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教学设计
彩虹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彩虹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通过挥动彩虹伞锻炼臂部和腰部的肌肉,初步发展孩子的全身协调能力。
2、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喜欢运动游戏。
3、引发幼儿学习彩虹伞的兴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1、音乐《黄鹂鸟》2、彩虹伞教学过程:一、准备过程1.以口令引导孩子们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2.律动操《黄鹂鸟》3.儿歌形式进行手指练习和简单跑二、主题部分1.故事导入:老师引导孩子讲出彩虹的特点,引入彩虹伞的游戏。
2.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主的玩彩虹伞。
3.游戏开始,孩子们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做拉、跳上彩虹伞等各种动作。
根据孩子们的运动量,做到动静结合。
三、结束部分1、放松动作2、活动总结(肯定孩子们的表现给与鼓励和认可,引起下次再玩的兴趣)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
第2篇彩虹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猜想、验证、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培养严谨的学习科学的态度。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三、教学前准备:1、演示用教具:图片、六棱形圆珠笔。
2、学生用材料:喷雾器、玻璃瓶、镜子、水盆。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1、在图片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2、都看到了彩虹。
关于彩虹,你们知道哪些和最想了解什么?(二)产生疑问1、彩虹为什么在雨后天晴能出现?2、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3、彩虹为什么是弯弯的半圆形?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5、彩虹为什么过一会就不见了?(三)提出研究问题先来猜一猜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四)探究过程活动1:再现彩虹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顺序。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倾听和观察,培养敏感性和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虹的图片,PPT,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观察引入法:教师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觉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 导入词汇:教师给学生出示白纸板上绘制的彩虹图案,帮助学生认读彩虹图案,再帮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前准备:将课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一些生词和短语。
二、呈现(15分钟)1. 听录音: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找生词:学生找到不认识的生词,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理解课文: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确保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讲解(20分钟)1. 彩虹的形成原理:用PPT或者黑板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2. 课文解析:逐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意思,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朗读。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练习(15分钟)1. 基础测试:教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做基础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小品表演,或者编写小故事,展示课文内容。
五、总结(10分钟)1. 小结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小结。
2. 总结提问:教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1《彩虹》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1《彩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彩虹》,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学会正确朗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读、情感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兴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彩虹》内容。
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难点1.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抽象意象可能存在困难。
2.需要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感受彩虹。
四、教学准备1.课文《彩虹》。
2.彩虹图片或幻灯片。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准备彩虹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谈论自己对彩虹的感受。
2.引出诗歌《彩虹》,让学生猜测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2. 学习诗歌(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彩虹》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2.解释生词和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彩虹的美丽。
3. 分组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各自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4. 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闭目回想上次看到彩虹的场景,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互动,分享对彩虹的喜爱之情。
5. 创作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以《彩虹》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小诗歌或画一幅画。
2.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课堂内容,强调彩虹的美好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彩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创作练习。
2.寻找彩虹的照片或画,描述自己的感受。
七、课外拓展1.观看有关彩虹的视频或动画,进一步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家长引导或讲述,了解彩虹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和故事。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彩虹的热爱和对诗歌的理解,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10课 《彩虹》 (教学设计)

第10课《彩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彩虹》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唱歌曲《彩虹》,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韵律美;了解彩虹的成因及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彩虹》,并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 了解彩虹的成因及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2. 彩虹的成因及特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彩虹图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彩虹》,注意音准和节奏。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分组唱等活动。
3. 歌词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了解彩虹的成因及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让学生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彩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彩虹的美丽和自然界的奇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六、板书设计1. 《彩虹》歌曲简谱2. 彩虹的成因及特点3.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彩虹的成因及特点。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彩笔描绘心中的彩虹,拍照上传至班级群,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彩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彩虹的成因及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彩虹实验、制作彩虹道具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彩虹的美丽和奇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在想象中感受彩虹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感受彩虹美。
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题。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听儿歌《彩虹》。
2、谁见过彩虹,说一说彩虹的形状、颜色。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美丽的彩虹》。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虹、晴、空、神、遥、银、仙、女、戴、定、顶、滑、巨、颜、淡。
4、给生字找“邻居”。
5、熟读课文。
6、分角色读课文。
7、说一说丁丁的眼里的彩虹像什么?冬冬的眼里的彩虹像什么?小弟看到彩虹想到什么?小妹妹看到彩虹想到什么?8、他们的眼里彩虹这么美?你觉得彩虹像什么?9、学生自由想象,然后说一说。
(三)巩固复习。
1、读课文。
2、开火车游戏。
(看生字卡片组词)3、找朋友游戏。
(音节和生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你喜欢彩虹吗?回家以后画一幅彩虹图。
(五)板书设计:美丽的彩虹虹晴空神遥银仙女戴定顶滑巨颜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
彩虹晴天天空神奇遥远银河仙女戴上一定顶上滑下巨大颜色越来越淡(二)学习写字。
出示生字:美丽空河定七巨笔【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课文涵义。
教学准备预案设计补充、调整、复备一.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找朋友)。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美度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夏天,雨停了,太阳从云彩露出头来,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一()美丽的彩虹一座()一座()3.小姑娘看到美丽的彩虹想到了什么呢?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课题: 《彩虹》
教学目标:
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层数。
2. 学习相关词汇,如风、太阳、云、弯曲等。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观察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虹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多种颜色的纸片。
3. 彩虹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创设情境,使用彩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彩虹,询问学生对彩虹的了解和看法。
探究:
1. 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后形成彩虹。
2. 使用彩虹绘本或故事书,讲解彩虹的颜色层数。
3. 展示不同颜色的纸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并比较纸片颜色,将纸片颜色与彩虹颜色对照,归纳总结彩虹的颜色。
巩固:
1.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关于彩虹的小故事,并在班级中展示。
2. 请学生用彩虹颜色涂绘画纸上的图案,展示给班级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
1.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提问巩固。
2. 引导学生总结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层数,并鼓励他们向家长朋友分享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布置彩虹观察任务,让他们在家中或户外观察并记录彩虹的出现情况。
2. 鼓励学生用不同材料和颜色制作彩虹手工作品。
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课堂讨论和作品质量。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绘画作品、小故事展示等。
希望以上提纲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彩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彩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虹模型:红橙黄绿蓝青紫色的彩纸,剪刀和胶水。
2. 教学PPT。
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老师提问:“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如何形成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2: 彩虹的形成原理(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简洁明了地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即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折射再次出射,才能形成彩虹。
2. 老师将黑板涂成白色,然后放置一块黑布作为太阳。
借助适当的光源,模拟太阳光照射雨滴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彩虹的形成。
Step 3: 小组活动(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彩虹模型所需的彩纸、剪刀和胶水。
2. 每个小组根据彩虹的七种颜色,制作一张自己的彩虹模型。
3. 学生可以自由组织,讨论如何制作和安排颜色的顺序。
4. 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彩虹模型的制作。
Step 4: 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彩虹模型,并向全体同学讲解他们的制作过程。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描述彩虹模型中各个颜色的排列顺序和过渡效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彩虹模型中颜色的变化规律,如红橙黄绿蓝青紫。
Step 5: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彩虹形成原理和彩虹模型制作的过程。
2.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困难?你们对彩虹有什么新的认识?扩展活动:1. 学生可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彩虹模型,如彩色水彩笔、水彩纸等。
2. 学生可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彩虹的形成情况,如阳光强度、角度等的变化对彩虹的影响。
3.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探索其他光学现象。
一年级《彩虹》教学设计

一年级《彩虹》教学设计一年级《彩虹》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彩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彩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两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3、读好第2自然段中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
1、出示谜语:“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谜底是彩虹。
2、你看,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3、你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4、请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彩虹?(二)引出第一自然段。
预设一:这是海水中的彩虹,这是水雾中的彩虹,你看,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出示: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预设二:你在生活中观察得真仔细,出示: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请学生读句子2、学习“座”。
(1)全班拼读。
(2)这个“座”字,你有什么发现?(3)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美丽的图画,河面上架着一座(),草地上有(),出示房子图片,你能像刚刚那样试着说说这幅图吗?公园里有()。
你看,它是量词,和“一”组成了数量词,一起来读读“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子”。
(4)比较“座”和“坐”(5)座”和“坐”选词填空。
3、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回句子中,谁来试试。
(个别读、男生女生读、全班读)4、这座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
二、揭示课题,认读生字。
我们一起来学习《11、彩虹》1、板题、读题。
2、指导生字“虹”。
(1)读准字音。
“虹”ong后鼻音。
(开火车读、全班读“彩虹”)(2)见到“虹”字,你有什么发现?用加一加的方法:虫+工=虹。
换一换的方法:江的三点水换成虫字旁的方法识记。
(3)看到这个字,你有什么疑问?“虹”怎么是虫字旁?(4)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虫子旁:“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彩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 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关心父母、家人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