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05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来源: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语翻译是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英文简称PC。
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结构设计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宜简单、规则、均匀及对称,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 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或采用隔振、减震措施;3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预制构件间连接设计应满足传力明确和构造可靠的要求。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满足抗震要求。
预制构件间连接钢筋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
结构布置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的承重墙板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周边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装配式规范图集整理

22
山东省
验收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
DB37/T5020-2014
生产、验收
2014年9月
23
上海市
设计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
DGJ08-2154-2014
设计
2014年
24
上海市
图集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图集
DBJT08-121-2016
设计、生产
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2016年6月
31
江苏省
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技术规程
DGJ32/J54-2016
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2016年4月
32
江苏省
技术规程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技术规程
DGJ32/TJ199-2016
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2016年3月
33
江苏省
技术导则
江苏省工业化建筑技术导则(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J41/T154-2016
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2016年7月1
55
河南省
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技术规程
DBJ41/T155-2016
生产、验收
2016年7月1
56
河南省
技术规程
装配式住宅整体卫浴间应用技术规程
DBJ41/T158-2016
施工、验收
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2015年4月8
49
河北省
技术规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B13(J)/T179—2015
JgJ1-2014

1 总则1.0.1 为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非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简称预制构件。
2.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
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2.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2.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1.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1.6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
简称叠合板、叠合梁。
2.1.7 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1.引言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施工快速、质量可控、环保绿色等优点。
本规范旨在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和施工质量的稳定。
2.术语和定义2.1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将整体功能板、梁、柱等预制构件进行装配的建筑结构体系。
2.2结构构件:指预制的功能板、梁、柱等构件。
2.3暂时支撑:为了确保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需要设置暂时支撑或固定架设。
3.设计要求3.1结构荷载: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设计荷载。
3.2结构安全: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考虑地震影响。
3.3拼装要求: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的尺寸、拼接方式和装配工艺,确保构件的连接安全可靠。
3.4防火要求:结构设计应满足消防法规的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保证结构的耐火性能。
4.材料要求4.1混凝土: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4.2钢筋: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钢筋材料。
4.3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线形和尺寸精度。
5.施工要求5.1基础施工: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坑底应做好夯实和排水处理。
5.2预制构件装配:预制构件的装配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连接部分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
5.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浇筑质量应满足建筑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
5.4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安装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
6.现场验收6.1结构验收:结构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建筑验收标准进行,包括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6.2施工工艺和材料检验:对混凝土质量、钢筋数量和布置、预制构件连接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6.3基础验收:验收基础的夯实和排水情况,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7.结构监测7.1阶段性监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监测,检测结构的变形、应力和位移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规程》结构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工艺规程四结构工程4.1 一般规定根据后续条文需要,编制此节,内容为通用性条文。
4.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4.1.2、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
4.1.3、进场的预制构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附有预制构件原材的检验报告。
4.1.4、预制构件进场应按相关标准对预制构件的外观、预埋和几何尺寸进行检验,对于不达标的预制构件责令构件厂返厂处理。
4.1.5、预制构件吊装前,应对使用的起重设备、施工机具和施工操作平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1.6、预制构件安装应实行样板引路制度,大面积安装前,应先行安装样板构件。
4.1.7、钢筋套筒灌浆前,应在现场模拟构件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不少于三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并经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做见证检测,应在检测合格后进行套筒灌浆连接作业。
4.1.8、在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全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预制构件及预制构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损伤或污染的保护措施。
4.1.9、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等的有关规定。
4.2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组织、方案、平面布置、技术措施、深化设计等。
应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来写,避免与现浇体系重复。
4.2.1.1、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的规定;施工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构件安装及节点施工方案、构件安装的质量管理及安全措施等。
4.2.1.2、平面布置1、施工道路布置应尽可能满足环形畅通,道路的宽度不小于6m、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路基承载力满足构件运输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目录前言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1 材料性能3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2 结构方案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5 耐久性设计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4材料4.1 混凝土4.2 钢筋5结构分析5.1 基本原则5.2 分析模型5.3 弹性分析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 弹塑性分析5.6 塑性极限分析5.7 间接作用分析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1 一般规定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6.7 疲劳验算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1 裂缝控制验算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8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2 混凝土保护层8.3 钢筋的锚固8.4 钢筋的连接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 板9.2 梁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9.4 墙9.5 叠合构件9.6 装配式结构9.7 预埋件及连接件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 一般规定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材料11.3 框架梁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1.5 铰接排架柱11.6 框架梁柱节点11.7 剪力墙及连梁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9 板柱节点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 钢筋本构关系C.2 混凝土本构关系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C.4 混凝土强度准则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D.1 一般规定D.2 受压构件D.3 受弯构件D.4 局部构造钢筋D.5 局部受压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附录G 深受弯构件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部分城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设量统计
已竣工和开工的建设 量 (万平方米) 130 135 160 150 2014年计划建设总 量 (万平方米) 150 200 130 150
城市 北京市 上海市 沈阳市 合肥市
备注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近两年 据初步调查统计 全国近两年的建设量: 大约在 1300万㎡左右。 2014年全国计划建设 量:预计在 2000万㎡
1981年,日本又对建筑规范进行了重大修改,它 引进了在梁柱节点部位,在梁中刻意地设置塑性铰的 要求。这个做法保证了塑性铰发生在梁中,并发生在 设计者预期的、希望发生的部位。 在1995年神户的大地震期间,在如此强烈的地面 运动的区域中,凡是遵守日本1981年建筑规范条款设 计的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倒塌,也没有不可修 复的重大损伤,而只有可修复的混凝土破碎或次要裂 缝发生。
四 结 语
• 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 全寿命周期 • 绿色建造 • 建筑工业化 • 建筑产业现代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 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 配化、管理信息化、装修一体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 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 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 度融合。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
大梁吊装 小梁 叠合板底板吊装
吊装
节点 箍筋
柱吊装
下一楼层
START
梁板钢筋铺设 浇筑混凝土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18-2009

SJG18-2009
——————————————————————————————————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precast components
2009-09-30 发布
2
f yk , f y ——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fck , fc ——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VRU ——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 τ RU ——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 [θes ] ——构件弹性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 [θe ]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θ p ]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3.0.3-1 的要求选用。
表 3.0.3-1
结构和构件抗震性能目标
结构类型 多遇地震
设防烈度地震
罕遇地震
框架
弹性一
框架梁不屈服、 框架柱不屈服 框架梁弹性二、 框架柱弹性二
部分框架梁屈服、 部分框架柱屈服 部分框架梁屈服、 框架柱不屈服
框架—剪力 墙
弹性一
框架梁弹性一、
框架梁不屈服、
框架柱弹性一
框架柱不屈服
1
8. 1 构件制作准备………………………………………………………………28 8.2 材料 …………………………………………………………28 8.3 模具和预埋件 …………………………………………………29 8.4 钢筋及保护层垫块 ……………………………………………29 8.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29 8.6 脱模及构件标示…………………………………………………30 8.7 预制构件的起吊、堆放与运输……………………………………30 8.8 构件质量检验与标准…………………………………………………31 9 安装施工与验收……………………………………………………32 9.1 预制构件的堆放和安装施工………………………………………32 9.2 现浇结构的施工………………………………………………35 9.3 质量验收…………………………………………………………35 9.4 安全施工及防护…………………………………………………35 附录 A 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标准与检验方法 …………………………37 本规范名词说明…………………………………………………………44 条文说明…………………………………………………………………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