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不满。

1.2 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信息共享不畅。

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有效覆盖到每一个环节。

再次,监管措施和手段相对单一,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1.3 企业责任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采取低成本、低质量的生产方式,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2.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标准科学合理。

2.2 强化监管力量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提高监管能力。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

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3 加强风险评估与预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审查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测和监管。

2.4 提升企业责任意识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违规企业。

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视。

2.5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举报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

2.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测和监管,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2、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胁。

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23.5%。

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

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

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

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

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

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污染。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标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我国已经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1. 食品安全法规不够完善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存在以下问题:1)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法规条文之间相互衔接性不强。

2)部分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制定的不合理,有些条款过于模糊。

3)执法标准和法律责任不够清晰和严格。

2. 监管力度不够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不够全面、深入。

3. 监管技术手段滞后我国在食品检测、风险评估和监管技术手段上的投入和研发不够充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技术手段,无法做到全面、高效监管。

4. 行业自律不够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强,行业自律不够,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多发。

三、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1.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2.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3. 推动监管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应用4. 增强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在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的基础上,更需要注重推动监管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以期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高效和科学。

结语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探讨,相信读者们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希望我国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全面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以上就是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希望能帮到你。

文章字数:3093(以上文章为虚构内容,仅供参考)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我国人口众多、食品产业庞大的情况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更加凸显。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需要针对性的监管和有效的对策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下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一: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监管机制存在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互配合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全面监管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标准和执法力度,切实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监管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推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作,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

问题二:供应链管理薄弱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供应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供应链整体管理,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和卫生要求,规范运输配送环节,并建立全程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安全。

问题三:食品标签信息不真实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但目前食品标签存在标注不明确、虚假内容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和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标签规范,强化对食品标签的抽查和检测力度,严惩标签虚假欺诈行为,增加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问题四: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足,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

对策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问题五:监管执法力度不强当前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违法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者进行公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违法行为的惩戒效果。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一、问题表现1.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药品监管不严,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标签虚假宣传和不准确,消费者难以选择合格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严重。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小作坊等基层环节。

1.2 整体监管体系薄弱•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

•执法力度不够,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整体监管体系缺乏科学技术支撑,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问题原因分析2.1 体制机制问题•监管部门职责分散,缺乏协同配合。

需要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2.2 监管法律法规滞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滞后,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2.3 执法力度不足•监管力量不足,需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增加执法力量。

•执法过程缺乏科学技术支撑,需要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2.4 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三、对策建议3.1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构,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措施,提高处罚力度。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确保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

3.2 强化监督执法•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执法力度。

•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3.3 提高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示范项目,保障农产品质量。

3.4 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加强国际间的食品安全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积极引进和培养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人才,提升监管科技力量。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导语: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然而,在我们丰富多样的餐桌上隐藏着诸多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和解决。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确保我们能舌尖上的安全。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添加剂滥用问题添加剂的使用能够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然而滥用添加剂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磷酸盐类添加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牙齿问题等。

(2)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但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农药会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增加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

(3)假冒伪劣问题食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如假酒、假药、劣质食品等。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如致癌、导致中毒等。

(4)食品添加物问题许多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产品的质地、颜色、香味等,但其中一些食品添加物潜藏安全隐患,如二氧化硫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问题。

(5)食品储存与运输问题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和变质。

不适当的储存条件和不规范的运输措施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二、食品安全的对策(1)强化监管与成立制度政府应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力量,严格监督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严惩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农药的使用需要合理控制,并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达标。

(3)加强食品标签规范制定统一的食品标签规范,标明所有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食品成分等相关信息。

提供明确的食品标识,方便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

(4)教育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校园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校园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校园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食品安全隐患的现状在校园里,食品安全问题就像那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时不时地让我们惊吓一跳。

你知道吗?每当走进食堂,看到那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心里总是忍不住想:“今天的午饭是不是又能让我吃到撑?”可是谁能想到,这里面隐藏的安全隐患,简直比考试周的焦虑还让人揪心。

1.1 食材来源不明首先,让我们聊聊食材的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的食堂,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会从一些不太靠谱的渠道采购食材。

你想啊,那些菜菜鲜得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但有没有想过它们的“身世”?有时候,来自黑心商贩的过期食品就像藏在角落里的老鼠,随时可能出现,给我们的胃带来大麻烦。

1.2 食品存储不当再来就是食品的存储问题。

你知道吗?食堂的冷藏设备如果不够好,食品就容易变质,甚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想象一下,你正准备大口大口地享受一份香喷喷的炸鸡,结果咬下去的瞬间,感觉像吃了块冰块,那滋味,简直让人想哭。

总之,不合格的存储方式,简直是给我们的味蕾下了毒手。

2. 食品安全隐患的后果说到食品安全隐患,不得不提到它带来的后果。

你知道,吃坏东西的痛苦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比被蚊子叮了还难受。

2.1 食物中毒首先,最常见的就是食物中毒。

每当新闻上出现“某某学校因食堂食物中毒”的报道,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

想想看,坐在课堂上,肚子一阵剧痛,那种感觉简直像是被一头牛撞了一下!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可能让我们失去好几天的青春时光。

没错,谁愿意在校医院里和药水为伍呢?2.2 健康隐患再来,长期吃不卫生的食物,简直就是在跟自己的健康作对。

肚子不舒服、皮肤变差,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将来的发育。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这可不是小事!所以,咱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让这些隐患悄悄地侵蚀我们的身体。

3. 对策建议那么,面对这些食品安全隐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监管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

本文将就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限分工不明确,法律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监管难度增加。

2.监管体系缺失: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职责不明确、执法力量不足、监管部门缺乏协同配合等问题,导致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

3.监管执法不力:一些地方存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执法力度不够和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监管执法不力。

4.失信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掺假掺水、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更加严峻。

5.监测技术落后:食品安全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监管的复杂度和难度。

二、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建议加强立法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管部门的权限和职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设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和权力分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3.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力度,加强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监管执法的力度和标准。

4.加强信用监管:加强对食品企业的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依法对失信企业采取限制措施,加强打击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5.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提高监测手段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高监管效能。

6.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度和参与度,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前我国食品市场中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生产供应的全过程,且各类食品均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的诸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利益博弈不均衡、消费者信任缺失、法规条文不统一;此外,食品生产企业的缺乏社会责任和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维权意识也有待提高。

这些都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大幅增加,食品行业道德水平下降,国民对政府和食品行业的信任度急剧下降,食品消费者时时处于担忧和恐惧环境中。

一、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一)食品污染严重及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灌溉。

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牲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甚至“瘦肉精”,在水产养殖中乱用氯霉素和饲料添加剂,造成蟹、虾、鱼等质量下降(刘6)。

我国的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另外,农药、兽药的滥用导致农产品和禽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

另外,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一些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非法或者不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降低成本,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

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二)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情况突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者超标使用保鲜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参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用油等。

此外,食品市场上还充斥着许许多多由一些小作坊加工生产的假借知名企业的品牌的“山寨“品牌。

例如“康帅傅”红烧牛肉面、脉劫饮料、奥利粤饼干等等。

(三)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热议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到“染色馒头”再到“瘦肉精案件”,“地沟油”、“染色馒头”、“甲醛造假酒”、“问题奶粉”,一桩桩食品安全案件事故的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1998年春节前,山西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进行出售,短短几天时间,朔州、大同等地先后发现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患者呕吐、头痛、呼吸困难,其中近30人死亡。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近期,在广州、南京等地,速冻食品行业的著名品牌三全和湾仔码头,部分批次产品被当地工商部门检出了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外,另一著名品牌思念水饺的部分批次产品也因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近期上了北京市工商局的下架名单。

接二连三的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挑动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度不断提升,但是关于食品安全事故的种种热议过后,留下的只是消费者的不安和恐慌。

(四)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信心缺失“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然而,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消费者甚至不同程度的陷入了食品安全恐慌中:吃牛肉恐惧“疯牛病”,吃猪肉害怕“注水肉”,吃鸡、鸭、甲鱼怕含激素太多,吃水发海鲜怕用甲醛泡过,吃蔬菜瓜果担心“残留农药”,吃大米怕拌了工业油,吃面粉怕掺了增白剂,喝牛奶担心受三聚氰胺污染。

毒大米、地沟油、死猪肉、瘦肉精污染等食品问题和食品中毒事件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相继出现,因此人人自危,一些人甚至到了不敢到外面吃饭,不敢到菜市场买菜的地步。

食品的安全问题从来没有想现在这样令人关注和担忧(季21)。

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一)食品安全法律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冲击着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的稳定,同时也给许多消费者造成了身心伤害。

由此可见修订完善相关食品法律体系已是历史发展、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需要。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整,食品安全法律的一些重要制度内容存在缺陷,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内容不全,在食品安全的方针、原则、政策、措施及监管体制、主体、法律责任等从法律上的规定还相对模糊。

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保障食品安全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未形成体系,还是相当的不健全、不完善,丞待改进。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还未能体现出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还未制定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只对食品的卫生问题做了规定,没有对食品的其他安全问题进行规定,使得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实际处理时无法可依的情况出现。

现行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处罚偏轻,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也不能对受害者给与足够的补偿和到位的保护。

(二)食品安全标准严重滞后且标准交叉严重食品安全标准滞后,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也落后于国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

表现在制标滞后、贯标滞后。

例如,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农产品出口系列技术标准存在的差距是明显的。

据悉,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共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农药和诸如汞、氰化物等外源污染物。

然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

另外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相互不统一,既有重叠又有交叉,而且有漏洞。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但由于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

多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冲突,相互交叉相互矛盾现象严重,众多标准使得企业和执法部门无法适从;传统检测方法速度慢,准确性有局限;相关人才以及专业服务匮乏。

这不仅给不法分子生产加工劣质食品以可乘之机,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食品市场缺乏有力监管食品安全监督不力,食品安全法制和标准虽然不完善,但若能严格的得到贯彻,食品安全问题或许也不会这样突出。

而实际上,中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不到位。

另外,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不够完善。

一些监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在于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却很少对食品的内在成分和含量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分析论证。

大量的事实无不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卫生指标超标、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标签不规范等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结果,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相关机制不完善、执法权限不清的结果,更是执法机构与执法者主观上不够重视的结果。

(四)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落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不到位,有些食品生产企业主观上并不是故意制造有安全问题的食品,但是由于事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或者检验技术不过关,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事物中毒。

(五)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社会食品安全信用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因为利益而迷失了为人道德和经营准则,见利忘义、不守规则,人为的制造了食品安全事件。

有些食品生产企业将养殖户扔掉的死鸡、死猪捡回去或者从养殖户手中低价收购病死禽畜,而后加工成食品出售;有些企业明知使用的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在利益的驱动下却仍在禽畜饲养和食品加工中使用。

(六)部分新闻媒体发布不实报道误导消费者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新闻价值,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新闻富矿。

但在报道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报道有夸大其辞、混淆事实的嫌疑,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误导了受众的判断,有的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在有关食品安全事故方面的报道,部分夸大其辞或没有准确的事实依据,例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

这些都是由于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欠缺、不实渲染的结果。

在当下的食品安全报道中,有不少媒体的某些记者歪曲或掩盖客观事实的某些因素,甚至捏造“事实”、杜撰情节、煽情鼓吹等非常规的表现手段,制造出轰动效应,被人们称作“新闻炒作”。

这样的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消费者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造成公众的恐慌。

(七)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消费者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薄弱,中国有些消费者特别是农村低收入者缺乏保护意识,主管上就不在乎食品安全问题,只要能吃饱就好了,至于卫不卫生、安不安全就不是很关注。

他们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大都是通过生活经验积累而成。

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该吃什么,怎么吃才是安全的。

此外,由于食品消费者与食品生产者之间的消息不对称,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是很薄弱的。

索珊珊认为消费者对食品信息掌握的薄弱体现在3个方面:1、食品消费者对食品标识识别能力的非专业化;2、消费者对食品选择标准的表面化,即主要根据食品的表面价格和视觉标准;3、消费者对食品认知的简单化,一般仅以价格、厂家品牌、商家可信度做为衡量标准(季26索珊珊,食品安全与政府“信息桥”角色的扮演—政府对食品安全危机的处理模式。

南京社会科学,2004(11),81~87)。

三、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应对之策(一)政府需为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土壤面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峻形势,中国政府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竭尽全力开展整顿和打击;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扎实做好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

(刘6)1、健全食品安全法制体系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全面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加强综合执法,尤其要解决执法监督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绝不能纵容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

尽快理顺管理关系和监督管理职责,既保障合法企业依法规范生产和销售,保障北京食品添加剂行业和市场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又能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整顿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餐饮企业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流通以及零售市场环境,避免监管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