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申报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一)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造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二)岗位面向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有:1、物联网系统的安装、测试人员 ?2、物联网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 ?3、物联网企业营销人员 ?4、物联网系统中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人员 ?5、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维护、营销人员。
6、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技术员、网络设备售后技术服务员、Web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满足传感器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传感网络(WSN)组建、调试、维修、维护;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软件开发;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专业能力1)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5)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6)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7)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系统高级配置与维护; ?8)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职务;9)具备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维护的能力,能够建设中小型企业网络;10)具有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11)能够从物联网设备、软件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2.方法能力(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查找、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编制简单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有制订合理工作计划的能力。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新兴领域中的关键学科,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为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目标2.1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物联网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开发流程。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物联网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开发流程。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工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工作。
2.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内容与方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培养方式:3.1 理论课程:开设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理论课程,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理论课程:开设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理论课程,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实训: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实训,通过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业需求,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习实训,通过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业需求,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5. 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养规格1. 学术基础: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2. 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
4. 跨学科知识:了解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工作过程岗位(群)工作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RFID射频技术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JAVA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系统开发设备维护工程设计就业岗位销售员业务员提升岗位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产品营销工程师终端产品推广工程师就业岗位程序员(物联网方向)程序构建员提升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硬工程师无线/射频开发工程师、就业岗位物联网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工程布线员提升岗位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维护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就业岗位设备操作员工程勘测员工程制图员提升岗位技术工程师应用系统方案架构师1.物联网工程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2.物联网软件编程能力3.物联网软件维护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产品成本管理能力3.产品销售营销能力1.工程语言能力2.工程需求分析能力3.识别和选用常用元件、仪器及设备的能力4.物联网工程预算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组建和维护无线及有线网络的能力3.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交通、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能力,能够在物联网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技术支持、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熟悉传感器、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等相关知识。
了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物联网相关的新兴技术。
2、能力目标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能力。
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具有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能力。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文化基础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体育等。
职业素养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概论: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技术体系。
传感器技术:讲解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以及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
嵌入式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开发方法和应用,如单片机、ARM 等。
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2级教学标准目录第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0第二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第三部分课程标准 (22)物联网概论课程标准 (22)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6)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31)SQL S 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37)L 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4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46)制造业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课程标准 (52)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构建课程标准 (55)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61)W 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67)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标准 (73)RFID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80)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86)工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93)物联网终端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102)ERP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107)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119)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标准 (124)二级C强化实训课程标准 (129)物联网传感层综合实训课程标准RFID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133)物联网系统集成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138)物联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142)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147)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151)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157)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163)第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指导思想为了落实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针,通过跟踪常州及周边地区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为研究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确定职业岗位,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主要内容(1)常州及周边地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2)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3)兄弟院校本专业开设情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VR方向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VR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二、专业代码510102三、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多种方式获得学分。
学分制下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五、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主要为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的行业企业,从事VR3D美术工程师、VR技术美术、VR开发工程师、VR产品经理等工作等工作,以及物联网应用技术创业。
见表l-lo表1-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六、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VR方向)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VR3D美术工程师、VR 技术美术、VR开发工程师、VR产品经理等工作,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目标实现和创新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一)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2.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上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5.具有一定的商务谈判和销售技巧;6.具有优秀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强,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
(二)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2.掌握3dsmax、PhotoShop.AutoCAD.ZBrush,等常用工具软件;3.掌握VR虚拟现实中C#、C++、蓝图(可视化编程)等核心交互技术;4.有较好的美术专业能力,有较高的审美能力,精通于VR技术开发的美术各类资源开发的流程和规范;5.熟悉3dsMax或Maya,Photoshop等软件6.掌握使用Unity3D、UnrealEngine4进行VR交互项目设计与制作。
(三)能力要求1.具备需求分析能力;2.具备VR场景设计能力;3.具备VR场景材质能力;4.具备VR场景渲染及构建能力;5.具备VR交互程序开发能力;6.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和软件工程思想;7.具备较强的VR场景美术与程序开发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并培养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
2.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
3.具备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能够独立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
4.具备物联网应用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创新。
三、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设计了如下的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通信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网络原理等。
2. 专业课程•传感器技术:包括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接口技术、传感器网络等。
•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协议、物联网安全等。
•云计算与大数据:包括云计算基础、云服务架构、大数据处理等。
•物联网应用开发:包括物联网应用平台、应用开发框架、移动应用开发等。
•物联网系统集成:包括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
3. 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实训:学生将参与物联网应用项目的实际开发和实施过程,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学生将完成一项物联网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展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四、评估与认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设置了以下评估与认证机制: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的及时性、完成度和质量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610119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生
学制:3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团队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物联网构建、物联网管理、物联网维护、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就业面向岗位
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职业岗位群
(二)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及其支撑课程体系表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职业资格证书
(三)职业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体系
表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学时分配表
表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学时分配表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教学进程安排表5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教学进程安排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核心技能课程描述表6-1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描述
表6-2 “物联网导论”课程描述
表6-3 “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描述
表6-4 “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描述
表6-5 “Java程序设计”课程描述
表6-6 “Android开发与应用”课程描述
五、保障条件
(一)师资条件
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本专业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需要本专业具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中级以上职称的高校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共同担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需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技师(工程师)共同担任。
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带头人
(1)具备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并继续进行更高学历的培训进修。
(2)具备高级及以上的职称,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专业教学水准。
(3)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行业企业内有一定影响。
(4)累计下现场顶岗实践半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具备双师素质,必须具备骨干教师资格。
2、专业骨干教师
(1)具备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并继续进行更高学历的培训进修。
(2)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专业教学水平。
(3)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熟悉行业企业情况。
(4)累计下现场顶岗实践半年以上,具备双师素质。
3、“双师素质”教师
(1)具备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并继续进行更高学历的培训进修。
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专业教学水平。
(2)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熟悉行业企业情况。
(3)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累计企业岗位实践半年以上,具备双师素质。
能够胜任实践教学,根据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实训课程,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
(二)实训条件
表7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基本配置表
表8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基本配置表
六、毕业条件
(一)成绩要求
正常课程必须通过学校的统一考核,成绩考核可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具体主要从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即分为两部分:理论考核+实训部分,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灵活安排。
另外,对于毕业论文和定岗实习需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技能要求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物联网技术服务岗位,兼顾物联网应用开发、产品营销等一线相关岗位,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物联网各种终端机具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2、PC硬件组装、故障诊断与维护的能力;
3、具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4、具有SQL server等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5、运用行业业务系统特点及各厂家主流方案特点,制定出满足客户要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6、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包括JAVA编程能力,关系数据库设计能力,产品测试能力;
7、具备一定的产品/解决方案营销能力;
8、安装、调试、维护物联网系统业务的能力。
(三)技能证书的要求
1、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2、至少获得一个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普通大专)相关的、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