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点
模具制造工的职业标准

模具制造工的职业标准引言模具制造工是一种专门从事模具制造的职业,模具制造工主要负责根据需求和要求制作、修理和维护模具,以支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产。
模具制造工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介绍模具制造工的职业标准,包括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一、工作内容模具制造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模具制作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要求制作模具,并进行加工、修整和调试,以确保产品生产的准确性和质量。
2. 模具维修与维护负责模具的常规维护和修理,及时处理模具故障,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和保养模具,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模具改进与优化根据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对模具进行改良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技术支持与培训为生产人员提供模具使用和维护的培训和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 安全与质量控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模具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二、技能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模具制造工,需要具备以下技能和能力:1. 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模具制造与维护的各种技术和工艺,包括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等,具备一定的机械和工程知识。
2. 高超的加工技能精通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如钻床、铣床、磨床等,并能熟练进行模具的加工和修整。
3. 阅读图纸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按照工程图纸进行模具加工和装配。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具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5. 团队合作能力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三、职业发展作为一名模具制造工,职业发展的路径和机会较为广泛。
以下是一些职业发展的方向:1. 高级模具制造工通过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成为模具制造方面的专家,负责复杂模具的制作和调试工作。
2. 模具工程师通过进修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和设计能力,成为模具工程师,参与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的工作。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模具制造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安装及调试整修的工艺技术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模具制造工(四级)、模具制造工(三级)、模具制造工(二级)、模具制造工(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智力、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手指灵活性、手臂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含高中同等学历)
1.7 鉴定要求
1.7.1适应对象
从事模具制造行业、或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7.2申报条件
参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及相关规定。
1.7.3鉴定方式
本职业四级、三级采用非一体化鉴定模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两个模块。
理论知识考试模块采用笔试方式或计算机考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方式。
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本职业二级、一级采用一体化鉴定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合在操作技能考核中,分模块进行鉴定。
实行百分制,各个模块鉴定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7.4鉴定场所设备(1)标准多媒体教室(2)操作技能训练室(3)CAD/CAM/CAE机房
二、工作要求
2.1“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一览表
2.2各等级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模具制造工(四级)、模具制造工(三级)、模具制造工(二级)、模具制造工(一级)共四个等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2.2.1模具制造工(四级)
2.2.4。
模具工职业技能标准2019

模具工职业技能标准2019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模具工1.2职业编码6-18-04-011.3职业定义操作设备和使用工具,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金属或非金属制件模具的人员。
1.4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5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
1.6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计算能力,空间感强,对实物和图形资料中细部结构敏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无色盲,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
1.7普通受教育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8职业技能鉴定要求1.8.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1)取得相关职业①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
①相关职业:钳工、车工、铣工、磨工、电切削工等机械制造类职业,下同。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6年(含)以上。
(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①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5年(含)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含)以上。
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

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1.1 职业名称模具工1.2 职业定义是指使用钻床、划规等常用钳工工具以及压力机或注塑机等成形设备,按技术要求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配备有计算机、教学投影仪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设备、工具、工装,照明、通风条件良好、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工作4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在校生(两年以上),并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4)具有钳工类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ppt课件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
6
(2)申报条件
四级模具制造工(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 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 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或相 关专业)毕业证书。
较复杂模具或实样的三维建 模与CAD/CAM/CAE知识
2.多种模具的材料性能与热 高强度、耐用冲模、热塑模、
处理知识
简易模的用材及热处理知识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 鉴定介绍
.
1
主要内容
一、职业概况 二、基本要求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流程及要点 五、样题分析
.
2
1、职业名称 一、职业概况
模具制造工 2、职业定义
从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安装及调试整修 的工艺技术人员。 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 职业资格四级:模具制造中级工(分冷冲模、塑料模) 职业资格三级:模具制造高级工 职业资格二级:模具制造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模具制造高级技师
.
9
一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二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 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2)取得二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 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一级模具设计师正规培训 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
10
(3)鉴定方式
三级、四级采用知识、技能分别鉴定的方式, 知识鉴定采用笔试,技能鉴定采用全真的实例操 作(或部分计算机仿真操作)考核方式。二种考 核均为60分以上者(含60分,满分为100分), 则鉴定合格。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一、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产业的不断壮大,模具制造工作的需求一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模具制造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此,制定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对于提高模具制造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保障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目的制定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1. 加强对模具制造工作的管理和规范,使其质量符合现代化制造业的需求。
2. 促进模具制造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3. 提高模具制造工作从业者的素质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制定内容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1. 职责:明确模具制造工作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使其在工作中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2. 能力:对模具制造工作人员的基本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行要求和规范,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工作流程:指导和规范模具制造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其工作过程细节得到完善和规范。
4. 安全管理:在模具制造工作的整个流程中,制定安全管理标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实施意义制定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实施意义:1. 可以提高模具制造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使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2. 有助于提高模具制造工作人员的敬业度和岗位认同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 有助于形成一项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行业标准,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4. 有助于提高模具制造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企业在人才上具有优势。
五、总结制定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是现代化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不仅有利于提高制造行业产品质量和规范化程度,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人才的发展,是一项很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为此,相关方面应加强对模具制造工作的研究和规范,为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塑料注塑工)考核大纲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塑料注朔工1.2.职业定义:操作注塑成型生产设备,运用注射模塑的方法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各类塑料制品、制件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暂设两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4.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1.5.培训期限要求: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1.6.报考条件:参照《关于印发职业技能鉴定各职业报考条件的补充通知》(深职鉴办〔2013〕15号)执行1.7.鉴定方式、鉴定时间: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到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鉴定时间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min;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不少于120min。
1.8.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2、基本要求:2.1、 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 职业守则要求(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
(5)爱护设备及工具、夹具、刀具、量具、模具和其它相关设施。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3 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1)劳动法相关知识。
(2)安全生产法及化工安全生产法规相关知识。
(3)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相关知识。
(4)职业病防治法及化工职业卫生法规相关知识。
2.2、基础理论知识(1)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2)原料及配方等基础知识。
2.3、专业基础知识(1)计量知识。
(2)塑胶制品结构及工艺知识。
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模具钳工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一种重要的职业,是制造模具的关键工人,同时承担着生产线的维护与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等职责。
为了规范模具钳工行业,国家在这个领域中制定了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概述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是针对模具钳工职业所制定的行业标准,评价模具钳工职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工作表现和素质等方面。
其中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涵盖了模具钳工职业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等方面。
二、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1. 模具钳工的职业能力标准:包括模具制作管理、蓝图阅读、加工、调试、检查等方面的技能要求。
模具钳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能够实现模具的设计、加工、调试和保养等工作。
2. 模具钳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包括承担责任、遵守纪律、注重卫生、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模具钳工需要具备职业道德、自我管理、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努力为单位和社会作出贡献。
3. 模具钳工的培训标准:包括从事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的培训要求。
制定培训标准能够帮助模具钳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保障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
三、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重要性制定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对于规范模具制造业、提高行业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能够提高模具钳工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避免由于疏忽、技术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顾客损失或者工作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
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模具钳工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和企业做出技术贡献,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模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为了实施国家职业标准,需要国家、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共同配合。
在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对职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职业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标准的真正含义。
在企业层面,需要通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轨制的考核机制,严格要求职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要求。
同时,在学校层面,需要注重培养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工
国家职业标准
2009-11-14
1.1 职业名称
模具工
1.2 职业定义
是指使用钻床、划规等常用钳工工具以及压力机或注塑机等成形设备,按技术要求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配备有计算机、教学投影仪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设备、工具、工装,照明、通风条件良好、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工作4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在校生(两年以上),并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4)具有钳工类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经本职业正规培训2年以上。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工作1年以上。
(5)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工作2年以上。
(4)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技师、高级技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人。
1.8.5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不少于120分钟。
技能操作考核:中级不少于240分钟、高级不少于300分钟;技师不少于360分钟;高级技师不少于300分钟。
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8.6 鉴定场所及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配有相关设备及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和计算机及CAD/CAM/CAE软件的场所进行。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
(5)爱护设备及工具、夹具、刀具、量具。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2.2 基础知识
2.2.1 基础理论知识
(1)机械制图知识。
(2)极限与配合知识。
(3)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4)常用制品材料基础知识
(5)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2.2 专业基础知识
(1)制件(品)及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基础知识。
(2)模具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3)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基础知识。
(4)模具零部件特种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等)。
(5)数控加工与编程基础知识。
(6)钳工基础知识(划线、錾、锉、锯、钻、铰孔、攻螺纹、套螺纹)。
(7)模具使用设备基础知识(压力机、注塑机等)。
(8)模具装配、调试、保养、维修等基础知识。
(9)常用工具、夹具、量具使用与维护知识。
(10)气动及液压基础知识。
2.2.3 电工知识
(1)电工基础知识。
(2)通用设备常用电器的种类及用途。
(3)机床电器控制与原理。
(4)安全用电知识。
2.2.4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
(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2.2.5 质量管理知识
(1)企业的质量方针。
(2)岗位的质量要求。
(3)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2.6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3.3
3.4
4.比重表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