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

加1揄

1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 10C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

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

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

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C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

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1.C 2.A

《黑龙江日报》2011年10月29日讯:“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一一在我省水稻生产上,这是尽人皆知的权威定论。然而,在这个秋季,定论被彻底打破。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在该省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昊县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结合下图回答3〜4题。

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3.

黑龙江

省在北纬48。以上县区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 改良耕作技术 B .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C.全球气候变暖 D .机械化水平高

4•我国水稻种植纬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得益于 ( )

A. 科技水平最高

B. 土壤肥沃

C. 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

D. 地形平坦开阔

解析:第3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和纬度位置判断答案。

第4题,水稻需要水热充沛的

气候条件,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3.D

4.C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 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 5〜6题。

5.

改革开

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6.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 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解析:第5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 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第 6题,黑

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

也賦北平原水稍优好匱 二:.检江濒感水稻优外惊 ■东南沿晦

答案:5.A 6.D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 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7〜8题。

7.1992—2007 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 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8. 1992 —2007 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 .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 •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解析:第7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 —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

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

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 C D项错误。第8题,人均耕地增

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

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 D

项错误。

答案:7.A 8.A

珠江三角洲目前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

化是( )

A. 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 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 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 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10.推动珠江三角洲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 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 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解析:第9 题,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

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10题,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

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各项经济活动及人口、科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