、端口汇聚的操作、ULDP、LLDP以及 JUMBO的配置。 03_VLAN和MAC地址操作VLAN、GVRP的配置。MAC地址表配置,包括MAC地址绑定和MAC地址过滤。 04_MSTP操作STP、MSTP的配置。 05_QOS操作及基于流的重定向COS、TOS、DSCP优先级配置,数据分类和转发策略的配置和使用。基于流的重定向操作。 06_三层转发及ARP操作管理Vlan接口配置,ARP的配置。ARP绑定配置,防ARP 扫描配置以及ARP GUARD配置,免费ARP功能配置。 07_DHCP及相关操作DHCP配置,DHCPv6配置,DHCP Snooping配置以及DHCP option82配置。 08_组播协议操作IGMP Snooping、组播VLAN、DCSCM(受控组播)以及MLD Snooping的配置和使用。 09_安全功能操作IP ACL、扩展的IP ACL、MAC ACL、MAC-IP ACL、IPv6 ACL 的配置,802.1x协议的配置,端口MAC数量限制功能配置, 防Dos攻击特性、TACACS+配置。AM配置,SSL配置及IPv6 安全RA功能配置,RADIUS配置。 10_可靠性操作MRPP的配置。 11_流量监控操作镜像、sFLOW的配置。 12_网络时间管理操作SNTP、NTP的配置。 13_维护与调试操作交换机的维护与调试配置,包括ping、ping6、traceroute、 traceroute6、show、debug、系统日志、定时重启交换机以及 CPU收发报文调试。 《MyPower S3000系 列以太网交换机命令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