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合集下载

关于琵琶行的文学短评600字

关于琵琶行的文学短评600字

关于琵琶行的文学短评600字
嘿,说起《琵琶行》呀,那可真是一篇让人读着特有滋味的诗作呢!
想当初我第一次读《琵琶行》,那感觉就跟走进了一场热闹又透着心酸的音乐会似的。

开篇那几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下子就把我给拉到了那个江边的夜晚,好家伙,秋风一吹,枫叶荻花沙沙响,那氛围感立马就有了,就好像我也站在那儿,看着朋友要走,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呢。

我记得有一回啊,学校组织古诗词朗诵活动,我们小组就打算来朗诵《琵琶行》。

一开始,大家都觉着这诗挺长,背起来挺费劲呀,可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为了把那种琵琶女弹奏时的感觉表现出来,我们还专门找了个会弹琵琶的同学来给我们现场配乐呢。

排练的时候,那弹琵琶的同学一上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感觉就出来了。

我们几个朗诵的就跟着这琵琶声,一会儿语调激昂,模仿那“大弦”的气势,一会儿又压低声音,变得轻柔,就像那“小弦”在悄悄说话似的。

可有意思的是,有个同学呀,一紧张老是忘词,本来该跟着节奏顺顺当当念下去的,结果一到关键地方,就卡壳,瞪着大眼睛,那模样别提多好笑了,我们都打趣他,
说他这是被琵琶声给“震懵”了呢。

不过呀,也正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琵琶行》里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女弹得那么好,却身世坎坷,诗人自己也是被贬谪,心里苦闷着呢,俩人这一相遇,那故事就全在这诗里了。

所以说呀,《琵琶行》可不单单是文字漂亮,它背后的那些情啊、那些事儿,才是真正让它一直流传,让人读了一遍又一遍,越品越有味道的原因呢。

咱呀,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诗里的门道呢。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文学短评写作示例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高一语文诗词文学短评300字

高一语文诗词文学短评300字

高一语文诗词文学短评300字
王维创作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词。

首先,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幽静的世界。

其次,这首诗的韵律和谐,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词理解既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也包含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古诗文学评论范文通用

古诗文学评论范文通用

古诗文学评论范文通用古诗文学评论范文通用1时常想,岳少保在不住鸣的寒蜇(蛩)声中,笼(胧)明的月光下,将心事付瑶琴时,应是有无限的郁闷吧——“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化诗为文,借以点出知音难逢,可谓起笔不拘一格)若不是知音难逢,伯牙琴也不会被焚化;若不是知音难逢,《广陵散》也不会“从此弦音无出”;若不是知音难逢,王猛也不会再度披发入山;若不是知音难逢,柳三变再难吟出“纵有这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排比句,使文意表达更为酣畅。

文思豁然。

知音难逢由”个案”变成普遍)古人(应是古代文人更妥贴)多是孤傲,有着更为崇高的追求,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高处不胜寒”的'无奈(本人觉得将“无奈”改为“无助”,与文题更为相合)。

(此段在结构上作用不小,为探知音难逢之源张本)谪仙入长安,不期赐金还,长安自有酒中客,少有知己言。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本是浪漫豪情,却常受打击,难有倾诉,仿佛只有酒才是挚友。

如织的林烟让他感到“漠漠”茫然;一带碧山让他感到无尽的伤心;长亭短亭更是让他想到“何处是归程”。

无奈。

(很好,此处感情凸现)心常常能通达九天宫阙,而今却只独坐孤舟,无人能知,无人能识,知音难逢啊。

没有了知音,怕是身居闹市也如孤身一人吧。

《金石录》不禁让人对赵明诚钦羡不已。

有着相同的志趣,有着相近的情怀,有着同样的操行,他和李易安真是世间的绝配。

金石为媒,诗词传情,知音让生活变得非常具有情趣。

(知音本难逢,可李清照幸运地遇到知音,顿感文意逆转,读此段者或有非议,若把它看成欲擒故纵亦情有可原,若被误读将会事与愿违)可是后来,赵明诚先走一步。

李易安也由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女变成了一个独孤寂寞的老婆子,“怕见夜间出去”的她没有了知音,只好借着无限愁思的情怀去“梦魂归帝所”以求“闻天语”了。

路长日暮啊,百般孤寂啊——“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川去!”难得的浪漫却是这般的苦痛。

(知音本难遇,失知音再觅知音便是难上加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以济之。

短歌行文学短评范文

短歌行文学短评范文

短歌行文学短评范文
《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短诗。

这首诗以描绘洛阳城的盛衰和人们的苦恼为主题,描绘了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整首诗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描写不同场景和人物来展示出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痛苦。

《短歌行》以洛阳城的繁华与衰落为背景,通过描写宫殿的颓败和楼台的倒塌,表现了唐朝社会的衰落状态。

诗中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里描写了花枯草残的景象,传达了洛阳城的久旱和人们的贫困。

除了描绘社会的衰落,诗中还描写了人们的苦恼和无助。

诗中写到:“小妇初嫁偷灯火,洞房里外一边生。

”这里写到了婚姻中的不幸和无助,传达了社会底层妇女的艰辛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写洛阳城的繁华与衰落、人们的苦恼与无助,展现出唐朝社会晚期的动荡和社会弊病。

作者白居易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困苦。

唐诗三百首短评

唐诗三百首短评

唐诗三百首短评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融汇了许多杰出的诗人的才华与智慧。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意境,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对其中一些精彩的作品进行短评。

1、《登鹳雀楼》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登上鹳雀楼观赏秋景的情景,通过对鹳雀楼和周边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2、《送别》王之涣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对朋友的深情告别,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3、《静夜思》李白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通过对月亮和床前明月光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寂寞而又温馨的心境。

4、《春晓》孟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色,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春天的赞美与喜悦,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的阳春白雪和鸟鸣花香,给人以美好的愿景和希望。

5、《月下独酌》李白 这首诗以自饮独酌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

在月光的照耀下,作者自我陶醉,抒发了对自由奔放、豪情万丈的追求。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6、《登高》杜甫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时的景色和心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政治现实的思考。

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作者也有感于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表达了他的担忧和劝诫。

7、《秋思》杜牧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回忆。

通过对季节更替和秋天的描绘,作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过去的怀旧之情。

8、《古朗月行》李白 这首诗以咏史和怀古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壮丽景色的热爱与推崇。

通过对长城和月亮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9、《宿建德江》王之涣 这首诗以宿船江上的景色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旅途和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通过对江边的万家灯火和渔舟唱晚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旅途中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索。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文学短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评价和阐述的一种文体,通常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写一篇关于古诗的文学短评并提供一个示例。

一、选好古诗首先,选择一首你所喜欢或者感受深刻的古诗作为评价对象。

在选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思想内容:选材是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引起读者共鸣。

2.艺术表现:作者是否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歌的内涵,能否给人以美的享受。

3.技巧运用: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技巧?这些技巧是否有助于诗歌的表达。

4.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是否精练、含蓄、深刻,是否符合诗歌的氛围。

二、文学短评写作要点1.思想内容方面:首先可以简要概括诗歌所表现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并阐述这些内容是否具有普遍性或者独特性。

2.艺术表现方面:可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意象营造、意境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如用典、对仗、比兴等来表现诗歌的内涵。

3.技巧运用方面:可以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的表达有何作用。

同时也可以评价诗歌的节奏韵律是否得当。

4.语言特点方面:可以从用词、用字、用句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诗歌的语言是否精练、含蓄、深刻,是否符合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文学短评示例下面是一个关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文学短评示例:《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描写诗人登高远望,领略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在思想内容方面,王之涣通过描写自己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旷达和豪迈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唐代盛世的辉煌和自信。

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登鹳雀楼》展现了王之涣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人运用了意象营造的手法,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

整首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又能领略到人生的哲理。

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文学短评

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文学短评

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文学短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简要地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这就是文学短评。

请从下面诗词的有关描写中任选一项,写一则文学短评。

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秋景的描写;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③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看来,文学短评的“短”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要求学生写800字以上。

而且也不一定要求有文艺理论的基础。

但文学短评不是读后感,不能因为引申而脱离所评论的文学作品。

范文展示雪山辛弃疾——评《稼轩长短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而辛弃疾是一颗不会被吹落的星。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从《稼轩长短句》中不难看出,辛弃疾也有很多梦,也曾激情地活过。

于是“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不想触怒了主和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此巨大,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辛弃疾从“心气急”变成了“心弃急”。

豪放的词人也婉约起来。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把花”的动作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山水田园是失意之士的疗养院。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慢慢地,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辛弃疾变得孤独起来,在诗中竟与异类为友。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其他的像“以手推松曰‘去’”,像“杯汝来前”,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天才与疯子的一步之遥。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好一个“倒立江湖”,皇帝还不想收复失地,主战派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即便是“词中之龙”,不倒立也不行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短评写作示例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

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文学短评之古诗鉴赏
【原诗】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短评】(总分总写法)
本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杜甫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充满磅礴气势。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