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618-201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Tes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de for building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 GB 50618-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10月1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3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和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工程使用期间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为对象,编制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按照规范编制程序,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吸收了有关方面的建议,并与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标准等相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检测机构能力、检测程序、检测档案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E-mail:jdfh@,传真: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宁波三江检测有限公司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中集信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海口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广州粤建三和软件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要起草人员:吴松勤林海洋杨玉江林爱花潘延平张大春艾毅然韩跃红袁庆华刘南渊蒋屹军张爽姚新良张党生乐嘉鲁吴忠民罗宗标黄俭蒋荣夫叶保群沈舜民梁世杰金元姚建强孙和生主要审查人员:金德钧张昌叙姜红白玉渊张元勃徐天平唐民陈明珠陈飏目次1 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 (4)4检测机构能力…………………………………………………5 4.1检测人员…………………………………………………5 4.2检测设备……………………………………………………5 4.3检测场所............................................................7 4.4检测管理............................................................8 5检测程序 (10)5.1检测委托.........................................................10 5.2取样送检.........................................................10 5.3检测准备 (11)5.4检测操作.........................................................12 5.5检测报告.........................................................14 5.6检测数据的积累利用.............................................14 6检测档案...............................................................16 附录A 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配备表...............17 附录B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基本岗位及职责..................25 附录C常用检测设备管理分类....................................29 附录D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 (31)附录E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33 本规范用词说明…………………………………………………36 附:条文说明……………………………………………………37 1 总则 1.0.1 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活动,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制定本规范。
2011年最新标准、规范目录汇编

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GB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50668-2011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538-2010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26526-2011热塑性弹性体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26518-2011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片材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25779-2010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50628-2010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14525-2010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5975-2010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5996-2010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6478-2011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5997-2010绝热用聚异氰脲酸酯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5998-2010矿物棉装饰吸声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6000-2010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6001-2010烧结路面砖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26528-2011防水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26510-2011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25824-2010道路用钢渣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25826-2010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25833-2010公路护栏用镀锌钢丝绳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11263-2010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5181-2010预拌砂浆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5182-2010预应力孔道灌浆剂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5183-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17431.2-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27407-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27408-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非标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线性关系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25029-2010钢渣道路水泥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14800-2010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7659-2010焊接结构用铸钢件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4.1-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4.3-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6-2010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7-2010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5778-2010焊接材料采购指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17-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13763-2010土工合成材料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08-20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574-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69-2011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15180-201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494-2010建筑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4508-2010沥青延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4509-2010沥青针入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11147-2010沥青取样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25033-2010再生沥青混凝土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25044-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样制备设备通用要求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600-201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224-201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125-2010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76-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85-20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24763-2009泡沫混凝土砌块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24764-2009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和粘结砂浆用钢渣砂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24765-2009耐磨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24766-2009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24911-201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GB/T22554-2010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GB/T22555-2010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建筑施工材料检测规则及相关标准

二、混凝土工程
(一)、混凝土相关强制性标准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 2002 (2011 年版) 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 进行检查,并应 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 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等的规定。 1.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 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1.3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 混凝土强度的试 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 取样不得少于一 次;
检验项目
筛分析 含泥量 泥块含量 氯离子含量
最少取样重量(kg)
4.4 4.4 20 2
3.卵石与碎石
定义 : 岩石由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粒径大于5mm的颗粒称为卵石 岩石由机械加工破碎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颗粒称为碎石 主要检测参数与依据标准: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压碎指标值 (对高强度混凝土)依据标准为JGJ52-2006 取样规则与方法: 取样规则: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碎石,当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³ 或600T为1验 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³ 或300T为1验收批;不足上述者,应按1验收批进行验收。 取样方法(以料堆取样为例):在堆料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 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取出大致相等的16份,组成1组样品。 取样重量: 对单项检验项目,每组样品取样数量应满足下表要求,当需要做多项检验时, 可在确保样品经一项后不影响其它试验结果的前提下,用同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试验。 试验项目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关于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23年版)审查要点: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机构的全部技术活动范围。
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
同等能力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及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上。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建质规〔2023〕1号):综合资质技术负责人条件: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正高级技术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均具有8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
专项资质技术负责人条件: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均具有5年以上质量检测工作经历。
三、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4.2.3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四、GB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4.1.3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
检测报告批准人、检测报告审核人应经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并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
B.0.1技术负责人。
应具有相应专业的中级、高级技术职称,连续从事工程检测工作的年限符合相关规定,全面负责检测机构的技术工作,其岗位职责如下:1确定技术管理层的人员及其职责,确定各检测项目的负责人;2主持制定并签发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3主持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产品供应方的评价,并签发合格供应方名单;4主持收集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组织检测方法的确认及检测资源的配置;5主持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6主持检测信息及检测档案管理工作;7按照技术管理层的分工批准或授权有相应资格的人批准和审核相应的检测报告;8主持合同评审,对检测合作单位进行能力确认;9检查和监督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工作;10批准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11批准检测设备的分类,批准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周期检测计划并监督执行;12批准实验比对计划和参加本地区组织的能力验证,并对其结果的有效性组织评价。
标准、规范目录汇编(1)

2011最新标准、规范目录汇编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GB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50668-2011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538-2010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26-2011热塑性弹性体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18-2011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片材 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 25779-2010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50628-2010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14525-2010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75-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6-2010 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80-2011 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78-2011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7-2010 绝热用聚异氰脲酸酯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8-2010 矿物棉装饰吸声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1-2010 烧结路面砖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528-2011防水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6510-2011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4-2010道路用钢渣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6-2010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33-2010公路护栏用镀锌钢丝绳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1263-2010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1-2010预拌砂浆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2-2010预应力孔道灌浆剂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3-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17431.2-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自 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7407-2010 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7408-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非标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线性关系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25029-2010钢渣道路水泥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14800-2010 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 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7659-2010焊接结构用铸钢件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1-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3-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6-2010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7-2010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8-2010焊接材料采购指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17-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13763-2010 土工合成材料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08-20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574-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69-2011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5180-201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94-2010 建筑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9-2010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1147-2010 沥青取样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33-2010再生沥青混凝土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44-2010砌墙砖抗压强度试样制备设备通用要求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600-201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224-201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125-2010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76-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85-20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4763-2009泡沫混凝土砌块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4-2009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和粘结砂浆用钢渣砂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5-2009耐磨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6-2009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 24911-201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2554-2010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GB/T 22555-2010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东锦内部培训课件)

检测技术管理 规范在很多情 况下,是与其 他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及地 方标准配套使 用的。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 准则》
GB/T27025-2008《检测和校 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术语(共有9个概念)
• 2.0.1 工程质量检测 • 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采用试验、测试等技术
试件的送检工作。现场取样、试件制作,以及需养护试块 、试件到龄期送检测机构检测的工作,这也是检测工作的 重要环节,而且是首要的环节,试件的真实性、规范性不 符合要求,后续的检测工作再规范、再科学也是没用的。
手段确定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 特性的活动。
• 2.0.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 具有法人资格,并取得相应资质,对社会出具
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机构。
2、术语
• 2.0.3 检测人员 • 经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有关机构的考核,
从事检测技术管理和检测操作人员的总称。 • 2.0.4 检测设备 • 在检测工作中使用的、影响对检测结果作
力
管理制度 故规定为强制性条文。
检测项目
3、基本规定
• 3.0.4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 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 构的产品、成果, 必须真实、准确。
作为一个法人单位 ,对自己的产品质 量负责,这是一个 社会单位的社会责 任,这是检测机构 应承担的义务,应 对检测报告负法律 责任。
编制 依据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国家现行的工 程质量管理法规
编制 目的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说明检测工作在工程质 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工程检测是工程建设过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和工程使用 过程管理的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
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第二十七条)“检测机构隐瞒有 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
管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 并给予警告,1年之内不得再次申请资 质”。
3、(第二十八条)“以欺骗、贿赂不正当
Hale Waihona Puke 6、在监督检查中为收集证据,可以对有关 试样和检测资料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 据可能丢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 建设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有 关试样和检测资料,并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 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 得销毁或者转移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
五、处罚
1、(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 取得相应的资质,擅自承担本办法规定的检
⑶GB50618的定义
工程质量检测是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 采用试验、测试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 的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特性的活动。
2、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⑴141号的定义 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中介机构。
⑵123号文的定义
检测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检测资质证书, 开展质量检测,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服务型中介机构。
⑶《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检测分类标准》(JGJ/T181-2009)
⑷其他
三、有关规定和要求
(一)资质管理
1、资质分类 按141号文及123号的规定,检测
机构资质 见证取样检测资质
专项检测资质
1、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2、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3、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4、钢结构工程检测 5、建筑门窗检测 6、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精编GB5061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武汉检测协会培训课件)资料

3
1985年10月制订了 《建筑工程质量检 测工作的规定》, 作为监督工作的主 要手段。
1988年3月出台了“试验室定级管理(试行)办法”。 规定了建筑企业、混凝土构件厂两种类型的试验室, 每种类型分为一、二、三级。从技术力量、设备、 管理制度、业务范围四个方面做出规定。
1、
一级可承担企业内、社会上的检 测任务;
随着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大量既有建筑的增 加,工程质量检测的范围不仅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检 测、施工试配,部位、系统完工后的检测及竣工验收检 测等,也不仅只是保证工程安全的检测,现在要求对建 筑形成的环境、舒服性能检测。而且有大量既有建筑管 理中的定期检验,鉴定检测等。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2、术语
2.0.5 见证人员
•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受建设单位或监 理单位委派,对检测试件的取样、制作、 送检及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过程真实性、规 范性见证的技术人员。
2.0.6 见证取样
•在见证人员见证下,由取样单位的取样人 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 和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制作,并送至有 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活动。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何宏伟 2012年12月20日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检测技术管理规范(区别)
二者适用范围的区别:JGJ190-2010是适用于建筑工 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技术管理 (施工方检测试验)。
辩证理解 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个字:服从、分工、 协调。通常下级标准必须遵守上级标准,且只能在
上级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作出规定。下级标准的规定不 得宽于上级标准,但可以严于上级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讲座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李惠强李惠强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李惠强李惠强建设工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培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973973973号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18-2011,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3.0.4、3.0.10、3.0.13、4.1.1、4.2.1、4.4.10、5.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日前言自2008年9月开始,《规范》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吸收了有关方面的建议,并保持与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标准相协调,在此基础上,历时2年多完成了《规范》编制。
目录1 总则;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检测机构能力;4.1 检测人员;4.2 检测设备;4.3 检测场所;4.4 检测管理。
5 检测程序; 5.1 检测委托;5.2 取样送检;5.3 检测准备;5.4 检测操作;5.5 检测报告;5.6 检测数据的积累利用。
6 检测档案附录A 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技术人员配备表;附录B 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基本岗位及职责;附录C 常用检测设备管理分类;附录D 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附录E 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1 总总 则则1l·0·l 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活动,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制定本规范。
l·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活动的技术管理。
l·0·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基本规定3 基本规定3本章就工程质量检测的技术标准、检测机构的资质证书、从业范围、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见证取样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及日常资料管理制度等作了基本规定。
其中强制性条文有以下4条: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3.0.33.0.3 检测机构必须在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3.0.4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3.0.4准确性负责。
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
3.0.10检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已检试件。
3.0.10有关标准留置时间无明确要求的,留置时间不应少。
于72h72h。
�桩基承载力静压试验�桩基承载力静压试验——反力钢桁架梁�桩基承载力静压试验——油压千斤顶�桩基静压试验沉降变形监测——千分表高应变动测试验高应变动测试验——————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主要设备:高应变动测仪、不低于8t 的重锤和锤架等。
试验方法:用重锤冲击桩顶,同时测量桩顶附近截面上承受的力和质点加速度。
要求锤重大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或桩身重量的1/8~1/10。
保证足够的冲击能量使桩-土间产生较大的位移(>2.5mm ),桩周土进入塑性状态,激发出极限阻力。
技术规程:《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低应变动测试验低应变动测试验——————桩身完整性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主要设备:低应变动测仪、不同锤重的激振锤等。
试验方法:使用质量较小的手锤敲击桩头,产生传向桩底的声脉冲波,根据声脉冲波在桩身传递的速度及检测到的波形变化图像判断桩身的完整性。
技术规程:《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声脉冲波形图声脉冲波形图检测设备4.2 检测设备4.2本条对检查设备的配备作了规定,其中强制性条文1条。
4.2.1检测机构应配备能满足所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检测设备。
4·2·2 检测机构检测项目的检测设备配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并宜分为A、B、C三类,分类管理。
具体分类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
说明] ] A类:指本单位的设备;精密度高或用途重要[说明的检测设备;使用频繁,稳定性差,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
如:压力试验机、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超声 如:压力试验机、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超声波检测仪、X射线探伤仪、回弹仪、……。
B类:对测量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但寿命较长、可靠性较好的检测设备;使用不频繁,稳定性比较好,使用环境较好的检测设备。
如:抗渗仪、游标卡尺、高精密水银温度计、紫外老化箱、维勃稠度仪、压力泌水仪、……。
C类:只用作一般指标,不影响试验检测结果的检测设备;准确度等级较低的工作测量器具。
如:钢卷尺、普通水银温度计、环刀、塌落度筒、……。
4.2.6 A类、B类检测设备在启用前应进行首次校准或检测。
4.2.8 A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检测设备出厂技术说明书等,并结合检测机构实际情况确定。
4.2.9 B类检测设备的校准或检测周期应根据检测设备使用频次、环境条件、所需的测量准确度,以及由于检测设备发生故障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4.2.10检测机构应制定A类和B类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或检测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4.2.11 C类检测设备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检测,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可使用至报废。
示例工程检测中广为应用的回弹仪校准指针读数回弹仪数码读数回弹仪适用标准:适用条款:回弹仪构造图混凝土表面弹击拉簧指针滑块刻度尺中心导杆挂钩弹击杆弹击锤外壳按钮压簧调零螺丝4.2.14检测的所有设备均应标有统一的标识,在用的检测设备均应标有校准或检测有效期的状态标识。
4.2.15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设备校准或检测周期台账,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测设备技术条件及使用过程的相关信息。
4.2.19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或检测:1 1 可能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改装、移动、修复和维修后;2 2 停用超过校准或检测有效期后再次投入使用;3 3 检测设备出现不正常工作情况;4 4 使用频繁或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的,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检测设备。
4.3 检测场所本节主要规定开展检测所需要的相适应的场所。
包括:场所建筑面积、环境条件、监控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等。
4.4 检测管理本节主要规定了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技术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制度、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检测业务流程、技术规范更新管理等。
其中强制性条文1条:4.4.l0 检测机构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虚假检测报告:11 不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及方法进行检测出具的不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及方法进行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2 2 2 检测报告中数据、结论等实质性内容被更改检测报告中数据、结论等实质性内容被更改的检测报告:3 3 3 未经检测就出具的检测报告:未经检测就出具的检测报告: 4 4 4 超出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出具的检测报超出技术能力和资质规定范围出具的检测报告。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5 检测程序5.1 检测委托本条规定质量检测应按需要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签订检测书面合同。
检测机构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应事前编制检测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对鉴定检测、危房检测,以及重大、重要检测项目和为有争议事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方案应取得委托方的同意。
当检测项目需采用非标准方法检测时,检测机构应编制相应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并应在检测委托合同中说明。
5.2取样送检5.2.1 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应由施工单位、见证单位和供应单位根据采购合同或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共同对样品的取样、制样过程、样品的留置、养护情况等进行确认,并应做好试件标识。
5.2.2 建筑材料本身带有标识的,抽取的试件应选择有标识的部分。
5.2.3 检测试件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
标识应包括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
5.2.4施工过程有关建筑材料、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检测程序及要求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2.5 既有房屋、市政基础设施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抽样方法、检测程序及要求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6 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构件、部位、检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点图,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5·2·7实行见证取样的检测项目,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确定的见证人员每个工程项目不得少于2人,并应按规定通知检测机构。
5·2·8 见证人员应对取样的过程进行旁站见证,作好见证记录。
见证记录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1 取样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 2 取样用的方法及工具模具情况3 3 取样、试件制作操作的情况;4 4 取样各方对样品的确认情况及送检情况;5 5 施工单位养护室的建立和管理情况;6 6 检测试件标识情况。
5·2·9检测收样人员应对检测委托单的填写内容、试件的状况以及封样、标识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在检测委托单上签收。
5·2·10 试件接受应按年度建立台账,试件流转单应采取盲样形式,有条件的可使用条形码技术等。
5·2·11检测机构自行取样的检测项目应作好取样记录。
5·2·12检测机构对接收的检测试件应有符合条件的存放设施,确保样品的正确存放、养护。
5·2·13需要现场养护的试件,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取样、制样人员,及取样、制样设备及养护设施。
5.3 检测准备本条对检测准备的有关工作作了规定,包括:收样及试件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分离、试件编号校对、检测设备核查、贮存条件、确认检测人员的岗位资格、安全措施、异常情况处理预案、现场工程实体检测的配合等。
5.4 检测操作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5.4.1 检测应严格按照经确认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现5.4.1场工程实体检测方案进行。
(强制性条文)5.4.2检测操作应由不少于2名持证检测人员进行。
5.4.3检测原始记录应在检测操作过程中及时真实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
原始记录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室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第E.0.1E.0.1 条的规定;22现场工程实体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第E.0..2条的规定。
5·4·4 检测原始记录笔误需要更正时,应由原记录人进行杠改,并在杠改处由原记录人签名或加盖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