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简述惯性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惯性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惯性导航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惯性力学和运动传感器原理的导航系统,主要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位置、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其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1.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在惯性导航中,合力可以表示为外部作用力和惯性力的叠加。

1.2 角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对于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角动量保持不变。

在惯性导航中,通过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可以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体的旋转状态和角度变化。

1.3 运动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通过运动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常用的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线性加速度,而陀螺仪则用于测量物体的角速度。

2. 应用惯性导航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导航、无人机、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2.1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系统被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和姿态控制。

通过对飞行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准确测量,并结合飞行器的起始状态,可以实时计算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朝向,实现高精度的自主导航。

2.2 汽车导航在汽车导航中,惯性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定位、车载导航和安全驾驶等方面。

通过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结合车辆的初始状态,可以实时计算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和驾驶辅助功能。

2.3 无人机惯性导航在无人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内置的惯性导航系统,无人机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功能,以及飞行姿态的实时控制。

惯性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飞行性能,并适应复杂环境下的飞行任务。

2.4 虚拟现实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惯性导航可以用于追踪用户的头部和身体运动,以实现沉浸式的虚拟体验。

通过将惯性导航系统与虚拟现实设备结合,用户可以自由移动、转动和倾斜,从而实现更真实、更逼真的虚拟环境。

惯性导航的原理

惯性导航的原理

惯性导航的原理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导航技术,它可以独立于外界参考,为导航系统提供必要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主要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算出位置、速度和姿态等相关信息。

惯性导航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加速度计和陀螺仪。

一、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是惯性导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传感器,它能够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加速度。

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大小来推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计通常采用压电效应或微机械系统(MEMS)技术来实现测量。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加速度计可以测量出物体所受到的地心引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当物体发生运动时,加速度计可以测量出物体除地心引力之外的其他加速度。

通过对加速度的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然而,由于加速度测量中存在累积误差和噪声,积分过程会导致速度和位置信息的漂移。

二、陀螺仪:陀螺仪是另一个重要的惯性导航传感器,它能够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

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陀螺效应,即物体在旋转时会产生角动量。

陀螺仪通过测量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来推算出物体的角速度。

陀螺仪通常采用悬挂式陀螺或光纤陀螺等技术来实现测量。

陀螺仪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提供准确的角速度信息。

通过对角速度的积分,可以推算出物体的姿态信息,比如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等。

综合应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测量结果,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导航信息的获取。

加速度计提供了物体的加速度,而陀螺仪提供了物体的角速度,通过对加速度和角速度的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此外,陀螺仪还可以提供物体的姿态信息。

然而,惯性导航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本身存在噪声和漂移问题,这会导致定位和姿态信息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

其次,积分过程会导致误差的累积,导致位置和姿态信息的漂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导航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视觉传感器等,进行信息融合处理,以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的原理及应用

惯性导航的原理及应用

惯性导航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是指利用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导航和定位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的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如GPS)相比,惯性导航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即时性,能够在无GPS信号或GPS信号弱的环境下进行导航。

2. 惯性导航的原理惯性导航的原理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旋转参考系的概念。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旋转参考系则是指相对于某个旋转物体来描述运动的参考系。

惯性导航系统使用加速度计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陀螺仪来测量物体的角速度。

通过对加速度和角速度的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然而,由于积分的误差会随时间累积,导致惯性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越来越大。

因此,惯性导航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导航系统(如GPS)进行融合,以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

3. 惯性导航的应用惯性导航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卫星等飞行器。

由于惯性导航系统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可以实时测量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对飞行器进行导航和姿态控制。

3.2. 无人驾驶汽车惯性导航也是无人驾驶汽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汽车上搭载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测量汽车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积分获得汽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从而进行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

3.3. 室内导航在室内环境中,由于GPS信号的弱化或无法使用,惯性导航成为一种重要的定位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在手机、手表等设备上搭载惯性导航系统,实现室内导航、定位和路径规划。

3.4. 船舶导航在船舶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在海上定位和导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船舶可以通过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其加速度和角速度,获得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信息,并根据位移信息进行导航和航线规划。

3.5. 运动追踪惯性导航在体育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惯性导航系统如何借助物理原理找到正确的方向

惯性导航系统如何借助物理原理找到正确的方向

惯性导航系统如何借助物理原理找到正确的方向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来确定正确方向的导航系统。

它主要依靠惯性传感器来测量导航系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实现航向、位置和速度的准确计算。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借助物理原理找到正确的方向的。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惯性导航系统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原理工作的。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测量导航系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位置和速度。

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核心组件:加速度计、陀螺仪和计算单元。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系统的加速度,陀螺仪用于测量系统的角速度,而计算单元则用于处理传感器的输出并计算位置和速度。

加速度计通过测量系统的加速度来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

它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进行测量。

加速度计可以感知系统的线性加速度,并将测量结果传递给计算单元进行处理。

陀螺仪则通过测量系统的角速度来确定系统的旋转状况。

它基于角动量守恒定律,利用角速度与力矩的关系进行测量。

陀螺仪可以感知系统的角速度,并将测量结果传递给计算单元进行处理。

计算单元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接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并进行复杂的计算以确定位置和速度。

计算单元会根据测量到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积分处理,从而得到位置和速度的准确数值。

二、物理原理在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物理原理在惯性导航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航向、位置和速度的计算问题。

这些定律是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深度研究得出的,确保了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惯性导航系统依赖惯性传感器来感知系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作为惯性传感器,利用物理原理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

它们通过多个微小的物理过程,如斥力、角动量和振动等,来转化为可供系统理解和计算的电信号。

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

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

惯性导航仪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惯性导航仪是一种用于飞行器、舰船、导弹等载具的导航设备,它能够通过测量载具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惯性导航仪具有高精度、独立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一、惯性导航仪的基本原理1.1 惯性导航仪的加速度测量原理惯性导航仪内置加速度计,通过测量载具的加速度来确定载具的运动状态。

当载具发生加速度变化时,加速度计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进而计算出载具的加速度值。

1.2 惯性导航仪的角速度测量原理惯性导航仪内置陀螺仪,通过测量载具的角速度来确定载具的旋转状态。

陀螺仪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用于计算载具的角速度值。

1.3 综合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惯性导航仪会综合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通过积分计算出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功能。

二、惯性导航仪的误差补偿原理2.1 零偏误差补偿惯性导航仪存在零偏误差,需要进行零偏误差补偿。

通过定期校准零偏误差,可以提高导航仪的准确性。

2.2 温度漂移补偿惯性导航仪的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需要进行温度漂移补偿。

通过传感器内部的温度补偿电路,可以减小温度对导航仪的影响。

2.3 震动干扰抑制惯性导航仪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震动干扰,需要进行震动干扰抑制。

通过滤波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减小震动对导航仪的影响。

三、惯性导航仪的工作模式3.1 静态模式在载具停止运动时,惯性导航仪处于静态模式。

此时,导航仪主要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载具的姿态和位置。

3.2 动态模式在载具运动时,惯性导航仪处于动态模式。

此时,导航仪主要通过积分计算出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3.3 切换模式惯性导航仪可以根据载具的运动状态自动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确保导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惯性导航仪的应用领域4.1 航空领域惯性导航仪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直升机等航空器上,用于实现飞行导航和飞行控制。

4.2 舰船领域惯性导航仪也被应用于舰船上,用于实现航行导航和姿态控制。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陆地、海上还是空中,人们都依赖于导航系统来确定位置、规划航线和安全导航。

而在导航系统中,惯性导航系统被广泛运用,它以其独特的技术和功能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参考的导航系统,它依靠惯性传感器实现位置和速度的确定。

惯性导航系统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以及计算单元。

陀螺仪用于测量角速度,而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线加速度。

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积分和计算,惯性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速度和航向信息。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优势相比于其他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惯性导航系统没有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可以在任何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工作。

这使得它在航空、航海和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恶劣的气候和极地环境下。

其次,惯性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对导航的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非常有优势。

此外,惯性导航系统体积小、质量轻,对设备和空间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安装和集成。

三、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在航空、航海和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航空领域,飞机上配备了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飞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

航海领域中,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帮助船舶确定位置和航向,提供给船员准确的航行信息。

而在军事领域中,惯性导航系统则被用于导弹、导航、战斗机和潜艇等武器装备中,帮助军事行动实现精确和长程的导航目标。

四、惯性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依靠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进行姿态测量,虽然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但体积较大、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近年来,光纤陀螺仪和微机电系统(MEMS)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惯性导航系统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且具备相当的准确度。

此外,惯性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导航系统的融合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提高导航系统的可用性和鲁棒性。

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技术的导航系统,它能够通过测量车辆、航空器或船只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导出其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了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原理,即物体在没有外界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不变的角速度。

基于这一原理,惯性导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积分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数据来推导出车辆或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

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而陀螺仪则可以测量物体的角速度。

通过不断地对这些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积分运算,可以推导出车辆或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此外,惯性导航系统通常还会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其他导航系统相结合,以提高其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牛顿运动方程和刚体运动学原理,通过积分运算来推导出车辆或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具体来说,惯性导航系统首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来测量车辆或飞行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姿态解算和定位计算。

由于积分运算会引入误差累积,因此惯性导航系统通常会通过组合滤波算法来对导航信息进行优化和校正,以提高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许多应用,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领域。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常被用于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自主导航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等方面。

在军事领域,惯性导航系统可以用于导弹、无人机和战车等武器装备的精确定位和导航。

此外,在汽车、船舶和铁路等交通运输领域,惯性导航系统也可以为车辆的自主导航和定位提供支持。

另外,惯性导航系统还在船舶、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勘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而言之,惯性导航系统基于惯性传感器技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车辆或飞行器的运动信息,通过积分和滤波运算来推导出其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和海洋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和自主导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惯性导航知识点

惯性导航知识点

惯性导航知识点概述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导航技术,它利用惯性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测其位置和方向。

这种导航方式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无法使用地面、天空或卫星信号进行导航的环境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惯性导航原理惯性导航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这个原理,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通过积分计算出位置和方向。

加速度计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而陀螺仪测量物体的角速度。

结合这两个测量值,我们可以获得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惯性导航应用惯性导航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在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导航被广泛用于飞机、导弹和航天器等的导航系统中。

因为这些系统需要长时间在没有卫星信号的空间中运作,而惯性导航正好可以提供稳定准确的导航信息。

另一方面,在汽车和船舶领域,惯性导航也可以用于提供车辆和船只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三、惯性导航的优势和限制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惯性导航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惯性导航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

其次,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更新速率,可以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然而,惯性导航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惯性传感器存在漂移问题,导航的误差会随时间累积,因此需要通过其他导航系统进行校正,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四、惯性导航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惯性导航正朝着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方向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惯性传感器的性能,减小测量误差和漂移问题,提高导航的精度。

其次,结合其他导航系统,如GPS和地图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惯性导航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系统可能会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更多应用场景和功能。

总结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导航技术,利用惯性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测其位置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 ? ? f (t ? t )
y
0
? y ? 1 ? f (t ? t )2
2
0
? ? ?? (t ? t0 )
? a ? f ?? (t ? t )
x
0
? v ? 1 f ?? (t ? t )2
x
2
0
?x
?1f 6
??
(t ? t0 )3
结论: 惯导误差随时间迅速增加。
32
三类误差: 静态、动态、随机误差。 误差原因: 惯性元件不尽完善,安装误差,温度
21
Z平
az
ay Y平
ax
X平
平台式惯导系统示意图
22
测量载体在 惯性坐标系中 的加速度,然后一次积分 得到速度,二次积分得到位置。
a i (t) ? f i (t) ? g i (t)
t
? vi (t) ? vi (t ) ? a i (? )d? 0 t0 t
? r i (t) ? r i (t0 ) ? vi (u)du t0
7
(1)陀螺功能
敏感载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角速度。
(2)陀螺分类
按测量物理机制分:机械陀螺(液浮、挠性、静电) 光学陀螺(激光、光纤) 微机电陀螺
按自由度个数分: 单(双、三)自由度
8
(3)机械式单自由度挠性陀螺
H
内环
结 构 挠性杆 示 意 图
测角器
O
?I
I (M)
外环
9
机械式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若载体(外环)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绕 I(Input) 轴 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则转子绕 O(Output)轴进动,测角 仪测出相应进动角度(与ω成正比)。
单自由度
转子相对于载体(外环),除了可以绕 H 轴转动外, 还可绕 O 轴转动小角度。而自转轴仅能绕 O 轴旋转,并 根据其相对载体的转动自由度定义陀螺仪的自由度。
变化等。
应对措施: 建立惯导误差模型,测试标定模型参 数,然后对惯导系统进行补偿。
量在 b系中的值,? 、? 、? 为其轴向分量。
x
y
z
27
i系: “数学平台”坐标系,b 系中的视加速度 测量值转换至该系,位置、速度参数在该 系中计算。
由角速度测量值及初始时刻转换矩阵、姿态角, 可以计算任意时刻转换矩阵、姿态角。
28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特点: ? 陀螺仪动态范围大; ? 导航计算量大; ?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
26
Ri (t) ? Ri (t) ? b (t)
b
b
ib
3? 3
3? 3
3? 3
f i (t) ? Rbi (t) f b (t)
3? 1
3? 1
?0
?
b ib
?
? ?
?
z
?? z
?
y
? ?
0 ?? x ?
??? ? y
? x
0
? ?
其中
Rbi :b系至 i系的旋转变换矩阵;
? b :捷联陀螺测得的 b系相对于i系旋转角速度矢 ib
3
(1)惯性导航系统功能
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加速度、角速度,通过 积分计算获取载体的导航信息。
(2)惯性导航系统发展
以机械陀螺为敏感器件的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 以光学或微机电陀螺为敏感器件的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
4
(3)系统分类
平台式惯导系统、捷联式惯导系统
(4)系统组成
导航信息 计算机
陀螺 加速度计
29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基本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30
假设载体沿 y 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y y′
f
x′
o
ε
x
31
假设视加速度、角速度有常值误差 ? f 、?? ,则
?ay ? ? f
其中 f :视加速度,测量值;g :引力加速度。
23
平台式惯导系统组成 24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25
陀螺、加速度计 固联在载体上。 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系的旋转角速度、加速 度矢量(在 载体坐标系 中的值)。然后依据初始 时刻载体的位置、速度及姿态,计算出载体坐标 系相对于 惯性系 的姿态角、加速度,对加速度一 次(二次)积分得到速度(位置)。
5
(5)惯导优点
① 依靠自身测量信息进行连续定位; ② 不需接收外部信息,不受外界干扰; ③ 不向外部辐射能量,具有隐蔽性; ④ 可同时确定载体位置/速度/姿态信息。
6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4 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国防科技大学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1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2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16
(1)加速度计功能
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的视加速度在体坐标系中的值。
(2)加速度计分类
摆式、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
17
(3)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S
f
a
S 0 刻划
(不受外力)
0 刻划 g
18
地球
加速度计不能敏感引力加速度
19
加速度计
20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10
H
内环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器
外环 内环
转子
外环轴 测角器
机械式双自由度陀螺结构示意图
11
(4)激光陀螺
检测点 B'
B
光束1
? 光束2
r
A
测量原理示意图
Sagnac 效应(1913年)
光束 1 的行程 L1 ? ? r
传播时间 ? t ? ? r / c
旋转条件下的行程差
? L1
?
(?
r)
(?
r
/ c)
?
2 A?
c
光束 1、2 的行程差
? L ? 4A? ? s ?
c 12
激光陀螺结构示意图
谐振腔 激光束 激光管 平面镜 光电读出器
13
光纤陀螺结构示意图 14
激光陀螺
国内:0.002 o/h
光纤陀螺
国外:0.001 o/h
15
主要内容
4.1 引言 4.2 单自由度陀螺测量原理 4.3 加速度计测量原理 4.4 平台式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5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6 惯性导航误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