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

合集下载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
对于初学者来说,软毫毛笔有助于提高腕力和笔力, 需要先冷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净,使用时不要套笔帽, 最后悬挂晾干。
常用书法用具
02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 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
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在挑选毛笔时,由于笔尖润开后需要压平,因此很难检查毫尖是否平齐。当毫尖完 全润开后,长短相等且无空隙,这样在运笔时才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
常用书法用具

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 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 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由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 色乌光泽差,胶质轻,更适宜书法;而中国画则常用油烟墨,其色 泽黑亮,胶质重,绘画效果更佳。
常用书法用具
(3)墨的用法: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露锋的写法
与藏锋相反。 其起笔是笔锋着纸后向右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
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
书法作鉴赏要素
(2)正锋、侧锋
• 正锋也称中锋,其用笔是以主毫在点画之中为特征。 • 侧锋是书写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体味。
书法作鉴赏要素
(3)调锋
调锋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调整笔锋的方向和位置,始终保持笔锋的端正,以免在运笔过程中出现不协 调的偏锋,甚至导致错误。

书法考级书法常识百题

书法考级书法常识百题

书法考级书法常识百题
1. 请问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答:王羲之的《兰亭序》。

2. 书法中“永字八法”是指什么?
答: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3. 什么是“文房四宝”?
答: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

4. 楷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笔画详备,点画分明,行款整齐,字体端正。

5. 什么是“篆书”?
答: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小篆则是由大篆简化而成。

6. “颜筋柳骨”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的风格?
答:“颜筋柳骨”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风格,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厚,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

7. 什么是“行书”?
答: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有楷书的端正和规矩,也有草书的快捷和流畅。

8. 书法中“一波三折”是指什么?
答:“一波三折”是指笔画线条在书写过程中,要有起伏和转折的变化。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书法是一门艺术,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但一些书法基本知识仍然是提升书法技艺的必备要素。

第一,严谨的书法精神。

书法家要把真善美融入作品中,追求完美,让作品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学识。

第二,忠实于书法历史。

书法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正确的方向可以帮助书法家在表现的同时,遵循历史形式的精神。

第三,书法是一种艺术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

书法家应该多研究历史文化,加深对艺术哲学的理解,在写书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第四,学习正统的书法训练。

书法应从根本上开始,从字帖上开始训练,才能培养起凝聚的书法灵魂。

第五,要学习多种书法,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书法类型可以帮助书法家担负起更多的表现传达,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第六,认真探索配色、笔画等书法元素。

书法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比例、笔势、水准等,要认真探索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晋升书法水平。

第七,阐释文字和作者心情,让书法家的心灵得以释放。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思想,要学会从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去阐释书写的氛围。

第八,要经常练习书法,以培养书法灵魂。

书法虽然是一门艺术,但仍然需要锻炼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为此需要大量练习,尤其是耐心和毅力。

第九,书法家要记住,书法作品是灵魂的载体,要有强烈的表达力。

书法除了表达技艺外,更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要有深刻的内涵,在营造气氛方面,要能说服民众的心灵。

最后,提倡寻找书法的乐趣,缅怀书法的文化。

书法之美不仅在墨的完美,而且在于书写的过程和文化的内涵,要继续保持书法的精神,让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学习书法必知的基本常识

学习书法必知的基本常识

人言书法三端:笔法、笔势、笔意。

攻书两个阶段:一曰临摹,二曰创新。

这里分三个问题:1、笔纸常识。

2、书写三端。

3、攻书两个阶段一、笔纸常识笔有三种:硬毫,有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毛),还有鼠鬓,分鬃等。

软毫,有羊毫,鸡毫(最软)。

软硬相兼,有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五紫五羊,鹿狼毫。

根据各人习惯选择。

选笔有四个要求:圆、齐、尖、健。

圆,就是笔头周围圆聚饱满。

写字四面如意。

齐,就是将笔头润开捏扁后,毫端整齐,无参差不齐之病。

尖,就是笔毫聚拢起来,峰颖尖锐,犹如毛锥。

健,就是笔毫弹性弧度合宜,劲健有力,经久耐用不变形。

一般来说,这样的笔就可使用。

用笔前用冷水浸开,用完后用清水浸毫,洗净挂起备用。

纸以宣纸为上,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

有滑如春水密如茧之赞语。

宣纸分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生宣吸水性强适于书法,有夹宣、净皮、单宣等。

熟宣半生熟宣也适于书法,如玉版宣、书画笺、高丽纸等。

初学练习,一般可用毛边纸、贡纸、防风纸及白麻纸均可。

熟宣、油光纸、道林纸过于光滑,沉不住墨,难以练出笔力,更难探索墨趣。

至于墨现在一般都用墨汁,好一些的墨汁如书画墨汁即可。

用墨汁作书,砚台也不一定很讲究。

这里就不谈了。

二、书写三端;1、笔法。

2、笔势。

3、笔意。

一) 笔法:就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

包括执笔、运腕和行笔三个方面。

用笔之法,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笔笔中峰,写字笔尖在字画中运行,谓之中锋,字的形态各不相同,但用笔之法都是在于善使中锋。

掌握了中锋写字,点画就圆动、饱满、并富有立体感。

书法家黄山谷说: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二)是万毫齐力。

即笔毫平铺,均匀着力,墨汁流畅。

(三)是逆入逆收。

即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也就是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道理,借助反作用形成笔画,点线遒劲、矫健、充实。

赵松雪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一、简介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是汉字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欣赏到汉字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二、毛笔的选择毛笔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工具,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毛笔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的需要来进行,但一般来说,选择品质较好的狼毫、蕉叶或羊毫毛笔是较为推荐的选择。

三、字体的选择书法有不同的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初学者可以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字体规范,易于掌握。

当熟悉了楷书后,再逐渐学习其他字体。

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是书法学习的关键。

四、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法练习的基础,也是书法作品美观与否的关键。

通常来说,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笔尾,右手五指合拢握住笔柄,保持轻松而稳定的姿势。

五、调节墨汁的技巧调节墨汁的技巧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墨汁过浓会影响字迹的流畅度,墨汁过稀则会影响字迹的饱满度。

调节墨汁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墨的浓稠程度和水的适量。

六、掌握基本的笔画顺序书法中的每个字都是由一笔一画组成的,掌握好笔画的书写顺序对于书法的美观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横平竖直的笔画优先书写,再书写曲线状的笔画,最后书写点画。

七、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初学者应该选择一本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按照字帖上的字形形态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可以提高字形的规范性和笔画的准确性。

八、重视书法的心态调整书法需要细心、耐心和专注力,因此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要静心投入其中,享受书写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要注重感觉与意境的表达。

九、勤于练习,保持恒心书法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勤于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每天坚持练习,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和耐心,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书法作品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单个字的书写上,还需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

书法常识——精选推荐

书法常识——精选推荐

书法常识⼀、知识点:1.甲⾻⽂: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上⽤于记录占⼘或祭祀活动内容的⽂字。

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与河南安阳⼩屯村,⼜称为“殷墟⽂字”2.⾦⽂:先秦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边的⽂字叫做⾦⽂,⼜称为“钟⿍⽂”3.盟书:⼜称“载书” 古代记载盟誓各⽅缔约内容的⽂书材料,多为⽟⽯薄⽚制成,盟书⼀式⼆份,⼀份藏于盟府,⼀份埋⼊地下或沉⼊河⾥,以取信于神⿁。

4.侯马盟书:1965年⼭西侯马晋国遗址出⼟了⼤量盟誓辞⽂⽟⽯⽚,称为“侯马盟书”. 共5000余件。

5.《⽯⿎⽂》:⼜称“猎碣⽂”发现于唐代,西周时期刻在⼗个像⿎形柱⼦上边的⽂字,主要记录王公贵族们出去游猎、⾏乐四⾔的诗。

6.⼩篆:《说⽂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字和者。

(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太史(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获取省改,所谓“⼩篆”也。

7.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裘锡圭著作:《⽂字学概要》9.我国⽯器⽂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阳殷墟妇好墓》10.⾦⽂的代表作:《利簋》《⼤盂⿍》《⽑公⿍》《⼩盂⿍》《散⽒盘》《虢(yu)季⼦⽩盘》《墙盘》11.许东汉的经学家、⽂字学家许慎慎著《说⽂解字》,全书共分540部⾸,收字9353个,另有“重⽂”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传为宋代徐铉校订本。

12.说⽂四⼤家:段⽟裁《说⽂解字注》桂馥《说⽂解字义证》王筠《说⽂释例》、《说⽂句读》朱骏声《说⽂通训定声》13.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字)向(今⽂字)的转化。

14.秦代通⾏⽂字的主要书体是:⼩篆(标准官体⽂字)⼤篆(战国遗存⽂字)⾪书(民间通⾏⽂字)三体15.秦⼩篆代表作:《峄⼭刻⽯》《琅琊台刻⽯》《会稽刻⽯》《泰⼭刻⽯》16.秦代⾪书墨迹为标本,当⾸推1975年出⼟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梦睡虎地秦简》17.永字⼋法:侧:(点)勒:(横)啄:(挑)磔:(捺)努:(竖)趯:(钩)策:(提)掠:(撇)1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章两汉书法⼀、知识点:1.章草:这种与⾪书同步发展,带有⾪书式的波挑⽤笔的草书,被后⼈称为“章草”2.⾪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书的过程。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1. 起源:中国书法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2. 分类:中国书法主要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五种。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传统工具:中国书法大多使用毛笔,这种工具由毛发制成。

墨、砚台和宣纸也是书法所必需的工具。

4. 字体特点:中国书法注重书写的笔画结构和形态美。

具有端庄、雅致、流畅和韵味等特点。

每个字的笔画都要注重用笔的力度、速度和顺序。

5. 文化意义:中国书法被视为文字的艺术,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作品常常与诗词、名人墨迹相结合,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书法在中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

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

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这个相对熟知。

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这个相对常用。

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

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

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

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这个比较实用,也相对常用。

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

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书法必备,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

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

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

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

因为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于纸。

」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

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

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

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

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之纸绢,使转运行,自极得心应手。

」师言极是也!健毫笔配浓墨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

大致使用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

」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

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笔墨砚的关系处理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

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问:初学者学习书法,选择碑帖应掌握哪些要?答:一是选择你喜欢的字帖;二是取法乎上,要师法第一流的碑帖;三是最好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

问:何谓法帖?答:亦称“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

问:什么是帖学?答:指崇尚法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称。

问:学习书法从何入手?答:先摹后临。

问:为什么要讲究执笔?答: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

问:笔要执得紧好,还是松好?答:执笔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

太松了笔管容易掉落,太紧了笔管会颤抖,手也容易累。

问:笔要执得高好,还是执得低好?答: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而定。

总的原则是,字越小,笔执得越低,字越大,笔执得越高。

问:悬腕练书法有那些好处?答:悬腕是执笔法中的一种。

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悬腕的好处,一是可纵观布局,二是可挥洒自如,三是运全身之气于一发端,使字有力度。

问:写小楷是否也应悬腕?答:写小楷也应悬腕。

开始练习小楷,可采用“枕腕”,只要能够自由活动就行,这也就是最低的悬腕,问:什么叫笔位?答: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

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

问:什么叫笔锋?答: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这就是笔锋。

此外,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问:什么叫笔法?答:笔法,顾名思义,就是讲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运笔以及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

问:什么是运笔?答:运笔是指毛笔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书写点画的过程。

也就是“用笔”。

运笔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驻、行,徐、疾等方面。

问:何谓顿笔?答: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一般顿笔有顿下略停地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问:抢笔是什么意思?答:又称“空”抢。

行笔止笔画末端,借手腕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笔悬空反弹,这一瞬间的“回力”,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收笔出锋的笔画用此法较多,如下尖竖,撇、捺等。

问:何谓按、提?答: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

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

问:什么叫起笔、行笔和收笔?答:起笔,也叫落笔、发笔。

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

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问:什么叫铺毫?答:铺毫是运笔的基本要领之一。

运笔时,笔毫平铺纸上,使笔毫一齐着力,所谓“万毫齐力”。

问:什么叫结构?答: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

书法的结构就是指点画的组织,也就是将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绪做合适的艺术安排。

这些艺术安排包括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

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和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问:结构有哪些要求?答:结构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平正、匀称、连贯、挪让和变化。

问:什么叫行款?答: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一字的末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贯通,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个单字硬凑成文。

这就叫“行款”。

不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看起来很生动、完整,而不是勉强凑成。

问:什么叫裹锋?答:用笔的一种技法。

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

问:何谓行气?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

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

问:什么叫笔势?答:指写字运笔的气势,它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它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别。

问:笔意是什么意思?答:狭义是指笔画所表现出的形态。

一般指书法通过笔画、结体表现出的意境、情趣。

笔画之间的连贯、俯仰、曲直、燥润、动静等,是个人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如笔意纵横,笔意潇洒,笔意空灵、笔意开张等。

问:一波三折指的是什么?答:指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

一波三折:欲右先左为一折,右往为二折,至尽处收回为三折。

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

问:飞白指的是什么?答:多运用在行草书中的主笔中,也称“涩笔”,笔画中黑白相间显得雄浑有力,苍劲。

问:何谓书品?答:指书法评品著作。

问:气韵指的是什么?答:指书法的神气和韵味。

问:计白当黑是什么意思?答:白是虚处,黑是实处。

指将空的地方当作实画一样布置安排。

点画结构、字距行距及整个幅面的空白大小,疏密斜正,都要做到黑白和谐,务必二者相应。

问:何谓笔断意连?答:写字时点画虽断开,但笔势仍相连续叫“笔断意连”,或“意到笔不到”。

问:何谓逆入平出?答:笔画起落笔和出锋收笔的一种用笔技法。

逆入,指起笔时,笔锋要朝书写笔画的反方向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以达到“藏锋”于点画之中,均匀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形成中锋运笔的势态。

平出,指笔画至末不收,势尽出锋,回腕空收。

问:万毫齐力指的是什么?答: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

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

问:何谓书体?答:有两义:一指书法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结体形式。

如甲骨、篆、隶、楷、行、草等。

二指某一大类中的不同派别。

如颜、柳、欧、赵等。

问:北碑指的是什么?答:指北朝赵、燕、魏、齐、周、隋之碑。

此碑流传最多的是魏碑。

此碑继承汉隶笔法,结体谨严,方整厚实,雄健挺拔。

问:何谓布白?答: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

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

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

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

另外对整幅作品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也称“布白”。

问:何谓极笔?答:即登峰造极之笔,指书法上最高之地位。

问:法度指的是什么?答:书法要掌握的要令、规矩。

问:何谓扁笔?答:即偏笔,即写字偏侧用笔。

问:何谓骨力?答:指书法雄健有笔力。

问:屋漏痕指的是什么?答:“屋漏痕”,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以写竖作比喻,要求行笔时不可一泻直下,须手腕时左时右,顿挫行笔,有涩劲,如屋漏之蜿蜒下注,则笔画生动、圆活、有力。

问:折钗股指的是什么?答:"折钗股",本是古代妇女用以插发髻的发,金属制成。

金钗弯曲,用以形容笔画转折处圆融有力而不露痕迹。

笔画的转折处,只有提按的变化,不作折顿的处理的圆转笔势所产生的圆融效果,恰是"折钗股"的含义。

问:锥画沙指的是什么?答: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

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

问:怎样理解用笔如“印印泥”?答:印印泥,是形容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

旨在说明藏锋与用力深入之意。

另外“印印泥”还暗含不走样、下笔既稳且准的意思。

问:蚕头燕尾指的是什么?蚕不二设,燕不双飞是什么意思?答:隶书的书写艺术特点。

蚕头雁尾指横笔下笔像蚕虫的头稍向上朝,收笔像雁鸟的尾巴一样往后翘起。

所谓雁不双飞,蚕不二设,就是一个汉字书法当中不可有两个“蚕头雁尾”出现。

问:俯仰是什么意思?答:指书法结构点画偏旁之间的联系。

俯要下应,仰要上呼,使文字组合的偏旁,或字与字之间,书写时有映带顾盼之姿,显得气贯意连、生动有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