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合集下载

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

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

课题撷英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阮月娥本文系漳州市龙文区第一期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农村小学如何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摘要: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蓬勃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人无我有”的课程资源。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以小港村支柱产业“家具木业”为主线,挖掘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德育元素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学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引言:目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不输于城市学校。

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蓬勃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人无我有”的特色课程资源。

许多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又能有效实施的校本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如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以其校内特有的蝴蝶馆为核心元素进行校园文化的创建,并开发了校本课程《蝶韵》;漳州市龙海市白水中心小学以其独特的地方民间工艺剪纸为蓝本开发了校本课程《白水剪纸》等。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地处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小港村,该村自清朝开始就以生产“古雅、新颖、艺臻”的古蓬家具而久负盛名。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以小港村支柱产业“家具木业”为主线,挖掘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德育元素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整合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臻于完善、匠心独运、奇思妙想、工匠精神、营销策略、艺术欣赏、物流运输等都是非常丰富和独特的德育元素。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是高中新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由于阅读书报时间少,头脑中的生物素材不足,再加上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而教材为了兼顾不同地域的学生,提供的部分资料离学生的实际很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模糊,不能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获得直接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1、利用乡土资源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通化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山葡萄资源,以此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享誉国内外,学习细胞呼吸时带领学生参观通化市葡萄酒厂的“世界第一大地下贮酒窖”,并了解葡萄酒的生产流程,学生在参观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疑问:制酒用的主要菌种是什么?制酒原理是什么?如何获得菌种?既然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为什么发酵池是开口的?为什么每天导两次?为什么发酵池中的发酵为第一次发酵?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贮存为第二次发酵?冰葡萄酒与葡萄酒在工艺上有何区别?它为什么沾杯?葡萄酒有什么营养价值?冰葡萄酒、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有什么区别?谁的营养价值更高?等等。

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也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选修教材《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腐乳的制作”这一课题在实际操作时因北方气候干燥,不适合毛霉生长,实验成功率很低,采取了很多措施结果仍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发我们当地利用米曲霉为主的微生物经发酵酿制豆酱这一乡土资源来丰富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的认识。

东北盛产优质大豆适宜制酱,有些家庭(尤其是农村)还保持家酿大酱的习惯,引导学生向家长学习其制作工艺,并查阅相关书籍,将整个工艺流程记录整理,根据流程统筹时间,进行操作。

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

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

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乡村文化逐渐被淡化和遗忘,许多老街文化也走向没落。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根,建立乡土意识,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乡土校本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从而达到弘扬乡土文化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挖掘老街文化,打造乡土校本课程,以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挖掘老街文化老街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一个缩影。

老街文化包含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宗教、历史等元素,反映了乡土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要想挖掘老街文化,就需要深入挖掘老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搜集老街的遗产和风土人情,发掘老街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搜集老街的历史资料,了解老街的建立、演变和兴衰。

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老街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居民生活等情况。

可以参与老街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深入了解老街的宗教信仰、传统风俗及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都是挖掘老街文化的重要途径。

还可以开展老街文化的挖掘活动,包括老街文化的摄影展、老街古建筑的维护保护、老街旅游宣传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街文化,提高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二、打造乡土校本课程为了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的教学中,需要开设乡土校本课程。

乡土校本课程是指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意识。

可以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中,向学生介绍老街文化的特点、价值及其在乡土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乡土考察、家访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老街文化。

可以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乡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老街文化、乡村音乐、民俗传统、地方美食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校开展乡土文化节,邀请老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或者举办乡土文化展览,让学生亲身参与增进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有效整合地域资源 开发校本教材

有效整合地域资源 开发校本教材

热爱家 乡的感情 。第 二单元我们 开展 了
“ 走进橙林 ”和 “ 探访银都 ”的主题 活
( 作者单位 :湖 南省永 兴县红旗 实
客 群 贤 毕 至 。当年 项 羽 杀 义帝 于 郴 江
的生 活中去 ,增强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内容 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 ,从而 在课程实施 中能有效地拓展学生 自主发
后 ,刘邦派部下凭 吊义帝时经过 这条水 道 , 来唐朝文学 家韩愈被贬为 阳山县 后
令 ,经过的还是这 条水道 ……古 老的便 江给后人 留下 了许多景观 ,上游 有韩愈 到过的侍部坦 、文 公滩 ;中游有依 洞而
生 活 、关 注现实 ,从 生活 中发现 问题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有效整合地域特色 ,将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 的开发拓展到社 区、拓展到师生
沿岸丹崖地貌 奇特 ,人文景 观丰富。便
江早在 2 0 年前的东周时代就通航 了。 30
直到清朝 的光 绪年间 ,出入永兴 境内 的 船 只还常达干艘 以上 ,这也难怪 文人骚
家乡 ”为 主题 的课程 资源的开发 。
己的 、适合 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 动的
材料外 ,更 重要的是要教师们树立课程
资源意识 ,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 实施 的一种文本性资源 ,是可 以超越 、可以 选择 、可以 自主建构 的。
二 、整合 地域 资源 ,为校 三 、 以活 动为 主线 ,开发 四、 以 “ 本教 材 ”为 固 校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资源 有 资 源 ,实 现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本课程 资源 的开发奠定基础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 和 谐
经 验 向生活实践 能力的转化 ,从 而增 强

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摘要:随着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逐步落实,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对于学校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应立足地方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课程资源。

我们的《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课题研究,是以本地乡土文化为基础,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本校师生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收集等诸多方式进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校本课程随着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逐步落实,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应立足地方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课程资源。

将乡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资源,又能培养学生的乡情。

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以《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为依托,开发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使校本课程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中发挥作用。

晋江市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文化底蕴丰富。

晋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

晋江的闽南文化是在从晋到唐传播入闽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这从晋江民居门匾中就能窥见其端倪。

晋江民居门匾文化不仅包含着此户人家的姓氏、祖先渊源,还有与其姓氏有关的成语、典故或先贤哲言等。

从闽南民居门匾上,可知很多姓氏是从中原南迁至此,人们以住居为载体,把祖先的姓氏由来、名人故事、先贤哲言等浓缩为四个大字镶嵌在自家大门额上,这些作为姓氏、郡望或堂号标志的字眼,成为闽南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特征。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富有地域或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雁江区东部边陲,资、安、乐交界之处,交通不便,学生活动场地狭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匮乏,又无专业体育教师,这给学校体育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我们几个体育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借用周边资源,大胆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让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兴趣怏然。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发资源
学校体育设备实施简陋,我们向学校领导申请,花几百块购置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胶球,皮尺等;组织学生挖沙坑,背黄泡石;大树下立爬竿;垒乒乓台。

学校投资不多,却有了这么多适用的体育设备,为上好体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条件开发资源
我校学生运动场地狭窄,我们一是利用学校周边的山坡、草地等当作学生的运动场,选择好符合学生特点内容,设计好严谨、安全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运动技能。

二是利用场镇上新修的水泥组织学生锻炼。

在一段直路上划上50、100米跑道,可完成很多项目的训练。

近几年我校的体育运动会的田径项目都是在水泥路上进行的。

不过安全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三、充分利用学生,巧制巧借,开发资源
学校体育设施匮乏,我们就和学生自制一些,如跳绳、沙包等。

还有些体育设施,学生非常喜欢,但学校又不太可能购置,如铁环、陀螺、皮筋、象棋、军棋、遥控玩具车等,可以让学生带到学校来,体育课大家一起玩。

总之,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简陋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有心无心。

只要我们肯动脑,身边的很多资源都是可以被我们开发并运用于教学之中的,我相信我们农村学校也可以把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

基于乡土和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乡土和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福 建 省 霞 浦第 一 中学 ( 简 称 我 校 ,下 文 同 )校 本
的水 上 农 场 。我 校 召 集 地 理 组 、生 物组 等教 师 ,通 过 实地 考 察 、访 问调 研 、上 网 学 习 等方 式 ,收 集 了大 量 关 于 紫 菜 与 霞 浦 区域 地 理 、养 殖 技 术 、加 工前 景 、区 域 经 济 、海 洋 环 境 等 的 相 关 知 识 ,编 写 成 校 本 教 材 《 舌尖 上 的霞 浦— — 紫 菜》,在选 修课 程 中尝试 开设 。
二 、 指 尖 上 的 霞 浦

舌 尖上 的 霞浦

部 关 于 中 国各 地 饮 食 文 化 的 专 题 纪 录 片 《 舌 尖
霞 浦位 于 东海 之 滨 .全 县海 岸 线 4 8 0多 公 里 ,浅 海滩涂面积达 1 0 0多 万 亩 。在 漫 长 的岁 月 长 河 中经 过
上 的中 国》 火爆 银 屏 。在 第 四集里 ,关 于 “ 霞 浦 紫菜 ”
1 09<<N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e s e a r c h
的滩 涂 和 沙 滩 、神 奇 梦幻 的小 舟 和 渔 网 、潮 起 潮 落 的 浮 标 和 竹杆 、独 具 一 格 的滩 涂 养 殖 和海 上 网箱 养 殖 与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方 向从 先 前 单 一 的国 家 课 程模 式走 向
过 程 。使 霞 浦 紫 菜 在 自然 与 人 文 光 环下 更 加 生 动 与朴
实 ,让人 更 深 刻 地 体 会 到 紫 菜 虽 是 一 道 貌 似 简 单 的食 品 ,却 最 真 实地 带 来 了大 海 的美 好 风 味 。一 时 间关 于 “ 霞 浦 紫 菜 ” 的话 题 便 刷 爆 了微 博 和 各 大 网 络话 题 版 , 这 其 中少 不 了霞 浦万 千 学 子 的功 劳 。 霞浦 神 奇 的地 理 景 观 使 得 一 向只 能 在 餐桌 上 甘 当 配角 的 “ 紫 菜 ” 如 今华 丽蜕 变 ,霞 浦 漫 长 的海 岸 线 创

依托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观 廖 思 考
2 o1 3 7 3
◎甘肃 / 胡辉学
乡 土资 源 ,主要 是 指 我们 出 质文 化遗产 名录 , 永 昌曲子名列甘 生 、成 长地 的地 域 特色 、环 境 资 肃省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 录。 尤其 是 源、 建置沿革 、 山水 风 光 、 名 胜 古 永昌西河地区流传的节子舞( 以新 迹、 家乡名人 、 民俗 风 情 、 地 方 经 城 子镇 赵定 庄村 的最 为著 名 ) , 济等。 它 包 括 自然地 理资 源 、 人 文 1 9 5 6 年, 曾作为地方选送的民间传 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如 统舞蹈到省城兰州进行过表演。 近 何 有效 依托 这些 资 源 、开 发校 本 几年 , 省、 市 有 关部 门曾 把赵 定 庄 课 程 呢 ?以家 乡永 昌县 为例 。 的节子舞制作成电视片 , 在电视节 了解 乡土文 化 目中播 出。 2 0 0 4 年 中央 电视 台教 育 永 昌作为河 西走 廊之 咽喉 , 丝 : 频道 栏 目组 也专 程来 这 里采 访 拍 绸 之 路之 重镇 , 历史 悠久 , 文 化底 摄了赵定庄的节子舞 , 在央视多个 蕴 深厚 。她 有多大 的面积 、 多少人 栏 目中播出。甘肃敦煌歌舞团、 金 口, 有 哪些历 史 文化 名人 , 有 哪 些 ! 昌市艺术团的有关编舞人士 , 对永 风味小 吃和地方美食 , 有 哪些 山水 : 昌县赵 定庄 的节子 舞进 行 了创 新 风光和名胜 古迹 , 有哪些 民间 曲艺 : 改编 , 并搬上了舞台。节子舞这一 和 民间俗语 , 有 哪些传统 节 日和礼 : 古 老 的 民间舞 蹈又 焕发 出 了新 的 仪习俗, 有哪些民间小戏和俗曲, 地 : 艺术生命力 。 可 是令 人 遗憾 的是 现在 的 学 方经济如何, 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 : 大 多喜 欢赶 时髦 , 对 自己 的 有哪些 , 新型工业 园区和农业科 技 : 生 们 , 示范 园区有哪些 , 在全 国乃至世 界 “ 乡土 ” 文化 并 不 是 很 关 心 , 都 在 上 都有 一定 影 响 的骊 轩文化 有 哪 追 捧一 些 国 内外 的流 行 色 ,一 味 些神秘之处。作为一个永 昌人 , 对 : 地崇拜刘德华 、 周杰伦等明星 , 达 自己家乡 的这些 特色文 化 , 不说 能 : 到 了如痴 如 迷 的地 步 。 还有 , 我 们 做 到 言之 能详 ,至 少要 知 道一 些 : 每次 观看 永 昌文 化健 身 广场 节 目 : 演 出时 ,看 到孩子 们 表 演 的舞 蹈 P E ?如果不了解家乡的这些资源, 0 %是 “ 拉 丁舞 ” , 就是 在 平 时 , 那 怎 么可 能充 分 地利 用地 方 资源 优 : 9 : 些健身的女士们也跳 “ 拉丁舞 ” , 势呢? 那我们的教育怎么能真正做 到 为地方经 济服务 ?同时 , 谁还会 这 些 个 文 化 “ 侵 略” 的来 势 是 何 拿 了钱 向一个 不 明前 景 的地 方投 其 凶猛 啊 ! 而 中 国是 个舞 蹈 王 国 , 资呢! : 每个民族都有优美的民族舞蹈 , 二、 热爱 乡 土文 化 : 就是有好多人不知道 ,一个动作 热爱乡土文化 ,首先是要看 : 也做不出来。 当然, 出现这样的尴 重 乡土文 化 。作 为根 植 于永 昌民 : 尬情 况 原 因很 多 ,但有 一 点是 毋 间 的 曲艺 , 念卷 、 贤孝 、 小戏小曲、 : 庸 置疑 的 ,那 就是 对 自己 的文 化 社 火 秧歌 、 节子 舞 、 “ ” 字 灯 等具 : 缺 乏关 注 。著名 歌 唱家 宋 祖英 到 有 极 强 的 艺术 生 命 力 和感 染 力 。 : 美 国华 盛顿 去 唱歌 ,也 没 有尽 去 多少 代 以来 ,永 昌人 都在 家 乡这 唱美 国歌 曲啊 ,唱 一首 是 出于礼 片古 老 的土 地上 ,在 这些 浓 郁 的 : 貌 , 她 的 中国 民歌 , 把那 些 美 国小 乡 土艺术 的氛 围里 ,用 自己独 特 : 伙 子都 唱 忘情 了 , 唱 失态 了。 三、 发掘 乡 土文 化 的 内容 和形 式 ,咀嚼 着人 生 的酸 : 甜苦 辣 ,演绎 着 对美 好 生 活 的向 : 永 昌历 史 悠久 ,旅游 资 源 丰 往 和 追 求 。其 中 ,永 昌钟 鼓 楼 、 : 富 。历史上 的“ 永 昌八景” 有天 山积 “ ” 字灯 、 贤 孝 名 列 国家 级 非 物 : 雪 、 云庄 铺 翠 、 柳 池漾 月 、 金水 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
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

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

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福地洞天,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水有湘江、洣水,亮如明镜,绿如翡翠;洞有锡岩仙洞、六峰岩溶洞,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形容可掬、妙趣横生;峰有晓霞峰、彩霞峰、凤凰峰、金觉峰,峰峰相顾,委迤盘旋,云蒸霞蔚,各具谐趣;遗址有龙山文化遗址、岭茶化石、清代状元彭竣的“状元第”牌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罗帅故居、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旧址,欧阳海烈士纪念馆,使人抚昔追今,鉴古思今……
这些都为我们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首先得对衡东县的地域资源进行盘点,摸清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备哪些条件,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调查衡东的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还有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革命历史: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咨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查询等方式,尽可能地全方位地掌握衡东的地域特色。

2、整理有关衡东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根据调查下来的相关情况,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

比如因为近年衡东为了发展经济、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花了很大的力度进行宣传衡东,网络上也有不少与衡东有关的信息,出了不少的宣传资料,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借阅相关资料,并整理部分有用资料,也整理成一份文字、图片材料——《美丽的衡东》。

三、以家乡地域特色为基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很多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地域性原则,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

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中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依据,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刚好我们学校所处的衡东县在地域上有它的独特之处: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红色堡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正好可以以衡东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虽然注重“生成性”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不少人完全放弃“预设性”,放弃教材,这种做法我觉得是不正确的。

教材是课程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可以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可以根据学生需要生成内容,但是不能彻底放弃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已经开设好几年了,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特色校本教材,,所以有必要也有需要编写一些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就利用衡东的地域资源进行教材编写。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的衡东的这些地域资源分为这么几块:一是衡东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二是衡东的遗址、故居、古迹;三是风物传说及革命烈
士故事。

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我校第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衡东访古》,此本教材分七篇,
第一篇《衡东从远古走来》。

第二篇《历史遗址浮出衡东历史的冰山一角》
第三篇《沉睡在衡东地下的历史》
第四篇《栖息衡东的名人后裔》
第五篇《历史名人与衡东》
第六篇《衡东,让人心动的美丽传说》
第七篇《衡东自古多名人》
通过这么一次教材的编写,除了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师们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自主建构的。

四、以“校本教材”为固有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开展,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我们学校就以《衡东访古》这套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拟订方案”、“分组操作”、“成果展评”、“生成拓展”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生成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
份指导手册,又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成果:学生的各种作品等,这一切不但是对“校本教材”这一固有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说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实现了开发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开发与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正是利用了学校所在的衡东县的地域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让学生走近衡东,走进衡东,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只要充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这些广博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资料: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
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征求意见稿)
3、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