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练习题与答案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与答案

习题一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 2 分,共20 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d )。
A、汗腺B、呼吸系统C、消化道D、肾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A、Fick 扩散方程B、Michaelis-menten 方程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 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c )。
A、牙龈粘膜B、腭粘膜C、舌下粘膜D、内衬粘膜E、颊粘膜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舌下给药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 b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三、判断对错(共10 分)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关于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药效学上表现为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B、氯霉素、地西泮等药物具有肠肝循环现象C、只发生口服的药物中D、在药时曲线上会出现双峰现象E、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正确答案:C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B、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而不是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C、概念中的药物效应主要是指药物的疗效。
D、药物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种属、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
E、概念中的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各种具体的剂型。
正确答案:D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A、小肠B、结肠C、直肠D、胃E、盲肠正确答案:D4、蛋白多肽类药物一般在胃肠道中吸收不好,其原因不包括A、没有主动吸收B、容易被酶降解C、胃肠道pH中不稳定D、分子量太大E、脂溶性太小正确答案:A5、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饱和现象B、有部位特异性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需要载体E、逆浓度梯度转运正确答案:B6、药物由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时,()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A、离子型药物B、弱酸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水溶性药物E、弱碱性药物正确答案:E7、简单扩散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之间无理化相互作用时,转运过程无相互影响B、不需要转运蛋白C、不消耗能量D、顺浓度梯度转运E、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差成正比,符合零级动力学正确答案:E8、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指()A、分布B、消除C、排泄D、代谢E、吸收正确答案:E9、哺乳动物中最重要的结合反应是A、氨基酸结合B、葡萄糖醛酸结合C、乙酰化反应D、硫酸结合E、谷胱甘肽结合正确答案:B10、关于影响鼻腔给药的生理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鼻粘膜纤毛运动主要是用来清除外来异物,但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B、pH值对药物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C、鼻腔部位药物的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D、鼻腔的血液循环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但对温度湿度等较为敏感E、鼻腔中的酶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少正确答案:A11、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溶出与释放B、药物颗粒的大小C、压片的压力D、片剂的崩解度E、片重差异正确答案:E12、下列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药物的体内过程都包括吸收。
生物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A.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B. 制备工艺C. 质量控制D. 临床应用答案:A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的总吸收量B. 药物的峰浓度C. 药物的峰时间D.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答案:D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
A. 胃B. 肠C. 肝脏D. 肾脏答案:C4. 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5. 药物的脂溶性与药物的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6. 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物的脂溶性之间的关系是()。
A. 呈正相关B. 呈负相关C. 呈无关D. 呈正相关答案:B7. 药物的pKa值与药物的吸收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8. 药物的分子量与药物的吸收之间的关系是()。
A. 呈正相关B. 呈负相关C. 呈无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9.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0. 药物的剂型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1. 药物的稳定性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12. 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3. 药物的给药剂量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4. 药物的给药频率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5. 药物的给药方式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药剂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模拟题[A型题]1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正确答案:B)指的是下列哪一条2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A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答案:D3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正确答案:D4 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正确答案:C5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正确答案:C6 设人体血流量为5L,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一室分配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A 0.5LB 7.5LC 10LD 25LE 50L正确答案:AA多次静脉注射B静脉注射C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皮下注射等凡属非血管给药途径输入者D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8 Wanger-Nelson法(简称W-N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哪一个模型参数A吸收速度常数KaB达峰时间C达峰浓度D分布容积E总清除率正确答案:A9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A t1/2和KB V和ClC Tm 和CmD Km 和VmE K12和K21正确答案:D10 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A α、β、A、BB K10、K12、K21C Ka、K、α、βD t1/2、Cl、A、BE Cl、V、α、β正确答案:A11 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B在一个剂量间隔内(τ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C是(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D是(C∞)max除以2所得的商E以上叙述都不对正确答案:B12 拟定给药方案的设计时,要调整剂量主要调节以下哪一项A (C∞)max和(C∞)minB t1/2和KC V和ClD X和τE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D13 就下图回答下各项哪一项是正确的A单室静注图形B双室静注图形C单室尿药图形D单室口服图形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4 下列哪一个方程式符合所给图形A C=Ka FX/[V(Ka-K)](e-Kt-e-Kat)B C=Ce-KtC C=Ae -Kat+Be-βtD C=X/(KVτ)(1-e-Kt)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5 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尿药速度法A log(Xu ∞-Xu)=-Kt/2.303+logXu∞B logC=-Kt/2.303+logCC logdXu /dt=-Kt/2.303+logKeXD log△X0/△t=-Kt/2.303+logKeKaFX/(Ka-K)E A和C都对正确答案:C16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17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重要特点是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E与给药间隔有关正确答案:D18 生物等效性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E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正确答案:D19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A时间B毫克/时间C毫升/时间D升E时间的倒数正确答案:E20 今有A、B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剂量(mg)药物A的t1/2(h)药物B的t1/2(h)40 10 3.4760 15 3.4780 20 3.47A说明药物B是以零级过程消除B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药物B是以一级过程消除D药物A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 A、B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正确答案:C21 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A胃肠道吸收差B在肠中水解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首过效应明显E肠道细菌分解正确答案:D22 用于比较同一药物两种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A AUC、Vd 和CmaxB AUC、Vd 和TmaxC AUC、Vd 和t1/2D AUC、Cmax和TmaxE Cmax 、Tmax和t1/223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正确答案:B24 一位病人在饥饿与饭后的条件下各服用某非巴比妥催眠药,其血药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哪种答案是正确的A饥饿时药物消除较快B食物可减少药物吸收速率C应告诉病人睡前与食物一起服用D药物作用的发生不受食物的影响E由于食物存在,药物血浆峰度明显降低正确答案:B25 红霉素硬脂酸盐包衣片由健康志愿者服用,下图为5种不同条件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图上看,药剂师可以正确的判断≡当服红霉素盐时同服250ml水可得到最高血浆红霉素水平≈每种处理都得到血药浓度曲线下相等面积A只包括≠B只包括≈C只包括≠和≡D只包括≡和≈E ≠、≡和≈全部包括正确答案:C26 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E维持不变正确答案:C27 下面是关于用线性一室模型解释药物体内动态分布容积的叙述,哪个组合是正确的≠分布容积是药物在体内转运的组织真实容积≡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过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小≈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较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大⋯分布容积可用快速静脉给药时的剂量(D)与血药浓度(C0)的乘积(D*C0)来计算A ≠∣B ≡⋯C ≡∣D ≈⋯E ≈∣正确答案:D28 下面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叙述中,哪种组合是正确的≠因为在消化道吸收很少,所以没有口服制剂≡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排泄≈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少⋯主要的毒性为肾毒性和听觉器官毒性≠≡≈⋯A 正误正误B 正正误误C 误误正正D 误正误正E 误正正正正确答案:E29 药物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f)为0.02,恒速滴注达稳态后的血中药物浓度为2μg/ml。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哪个方面?A. 药物的合成B. 药物的制备C.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D. 药物的临床应用答案:C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D.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答案:D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的吸收速率关系是:A. 无关B. 溶解度越低,吸收越快C. 溶解度越高,吸收越快D. 溶解度与吸收速率无关答案:C5. 药物的脂溶性与药物的吸收关系是:A. 无关B. 脂溶性越低,吸收越快C. 脂溶性越高,吸收越快D. 脂溶性与吸收速率无关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A. 药物的理化性质B. 药物的剂型C. 给药途径D. 患者的生理状况答案:ABCD2.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药物的脂溶性B.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C. 药物的分子量D.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答案:ABCD3.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包括:A. 尿液B. 粪便C. 汗液D. 乳汁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疗效。
(对)2. 药物的溶解度和脂溶性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两个独立因素。
(错)3. 药物的首过效应会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对)4. 药物的代谢产物总是比原药更安全有效。
(错)5. 药物的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参数。
(对)四、简答题1. 简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它受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剂型、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描述药物的首过效应及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答: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在肝脏被代谢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生物药剂学考试模拟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正确答案:C2、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呼吸B、肾C、胆汁D、汗腺E、唾液正确答案:C3、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依据药物的()特征对药物进行分类的。
A、药物的解离度和肠壁的通透性;B、体外溶解性和肠壁通透性;C、药物的分子量和肠壁的通透性;D、药物的分子量和体外溶解性。
E、药物的解离度和体外溶解性;正确答案:B4、尿量会影响药物的肾清除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尿量增加,药物的重吸收减少B、可通过使用利尿剂,改变药物的排泄。
C、使用利尿剂,一定能够有利于因药物过量中毒的解毒。
D、尿量减少,药物的肾清除率不一减少正确答案:C5、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D、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正确答案:C6、对于肝提取率较高的药物,其代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B、肝中药物被代谢C、药物进入胆汁D、肝血流量E、药物与血细胞结合正确答案:D7、肌肉内注射的药物吸收速率排列正确的是A、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B、臀大肌>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C、三者速率相似D、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E、大腿外侧肌>臀大肌>上臂三角肌正确答案:D8、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是A、单位为L或L/kgB、表示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征C、其下限为0.041L/kgD、组织的浓度高于血液,则V比实际分布容积小。
E、V值没有上限,可以无限大正确答案:D9、作为皮肤诊断和过敏试验常用的注射方法是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关节腔内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正确答案:E10、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直肠B、大肠C、结肠D、胃E、小肠正确答案:E11、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哪一种相互作用更多?A、酶抑制B、两者有代偿现象C、酶诱导D、两者一样多E、无法进行比较正确答案:A12、药物的红细胞膜转运是以()方式为主A、膜动转运B、促进扩散C、被动转运D、主动转运正确答案:C13、能够不经血脑屏障而直接入脑的给药途径是A、呼吸给药B、耳部给药C、眼部给药D、鼻腔粘膜E、口腔粘膜正确答案:D14、弱碱性药物A的pKa为8.3,其在小肠中(pH为7.0)的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例为A、1/20B、10/13C、13/10D、20/1E、无法计算正确答案:D15、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u/Ci)C、Ig(Ci-Cu)D、lg(Ci+Cu)E、lg(Ci/Cu)正确答案:B16、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有关A、饮食B、首过效应C、年龄D、疾病E、给药剂量正确答案:B17、下列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药物的体内过程都包括吸收。
生物药剂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药物疗效B.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C.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A.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疗效B.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C.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药动学参数D.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药效学参数答案:B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的脂溶性对其吸收和分布有何影响?A. 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快,分布广B. 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慢,分布窄C. 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分布广D. 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慢,分布窄答案:A5. 药物的解离度与其吸收有何关系?A. 解离度高的药物吸收快B. 解离度高的药物吸收慢C. 解离度低的药物吸收快D. 解离度低的药物吸收慢答案:B6. 药物的溶解度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溶解度高的药物吸收快B. 溶解度高的药物吸收慢C. 溶解度低的药物吸收快D. 溶解度低的药物吸收慢答案:A7. 药物的分子量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快B. 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慢C. 分子量大的药物吸收快D. 分子量大的药物吸收慢答案:A8. 药物的给药途径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口服给药吸收快B. 静脉给药吸收快C. 肌肉注射吸收快D. 皮肤给药吸收快答案:B9. 药物的剂型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溶液剂吸收快B. 片剂吸收快C. 胶囊剂吸收快D. 颗粒剂吸收快答案:A10. 药物的pH值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pH值高的药物吸收快B. pH值低的药物吸收快C. pH值适中的药物吸收快D. pH值对药物吸收无影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 2 分,共20 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d )。
A、汗腺B、呼吸系统C、消化道D、肾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A、Fick 扩散方程B、Michaelis-menten 方程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 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c )。
A、牙龈粘膜B、腭粘膜C、舌下粘膜D、内衬粘膜E、颊粘膜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舌下给药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 b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三、判断对错(共10 分)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2 皮肤的通透性低,是由于角质层的高屏障作用。
(√)3 消化道吸收的药物从给药开始到吸收过程中可能会被代谢,而经皮经肺吸收不会被代谢。
(Х)4 直肠和胃药物吸收与小肠相比,更遵循pH 分配假说。
(Х)5 利多卡因口服和直肠给药,后者生物利用度高。
(√)6 加快药物从制剂溶出,有利于吸收。
(√)7 合并用药,存在竞争性结合,则游离药物浓度发生会变化。
组织中分布急剧增加,有时会产生毒副作用。
(√)8 一般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和解离是可逆过程。
(√)9 通常上皮细胞有间隙存在,多数药物通过间隙通道吸收。
(Х)10 尿液pH 值升高,弱酸性药物肾清除率增加,弱碱性药物降低。
(√)四、简答题(共 50 分)1. 测定相对生物利用度时,要比较三个参数,AUC、Tmax 和Cmax,它们各代表什么它们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7 分)答: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 与药物吸收总量成正比,因此它代表药物吸收的程度。
达峰时Tmax 表示吸收的速度。
而峰浓度Cmax 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参数,也与药物吸收数量有关。
Cmax 太大,超过最小毒性浓度,则能导致中毒。
若Cmax 达不到有效浓度,则无治疗效果2. 阐述提高难溶性且强亲脂性的中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吸收的方法为什么(7 分)答:(灰黄霉素)在进食高脂肪食物时吸收率显着增加①食物中若有脂肪存在时往往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速。
②由于胆汁中胆盐具有表面活性作用,故一般能增加难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
3. 从 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7 分)答:溶液中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之比与pka 和消化道pH 的关系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弱酸性药物pKa-pH=logCm/Ci 分子型 /离子型pH↓有利酸性药的吸收弱碱性药物pKa-pH=logCi/CmpH↑有利碱性药物的吸收4. 简述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机理(7 分)答: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5.简述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7 分)答:第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大多脂溶性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化合物的极性基团或由于第一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与机体成分结合。
(第一相反应生成物可能直接排泄出去,或经结合反应以结合物形式排泄)。
6 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7 分)答:(1). 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正常溶液量为7μl.不眨眼为30μl。
药一般50~75μl。
所以70%损失,眨眼90%损失。
(2). 药物外周血管消除。
结膜内含淋巴管吸收药物入血。
(3). ph,pka.角膜上皮层内皮层均有丰富的类脂物。
①脂溶性药物较易渗入。
②部分解离药物一渗入(具一定亲水亲油平衡值)(4)刺激性大药,泪液多,流失多,增加外围血管消除。
(5)表面张力下降易吸收。
(6)粘度大,接触时间长,吸收多。
(7)简述生物利用度试验一般设计(8 分)答:研究对象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单剂量给药计划单剂量试验结果处理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多次给药计划结果处理结果统计分析__习题二一、练习题1 、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2 、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3 、药物的体内过程怎样4 、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5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剂型口服制剂的吸收速度大小怎样为什么6 、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7 、药物动力学、隔室模型、消除速度常数、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半衰期、清除率概念怎样8 、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公式怎样9 、什么是生物利用度哪些药物必须测定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有哪些生物利用度与固体制剂溶出度有何关系二、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 )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 )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 1-2 个半衰期B 、 2-3 个半衰期C 、 3-5 个半衰期D 、 5-8 个半衰期E 、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 A)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 C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 A )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 D )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 )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 C)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 )[6-10]A 、 C=C(1-e nk τ)/(1-e-k τ)·e-k tB 、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 C=KaFK 0 /V ( Ka-k )·( e -k t - e -kat)D 、 C=k/kV·( 1- e-k t)E 、 C=C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 )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 )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 )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 )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 AUCB 、 t 0.5C 、 T maxD 、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 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E )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 AUC ,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习题二(答案)( 一 ) 单项选择题( 二 ) 配伍选择题1-5 ABDCE 6-10 BAEDC( 三 ) 多项选择题1、ABCD习题三二、填空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载体媒介转运及膜孔转运。
2.生物利用度根据定义有两项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的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程度。
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为吸收。
4.某种药物究竟以何种机制吸收,这与被吸收药物的性质、各部位细胞膜的特征及各种环境条件有关。
5.眼部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膜,由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组成。
6.当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药物中毒。
7.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影响淋巴管的转运。
8.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为去甲基氯丙嗪,和母核化合物相比,其药理活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