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初高中化学衔接——原子结构
31初高中化学衔接——原子结构

31初高中化学衔接——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现象以及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至关重要。
原子结构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希望提出的原子理论,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原子结构,我们需要掌握更加详细的知识。
首先,我们了解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在核外以轨道的形式存在。
质子和中子质量大致相同,而电子质量较小。
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而中子则是中性的。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是通过实验证实的。
利用阴极射线管实验,托姆孙发现了质子,并且发现它们是带有一单位正电荷的。
而中子的发现是通过简并中子发射实验证实的。
这些实验的结果为我们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
电子的发现则是通过阴极射线管实验和康普顿效应实验证实的。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子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粒子。
而且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原子的轨道理论是基于量子力学而建立的。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电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一定的离散值。
根据这个理论,原子的能级被分为不同的层和轨道。
最内层的轨道叫做1s轨道,它是最稳定的轨道。
其次是2s和2p轨道,以此类推。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例如一个2s轨道能容纳2个电子,一个2p轨道能容纳6个电子。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异导致了原子的化学性质以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
当轨道填满电子时,它们会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占据最低能级的轨道。
这导致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其中元素按照轨道填充顺序排列。
化学键的形成是由于电子的共享或转移。
共价键的形成是通过电子对的共享来完成的,而离子键的形成则是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完成的。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都是为了达到电子的最稳定排布。
另外,原子还存在着原子半径和电离能等性质。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它随着原子核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电离能是指从原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它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总而言之,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的结构》人教版初中化学优秀课件1

•
7.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 见闻、 掌故和 趣事, 当他晚 年坐在 火炉旁 给孩子 们讲述 这一切 的时候 ,他本 人就是 故事的 一部分 。传统 故事是 否值得 转述, 往往只 取决于 故事本 事的趣 味性和 可流传 性。
•
8.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 减损或 逐渐消 失。现 代小说 家对待 故事的 方式复 杂多变 ,以实 现他们 特殊的 叙事目 的。小 说家呈 现人生 ,有时 会写到 难以言 喻的个 人经验 ,他们 会调整 讲故事 的方式 ,甚至 将虚构 和表述 的重心 挪到故 事之外
定相等; C 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
作高速运动; D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
数可以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 结构3( 共18张 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 结构3( 共18张 PPT)
2、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B )
•
3.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 的凝聚 力也随 之消失 。加之 城乡教 育费源 配置的 巨大反 差,加 剧了农 村人口 向城市 流动的 速度与 规模, 使农村 开始变 成文化 沙漠。
•
4.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 始也最 普遍的 三位一 体的艺 术所同 具的一 个要素 。节奏 不仅见 于艺术 作品, 也见于 人的生 理活动 。人体 中呼吸 、循环 、运动 等器官 本身的 自然的 有规律 的起伏 流转就 是节奏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 结构3( 共18张 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 结构3( 共18张 PPT)
完成课本P57—58 1—4题 完成知能A P19--21
《原子结构》人教版高中化学ppt课件1

⑶、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 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 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
Be有价电子排布为2s2,是全充满结构, 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 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 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
人教版选修三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共31 张PPT)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
的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回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什么叫周期?共有几个周期?每一周期的 元素原子结构有何共同特点?
3、什么叫族?共有几族?每一族的 元素原子结构有何共同特点?
科学探究:
根据核外电子构造原理,分析
1、每周期的元素种类有多少?为什么?
2)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 能容纳的电子总数
周期 能级组 能级组内原子轨道 元素数目 电子最大容量
1
Ⅰ
1s
2
2
2
Ⅱ
2s 2p
8
8
3
Ⅲ
3s 3p
8
8
4
Ⅳ
4s 3d 4p
18
18
5
Ⅴ
5s 4d 5p
18
18
6
Ⅵ
6s 4f 5d 6p
32
32
7
Ⅶ 7s 5f 6d (未完) 23 (未完)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的具体表现: (1)与酸反应或与水反应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3)阳离子的氧化性 非金属性的具体表现: (1)与氢气的化合能力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4)阴离子的还原性
高中教学课件原子结构.

高中教学课件原子结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原子结构”。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分析原子结构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挂图。
2. 学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发展史上的原子结构理论,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
2. 新课内容:(1)原子的基本结构:教师讲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师通过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挂图,讲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几个化学现象,让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电子云2.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①氧气与氢气反应水,是因为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发生共价键结合,形成水分子。
②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是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易失去,从而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2)①碱金属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为ns1,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1价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实用课件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 或释放不同的能量 表现为光的形式
用光谱仪摄取 得到各种元素的电子的 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 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五、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思考: 宏观物体与微观物体(电 子)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一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
宇宙诞生于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 少量的He和极少量的Li
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元素(原子), 都是从那时起经历了漫长复杂的物理化学 变化,分批分期合成而来的
1s电子在原子核外 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量子力学中将 这种电子云轮廓
图称为
“原子轨道”
2、原子轨道
a.s电子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形 状 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体,只有 一个伸展方向
2.p电子云/原子轨道的形状是纺锤形 (或称为哑铃形),其伸展方向是互向 垂直的三个方向(Px、Py、Pz)。
P电子原子轨道半径同样随着n增大而增大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 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9.11×10-31 千克;
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很小(相对于
宏观物体而言)测;不准
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大;
1、电子云
图中 表示原子核,一个小黑点代表 电子在这里出现过一次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2021版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第1讲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1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生疏教材分析学校教材要求高中教材要求在学校化学中,只要求同学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生疏,把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
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äτομοζ(atomos,“不行切分的”)转化而来。
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行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觉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连续的分解。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觉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四周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
假如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依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打算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
原子是一个微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看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原子排列在钢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争辩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O2、O3、H 2O 、CO2、H2SO4等。
《原子结构》课件

《原子结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详细内容包括: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以及原子的电子排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组成。
2. 掌握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原子结构模型、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解释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以氢原子为例,讲解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原子序数,写出几个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
5. 知识拓展: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电子云:电子2. 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电子层数 =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 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七、作业设计氧(O)钠(Na)氯(Cl)答案:氧(O):1s² 2s² 2p⁴钠(Na):1s² 2s² 2p⁶ 3s¹氯(Cl):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⁵2. 课后思考:为什么原子的电子排布会出现分层现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在电子排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如量子力学在原子结构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2. 例题讲解:以氢原子为例,讲解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衔接——原子结构【课程目标】 一、原子结构1、理解原子的概念。
2、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理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二、化合价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或判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4、能够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学海导航】 一、原子结构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结构: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
(1)}⎪⎩⎪⎨⎧⎩⎨⎧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2)各种关系:①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②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近似),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3、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化合价1、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各化学式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相应的化合价。
(3)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规定:(4)化合价原则: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有些元素有几种化合价,这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得失电子的数目可以不同,因此生成的不同的化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如氮元素有-3、+2、+3、+5等几种化合价,硫有-2、+4、+6等几种化合价。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1)氢+1,氧-2;金正,非负,单质零;一价钾钠氯和银,二价镁钙钡和锌,三价元素就是铝,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铜二一,铁二三,碳有二四要记全。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1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2)某些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如硫酸根、碳酸根为-2价,硝酸根、氢氧根为-1价,铵根为+1价。
3、化合价和化学式:(1)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①一般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②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③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的相作用而注意:(1)带电荷的原子是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如Na+、NH4+是阳离子,Cl-、OH-是阴离子。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例题解析】例1. 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
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
核电荷数为80。
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80B. 128C. 208D. 288解析:构成原子的粒子主要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且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此类问题,在了解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要清楚原子中各粒子间的关系。
即: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依题意,该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80,选项A 正确。
答案:A例2. 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①原子是最小的微粒;②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原子不显电性;④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正确的是( )。
A. ①B. ③C. ②D. ③和④解析:此题是考察我们对原子和原子结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
①说法中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比原子还要小得多。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③正确。
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是任何原子都含有中子。
如有一种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不含中子。
原子和分子一样,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D例3. 已知:碘(I )元素有-1、+1、+3、+5、+7等多种化合价,碘酸碘是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 3-)离子构成。
你认为它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中的( )A. I O 25B. I O 27C. I O 45D. I O 49解析:此题给予信息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碘酸根的数目。
由题意,碘酸碘是由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碘酸根(IO 3-)离子构成的,根据碘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确定碘酸碘中含碘酸根离子的数目,再由化合价规则确定该碘离子的数目并加以验证。
I O 49中含3个碘酸根离子,可写成I I O +-3133()形式。
答案:D例4. 某元素R 的化合价为不变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R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解析:设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化合价为x ,当x 为奇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R 2O x ,氯化物化学式为RCl x ,依题意有:⎩⎨⎧=+=+n x M m x M 5.35162 解得 552mn x -=当x 为偶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RO x/2,氯化物化学式为RCl x ,依题意有:⎩⎨⎧=+=+n x M m x M 5.358 解得55225.27m n m n x -=-= 答案:552m n -或5522m n -例5. 在某种共价化合物中,M 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这是由于A. 1个M 原子得到2个电子B. 1个M 原子失去2个电子C. M 原子形成了两对共用电子对但偏离M 原子D. M 原子形成了两对共用电子对但偏向M 原子解析: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其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化合价的正负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情况决定,共用电子对偏向哪一方,哪方显负价,则另一方显正价。
答案:D例6. 下列化学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一组是A. NaCl 、CO 2、NaB. H 2O 、HCl 、H 2SO 4C. NH 4Cl 、NaCl 、MgOD. O 2、Al 、CO解析:离子化合物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形成离子化合物。
A 选项中CO 2 是共价化合物,Na 是单质,B 选项三个都是共价化合物,D 选项中前两个为单质。
答案:C 【强化训练】1. 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1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1B. 2C. 3D. 62.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 A. 115B. 49C. 66D. 1643 .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微粒是( )A. 质子B. 中子C. 质子和中子D. 电子4.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一个R 原子的质量为m ㎏,则R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m/nB. n/mC. m/12nD. 12m/n5. 据中央电视台6月30日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中子数为6B. 质子数为6C. 电子数为6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6. R2+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其核内质子数是( )A.10B.12C.20D.247.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 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8. 下列各组微粒中含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一组是( )A. Na和AlB.NH3和H2OC.Al3+和NeD.S2-和Cl-9. 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 SO2和SO3B. S和H2SC. H2S和H2SO4D.Na2SO3和SO210. 在下列叙述中,对元素化合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合物中既含正价元素又含负价元素B. 只有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两种元素间才能形成化合物C. 两种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必有一种元素显正价D. 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必显正价。
11. 有6种物质按下列顺序排列:①X ② Cl2③HClO ④KClO3⑤KClO4根据它们这种排列规律,X应该是下列的()A. HClO3B. CaCl2C. Cl2O7D. Cl2O312.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 NaNO3B. NO2C. NH4ClD.N213. 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 Ge O43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 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A. +2B. +3C. +4D. +514.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能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
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元素(Cr)化合价依次是()A. +6、+3B. +3、+5C. +3、+3D. +3、+615. 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_ ,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16. 某种牙膏中含有抗牙腐蚀的药物,其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其核电荷数为9。
则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__ _,如果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求氟原子核内有___ __个中子。
【参考答案】15. RCl3,R2(SO4)316.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