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解剖及X片

合集下载

骨盆X线解剖详解

骨盆X线解剖详解

骨盆X线解剖详解注:资料来源于网络看懂骨盆的X线片真的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看到隐藏于细微处的真章,比如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划线……我们通过分析X光片子无疑是一条南山捷径,只要你有一把尺子几乎可以快速的掌握相当一部分对于骨盆精确的分析和判断,快速知道自己的疼痛根源在哪,从而安排对症的运动计划和治疗手段。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骨盆解剖

骨盆解剖

图53-10 ffiS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检査的标志L髒助线;起干懦骨的坐骨丈阿谨,向下延忡至就骨结Ki 2,辖坐綫:由骼骨四边形焉面的后勺/5形故$ 3. X尚p外餡由曲臼量下部和削邰殂凰・内Ml由倍肯型边腊傅KT的前部殂施匸技履扫顶;5. H臼蔺脣的边绦、6f■白后膺的髂耻线:即髋臼前柱内缘线,起自坐骨大切迹上缘向下延伸至耻骨结节,该线中断提示有前柱或前壁骨折。

髂坐线:即后柱线,起自坐骨方形区的后弧线,该线中断提示有后柱骨折。

4/5与前1 /5的交界线向下延伸至闭孔后缘的u 形线:即泪滴线,髋臼前后位片,泪滴是髋臼四边体和髋臼窝在切线位的成像。

由髋臼最下和最前面部分的边缘和坐骨方形区前方平坦部分的边缘相连而成,可用来判断髂坐线是否 内移。

泪滴是区分髋臼前后柱的标志。

儿童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 1/3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1/3皮质线形成。

成人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1/3或后1/3 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 1/3或后1/3皮质线形成。

内侧支相当于闭膜管的起始部,外侧支相当于臼窝的前部。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 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 ”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 [泪滴),泪滴线 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顶线:代表髋臼的负重区,由髋臼外上角向内延长至u 形线外侧支之末的弧线,该线中断说明骨折累及负重区。

图 53^7A.懈耻隆起忖丁•魏臼穹隆上方主乳 四边形怦面与A6F1内 佩耶柚邻(重绘自 Reckling FW ; Reckling Mohn MP, ods ; rirthuptiedic tjn<u (}fnyappn>uchej; t Si Louis, 1990, Mosby t ) 方形区或四方体(quadrilateral area ):髋臼中间无软骨的髋臼窝, 四边形骨面是组成真骨盆外侧缘的骨性平面,紧邻髋臼内侧壁; 髂耻隆起:直接位于股骨头上方的前柱隆起;是圆韧带的附着部分, 將耻堆左阳边形骨面£ 53-9 需外和闭孔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本宙的吻合支迥源于輙业下皿管幷待过耻骨上支(轉自rornetl^ P , Ho<? hwy Id N、R:「woiw inert s, Clin Jrthop Relar Kes 329:97 J996,} rt偶尔存在于髂外动脉或腹壁下动脉与闭孔动脉之间的粗大交通支,有mortis )"之称。

盆部正常CT解剖

盆部正常CT解剖
膀胱(Urinary bladder)
膀胱位于盆腔的前下方,耻骨联合后方,可 分为底、体、尖、颈三部分。膀胱底部为输尿 管入口及尿道内口组成的三角区,位置较固定。 体部分前后及双侧壁。顶部及后壁上方覆有腹 膜,其位置、大小、形态因膀胱充盈程度而异。 一般呈圆形,均匀水样密度,在CT图像上,正 常状态下适度扩张的膀胱壁总是光滑且均匀一 致,其厚度一般不超过2-3mm。
★形态:倒置梨形。 底、体、颈三部。
★韧带: △子宫阔韧带 △子宫主韧带 △子宫圆韧带 △子宫骶韧带 △耻骨子宫韧带
盆部 pelvis
子宫
★毗邻: 前邻膀胱
(隔膀胱子宫陷凹) 后邻直肠
(隔直肠子宫陷凹) ★血管:子宫动脉。
卵巢动脉。 ★淋巴:髂内外总
淋巴结。(广泛) ★神经:盆丛的子
宫阴道丛。
盆部 pelvis
膀胱
★位置:盆腔内,耻骨联合后方。
★形态:锥状。底、体、颈、尖四部。 “膀胱三角”
★毗邻:
△男性:前为耻骨联合, 后为直肠,
上为小肠袢,
下为前列腺。
△女性:前为耻骨联合, 后为子宫颈和阴道前壁,
上为小肠袢和子宫,下为尿生殖膈。
★血管:膀胱上、下动脉。
★淋巴:髂内、外淋巴结。
★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
盆部脏器的CT解剖
谢谢!
盆部脏器的CT解剖
盆部脏器的CT解剖
子宫(uterus)
子宫位于膀胱后方,分宫体与宫颈两部位。 其大小随年龄而变。婴儿期宫体与宫颈比例为 1:2,成年后2:1,绝经后子宫萎缩,此比例又 减少。成人子宫正常长度(宫颈至宫底)约78cm,宽4-5cm,厚2-3cm左右。
盆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的CT解剖

多图预警!骨盆X线片怎么看?

多图预警!骨盆X线片怎么看?

多图预警!骨盆X线片怎么看?今日导读骨盆 X 线今天骨科时间为大家推送关于「骨盆X 线片」的基本介绍,包括基本线标、骨盆基本划线、骨盆及髋关节测量、骨盆与髋关节特殊病损 X 片等内容,话不多说快来查漏补缺吧~基本线标(1)成人骨盆基本线标a. 连接双侧髋臼顶端的连线,代表髋臼的上界及负重区。

b. 连接双侧大转子尖顶点的直线,正常通过双侧股骨头中心,一般用于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高度的评价。

c. 连接双侧泪滴尖端的直线,代表双侧髋臼的最下缘,一般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对髋臼假体位置的评价,正常时髋臼假体的内下缘紧贴此线的上缘。

d. 连接双侧坐骨结节下缘所成的直线,代表骨性骨盆的最下缘。

e. 连接双侧小转子下缘所成的直线,代表股骨近端最下缘。

f. 坐骨内缘与髂骨内缘的双切线,也称谓Kohler 线(科勒氏线),代表髋臼的内侧界,一般用于髋关节置换中假体深度的评价,髋臼陷入症或髋关节置换骨质磨锉过深时髋臼突至此线内侧。

g. 经过耻骨联合的直线,为骨盆的对称轴。

h. 双侧髂骨最高点的连线,代表骨盆的最高点。

正常情况下,骨盆的六条水平线相互平行,且与经耻骨联合线垂直,当六条水平线出现不平行情况时,表示存在骨折错位或骨盆与髋臼的发育不良。

(2)儿童骨盆特殊线标H 线连接双侧髋臼中心的连线。

P 线过髋臼的外缘做H线的垂线。

Perkin 象限(皮肯象限)由 H 线及 P 线组成的向线,正常时股骨头位于内下向线,否则就是髋脱位。

Kline 线(克莱恩线)沿股骨颈上缘划线并沿股骨头方向的延长线。

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骺部,若骨骺位于该线内方,提示股骨头骨骺向下滑脱。

骨盆基本划线a. Calve 线(卡尔维氏线):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缘所连成的弧线,能反应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及髋臼上缘的完整性。

b. 臼顶线连接髋臼上缘的弧线,与泪滴外侧缘相续(黄线),代表髋臼的负重区。

c. Shenton 线(沈通氏线)耻骨下缘与股骨颈内侧缘所连成的弧线,正常时此线连续光滑,能反应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

骨盆部-局部解剖

骨盆部-局部解剖
髂腰韧带
连接髂嵴和腰椎横突, 稳定骨盆和腰部之间的 连接。
骶结节韧带
连接骶骨和坐骨结节, 限制骶骨向前下方的移 动。
耻骨联合韧带
连接两侧耻骨,维持耻 骨联合的稳定性。
肌肉与韧带协同作用
维持骨盆稳定性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共同作用,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防止骨 盆倾斜或旋转。
保护盆腔脏器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对盆腔内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外力 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较少见,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及治疗措施
肌肉拉伤
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需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 伤肢等处理。
韧带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中 度和重度损伤需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
X线与MRI比较
X线检查对骨骼显示效果好,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则能全面评估骨盆部软组织情况,对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检查目的综合考 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骶骨前端的突出部分,为 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尾骨
尾椎
三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位于脊柱末 端。
尾骨尖
尾骨末端的细小部分,常因久坐或外 伤导致疼痛。
骨骼连接与稳定性
耻骨联合
两侧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具有微动性。
骶髂关节
骶骨与髂骨的连接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是骨 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韧带与肌肉
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盆底肌等,对维持骨 盆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18种特征教你看懂骨盆X线片!

18种特征教你看懂骨盆X线片!

18种特征教你看懂骨盆X线片!1股骨颈干角在髋关节正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的交角。

正常值110-140度,大于140,髋外翻,小于110,髋内翻。

2shenton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下缘连线,正常应为平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3Calve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髂前下棘下方髂骨外缘级股骨颈外缘连线,正常为光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展开剩余87%4股骨颈前倾角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交角。

新生儿正常35度,成人12-15度,平均12.31度,股骨颈骨折,按此标准复位。

5Skinner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从股骨大转子顶端做股骨纵轴线的垂线,正常应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带窝直上述两线交点距离约为4-5厘米,若Skinner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转子错位骨折。

6Perkin方格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其垂线,两侧髋关节被分为四个区域,正常时,股骨头骨垢中心位于内下区域,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垢位于外上区域。

7Kline线沿股骨颈上缘划线并沿股骨头方向的延长线。

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鉤部,若骨垢位于该线内方,提示股骨头骨垢向下滑脱。

8髋臼角骨盆正位片,双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时,新生儿30度,1岁以后不应超过25度,2岁20度,成人10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该角度增大。

髂骨角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角。

新生儿55度,正常值范围43-67度。

9新生儿髋关节间隙髋关节正位片,通过两侧Y形软骨连线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的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距离为内侧间隙。

正常上方间隙为9.5mm,内侧为4.3mm;若上方小于8.5,内侧大于5.1mm,应怀疑髋关节脱位;若上方小于7.5,内侧大于6.1,可诊断为髋关节脱位。

骨盆X线影课件共19页

骨盆X线影课件共19页
6.摄影时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骨盆常用摄影体位
• 骨盆前后位 • 髂骨前后位
骨盆前后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 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
②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两姆趾内侧相互接触。 ③暗盒横放于滤线器托盘中,胶片上缘超出髂嵴2cm,
下缘包括坐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3cm) ④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
髂骨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髂骨前后位照片
• ①显示被检侧髂骨 正位影像。
• ②全部髂骨包括在 片内。
• ③骨质结构清晰。 • ④无肠内容物干扰
影。
骶髂关节斜位
• 体 位:仰卧,被检侧髂骨抬高,身体 冠状面与床面成15°角,将骶髂关节置 于床面正中线处,被检侧下肢伸直,对 侧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
连线的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骨盆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骨盆前后位照片
①显示骨盆正位影像,照片包括 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且左 右对称。
②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 匀,骨结构清晰可见。
③耻骨不与骶椎重叠。 ④无粪便及其他干扰阴影。 骨盆畸形者需用棉垫垫于髋部,
使骨盆两侧与摄影床面等距 离。
髂骨前后位摄影要点
骨盆摄影注意事项
4.成人盆腔组织密度高、厚度大,摄影时应 采用滤线器摄影技术,选择适当厚度的过滤 板。肥胖者摄影时,可在下腹部使用压迫带, 减少体厚,提高影像质量。
5.胶片尺寸:骨盆整体片304mm× 381mm ( 12 英 寸 × 15 英 寸 ) ; 局 部 片 203mm×254mm(8英寸×10英寸)。
•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内2.5cm处垂直射 入。
骶髂关节斜位体位
骶髂关节斜位影像

骨盆与髋关节X线摄影技术

骨盆与髋关节X线摄影技术

骨盆出口位
X线片标准: 结构显示:耻骨体、上下支和坐骨显示清楚,缩短或重叠最少。 定位:不存在旋转:双侧闭孔和坐骨大小和形状对称。 投照野和CR: ✓ 骨盆骨的前部/下部清楚显示,缩短最小化,说明中心线角度正确。 ✓ 耻骨联合中点应位于投照野的中心。 ✓ 上下边缘应包括耻骨上支、耻骨体和坐骨结节。 ✓ 曝光标准:耻骨体和上支显示清楚,坐骨支没有过度曝光。 ✓ 耻骨和坐骨的骨皮质和骨小梁显示清晰,说明没有运动伪影。
弯曲与躯干成直角 CR对准股骨颈和平板床和/或IR的中心。 中心线:对准腹股沟中点,向头侧35~45°射入。
髋关节侧位
X线片标准: 结构显示:股骨头、颈和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定位: ✓ 股骨头、颈部呈侧位影像显示,可见前方耻骨、后方坐骨 ✓ 大小粗隆重叠,位于股骨颈正中偏后 ✓ 股骨长轴与照片正中长轴重合 ✓ 投照野和CR: ✓ 髋关节各骨纹理显示清晰 ✓ 髋关节间隙明确清晣
注:怀疑髋关节骨折或脱位时,不要尝试让腿内旋。让患侧腿保持自然状态。
骨盆前后位(双髋关节前后位)
X线片标准 结构显示:骨盆、L5、骶骨和尾骨、股骨头和颈、大转子均应可见。 定位: ✓ 小转子完全看不见或者少数患者仅能看见尖部。 ✓ 双侧大转子大小形状相等。 ✓ 双侧髂骨翼、髂嵴和闭孔对称,说明不存在旋转。 ✓ 一侧闭口的缩小或闭合说明向该侧旋转。 ✓ 双侧坐骨棘(假如可见)大小相等。
髋关节蛙位
X线片标准: 结构显示:股骨头和颈、髋白和转子区均应可见。 定位: ✓ 骨盆对称,特别是双侧髂骨翼、闭孔和坐骨棘,假如能看见的话,说
明不存在旋转。 ✓ 双侧大腿外展对称的话,股骨头颈、大小转子也应该对称。 ✓ 双侧小转子大小对称,出现在股骨下侧或内侧。 ✓ 大转子被缩短的股骨颈几乎完全遮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环可分前弓和后弓
? 后弓:骶骨上三节,骶髂关节、髋臼髂骨部。 坚固不易骨折。 前弓:髂坐骨、耻骨。脆弱易骨折。 根据性质分:承重弓(股骶弓、坐骶弓)和联接弓。
骨盆X读片
骨盆倾斜度50-60° 腰骶角130° 正常骶尾角0-90°
髋臼骨折
解剖 ? 二柱概念: ? 前柱(髂耻柱):髂嵴前部、髋臼前下1/3即 前壁,下方全部耻骨。 ? 后柱(髂坐柱):坐骨大切迹向前下,髋臼后下1/3即后壁,和全部坐
骨。
髋关节 X片六个标志
? 1.髂耻线, ? 2.髂坐线, ? 3.泪滴线(Kohler), ? 4.髋臼顶线, ? 5.前唇线, ? 6.臼后唇线。 ? 必要时拍 ? 1.闭孔斜位片(伤髋抬高45°)显示前柱线、髋臼后唇、
闭孔、髋臼顶部。 ? 2. 伤髋髂骨斜位片(健髋抬高45°)。显示后柱线、前
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沿。
男女骨盆的形态差别
?
? 骨盆上口 ? 骨盆下口 ? 骨盆腔
男性 心形 较狭窄
漏斗形
? 耻骨下角 70o~75o
?
?
?
?
?
女性 圆形 较宽大 圆桶形
80o~100o
骨盆构成、分界及男女骨盆比较 骶骨尾骨两髋骨 构成骨盆起保护 界线以下小骨盆 男窄女宽很清楚 男腔漏斗女腔桶 男小女大看角度
唇。
髋臼顶弧角
? 求髋臼几何中心点。
髋臼顶弧角
? 髋臼顶狐角。

? 內顶弧角(前后位片)正常≥30°
? 前顶弧角(闭孔斜位片)正常≥40°
? 后顶弧角(伤髋髂骨斜位片)正常≥50°
?
若顶狐角分别小于上述角度则累及负重顶,移位>3mm为手术指
征。
髋臼手术入路
? 髋臼后侧入路:后壁、后柱、横形、横形伴后壁骨折。 ? 髋臼前侧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柱、前壁骨折。
髋臼手术入路
? 髋臼外侧髂股延长入路:T型、双柱骨折。 ? Y形入路。复杂髋臼骨折。
骨盆解剖、 X片、髋臼骨折
杜国辉 2010-06-11
骨盆大体解剖
骨盆 1)构成: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借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及韧带而构成。 2)骨盆界线:由后向前依次为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联合上沿。 3)大小骨盆的划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小骨盆。界线以下为小骨 盆。4)小骨盆的两口:小骨盆的上口即界线 ,下口由后向前依次为为尾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