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感觉系统ppt课件

感觉系统ppt课件
23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来自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0
三叉丘系
11
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
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 -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12
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
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 阻塞综合征)
37
内囊综合征
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 见于:脑出血
38
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
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 刺激症状---癫痫 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
39
40
24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30
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 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 缺乏,代谢异常。
31
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
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 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 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 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 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 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
定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380~780mm的光波
11
视觉
视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大脑枕叶 的纹状区
12
视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
形态 分布 功能
锥体细胞
棒体细胞
粗短,呈锥形
细长,呈棒状
中央窝:只有锥体 没有棒体
中央窝外
昼视器官
夜视器官
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感受物体的明、暗
2、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
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 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3、视敏度: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4、闪光融合: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17
谢谢!
18

19
6
感觉概述
定律 公式
韦伯定律 k=ΔI/I
费希纳定律
对数定律
p = k lg I
斯蒂文斯定律
幂定律
p=kIn
适用范围 刺激的中等强度 刺激的中等强度
I:原刺激量 ΔI:刺激增量
P:感觉量 I:刺激量
7
感觉概述
感觉现象
感觉对比
感觉适应
联觉
感觉后像
8
感觉概述
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
视觉
视觉现象
• 色觉 • 色觉理论 • 视觉适应、马赫带、视敏度、闪光融合
14
视觉
颜色
三个基本特性: 色调:决定与光波的长度 明度:决定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不同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 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 为该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每种感受器都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其功能是把作用于他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刺激能 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 表现的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 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明 亮的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 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敏度才逐渐增高, 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机制: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暗处 而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图:人右眼的视野图。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概述
听觉的产生
声源 空气震动产生疏密波 外耳
中耳 听觉
内耳 听神经 听中枢
换能
动作电位
适宜的刺激
频率:20-20000HZ。 强度:0.0002-10000dyn/㎡。
概述
听力
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听阈
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 最小振动强度。
视锥系统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对光的敏感度差
能分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司昼光觉、色觉
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比较。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2024版《感统》ppt课件

2024版《感统》ppt课件

《感统》ppt课件contents •感统概述•生理基础与感知系统•儿童发展阶段性特点与需求•评估方法与标准制定•训练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长期跟踪管理目录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简称感统)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定义感统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艾尔丝(AyresA.J )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

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在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发展历程定义与发展历程感统失调现象及原因•感统失调现象: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原因: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襁褓期”延长,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

感觉统合ppt课件完整版

感觉统合ppt课件完整版

04 家庭环境中感觉统合培 养策略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分析
家庭氛围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 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 的心理状态,为感觉统合 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有 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 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感 觉统合的良性发展。
家庭环境布置
合理布置家庭环境,提供 丰富多样的刺激,有助于 孩子感觉系统的正常发展 。
案例二
某中学的感觉统合教育创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体验感。
案例三
某高校的感觉统合教育探索,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 需求。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感觉统合定义及重要性
解释了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身体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 程,强调了其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及原因
1 2
引领者
制定并执行感觉统合教育政策,推动相关教育改 革。
协调者
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和 辅助。
3
评估者
定期评估感觉统合教育成果,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
校园内资源整合利用策略探讨
设施整合
优化校园设施布局,创造适合感觉统合教育的物理环境。
课程整合
将感觉统合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展示:优秀训练方案剖析
案例一
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采用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认知行为疗法 ,有效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
成绩。
案例二
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个性化感 觉统合训练方案,结合音乐、游 戏等元素,改善儿童的社交能力
和情绪状态。
案例三
针对多动症儿童,通过感觉统合 训练调整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 性,减少多动行为,提高自控力

感觉与知觉ppt课件

感觉与知觉ppt课件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颞叶皮层) 产生听觉
.
58
二、听觉传导通路及其脑结构
毛细胞兴奋 延髓耳蜗核
上橄榄核
外神经侧元转丘换 系
丘 丘脑内侧膝状体
级听觉皮层
神经元转换
中脑下 颞叶的初
.
59
皮层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皮层具有向前额叶皮层投射的腹侧通路和背侧 通路,分别能够使人感知“听到了什么” (“What”通路)以及“声音在何处发出” (“Where”通路)。
.
53
对负后像的解释:
负后像的产生视觉神经元此消彼长的结果,例如 持久的绿光刺激会使某一神经元持续兴奋,因而 似乎会产生疲劳,当刺激消除后,该神经元的膜 电位反而反而会变得超极化(抑制),导致红色 知觉的产生。
对同时对比的解释:
当某一类对红光敏感的神经元兴奋时,其相邻部分
便会发生对红色刺激抑制的作用,引起同时对比。
44
三、视知觉及其加工
(一)颜色知觉(色觉) 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的视网膜分别存在对红、 绿、蓝三种颜色敏感的视锥细胞
.
45
茶隼
.
46
1、三原色理论
▪ 人类通过三种视锥细胞对不同的光感受做出反应 以形成色觉,这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 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但对其他波长的光也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反应,只是反应强度比较弱。人们之 所以能够分辨颜色,是基于三种视锥细胞的反应 强度比率。
从外侧膝 状体到大 脑初级视 觉皮层投 射通路叫 做皮层下 视觉通路
丘脑

中脑
外侧膝状体
上丘
.
36
底部2层:大细胞层 ( “Where”通 路)
顶部4层:小细胞层
(“What” 通路)

感觉统合ppt课件

感觉统合ppt课件

02
CHAPTER
感觉统合障碍
感觉统合障碍的定义
感觉统合障碍(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指个 体在处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时,无法有效地整合和解 释,导致感觉输入混乱,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情绪反应的一 种神经心理障碍。
感觉统合障碍通常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感觉异常等 。
感觉统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感觉统合概述 • 感觉统合障碍 • 感觉统合治疗方法 • 感觉统合训练 • 感觉统合与日常生活
01
CHAPTER
感觉统合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通过不同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组织、解释、比较、整合,并据此做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反 应。
持续监测
定期监测个体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发现并解 决潜在问题。
05
CHAPTER
感觉统合与日常生活
感觉统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能力
感觉统合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在走路、跑步、跳跃等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作协调
感觉统合影响身体的协调性,使我们在完成各种动作时更加流畅、准确。
注意力
感觉统合发展良好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使我们更容易专注于任务。
知和动作能力。
调整与跟进
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治疗方 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确
保治疗目标的实现。
感觉统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
每个个体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 特点进行调整。
持续训练
感觉统合治疗需要持续进行,家长需与孩子 一起制定日常训练计划并坚持实施。
耐心与积极配合
家长需耐心引导孩子完成治疗活动,并鼓励 孩子积极参与。

感觉统合知识ppt课件

感觉统合知识ppt课件

最新编辑ppt
5
感觉统合实际案例:剥桔子
剥桔子时: 1.眼睛看到-视觉:(黄色,圆形的); 2.手摸到到-触觉(粗糙的外皮,多汁的果肉); 3.鼻子闻到-嗅觉(芬芳的气味;味觉酸甜的) 4.用手掂它的重量时-本体感受觉告诉我们它是重的。
综合这些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桔子的主观知觉。孩子知 道桔子可以当球玩,因为它是圆的;打到人身上很疼,因为它 是重的;可以用来解渴,因为它是多汁可口的。因此,孩子以 后看到电视或图书上的桔子就会垂涎三尺,想要吃到它。但是, 当他们看到同样是圆形和黄色的皮球时,却不会有同样的反应, 这就是感觉统合的功效。
感觉统合课程说明会
国际注册高级感统教育指导师 国际早教协会会员 高级育婴师 主讲老师:李家乐
最新编辑ppt
1
我们的教育目标:
培养健康快乐自信的高能儿童
最新编辑ppt
2
目录
第一部分:感觉统合概念 第二部分:前庭平衡觉详解 第三部分:触觉详解 第四部分:本体感受觉详解
最新编辑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第一部分:感觉统合概念
最新编辑ppt
6
感觉统合失调: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即是指将人体器官
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
用,使身体内外知觉作出正确反应。只有经过
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
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
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医学和心理学上
将人体大脑不能对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正确的
14
造成前庭平衡觉失调的主要原因?
1. 前庭系统对刺激的传导不顺畅。 (1) 母亲怀孕期间缺乏适度的活动。 (2) 早产(发展不足) (3) 大龄生产(本身体力的退化) (4) 过渡保护,让婴儿在爬、跳、跑等 运动中不足,缺少刺激。(尤其是爬行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丘系
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 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 -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
皮肤感受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中枢突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 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 缺乏,代谢异常。
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
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 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 脊柱炎、白血病
4.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传导型痛温觉 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5.脊髓半横断综合征:病灶同侧病变水平下 传导束型分布的深感觉缺失,病灶对侧水 平面2-3节段以下传导束型分布浅感觉缺失。 见于脊髓髓外肿瘤、脊柱骨折、结核性脊 柱炎 6.脊髓全横断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 束型深、浅感觉缺失。脊柱骨折、急性脊 髓炎 7马尾圆锥型:为肛门周围 及会阴部呈鞍状 感觉缺失。马尾病变时出现后根型感觉障 碍。多见于炎症、肿瘤。
感觉系统
定义 及分类
感觉(sensory)的定义:作用于各种感受器 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和味觉 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图形觉、实体觉、 定位觉、两点辨别觉、重量觉等。 内脏感觉:来自内脏感受器(心血管、胃肠道等)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感觉障碍分类2
刺激性症状:当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 出现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或疼痛等。
1 、感觉过敏( hyperesthesia )表现为给予轻微 的刺激却有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刺激引起较 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径路上的 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是痛觉敏感 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周围神经分布
脊神经的多个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形成颈 丛、臂丛、腰丛和骶丛,通过重新组合, 从这些神经丛里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 周围神经里含有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 由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 性感觉分布不同
感觉障碍分类1
感觉障碍可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损害或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 缺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 分,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 若在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 而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三.后根损害综合征
表现:后根相应皮节区刀刺性痛,阶段型分 布的感觉缺失 常见于:椎间盘脱出、髓髓外肿瘤
四.脊髓损害综合征
1.后角损害综合征:病灶侧节段型分布痛、 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 2.灰质前连合损害综合征:两侧节段型分布 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脊髓髓内肿瘤、 脊髓出血、脊髓空洞 3.后索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深 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性共济失调。见 于脊髓痨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 痛、温觉和 粗触觉传导 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 痛温觉及粗 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上升1叉→脊髓丘脑束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 (粗触觉) →脊髓后角→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 -(精细触觉)→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 (前索) →脊髓丘系→ (延髓)→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传导束的排列规律对髓内外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 要意义。如颈段发生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是 按颈、胸、腰、骶顺序自上向下发展,而颈段髓 外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相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病灶同侧面部节段型分布痛、温觉减 退,病灶对侧肢体传导束型分布痛、温觉 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 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 阻塞综合征)
内囊综合征
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 见于:脑出血
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
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 刺激症状---癫痫 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
2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指没有受到外界刺激 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行感、电击感、 针刺感、紧束感、肿胀感、冷热感等,可见于周 围神经、脊髓传导束受损等。 3、感觉倒错(desesthsia)对刺激感受的认识错误, 如非疼痛性刺激而产生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出现热 感觉,触觉刺激认为是痛觉。
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称为皮节。 绝大多数皮节是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故单一后根损害 时一般只出现感觉减退,只有当2个以上的后根受损时从 会出现感觉缺失。 当要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须从体检的感觉平面向 上提高1-2个节段来计算。人体这种节段性支配的现象在 胸段最明显,如乳头平面为胸4,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 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 脊髓节段性感觉分布的部位,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感觉系统组成
周围部分:外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感受器(内脏) 传导部分: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侧束、前束) 中枢部分:躯体感觉区
丘脑的核团
薄束、楔束的 传入通路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关 节、韧带本体感 受器 皮肤精细触觉感 受器 脊神经 薄束、楔束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