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中学一级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硕士研究生单韦韦

金立强老师今天给我们展示的这节“篮球双手胸前传球” 课,就是体现新课标( 水平五 ), 提高技能教学及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增强对集体

责任感的水平目标而设计的。金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键康第一” 教学思想,他针对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课堂上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良

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金老师选择篮球技术教材课 , 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

境,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了协调配合能力,锻炼了身体,培养

了意志力,达到我参与 , 我运动 , 我快乐 , 我成功 , 本次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来说下金老师这节课的亮点:

1.组织形式:

本堂课曹老师在课堂中没有一次刻意的队伍调动,在课的开始通过慢跑边热身边调整队伍成二列横队,既没有浪费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也起到了热身的效

果。在教学时沿用了二列横队相对站立,虽然组织形式没变,但学生练习面在变

化,不但节省了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给学生增添了练习乐趣。总之,金老师的组

织形式简单不失创意,使整堂课非常紧凑。

2.组织教法:

本堂课无论是开始部分还是基本教学部分金老师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课的准备部分,首先进行慢跑同时让学生运球,在慢跑时又安排学生

进行变换运球方式练习,以及接下来的球性练习,很好的让学生熟悉李球性。

更是将本节课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融入到里面,如抛接球、滚球、指拨球等的练

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了传接球的手型。

在教授双手胸前传接球时,通过徒手练习,两人持球推球练习,到两人的迎面传接球练习,再到近距离、远距离的练习,最后行进间传接球的练习,层层

递进,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建立动作概念,直至掌握该项技术。同时学生在与

他人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灵敏素质、体会空间知觉和体位知觉,培养了学

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然后,利用现有的场地,通过技能教学为主线 , 学生通过观

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展示交流,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

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体。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传接球配合

默契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通过行进间双手传接球上篮接力的游戏

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体育课趣味性的同时,将运传知识结

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大范围的集中学习,而是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金老师小范围的点拨、纠正和指导,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充分发挥了单位时

间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密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合作项目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活动中掌握了技术重点、攻破了技术难点,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场地、器材布置:

本节课以篮球为器材,在技术动作教学时充分利用整块篮球场地,每位学生一个篮球提高了学生练习密度,整节课一材到底,既提高了篮球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技术动作练习和身体练习增加了乐趣。

4.新课程理念:

本次课教学过程中,从场地器材的布置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都体现了新课标的

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课的准备部分,通过跑动中变换方向的练习发展学生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球性练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在教授技术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引入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发挥想象,自创传球方法,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中回答“那

种传球最快”,接下来的主要内容的教学,使同学明确传接球的动作方法与规律,

并且通过示范给同学以美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采取针对性练习,循序渐进,不断的加大练习的难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通过

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在篮球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首先,同一个技术动作采用了不同的练习形式,同时

不同的练习形式都围绕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练习,整堂课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为体育教学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在这节课看到的几点有待探讨的地方:

1、语言与教态:教师在教态及情感交流方面还要加强, 准确把握语言时机 , 特别是在对学生评价方面 , 应该积极主动把握好。

2、评价、纠错:金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集体纠错和个别纠错相

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作出评价,这样才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3、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统一调配下学生进行练习的,动作技术

好的学生和不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两人练习传接球站立时间过长,学生下肢没有动起来。

总的来说,金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现了教学目标 ,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